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 likes | 1.08k Views
一、 概述 1.外用膏剂的含义与特点 (1)含义: 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 (2)特点: 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也可透过皮肤和粘膜起全身治疗作用,后者亦称 经皮吸收制剂(TDDS), 或 经皮给药系统(TTS) 。. 2.分类: 软膏剂 硬膏剂 ( 铅硬膏 、橡胶膏剂 、 巴布 膏 剂 、透皮贴剂 等). 三、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E N D
一、 概述 • 1.外用膏剂的含义与特点 • (1)含义: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 (2)特点: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也可透过皮肤和粘膜起全身治疗作用,后者亦称经皮吸收制剂(TDDS),或经皮给药系统(TTS)。
2.分类: 软膏剂 硬膏剂(铅硬膏、橡胶膏剂、巴布膏剂、透皮贴剂等)
三、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皮肤表面pH值一般在5~6之间,“酸罩”(acid mantie):两性氨基酸、乳酸和存在于皮脂腺分泌物中的脂肪酸而呈现酸性。
角质层 stratum corneum stratum granulosum
药物 皮肤 透皮吸收机理 释放 穿透 吸收 血液循环 完整的表皮、 角质层细胞间隙、毛囊、 皮脂腺及汗腺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皮肤的构造 透皮吸收途径
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 • 皮肤:部位、健康状况、温湿度 • 药剂:药物、基质、附加剂 • 其他:性别、年龄
(一)皮肤的条件 选择角质层薄,施药方便的皮肤部位,对全身作用的透皮吸收制剂的有效性尤为重要。 • 通透性:足底<手心<手臂内侧<脚背<头皮<腹股沟<腋窝<耳廓后部 • 破损程度 • 温度 • 湿度(水合作用) • 清洁度
水合作用(Hydration) • 含义:角蛋白或降解产物与水结合的作用 • 意义:增大皮肤孔径,降低皮肤屏障对药物扩散的阻力,因此,皮肤角质层的水合能增加药物的穿透与吸收。
(二)药物的性质 • 溶解性、油/水分配系数:油、水中都难溶的药物很难透皮吸收;药物在油、水中均有一定溶解性的药物易穿透。 • 分子量:越小,有利吸收 • 药物浓度 并不是所有的外用膏剂都需要透皮吸收。大多只需起局部治疗作用。
(三)基质组成与性质 1、基质类型:有利于穿透与吸收的顺序 水包油型(o/w)>油包水型(w/o) >动物油脂>植物油>烃类基质>水溶性基质 水溶性基质药物释放快,但很难透皮吸收 2、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状态:溶解、混悬 3、基质的pH值:影响药物解离
(四)附加剂 • 表面活性剂:助分散、穿透、吸收 • 渗透促进剂: • 二甲基亚砜:促进水合,利于穿透 • 氮酮(月桂氮酮) • 中药挥发油
(五)其它因素 • 应用面积 • 应用次数及接触时间 • 年龄 • 性别 • 气温、相对湿度、以及摩擦、脱脂、发疱、离子透入应用等均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
一、概 述 • 软膏剂: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具有一定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软膏剂主要有保护创面、润滑皮肤和局部治疗作用的特点。 • 乳膏剂是药物与乳剂型基质制成的软膏剂。
一、概述--软膏剂的分类 根据基质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 油膏剂:以油脂性基质如凡士林、羊毛脂等制备的软膏剂; • 乳膏剂:以乳剂型基质制成的易于涂布的软膏剂; • 凝胶剂: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的软膏剂。
