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561 Views
第一章 现代物流概述. 工商管理学院 DUFE-SBA 赵宁. 物流概念的产生. 发源地:美国 1915 年 阿齐 . 萧( A.W.Shaw )在其论文 “ Some Problems in Market Distribution ” ( 《 关于市场流通的若干问题 》 )中首次使用了物流概念。 1924 年 克拉克( F.E.Clerk )在其著作 “ Principle of Marketing ” 也使用了物流概念 50 年代:日本
E N D
第一章 现代物流概述 工商管理学院 DUFE-SBA 赵宁
物流概念的产生 • 发源地:美国 • 1915年 阿齐.萧(A.W.Shaw)在其论文“Some Problems in Market Distribution”(《关于市场流通的若干问题》)中首次使用了物流概念。 • 1924年 克拉克(F.E.Clerk)在其著作“Principle of Marketing”也使用了物流概念 • 50年代:日本 • 首次使用:1956年 “关于美国流通技术的考察报告” 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 • 广泛认知并接受:1964年 设立“物的流通委员会”, • 将“物的流通”简称为“物流”,成为各界普遍接受的用语。 • 80年代初: 中国 • 从日本引进了“物流”(物资或商品的实体运动过程)概念,与“商流”(物资或商品的价值运动过程)相对应。
物流的定义:传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 • 美国的物流概念(学者、机构的定义) • 康伯斯:物流是指商品或服务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物理转移过程。 • 阿罗特:物流是指根据营销策略将生产资料或消费品由生产或储存地向顾客需求地转移的订发货过程。 • 斯马耶克与拉罗蒂:物流是指为使生产目标与销售目标一致而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支援活动。即以适当的价格将适当数量的商品供应到适当场所的过程,为此需要实现仓库选址、运输方法、储存方法及信息流通等的最佳组合。 •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物流是指对商品从生产时点到消费或使用时点转移、分类、保管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63):制造业和商业有效地将商品由生产末端转移到消费终端的过程,或者指原材料由供应地转移到生产线前端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包括运输、保管、装卸、包装、库存管理、工厂或仓库选址、订发货管理、需求预测。 •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76):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由发生地到消费低的有效移动进行的计划、执行、控制等活动的集合。这些活动包括顾客服务、需求预测、信息流通、库存管理、装卸、订发货管理、售后服务、工厂或仓库选址、采购、包装、退货处理、废弃物处理、运输仓储管理与保管等各种活动。 • 由此可见,美国学者与专业协会对物流概念的定义是不同的。前者定义是“中性”的,即多侧重于对物流活动的客观描述,并不涉及物流活动的目标或有效性问题;相反,美国两个专业协会对物流概念的定义则更强调去留活动的有效性,即对物流与物流管理未作区分。
日本的物流概念 • 林周二、阿保荣司:物流是指有形或无形商品及废弃物克服时空矛盾、连接供给者与需求者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等物的流通活动及与此有关的信息活动。 • 日本通运综合研究所:物流是指商品由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转移,从而创造时间与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各种活动。 • 日本统计审计会流通审计分会:物流是指有关“物”的物理性流动的所有经济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运输、通信活动。 • 日本产业结构审计会流通分会:物流是指有形及无形商品由供给者向需求者的实体流动过程,具体包括包装、装卸、运输保管及信息等。 • 由以上可知,日本各界对物流概念的定义多数“中性”,即主要侧重于描述物流是一系列有关有形与无形商品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实体转移过程,并不涉及这一过程是否有效。因此,日本是将物流与物流管理相区分的。
我国对物流概念的定义 • ——2001年国家《物流术语》: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 ——我们的定义:物流是指伴随物品由供应地向需求地的转移而发生的运输、装卸、储存、包装、流通加工及其与上述活动相关的信息活动的集合系统。
为了准确理解物流的定义,应把握以下几点: • 第一,物流是一个系统,是各种物流构成要素的集成,运输、装卸、储存、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是物流的基本构成要素,而不是完整的物流。 • 第二,定义中的“物品”不只是指最终产品,还包括生产所用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伴随商品销售的包装容器、包装材料,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 • 第三,这里所说的“需求者”,除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者外,还包括制造商、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需求者”。 • 第四,物流不是传统的“物资流通”的简称。在我国长期存在“物资流通”用语,这一用语是指传统的生产资料流通,主要是指生产资料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虽然也包括物流活动,但更强调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转移,即物资(生产资料的约定俗成用语)的“商流”。
