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 likes | 725 Views
Medical Informatics for education. 廖述盛. Introduction. Medical informatics Medical education. Introduction. Wikipedia Scholar google 本校數位圖書. Wikipedia. Wikipedia
E N D
Introduction • Medical informatics • Medical education
Introduction • Wikipedia • Scholar google • 本校數位圖書
Wikipedia • Wikipedia • Health informatics, Health care informatics or medical informatics is the intersection of information science, computer science, and health care. It deals with the resources, devices, and methods required to optimize the acquisition, storage, retrieval, and use of information in health and biomedicine.
Wikipedia • Health informatics tools include not only computers but also clinical guidelines, formal medical terminologies, an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It is applied to the areas of nursing, clinical care, dentistry, pharmacy, public health and (bio)medical research.
British Medical Informatics Society • "understanding, skills and tools that enable the sharing and use of information to deliver healthcare and promote health"
Medical informatics is often called health care informatics or biomedical informatics and forms part of the wider domain of eHealth. • These later-generation terms reflect the substantive contribution of the citizen & non-medical professions to the generation and usage of healthcare data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The patient record Medical image Primary care Clinical support systems Clinical decision systems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s Data processing and database management Bio-signal and medical image analysis Methods for decision support Strategy for medical knowledge acquisition Predictive tools Med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Hospital and Medical Informatics
A model for structuring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health care
Parallels Between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Society and Health Care
Scholar google • Scholar google • http://scholar.google.com/
用”medical informatics”查2000以後文獻有959篇 • 用“醫學資訊”查2000以後文獻有20篇 • 用“醫療資訊”查2000以後文獻有37篇 • (2013/03)
