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k likes | 1.71k Views
Chapter 11 Freshwater fish diseases and control 淡水养殖鱼类病害与控制. Cause of fish diseases 鱼类疾病的致病因素. Type of fish diseases 鱼类疾病类型. Common diseases of fish 常见的鱼病. Section 1 Cause of fish diseases 鱼类疾病的致病因素. 水产养殖生态体系是一个立体的生命体系,这一体 系由水产动物、理化因子、微生物、藻类、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底泥等共同构成。.
E N D
Chapter 11 Freshwater fish diseases and control 淡水养殖鱼类病害与控制 • Cause of fish diseases 鱼类疾病的致病因素 • Type of fish diseases鱼类疾病类型 • Common diseases of fish 常见的鱼病
Section 1 Cause of fish diseases 鱼类疾病的致病因素 水产养殖生态体系是一个立体的生命体系,这一体 系由水产动物、理化因子、微生物、藻类、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底泥等共同构成。 (一)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 1.水温 水温突然剧变 疾病与水温的关系:草鱼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病毒 性出血病—25 ℃
(一)环境因素 2.水质 pH:7-8.5 ;低于4或高于10.6 溶解氧:<1 mg/L,浮头;过饱和,气泡病 有毒物质:氨气、硫化氢、硝酸盐、亚硝酸盐等 污水:强碱、强酸、重金属盐类等
(二)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s 1.微生物 病毒、细菌、真菌、藻类等 2.寄生性的动物 原生动物、蠕虫、蛭类、钩介幼虫、甲壳动物等 3.其他有害动物 水鸟、水蛇、青蛙、水生昆虫等
(三)人为因素 human factors 1.放养密度过大、放养比例不合理 2.养殖管理不当:变质饲料,人工投饵不均匀,施肥方法不当等。 3.人为的机械损伤,导致鱼类生病。运输或网捕
(四)内在因素internal factor 鱼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因种类、年龄、个体大小而不同 肠炎:草鱼易感、鲢鳙鱼不生;草鱼鱼种易生,而亲鱼少发生 打印病:鲢鳙鱼易生,草鱼不易感 白头白嘴病 :夏花草鱼易感,二龄以上不生 外因+内因 鱼病的发生
Section 2 Type of fish diseases鱼类疾病的类型 (一) 病毒性疾病 (二) 细菌性疾病 (三) 真菌性疾病 (四) 寄生虫性疾病 (五) 非寄生性疾病
Section 3 Common diseases of fish常见的鱼病 (一)鱼苗、鱼种期易患疾病 (二)成鱼期常见的疾病
(一)鱼苗期易患疾病 跑马病 雨水过多,水质不肥, 缺乏适口饵料 池塘漏水 多见于青鱼、草鱼, 鲢、鳙较少见。
气泡病 气体过饱和 ——光合作用的氧、代谢废气
其他疾病 • 白头白嘴病 夏花鱼苗 • 小瓜虫病 • 车轮虫病 • 三代虫病 • 剑水蚤 • 水蜈蚣
(二)成鱼期常见的疾病 1.病毒性疾病 2.细菌性疾病 3.真菌性疾病 4.寄生虫性疾病 5.非寄生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 • 病毒病的主要特点: 1) 潜伏期长,不易发现; 2) 发病快,不易控制; 3) 防治困难,无特效药。
鱼类常见的病毒性疾病 一、草鱼出血病 二、传染性胰腺坏死病 三、虹彩病毒病 四、弹状病毒病 (一)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二)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三)鲤春病毒血症
病毒性疾病 一、草鱼出血病 • 病原 • 症状和病理变化 • 流行情况 • 诊断方法 • 防治方法
一、草鱼出血病 1.病原 • 草鱼呼肠孤病毒,又叫草鱼出血病病毒 • 呼肠孤病毒科—水生呼肠孤病毒属 • 病毒为20面体的球形颗粒,具双层衣壳,无囊膜,属dsRNA病毒,直径70-80nm
一、草鱼出血病 2.症状 • 红肌肉型:较小鱼种(7-10cm) • 红鳍红鳃盖型:较大鱼种(>13cm) • 肠炎型:大小草鱼
一、草鱼出血病 3. 流行情况 (1)危害对象:草鱼,体长2.5~15cm的鱼种 (2)流行季节:6~9月 (3)水温:20~33℃时发生 (4)流行地区广
一、草鱼出血病 4. 诊断方法 [初诊]病鱼的体色发黑,体表及内脏各器官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病鱼严重贫血,鳃常呈“白鳃”。 [确诊] EM检查肾脏等部有无病毒粒子 ELISA、PCR
一、草鱼出血病 5. 防治方法 预防: (1)彻底清塘; (2)草鱼鱼种下塘前用灭活疫苗浸浴或注射; (3)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鱼体抵抗力; (4)发病季节,每月用下列治疗药物预防一个疗程。
治疗: • (1)全池遍洒含氯消毒药,如二氧化氯0.02~~0.03ppm,或漂白粉精0.5~0.6ppm,或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5%)0.3~0.4浓度等。 • (2)内服药①每100千克鱼每天用0.5千克大黄、黄岑、黄柏、板蓝根(单用或合用都可以)再加0.5千克食盐拌饲投喂,连喂7天。②每100千克每天用40毫升4%碘液拌饲投喂,连喂4天。
病毒性疾病 1.病原 •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 • 双RNA病毒科 • 病毒为正20面体,无囊膜,直径55-75nm 二、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PN)