一、概述--软膏剂的分类 根据药物在软膏中的分散状态可将软膏剂分为三类, • 溶液型 • 混悬型 • 乳剂型 • 糊剂:药物粉末含量一般在25%以上的软膏剂。
二、软膏剂的基质 理想软膏剂基质应该是: • ①性质稳定,与主药和其它基质混合不发生配伍变化,长期贮存不变质。 • ②无刺激性和过敏性 • ③稠度适宜,容易涂布 • ④具有一定吸水性,能吸收伤口分泌物。 • ⑤具有良好的释药性。 • ⑤易于清洗,不污染皮肤和衣物等。
基质分类 • 油脂性基质 • 乳剂性基质 • 水溶性基质
(一)油脂性基质 • 油脂类、类脂类、烃类。 • 基质的特点:润滑、油腻、无刺激性,涂于皮肤上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对皮肤有保护、软化作用,不易长菌。但是由于其油腻性及疏水性大,造成药物释放性能差,不易用水洗涤等缺点,故不适用于有渗出液的皮肤损伤,主要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一般不单独使用。
(1)油脂类 • 来源: 多来源于动、植物的高级脂肪酸甘 油酯及其混合物。 • 结构:不饱和双键,易酸败,应加抗氧剂 和防腐剂。 • 类型:动物油、植物油、氢化植物油。
动物油:豚脂、羊脂、牛脂,易氧化酸败,加抗氧剂和防腐剂。动物油:豚脂、羊脂、牛脂,易氧化酸败,加抗氧剂和防腐剂。 • 植物油:麻油、花生油、菜子油,与蜡类混合使用,也可作乳剂基质的油相。 • 氢化植物油:完全氢化—蜡状固体 不完全氢化——半固体
(2)类脂类 • 类脂类 :由高级脂肪酸和高级脂肪醇化合而成的酯及其混合物,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多与其它油脂性基质合用。 • 羊毛脂、蜂蜡、鲸蜡、虫白蜡
羊毛脂:吸水性好,与皮脂的组成接近,但太粘稠不宜单独使用,常与凡士林合用。羊毛脂:吸水性好,与皮脂的组成接近,但太粘稠不宜单独使用,常与凡士林合用。 • 蜂蜡:主要成分为棕榈酸蜂蜡醇酯,有表面活性作用,为W/O辅助乳化剂;用于调节软膏的稠度。 • 鲸蜡:棕榈酸鲸蜡醇酯,有表面活性作用,为较弱W/O型乳化剂;用于调节基质的稠度。 • 虫白蜡:质硬而脆,用于调节软膏的熔点, 可作为W/O型乳剂软膏基质。
(3)烃类 • 属于饱和烃,性质稳定,脂溶性强,不易被皮肤吸收。 • 应用:保护性软膏及乳膏中做油相。 • 凡士林、固体石蜡、液状石蜡、硅酮类。
1)凡士林又称软石蜡 本品有黄、白两种。性质稳定,无臭味,无毒、无刺激性,具有适宜的稠度和涂展性,不会酸败,能与多种药物配伍,特别适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如抗生素类。可单独用作基质。吸水性差,不适宜急性而且有多量渗出液的患处。若在凡士林中加入适量的羊毛脂、胆固醇或鲸蜡醇等可制成W/O型乳剂基质,增加其吸水性能。
医药白凡士林 医药黄凡士林
固体石蜡: 为各种固体饱和烃的混合物,用于调节软膏的稠度。 • 液状石蜡 : 为各种液体烃的混合物,主要用于调节软膏稠度,在油脂性基质或W/O型软膏中用以研磨药物粉末以利于与基质混合。
(二)乳剂型基质 • 定义:水相、油相借乳化剂的作用在一定温度下乳化而成的半固体基质。 • 特点:药物的释放和穿透性较好,能吸收创面渗出液,较油脂性基质易涂布、清洗,有保护作用。 • 用于亚急性、慢性、无渗出液的皮肤损伤和皮肤瘙痒症,忌用于糜烂、溃疡、水庖及脓庖症。 • 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制成乳剂性软膏。
(二)乳剂型基质 • 常用的油相:硬脂酸、蜂蜡、石蜡、 高级醇(十八醇)、凡士林、 液状石蜡、植物油 • 常用的水相:蒸馏水、去离子水、药物水 溶液。
(二)乳剂型基质 类型: • 油包水(W/O)型 • 水包油(O/W)型。 • W/O型乳剂基质被称为“冷霜”。 • O/W型乳剂基质被称为 “雪花膏”。
1、O/W型乳剂型基质 乳化剂: • 一价皂类:硬脂酸钾,易被酸、碱、钙、镁、铝等离子或电解质破坏,不宜与酸性或强碱性药物配伍。一价皂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忌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阳离子药物等配伍。