思考題 • 請說明醫學資訊(medical informatics)的定義 • 請說明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 與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s的區別
醫學教育資訊 • 醫療數位學習網 • 台灣e院
醫學教育資訊 • 近幾年來,網際網路在各方面發展之快,已不能用言語來形容;2000 年台灣的上網人口約不到600 萬,而現今的上網人口已達到1,200 萬之多,其他技術上的發展事項,更是一日千里。 • 在醫學方面,醫學教育的觀念、理論、方法不斷地在變革與進步;1995 年,台灣醫學、醫療資訊搭上了網際網路(internet ) ― 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 ; WWW )的列車,使從三、四十年前已逐漸在改變的醫療生態和醫病關係,更快速的演變。病人及其家人,不再是全然無知、只受醫療提供者任意主導的弱勢,其不但能表達自己的主張,甚至可以參與自身疾病的診治。
因此,在網路上提供醫學、衛生資訊,已成為醫療資訊管理上很重要的一環。我們應該要特別注意的是,所提供的內容必須能夠達成醫療照護、醫病關係的正面效果,不只能讓病人深入了解病情的內容,還要闡明各種情況的利害關係,以避免誤會而傷害到醫病關係,這對病人本身來說,才是真正的利益。尤其當醫療院所、團隊或個人在提供完善的醫療資訊網站時,應多考量上述的情況,如此不但對於疾病的防治有所幫助,還能在醫療院所的經營面,產生可觀的績效,有志於學習醫療資訊的管理者,更不得昧於其中精髓要訣了。因此,在網路上提供醫學、衛生資訊,已成為醫療資訊管理上很重要的一環。我們應該要特別注意的是,所提供的內容必須能夠達成醫療照護、醫病關係的正面效果,不只能讓病人深入了解病情的內容,還要闡明各種情況的利害關係,以避免誤會而傷害到醫病關係,這對病人本身來說,才是真正的利益。尤其當醫療院所、團隊或個人在提供完善的醫療資訊網站時,應多考量上述的情況,如此不但對於疾病的防治有所幫助,還能在醫療院所的經營面,產生可觀的績效,有志於學習醫療資訊的管理者,更不得昧於其中精髓要訣了。
醫學教育資訊的功效 • 資訊管道的暢通 • 專業知識的普及 • e-Health
資訊管道的暢通 • 由於資訊技術的發展,網路上醫學、衛生相關的網站(頁)之數量已可比喻為醫學資訊的百科全書、醫學資訊的圖書館;不只如此,想要翻閱或尋找醫療資訊時,只要在任何有電腦的地方,就可以隨時開啟進入全球資訊網(網際網路),不需要笨重的百科全書(整套都在網路上了),也不用到圖書館,就可以獲得所需資料,還可以同時進入多所圖書館或資料庫。同時,製作、維護、提供醫學資訊的來源越多,使用者隨時可獲得更多且是最新的資料做參考。
專業知識的普及 • 現在,一般大眾更容易獲得有關健康(health )和疾病(disease)的資訊,因此他們可以直接跟預防疾病和促進健康的事物接觸,醫學知識不再神祕,使醫師們必須比他們的病人知道更多的醫療相關資訊。 • 因此,為了病人及醫師雙方的利益,網路上應該有更多正確而高品質的醫藥資訊,同時這些資訊必須是病人或一般大眾很容易就可以搜尋及了解的。資訊和通訊技術的進步,減少了有關健康事務的不公平性,我們幾乎已掌握了電子健康資訊和數據所帶來的好處,現在應該有正確的公共政策,來確保每個人都能公平地接觸到新的網路技術,減少健康資訊獲得與否的不公平差距。 • 在美國,根據最近的調查(2002 至2005年)結果顯示,人口中66 %曾經使用過網際網路,其中的90 %使用過e-mail , 88 %使用過搜尋引擎,66 %找尋過醫學資訊,其中女性比男性多 。
e-Health • 常瀏覽英文資訊媒體或網站的人可能會注意到自2000 年後,“e -Health ”、 “eHealth ”、“electronic health ”這幾個英文名詞開始出現在各種媒體上 。 • 大多數學者認為“e-Health”應該定義為「在醫學資訊學、公共衛生和工作交叉點上的一個新領域,其關連到經由網路和有關技術提供或發揚的健康服務和資訊」。在廣義的定義上,這個辭彙不只表示技術上的進步,還包括精神上、思維上、態度上及信任上皆利用網路全球性的思維,及資訊和通訊的技術,來增進地方、地區和世界性的健康照護。
一般性衛生教育資訊網站應有的準則與規範 • 國外現有的評估依據 • 國內應有的準則規範
國外現有的評估依據 • 網際網路出現的早期,已有學者陸續提出有關網路上健康資訊內容的標準,其中較常被提出來討論的是Siberg 於1997 年在JAMA 所發表的四個條件: • 1 .著作權(authorship ) :需註明著者的姓名、所屬單位、有關事項。 • 2 .內容屬性(attribution ) :需註明參考文獻及其來源、著作權所屬。 • 3 .公開性(disclosure):需註明網站的所有權、內容性質、編輯工作人員的資歷。 • 4 .時效性(currency ) :需註明文章貼出及更新的時間。