现代物流(Logistics) • 物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变化,主要标志: • physical distribution向logistics的转变; •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名称由“NCPDM”改为“NCLM”; • 日本物流管理协会的英文名称也改为“Japanese Council Logistics Management ”,简称“JCLM”
现代物流的含义 • “logistics”来源于法语的“logistique”,即“宿营”,是有关军队移动、供应、宿营的军事用语。其含义是指军队的后勤保障,即将粮食、服装、军火等军用物资与人员,按时、按量、按质地补充到指定的地点。二战后,美国企业界进入重视“经营战略”及“营销战略”的时代,“logistics”开始被引入企业界。“logistics”有军事用语转变为经济用语后,其含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存在多种定义。
美国哈佛教授J.l.赫斯凯特:现代物流是指对支持物品移动的各种活动进行的管理,以及通过创造物品的时间与空间价值以调节供给与需求。美国哈佛教授J.l.赫斯凯特:现代物流是指对支持物品移动的各种活动进行的管理,以及通过创造物品的时间与空间价值以调节供给与需求。 • R.H.巴尔教授:现代物流是指未向顾客提供适当的服务,而对原材料及产品从供应地到最终消费低的移动、保管及其有关信息传递进行计划与控制。 • P.科特勒教授:现代物流是指有关产品的生产及其向消费者手中转移的过程,所必需的物品、服务与信息流通的决策过程。 • 日本管理评论家小林裕:现代物流市支队从原材料的供应到产品转移至顾客手中的所有“物品流动”过程的综合管理。 • 日本物流专家汤浅和夫:现代物流是指为使库存使用市场销售变化,通过对库存的有效调整从而保证顾客对商品或服务的可得性,同时避免缺货、过剩、积压等现象的发生而进行的有利于销售之源于总成本降低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的定义(最具代表性的定义):现代物流是指以满足顾客了需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与此相关的信息由产出地到消费地的有效且成本效果最佳的的流动与保管进行计划、执行与控制。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的定义(最具代表性的定义):现代物流是指以满足顾客了需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与此相关的信息由产出地到消费地的有效且成本效果最佳的的流动与保管进行计划、执行与控制。 • 我们的定义:现代物流是指基于满足顾客需求,以及成本与效益的考虑而进行的涉及生产、销售、消费全过程的物品及其信息的系统流动过程。
现代物流的特点 • (1)将向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目标体现在定义中,强调了物流顾客服务的重要性。 • (2)现代物流包括的活动范围极其广泛,既包括原材料采购与供应阶段的物流,也包括生产阶段的、销售阶段、退货阶段及废弃物处理阶段的整个过程的全部物流活动。 • (3)现代物流不仅重视效率,更重视效果,强调物流过程中投入(成本)与产出(增加销售额或利润)之间的比例关系。 • (4)现代物流不仅强调物流各构成要素的整体最佳,而且还强调物流活动与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之间的整体最佳。 • (5)现代物流更强调库存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管理及按需生产。 • (6)现代物流强调生产、销售、物流是企业经营的三大支柱,并将物流视为与生产、营销经营活动并列的企业经营战略之一。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 1.传统物流强调物流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因此,谋求物流构成要素的系统最佳是传统物流追求的重要目标;而现代物流更强调物流系统与生产、销售等整个经营系统的协调与最佳。 • 2.传统物流虽然也认为物流活动领域包括原材料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与废弃物流,但是更强调销售物流与生产物流;而现代物流则进一步强化了“大物流”的理念。 • 3.传统物流概念强调的是效率与成本概念,认为物流只是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手段,物流成本最小化市组织传统物流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目标;而现代物流概念则强调的是效率、成本与效益的均衡,物流成本最小化不是组织物流的重要目标。 • 4.传统物流认为物流是“内部事务”,只对组织体内部产生影响,其服务对象是组织内部的生产或销售部门;现代物流认为物流是“外部事物”,其服务对象是组织体外的顾客,从而把满足顾客对物流的服务需求作为组织物流的首要任务。 • 5.传统物流认为物流是企业等组织体的“后勤”,即从属于生产与销售,从而使成本支出项目,因而如何组织物流是节约成本的“手段”与“策略”;现代物流则认为物流是企业等组织体的“先锋”,是决定生产与销售的价值创造事业,因此,不仅是“手段”与“策略”,更是扩大销售、增加利润的“战略”。
