160 likes | 296 Views
你對這些「常識」深信不疑嗎?. 牛奶可以強健骨骼、預防骨質疏鬆症? 魚能降低血脂、提升腦力,所以要多吃? 食用橄欖油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水果糖分太高,會導致糖尿病? 為預防食物中毒,要避免生食? 懷孕時要攝取肉蛋奶,以補充鐵質? 生病時要多吃東西,好維持體力?. 打破常識的健康新觀念. 自然健康・治療學博士 暨日本知名自然養生倡導家 松田麻美子. 以美國最權威的營養學為基礎, 一一破除食品廠商為了行銷 給人們建立的錯誤飲食觀念, 並扭轉人們對疾病的認知。. 牛奶是鈣質大盜,更是過敏主因.
E N D
你對這些「常識」深信不疑嗎? • 牛奶可以強健骨骼、預防骨質疏鬆症? • 魚能降低血脂、提升腦力,所以要多吃? • 食用橄欖油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 水果糖分太高,會導致糖尿病? • 為預防食物中毒,要避免生食? • 懷孕時要攝取肉蛋奶,以補充鐵質? • 生病時要多吃東西,好維持體力?
打破常識的健康新觀念 自然健康・治療學博士暨日本知名自然養生倡導家 松田麻美子 以美國最權威的營養學為基礎, 一一破除食品廠商為了行銷 給人們建立的錯誤飲食觀念, 並扭轉人們對疾病的認知。
牛奶是鈣質大盜,更是過敏主因 • 牛奶、肉及魚會形成酸性物質,吃進這些食物,身體便得從骨骼提出鈣質來中和。低脂及脫脂奶的蛋白質含量相對較高,比一般牛奶更易令人罹患骨質疏鬆症。 • 人類過了離乳期之後,身體就會停止分泌可分解牛奶中的蛋白質(酪蛋白)及乳糖的酵素。無法被分解的酪蛋白及乳糖便會成為毒素堆積於體內,進而阻塞組織,引發過敏。 • 酪蛋白如同木工用的黏著劑,會形成消化器官無法分解的布丁狀固體並緊緊附著在腸壁,嚴重干擾營養的吸收。
魚所含的污染物質令人不安 • 魚也和肉都屬高蛋白、高膽固醇的食物,且完全不含食物纖維。 • 我們從魚攝取到的戴奧辛是乳製品的3倍,肉及蛋的6倍,米和綠色蔬菜的42.9倍,水果的200倍。 • 魚經加熱後,會釋出異環銨(HCA)等強烈的致癌物質。 • 魚中的EPA及DHA等脂肪酸確實對身體有益,但許多學者認為,若考慮魚所含的污染物質對人體造成的影響,ω-3脂肪酸的好處將被一筆勾銷。
植物油也是「油」 • 從橄欖、油菜花、花生及芝麻等萃取出來的油,在精製過程幾乎完全喪失可抗氧化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植化素及酵素,是100%的脂肪,也是分子結構非常不安定的物質。 • 植物油在受到光照及接觸到空氣的瞬間就開始變成過氧化物質,會造成老化、引發癌症。 • 以植物油製成的乳瑪琳,飽和脂肪含量比植物油更高,更容易阻塞動脈而引起心臟病、腦中風,這類自然界不存在的脂肪分子稱為反式脂肪。
水果中的果糖與砂糖不同 • 吃水果時,得先用牙齒咬碎送入胃中,再由酵素及胃酸分解食物纖維與蛋白質,然後送到小腸進行醣類的分解,最後由腸壁吸收。也就是說,水果所含的果糖會經由繁複的消化程序,慢慢地釋放到血液中,因此不會導致胰島素分泌過剩。而且,人體細胞吸收果糖時,並不須借助胰島素。 • 水果富含可預防癌症、心臟病、腦中風、阿茲海默症的抗氧化物及植化素,砂糖則只是空熱量食物。