是1996 年本部設在瑞士的非營利性國際組織Health on the Net Foundation 所訂定的醫學及健康網站執行原則― HON code ( health on the net foundation code of conducts for medical and health web - site)的八條原則: • 1 .權威性(authority ) :作者應為專業人員。 • 2 .補助性( complementarity ) :不可替代主治醫師的治療。 • 3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 :保護病人的隱私。
4 .屬性(attribution ) :標明文章來源、日期。 • 5 .可證明判定性(justifiability ) :對於上述屬性的內容能做合理的證明。 • 6 .著者透明化(transparency of authorship ) :能與作者聯繫(以e-mail ) • 7 .贊助者透明化(transparency of sponsor ) :資金、基金或政府贊助。 • 8 .廣告及編輯方針的公正誠實(honesty in advertising and editorial policy ) :廣告商、廣告商品。
1999 年,美國有11家具規模的網路健康資訊提供商,共同組成了一個規範網路健康資訊的組織,名為Hi-ethics Organization ( health internet ethics ) ,於2000 年5 月規範出網路健康資訊道德倫理準則第一版,認定網路健康網站應遵守「直率、誠信、高效率、保護隱私、專業、負責」等6 種原則,而根據這些原則,制定14 項準則大綱,每一項都有詳細的內容說明,期望能藉此達到其終極目標。
1 .隱私權方針(在執行遵守公平的健康資訊時應遵守保護隱私方針) • 2 .有關個人的健康資訊應加強保護。 • 3 .在健康網站與第三者關係中應保護消費者隱私的安全。 • 4 .公開網站所有權和財務贊助者的關係。 • 5 .闡明廣告和由第三者贊助的健康資訊內容。 • 6 .有關促銷提供、回扣和免費事項或服務事項應遵守政府有關法律。 • 7 .健康資訊內容的正確性和可信性。 • 8 .編輯方針、著作權和負責性。 • 9 .公開內容來源和確認自行分析機制的正確性。 • 10 .遵從專業性。 • 11 .保證有關人員的資格。 • 12 .透明化互動的公開性、誠信和可信度。 • 13 .公開能力範圍。 • 14.消費者回饋的機制。
國內應有的準則規範 • 1 .主持者是否為醫學專業人員,是否詳列編輯或工作人員的資歷及設立網站的目的、宗旨。 • 2.是否註明文章著者的姓名、職位、資歷及所屬單位,和文章來源。 • 3 .是否設有與網站維護者或文章作者的聯繫管道。 • 4 .是否維護私人袐密(隱私權) • 5 .文章敘述是否平易,同一主題是否有不同水準(簡易和詳細)程度的文章,以迎合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 6 .是否註明所提供資訊為一般性常識,而非對特定對象的醫療勸告,且有表示不能取代主治醫師治療方式的警語。 • 7 .是否標註文章貼出或更新的日期;是否更新網站內的錯誤、斷絕、停用的超連結。 • 8 .是否容易尋找目標網頁(在網站內和從網站外)。 • 9 .是否說明網站的經費來源和贊助者的財務支援關係。 • 10 .廣告是否與網站內容文章有所區別。
一般衛生教育資訊網站應注意的事項 • 互動性諮詢網站 • 警告或免責聲明事項 • 容易尋找 • 錯誤、斷絕、停用的超連結 • 全文搜尋引擎、分類查詢引擎、分類索引 • 衛教網站網頁的內容水準 • 時效性 • 使衛教網站、網頁更能引起使用者的興趣
字型和字型大小的選擇 • 建置跨平台跨系統 (windows, iOS, Andriod) • 醫院經營者及醫院網站管理者應注意事項
醫院經營者及醫院網站管理者應注意事項 • 各醫院的網站主持人應重新規劃網站首頁,想辦法把散落在各網站深處中的衛教網頁彙整起來,讓使用者一進網站就能看到哪裡有衛教資料。此外網站維護者在做首頁的更新時,應記得不要時常改變原有網頁的位址(URL) ,因為一改變位址,原來對此網頁做超鏈結的網站就找不到此網頁了,瀏覽率可能因此減少許多。
醫學教育機構的三大責任是研究、教學、服務,而服務不是只診斷、治療,應該包含一般大眾的衛生教育在內,套一句老話- 「預防勝於治療」,從國家的立場,衛生教育的普及不只可以增進國民的健康,也可節省國家財源;因此機構的首長,應該認知衛教的重要性,將設置衛教網站視為其責任之一並將執行衛教網站的成效,做為評估機構內人員升遷的依據之一;而國家最高的衛生行政機構,也應該將一般大眾衛生教育網站的設立、維護,訂定為評鑑各級醫院的重要項目。最後國家的衛生行政當局,應認知一般大眾衛生教育的重要性,認真與醫學教育界聯繫合作,研討建立完整的認證機制。
思考題 • 建立一個一般大眾衛生教育資訊網站有哪些準則規範? • 建立一個一般衛生教育資訊網站應注意的事項? • 若身為提供衛教資訊的管理者,應如何維護資訊內容的權威性、正確性時效性、可信性與現實經營的困境?