为什么会发生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 • (1)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利益空间越来越小,向被称为“黑暗大陆”的物流领域要利润成为所有企业的一种必然选择。 • (2)为了提高物流效率并使物流成为增加销售\扩大利润的有利武器,仅仅考虑物流本身各构成要素的系统最佳是不够的,而必须把物流系统作为整个经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进而谋求物流与生产\销售等整个经营系统的投入与产出最佳。 • (3)越来越多的经营实践表明,物流不仅仅不是一个支出项目,也是一个能够创造价值的事业,也就是说,物流不仅是一个成本问题,也是一个收益问题。 • (4)竞争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既不能片面追求物流的高效率,也不能片面追求不计成本与效益的“高服务”,而必须实现效率、成本与效益的均衡。 • (5)基于物流对生产、销售乃至整个经营活动的影响,使得物流不仅是竞争策略或手段,而更是企业的竞争战略。 • (6)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企业经营的空间范围,从而使企业的全球采购、全球销售更具有普遍性与可行性,进而扩大了企业物流活动边界,也是“大物流”理念更具有现实意义。 • (7)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普及,物流与信息的关系更加密切。 • (8)物流技术的不断变革,大大提升了物流活动的技术含量。 • (9)在网络化时代,很多人习惯并愿意接受新的用语。在美国和日本,“physical distribution ”已经成为陈旧用语,,通过改变用语,提升传统物流职业“形象”与“人气”,也是用“logistics”替代”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一个技术上的考虑。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 1.传统物流强调物流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因此,谋求物流构成要素的系统最佳是传统物流追求的重要目标;而现代物流更强调物流系统与生产、销售等整个经营系统的协调与最佳。 • 2.传统物流虽然也认为物流活动领域包括原材料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与废弃物流,但是更强调销售物流与生产物流;而现代物流则进一步强化了“大物流”的理念。 • 3.传统物流概念强调的是效率与成本概念,认为物流只是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手段,物流成本最小化市组织传统物流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目标;而现代物流概念则强调的是效率、成本与效益的均衡,物流成本最小化不是组织物流的重要目标。 • 4.传统物流认为物流是“内部事务”,只对组织体内部产生影响,其服务对象是组织内部的生产或销售部门;现代物流认为物流是“外部事物”,其服务对象是组织体外的顾客,从而把满足顾客对物流的服务需求作为组织物流的首要任务。 • 5.传统物流认为物流是企业等组织体的“后勤”,即从属于生产与销售,从而使成本支出项目,因而如何组织物流是节约成本的“手段”与“策略”;现代物流则认为物流是企业等组织体的“先锋”,是决定生产与销售的价值创造事业,因此,不仅是“手段”与“策略”,更是扩大销售、增加利润的“战略”。
一 物流与企业经营 • 物流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职能 • 价值实现职能(体现在企业的销售阶段) • 成本节约职能(体现在物流的各个阶段) • 销售促进职能(体现在销售物流阶段) • 竞争战略职能(体现在物流的各个阶段)
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顾客满足的创造过程) 企业的资源投入:人、财、物、信息资源 物流过程 生产或制造过程 营销(商流)过程 产品职能(服务) 营销职能(服务) 物流职能(服务) 顾客认知与评价 满意 不满意 企业收入 企业无收入 生产成本、营销成本、物流成本、其他费用 企业盈利 企业亏损
二 物流与国民经济发展 • 物流与国民经济成长(外部经济的:物流的规模、速度、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效率与质量) • 商品价格构成与物流成本(商品零售价格中,有20%-30%为物流成本) • 物流与居民生活 (物流成本降低增加了消费者的福利;准时、便利的物流服务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 物流与外部不经济(交通压力、噪音与大气污染、挤压消费者空间、能源消耗)
美国物流成本的变化(1977-1987) 单位:10亿美元
三 物流与国际经济 • 物流与国际贸易 • 质量要求;效率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 • 物流与经济全球化 • 国际贸易的全球化;资本输出(投资)的全球化;产品生产与销售网络全球化;原材料采购与供应全球化;人力资源组织与开发的全球化
美国物流 • 物流概念的产生与物流观念的启蒙阶段(1901-1949) • 物流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实践推广阶段(1950-1978) • 物流理论的成熟与物流管理现代化阶段(1978-1985) • 物流理论、实践的纵深化发展阶段(1985年以后) • 欧洲物流 • 传统物流阶段(1940-1950年代) • 物流快速发展阶段(1960-1970年代) • 综合物流时代(1980-1990年代)
日本物流 • 物流概念产生以前的时代(1950年代) • 物流系统化时代(1960年代) • 物流合理化时代(1970年代) • 物流高度化时代(1980年代) • 现代物流或战略物流时代(1990年代以后)