二、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PN) 2.症状 • 食欲丧失,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 • 肛门多数拖着线状粪便,还可见到原地转圈游泳等异常的活动现象。 • 病理组织检查为胰腺广泛坏死。
二、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PN) 3.流行情况 • 主要发病鱼类:鲑鳟鱼类(鱼苗-3月龄鱼) • IPNV宿主范围很广,如鲆、鲽、鳎、鳕 • 流行季节:春季,一般发病水温10~15℃ 宽体舌鳎 平头鲽
二、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PN) 4.诊断方法: 根据外观症状初步诊断,取病鱼胰脏组织作切片、HE染色可诊断。免疫学、ELISA诊断。
预防 • 1.加强检疫工作,不将带有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的鱼卵、鱼苗、鱼种及亲鱼输入或输出。 2.发现疫情首先要封锁、销毁病鱼。被污染鱼池用浓度为200毫克/千克的有效氯消毒;被污染的工具用2%福尔马林或pH为12.2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消毒10分钟。 3.已有眼点鱼卵用浓度为50毫克/千克的10%复方皮维碘溶液药浴15分钟;如水的pH较高时,则需用浓度为60~100毫克/千克的10%复方皮维碘溶液药浴15分钟。
治疗: • 1.疾病早期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剂(PVP-1)拌饵投喂,每天每千克鱼1.64~1.91克有效碘,连用15天,可降低死亡率。 2.大黄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热开水浸泡过夜,以每万尾鱼0.25~0.5千克的剂量拌饵投喂,同时全池遍洒浓度为4毫克/千克的病毒灵,对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有一定疗效。 3.水温在10℃以下可降低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的死亡率,因此,可将病鱼放在低温水中饲养,以控制疾病的发展。
病毒性疾病 三、虹彩病毒病 淋巴囊肿病 1.病原: • 虹彩病毒科,淋巴囊肿病毒(LCD) • dsDNA病毒 • 呈正20面体,直径200~260nm
三、虹彩病毒病 2.症状:病鱼的皮肤上、鳍上和眼球等处出现许多小疱状肿胀物。肿胀物大的直径3cm的白色细胞团块,这些肿胀物有各个分散的,也有聚集成团或联成片的严重患者密布于全身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肿胀物为皮肤结缔组织被病毒感染后巨大化的产物。 真鲷淋巴囊肿病
患病症状: 牙 鲆
患病症状: 许氏平鲉 鲈鱼
三、虹彩病毒病 3.诊断方法:依外观初诊,以电镜观察确诊。 4.流行情况: • 已发生于100余种海淡水鱼类我国养殖的鲈鱼、真鲷、红斑笛鲷、石斑鱼、牙鲆、大菱鲆和东方纯等都曾发现过。此病在水温10—25摄氏度时为流行的高峰期,在我国全年均可发生。 5.防治:无有效方法
病毒性疾病 四、弹状病毒病 (一)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三类传染病 (二)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二类传染病 (三)鲤春病毒血症:二类传染病
(一)传染性造血 器官坏死病 (IHN) 1、病原 传染性造血器官 坏死病毒(IHNV)
(一)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 2、症状及病理变化 • 狂游、打转等异常行为 • 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 • 肛门处常拖有1条粘液便 • 肾脏和脾脏的造血组织严重坏死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肛门处常拖有1条粘液便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腹部膨大,体壁充血、出血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体色发黑,腹部膨大,眼球突出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鱼苗卵囊肿大,体壁充血、出血
(一)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 3、流行情况 • 主要危害鲑鳟鱼类的鱼苗,以摄食4周龄的鱼种为主 • 水温8~15℃流行 4、诊断 • 外观症状、病理切片、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病毒性疾病 (二)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 1、病原:艾特韦病毒或称艾格特维德病毒
(二)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 2、症状 主要特征: 出血 • 急性型:突发性大量死亡,皮肤出血 • 慢性型:发生贫血 • 神经型:运动失常
(二)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 3、流行情况 • 该病主要感染淡水养殖的鲑科鱼类 • 主要危害鱼种及1龄以上幼鱼,一般鱼体大于5cm才发病。 • 该病流行始于冬末春初,在水温6~12℃时多发。
(三)鲤春病毒血症 (SVC) 1、病原 • 鲤弹状病毒 • 亦称鲤春病毒血症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