醫療數位學習網 http://fms.hso.mohw.gov.tw/
醫療數位學習網 計畫目的 • 提高民眾疾病預防保健知能,提升國民健康素質及生活品質,進而提升國家競爭力。 • 協助慢性病病患及其家屬自我照護能力,有效控制慢性疾病,減少醫療成本支出。 • 提供專業醫事人員數位學習進修管道,與專業醫事人員素質。
主要內容 • 1. 民眾疾病預防及自我照護學習 • (一) 學習內容以疾病預防、治療、用藥安全及自我照護學習為主;學習內容適用對象 • 為一般民眾、病患、照顧者及家庭成員。 • (二) 醫療諮詢:由專科醫師提供相關諮詢服務,並於期限內答復網友問題。 • (三) 病友交流:民眾可線上交換治療經驗、治療新資訊等,並由專業醫師予以專業指導。 • 2. 專業醫事人員臨床學習:提供專業醫事人員(包括一般醫師、護理人員、藥師、營養師 • 等醫事人員)相關疾病之臨床學習、最新醫訊及個案研討等資料,協助相關醫事人員進修學習。 • 3. 建置醫療數位學習平台:因應本計畫之推行,引進符合國際資料交換標準XML 及國際數位學習平台通用之SCORM 標準之數位學習平台。
建置常見十類疾病之「醫療數位學習網」,包含:建置常見十類疾病之「醫療數位學習網」,包含: 4. 本計畫十類疾病範圍包括: • (一) 女性前三項常見惡性腫瘤; • (二) 糖尿病; • (三) 高血壓及心臟疾病; • (四) 中風及其他腦血管疾病; • (五) 氣喘及慢性呼吸道阻塞性疾病; • (六) 常見精神疾病; • (七) 腎臟疾病; • (八)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 (九) 眼科疾病(如老人白內障、青光眼及兒童視力保健等); • (十) 其他慢性疾病(如肥胖、退化性關節炎、痛風及骨刺等)
主要成就及成果之價值與貢獻度 • 一、 衛生教育全面扎根,有效降低慢性病罹患比率,減少醫療資源不必要浪費 • 二、 提高民眾疾病預防保健智能,養成規律運動健康生活,全面提升國民健康素質及生活品活,進而提升國家競爭力 • 三、 豐富完整醫療健康資訊,建構正確就醫、用藥管道。
與相關計畫之配合 • 依據行政院「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之「數位台灣計畫」項下「E化生 活」之「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及九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員會議通過之本署「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九十二年至九十六年中程綱要計畫書辦理。
後續工作構想之重點 • 民眾疾病預防及自我照護學習教材編撰(含素材收集製作、教材更新、與內容製作廠商配合、配合拍攝、行銷推廣活動及教材版權)。 • 專業醫事人員臨床學習教材編撰及更新(含素材收集製作、教材更新、與內容製作廠商配合、配合拍攝、行銷推廣活動及教材版權)。 • 醫療諮詢:指派專科醫師提供網友諮詢服務。
檢討與展望 • 一、 衛生署衛教入口網站:整合衛生署相關單位衛教資源,做為衛生署衛教資源入口網 • 站; • 二、 臨床學習模擬軟體:引進3D 之臨床學習模擬軟體,做為專業醫事人員數位學習教材; • 三、 醫療社群入口網:整合國內醫療社群,做為醫療社群入口網站; • 四、 建立學分認證機制:與國內醫學會合作,核發線上學習學分。 • 五、 醫療保健資料庫:整合醫療保健資源,建立醫療保健資料庫。
台灣e院 http://taiwanedoctor.mohw.gov.tw/
思考題 • 台灣e學院與台灣e院的主要目的有何不同? • 台灣e學院有那些事項不符合 “一般衛生教育資訊網站應注意的事項”? • 醫療數位學習網有達成目的嗎?
本校數位圖書 • 本校數位圖書 • http://lib.cmu.edu.tw/~lib/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 •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SCI) •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 AMIA (SCI, SSCI) • Medical Decision Making (SCI)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 (SCI) • Statistical Methods in Medical Research (SCI) • Journal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 (SCI)
Example (I) Investigatingacceptance toward mobile learning to Assist Individual knowledge management • Mobile devices could facilitate human interaction and access to knowledge resources anytime and anywhere. With respect to wide application possibilities of mobile learning, investigating learners’ acceptance towards it is an essential issue. • Based on activity theory approach, this research explores positive factors for the acceptance of m-learning systems. • In the research, we developed an m-learning system for learners’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vited 152 participants who knew how to use the m-learning system then report on their experience. • The results show that enhancing learners’ satisfaction, encouraging learners’ autonomy, empowering system functions, and enriching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acceptance of m-learning systems.
Users Knowledge retrieval Knowledge gathering Mobile devices Web browsers Knowledge analysis Knowledge construction Personal computers Web browsers Knowledge management Web resources Web server Database server
Figure: A mobile directory in the m-learning system Figure: Knowledge retrieving and gathering from mobile de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