我国物流 • 物流概念产生以前的时代(1980年代以前) • 这一阶段与物流相关的采购、运输、仓储、包装等各环节都是分别开展的,没有物流的概念,更没有系统管理物流活动的思想与机制。 • 物流概念的引进与试验(1980-1990年代) • 开始引入物流概念,但由于我国物流概念是由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物流活动为主,而对其他领域的物流研究很少,也很少有所应用。同时这一时期的物流研究以及物流理论的应用,主要侧重于宏观方面,很少涉及微观物流问题。 • 物流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复兴与发展(1990年代以后) • 这一时的物流发展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 第一,物流的功能和作用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同; • 第二,各级政府与行业组织十分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 • 第三,物流基础设施与物流网点建设步伐加快; • 第四,专业物流企业发展迅速; • 第五,物流研究与物流教育发展迅速; • 第六,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步伐加快。
一 物流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 物流研究的早期文献 • 物流问题的提出、物流概念的简单描述、物流的基本职能 • 物流研究的活跃与发展 • 开始关注物流成本、物流系统、物流职能的细化(5R)、形成了一系列物流理论(物流组织理论、物流合理化理论、效率化理论、系统化理论、物流服务理论、物流成本理论、物流政策理论等); • 军事后勤理论的研究 • 现代物流研究的兴起 • 研究重点:不仅重视企业内部物流问题研究,更重视企业间物流问题,即供应链问题;不仅重视无路效率问题,更重视物流环境或物流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重视国内物流问题,更重视国际物流问题;不仅重视物流成本问题,更重视物流服务问题;不仅重视物流技术与方法,更重视物流政策的研究; • 我国物流研究的历史
二 物流研究的学科属性及其理论体系 • 学科属性: 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或交叉性学科 物流经济理论 物流管理理论 物流工程与技术理论 理论体系 物流社会与政策理论 物流发展史 物流理论史
三 物流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国外物流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现状: (1)供应链物流问题的研究。 (2)信息化或电子化物流问题的研究。 (3)第三方物流服务系统问题的研究。 (4)物流业绩的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5)城市物流问题的研究。 (6)各种物流方式的合理分工与有效合作问题的研究。 (7)物流环境问题的研究。 (8)物流政策问题的研究。 • 发展趋势: • (1)第四方物流问题; • (2)绿色物流理论研究; • (3)电子商务与物流的有机结合问题; • (4)低公害物流方式的开发问题; • (5)智能化城市物流管理问题; • (6)国际化物流问题等等。
我国物流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现状: • 物流基础理论研究。 • 物流管理体制研究。 • 物流中心或配送问题的研究。 • 企业物流问题的研究。 • 供应链物流问题的研究。 • 第三方物流问题研究。 • 物流规划与布局问题的研究。 • 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物流问题研究。 • 不足: • 重复性研究多,而创新性研究成果少; • 对物流经营管理问题,特别是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管理问题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 • 对物流的外部不经济问题研究的不多; • 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缺少高质量的、概括性的、体系化的研究成果; • 对区域物流、行业物流,特别是城市物流研究成果较少; • 对物流政策问题的研究不深入、不系统,缺乏可操作性; • 对物流教育与人才培训问题的研究缺乏实际内容
发展趋势: • 供应链物流的具体实现方式与解决途径; • 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物流解决方案; • 物流的外部不经济及其解决对策; • 行业物流的分工与合作问题; • 城市物流管理的效率化与合理化问题; • 区域物流与物流国际化问题; • 物流业绩的综合评价体系问题; • 物流产业化与物流市场的竞争问题; • 第三方物流或专业化物流企业的经营战略与服务标准问题; • 物流成本核算与物流成本管理问题; • 物流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或绿色物流问题; • 物流政策理论与物流政策体系的设计问题; • 物流教育与人才培训体系问题; • 消费者物流问题; • 物流及物流管理发展史; • 物流理论发展史等等
参考资料 物流业拖后腿 制造业难升级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向中后期推进的关键阶段,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和成本降低都需要物流业给与有力支撑。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的国际化采购,全球范围的零部件组装加工和以客户为中心的订单式生产,对我国企业传统的以库存为中心的生产运营模式形成巨大挑战,传统的物流方式已经不能支撑现代化大生产的需求。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的国际化采购,全球范围的零部件组装加工和以客户为中心的订单式生产,对我国企业传统的以库存为中心的生产运营模式形成巨大挑战,传统的物流方式已经不能支撑现代化大生产的需求。 