加熱烹調的食物沒有生命 • 攝入加熱食物後,白血球數量會立刻增加3倍,因為免疫系統會將其視為侵入的異物。 • 食物一經加熱,便失去原本保有的太陽能量。 • 加熱會使食物流失95%的水溶性維生素及40%的脂溶性維生素,而富含生命力的有機礦物質則會變成人體無法利用的無機形態。 • 食物加熱後,其中的酵素會完全被破壞,所以消化熟食時必須使用大量的體內酵素,造成分泌酵素的胰臟負擔過大。而人體製造酵素的量有限,沒有酵素,我們就會死亡。
鐵質攝取過多也有問題 • 若能攝取豐富的全穀類、豆類及綠色蔬菜,絕對不會有懷孕期鐵質不足的問題。 • 醫師及營養師以「動物性食物所含的血基質鐵吸收率比菠菜等綠色蔬菜所含的非血基質鐵高4∼6倍」為由,建議孕婦多吃紅肉及肝臟。然而,吸收過多的鐵質,卻會引發癌症、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症等疾病。 • 若鐵質的儲藏量足夠,但血紅素及血清鐵較少的話,就不是鐵質不足,而是因為睡眠不足,使得骨髓無法製造足夠的血紅素所致。
生病時請讓腸胃休養 • 生病時身體需要的是休養(包括停止消化器官等的一切活動) 、睡眠及水。 • 在生病時或身體感到不適時建議減少進食量,或在身體好轉之前先斷食一、兩餐。因為生病時身體為了修復,必須消耗能量,這時就算吃了東西,也無法另外提供能量進行消化。所有年齡層的人都適用這個法則。
究竟,該給孩子吃什麼? 自然養生(Natural Hygiene)建議的飲食選擇基準為: • ◎與其選擇動物性食品,不如選擇植物性食品。 • ◎與其選擇精製加工食品,不如選擇不經人工加工、完全天然的全食物(Whole Food)。 • ◎與其選擇加熱食品,不如選擇生食。
給乳兒的最佳飲食(出生~6個月) • 美國小兒科學研究所指出,母乳可完整提供嬰兒成長與發育時所需的營養。 ‧孩子喝母乳的好處: • 1. 強化免疫功能,不會出現氣喘和異位性皮膚炎等 • 2. 腦神經發育較佳 • 3. 不易肥胖 、貧血 • 4. 可避免攝取到戴奧辛、放射能、抗生素與賀爾蒙 • 5. 提高母子親密度 • 6. 有利母親預防乳癌及慢性風濕性關節炎,並幫助子宮 恢復
理想的離乳食(6~24個月) • 最初提供給寶寶的固體食物以水果最佳。在讓寶寶嘗試新水果時,一次只給一種,然後連續餵食3到4天,以為了瞭解寶寶是否會對該水果過敏。 • 在寶寶吃了2至3週的新鮮水果後,就可以餵食稍微燜煮過的蔬菜泥。 • 寶寶滿1歲才可以開始吃米、麵和燕麥等穀類。 • 堅果‧種子打成的漿、豆漿和羊奶都是理想的母乳替代品。
2~6歲幼兒的飲食 • 這個階段的孩子,飲食還是以母乳再加上生鮮蔬果、溫蔬菜、芋類及全穀類等植物性食物為主。 • 自然醫學博士赫伯特.謝爾頓提出以下建議: ①提供未經加熱、加工、高溫殺菌的自然食物 ②不要讓孩子吃太多。 ③提供清淡、簡單的飲食。 ④不在規定以外的時間提供食物。 ⑤孩子發燒時、身體不適時不強迫他們進食。 ⑥不要將水果加熱。
關於小學生的飲食建議 • 要教育孩子,「優質的食物可養成健康的身體,劣質的食物造成孱弱的身體」此自然法則。 • 不買垃圾食物,父母也要做好健康生活的模範。 • 教導孩子健康的生活習慣:呼吸新鮮空氣、喝純淨的水、吃適合身體的食物、曬足夠的太陽、睡眠充足、運動及保持心情平靜。 • 綠色蔬菜是礦物質、葉綠素、植化素的寶庫,還可提供豐富的太陽能量,讓孩子習慣在吃包括穀類、芋類及豆類等食物的餐點時,先吃大量的新鮮綠色蔬菜。
健康的飲食習慣, 是你能給孩子的最佳禮物! 完全天然的全穀、蔬果與種子, 將培育出健康、聰明、情緒穩定的孩子! 松田麻美子◎著 孫玉芳◎譯 世茂出版有限公司 2009年4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