1、O/W型乳剂型基质 乳化剂: • 脂肪醇硫酸(酯)钠类:十二烷基硫酸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优良的O/W型乳化剂。能与肥皂、碱类、钙、镁离子配伍,但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阳离子药物如盐酸苯海拉明、盐酸普鲁卡因等配伍后,基质即被破坏。
1、O/W型乳剂型基质 乳化剂: • 聚山梨酯类(吐温类):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粘膜、皮肤的刺激性小,并能与酸性药物或电介质配伍。可以降低某些防腐剂的活性,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洁尔灭类、苯甲酸类,但可适当增加防腐剂的用量予以克服。
1、O/W型乳剂型基质 乳化剂: • 平平加0P: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为非离子型的O/W型乳化剂。对皮肤无刺激性,有良好的乳化、分散性能。性质稳定,耐酸、碱、硬水,耐热,耐金属盐。但与羟基、羧基化合物可形成络合物,使乳剂破坏。
O/W型乳剂型基质的缺点 • O/W型基质外相含水量多,在储存过程中易霉变,常需加人防腐剂; • 同时水分易挥发而使软膏变硬,故常加入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等作保湿剂; • O/W型软膏用于分泌物较多的皮肤病,如湿疹时,其吸收的分泌物可重新透人皮肤(称反向吸收)而使炎症恶化,须注意避免。
2、 W/O型基质 • 常用:羊毛脂、胆固醇、司盘类、多价皂。 • 易于涂布,油腻性较小,水分从皮肤表面蒸发时有缓和的冷却作用,润滑作用和稳定性比O/W型乳剂基质好,能吸收少量水。
(三)水溶性基质 • 水溶性基质:由天然或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加水溶解或混合而成的稠厚凝胶或糊状的半固体状的物质。 • 优点:释放药物较快,无油腻性,易涂展,对皮肤及粘膜无刺激性,能与水溶液混合并吸收组织渗出液,多用于湿润、糜烂创面,有利于分泌物的排除;也常用作腔道粘膜或防油保护性软膏的基质。 • 缺点:润滑性较差。本类基质中须加保湿剂及防腐剂。
(三)水溶性基质 聚乙二醇(PEG)类 • 常将高分子量与低分子量配合使用,易溶于水,能与渗出液混合并易洗除; • 在适当浓度下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性,但因吸水性较强,久用引起皮肤脱水产生干燥; • 能减低酚类防腐剂的活性。
(三)水溶性基质 • 甘油明胶 系由甘油 (10%-30%)、 明胶(1%-3%)加水至100%,加热制成的。 • 淀粉甘油 • 纤维素衍生物类 甲基纤维素(M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等。CMC-Na是阴离子型化合物,遇强酸时与多价金属离子及阳离子型药物均可形成沉淀,应予以避免。 • 卡波浦尔934
三、软膏剂、乳膏剂的制备 制备工艺 半成品抽检 基质的处理 配制 灌装 封口 包装 药物的处理 容器的处理
(一)基质的处理 • 加热,熔融 • 滤过 • 除水分和细菌(蒸汽加热、直火加热)
(二)软膏剂、乳膏剂的制备 1.研和法 • 适用范围:基质比较软,小量制备,而且药物不溶于基质。 • 设备:小量生产用软膏刀、软膏板、乳钵;大量生产用电动研钵
(二)软膏剂、乳膏剂的制备 药物能溶于基质中的,将药物直接加入熔融的基质中 2、熔合法 • 适用范围:含有不同熔点的基质,在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者。 • 操作过程:先熔熔点较高的物质,再加熔点低的物质,最后加液体成分和药物,以避免低熔点物质受热分解。 药物不能溶于基质中的,将药物细粉筛入熔融的基质中
设备:蒸发皿、蒸汽夹层锅、电动搅拌机、三滚筒软膏剂机设备:蒸发皿、蒸汽夹层锅、电动搅拌机、三滚筒软膏剂机 • 注意事项:①在熔融和冷凝过程中,均应不断加以搅拌,防止药粉下沉; ②一旦冷凝立即停止搅拌,防止混入空气,氧化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