当前物流成本偏高阻碍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发挥。比如,汽车货物库存时间在国外一般是14天,在国内平均是40天至45天,直接影响资金流转;国内每笔资金每年流转1次至2次,而国外是8次至10次,差距很大。2006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成本(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为18%,明显高于美国的8%。发展物流业降低制造业成本成为十分紧迫的一项工作。据统计,目前我国制造企业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产品销售物流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6%。这种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专业化社会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为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各界人士提出如下建议:一是促进制造业物流需求的释放。政府应制定制造业物流布局政策,鼓励、引导物流企业进入制造业配套的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实现制造业物流系统得布局优化。二是搭建制造业和物流业交流沟通的平台。同时,应建立物流业诚信体系,对物流企业有一个资质、信誉度的权威评价,让制造业企业在选择时有一个比照标准。选择有条件的企业做供应链试点,然后加以推广。三是政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统一市场和制定标准。 资料来源:大连市物流协会 《物流信息》(参阅)2008(6)
大连信息 • “TNT杯”大连市物流专业大学生模拟创业大赛启幕 • 本刊讯 4月16日,以“培养创业精神、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创造能力”为主题的“TNT杯”大连市物流专业大学生模拟创业大赛在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举行启动仪式。这项由大连市物流协会主办,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三所高校物流专业协办,TNT大连公司、天地华宇大连公司承办的大连市首次物流专业大学生模拟创业大赛,吸引了全市10余所高校300多名大学生的关注和参与。 • 据介绍,首批作为模拟公司试点的三所高校的大学生团队在经TNT公司全面培训后,将独立承担市场开发、业务经营、财务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与母公司完全一致的企业运行管理。TNT大连公司总经理于波表示,此次大赛将作为一个长效机制,分阶段地为大连市物流专业的大学生提供模拟创业平台,帮助大学生学会如何创业,及早提升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2007年,大连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大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意见和规划中,把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列为发展现代服务业之首,现代物流业将成为大连市最具特色、最具带动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根据大连市港口与航运发展报告,到2010年全市海港吞吐量超过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800万标准箱,空港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25万吨,仓储能力达到1300万吨,水运运力总量达到1000万载重吨,客运能力达到2.2万客位。目前,大连市有物流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约10余万人,预计到2010年,大连市物流从业人员将达到20万人左右。按照2010年大连市港口与航运发展目标,在未来5年缺少各类中高端物流人才将达到5万人左右。 有专家认为,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崭新理念,给大连市培养航运中心建设急需的物流人才打开了新思路,使大学生的创业思想、创业实践、创业能力前移到校园,这样不仅更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型物流专业人才,更有利于增强和完善大通道、大物流的城市功能,促进大连尽快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物流人才港。 资料来源:大连市物流协会 《物流信息》(参阅)2008(6)
中国物流业发展的趋势 据《国际商报》消息:企业物流社会化与专业化的趋势在物流需求扩大,成本上升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的行业已经从前几年的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等企业向钢铁、建材、汽车等上游企业扩展。外包的环节由销售物流向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过渡,由简单的仓储、运输业务外包向供应链一体化延伸。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将会加强深度合作,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企业物流的专业化趋势也相当明显。不少的企业,特别是商贸企业正在加大投资力度,强化自身物流功能,几乎所有大型连锁企业都在力图优化自己的专业供应链。一些具有强势品牌的生产企业,如海尔、联想、双汇等已发展了大批连锁专卖店,并相应发展自身的物流配送网络。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提出了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模式。制造、商贸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将会推动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加速与供应链上下游的联动。物流企业针对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大力发展增值型、创新型业务,自主物流服务的品牌价值越来越重要。 资料来源:大连市物流协会 《物流信息》(参阅)2008(7)
物流发展政策环境更加宽松的趋势 200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政府有关部门将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加大对物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提出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商务部已经出台《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三是各有关部门将会研究解决物流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交通、税收、土地和融资等现实问题,新一批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企业将获批;四是有关部门将会继续推进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综合运输体系和物流信息化建设;五是进一步研究打破区域间的市场壁垒,推进区域间物流合作;六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品种的物流发展,将会得到政策扶持;七是物流标准、统计、人才教育培训及理论研究等行业基础性工作,物流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将会进一步完善。 资料来源:大连市物流协会 《物流信息》(参阅)2008(7)
深圳采取多项举措促物流业升级 据《深圳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消息:深圳市今年将采取多项重点举措,促使物流业加快产业升级,向国际化供应链转型,力争使深圳物流业迈上新台阶。据介绍,深圳市今年将全面梳理夯实物流政策平台,推动和扶持深圳物流业做优做强,培育一批物流龙头企业。其中将加大专项资金实施力度,有针对性地修订产业资金管理办法,通过奖励、贷款贴息等方式,推动重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产业快速发展。同时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培育行业细分的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龙头企业,推动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深圳市将实施“网络物流、通道物流”战略,进一步加快珠三角物流一体化的进程,通过培育一批网络型物流大企业,推进构建跨区域跨行业一体化的物流信息平台,强化在珠三角地区物流市场的主导作用。同时,出台各种政策,鼓励物流企业以深圳为总部,向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经济圈构建节点、建设通道和布设网络,向国内输出深圳物流服务,形成物流总部发展模式。 资料来源:大连市物流协会 《物流信息》(参阅)2008(7)
区域物流的发展战略 福建:专项资金扶持现代物流 据《福建日报》消息:近日,福建省经贸委、福建省财政厅联合发出通知,省级工商发展资金将安排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推动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目前,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已展开。 据介绍,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有4类:承办全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项目,项目投资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承办全省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包括物流新技术推广、物流标准化、闽港物流合作、统计核算、人才培训等平台建设项目;承办为产业集群服务的公共物流平台建设项目,项目投资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为一体提供公铁水空联运、无缝链接服务的物流企业。 深圳港:从“大港”迈向“强港” 据《经济日报》消息:2007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达到了1.99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2110万标准箱,连续多年全球排行第四。今后一段时间,将是深圳港由“大港”向“强港”转变的战略机遇期。到2007年底,马士基等50家中外船公司在深圳港开通远近洋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197条,每月平均靠泊844艘次。深圳港的跨跃式发展,得益于深圳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壮大了的深圳港也为深圳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两者的经济联系已经由开始的单向“拉动”变成了现在的双向“互动”。正因为如此,深圳市把“发展港口经济”“以港兴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目前深圳共有港口企业30多家、驻深圳港开展国际班轮运输业务的航运企业40多家,围绕港口开展业务的物流、报关、拖车等相关企业上千家,从业人员约11万人。调查结果显示:以盐田港区港口业务为龙头的物流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支柱地位逐年显著提高。目前,深圳市的几乎全部建设物资、90%的一次性能源、70%的生活物资、60%的外贸物资运输都是由港航业完成的。在某种程度上,深圳港已成为深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深圳港航业每年不仅为深圳贡献了约200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其对经济的间接贡献大约3倍至4倍于港口的直接经济效益,港口产业体系已成为深圳社会经济的支柱之一。2007年,深圳市以港口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超过5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0%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了3个百分点,成为深圳产业体系的强有力的支撑。现代物流服务是深圳港未来要重点拓展和完善的功能。 资料来源:大连市物流协会 《物流信息》(参阅)2008(8)
港口物流未来的路该如何走? 《中新浙江网》消息:在宁波举行的博鳌现代物流和自由港国际论坛上,来自全球各地的重量级专家,纷纷为浙江的物流企业出谋划策。 建议一:港口物流服务转型迫在眉睫。宁波—舟山港已成为中国大陆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开展了贸易往来,形成了覆盖全球的集疏运网络。可不少港口企业的业务还停留在装卸、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服务上,效率明显不足。UPS中国供应链事务副总裁陈颂铭认为,眼下,国内许多沿海城市都提出要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和物流产业,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他建议,浙江可以依托港口的信息、网络、技术和管理人才等垄断性资源优势,培育建立一批有现代管理理念和现代物流设施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拓展现代物流的服务领域,形成新的竞争力。 建议二:重视整合物流产业链。宁波目前就有相关物流企业4000余家,同质化竞争较为突出。对此,日本国土交通省技术总括审议官中尾成邦表示,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他说,五六年前,日本物流业也有过类似情况。为此,日本出台政策整合物流产业链,引导物流企业建立分工机制,实施物流功能和物流作业分段外包,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宁波市副市长邬和民也认为,浙江物流企业也要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运营模式,集中核心资源,将一些自己不擅长的物流功能,推向市场,提高企业服务水平。 建议三:建立应急物流网络。国际市场上,有许多不可抗拒因素。谁能禁受住突发事件考验,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徐东建议,浙江物流企业应尽早建立应急快速响应机制,培育自己的应急物流网络,包括信息收集、物资调配、疏运渠道保障等,积极参与政府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资料来源:大连市物流协会 《物流信息》(参阅)2008(8)
快递价格战在所难免,本土快递不要怨天尤人 据安邦集团《物流行业竞争情报与分析》披露:近日,联邦快递在国内一些城市之间“次日达”最低为9.6元,加2元可升级为“次早达”。据了解,国内与联邦快递运送模式类似的民营快递公司顺丰快递(同样用包机递送快递)“次日达”的收费是每公斤20元,比联邦快递最新的价格还高2元。而邮政EMS“次早达”的收费是起重500克20元,每续重500克6元;每件另加收5元特殊服务费,也就是说1公斤需要31元,远远高出联邦快递的价格。几年来,外资快递巨头在华扩张紧锣密鼓:对内资企业实行合作、并购、控制“三部曲”,步步为营控制资源;抢占核心城市,垄断航线、布下天罗地网,掌控快递业命脉。快递巨头暗自向国内快递领域渗透,这意味着邮政和民营快递的领地正面临新的“入侵者”。近年来,荷兰跨国物流商TNT以“购买式”兼并华宇物流企业;FedEx以4亿美元收购了和大田合资的快递公司;UPS以1亿美元的代价同中外运协议分手,这被业内认为是外商独资化举动的一个开始。外资物流巨头独立后,更是步履轻盈,进而一边攻城略地、抢占核心城市,一边与航空公司签署“城下之盟”,垄断航线,布下“天罗地网”。目前四大外资公司已经垄断了我国国际快递市场80%的份额。安邦分析师认为,近来,外资快递巨头纷纷加快在我国的脚步,以弥补本土市场亏损,所以其业务范文不得不扩张,下一步将攻占国内的异城快递、同城快递业务,与本土快递企业抢食吃,价格战在所难免。 资料来源:大连市物流协会 《物流信息》(参阅)2008(10)
第1章的思考题 • 一 、 辨析物流、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 • 二 、 物流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 三 、发达国家先进物流水平的标志与体现及我国物流差距的表现 • 四 、 区分企业物流、行业物流、区域物流、国际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