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 likes | 919 Views
第十八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及其应急策略. 目的要求. 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类型、特点及危害,并懂得在发现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如何发挥作用; 熟悉: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急性化学中毒的应急处理、电离辐射损伤的应急处理; 了解:其他内容. 全球 SARS 流行. 2002 年 11 月- 03 年 7 月 31 日, 26 个国家(包括 3 个地区)报告临床诊断病例 8098 例,死亡 774 例 , 病死率 9.56% ;
E N D
第十八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及其应急策略 目的要求 • 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类型、特点及危害,并懂得在发现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如何发挥作用; • 熟悉: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急性化学中毒的应急处理、电离辐射损伤的应急处理; • 了解:其他内容
全球SARS流行 • 2002年11月-03年7月31日,26个国家(包括3个地区)报告临床诊断病例8098例,死亡774例, 病死率9.56%; • 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共发病7748例,死亡685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95.68%和88.50%),病死率为8.84% • 其它25个国家和地区发病350例,死亡89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4.32%和11.50%),病死率为25.43%
Global distribution of SARS probable cases (2002.11.1-2003.7.30) n=8098 Canada 251 Mainland China 5327 Hongkong 1755 Taiwan 346 USA 29 Vietnam 63 >=1000 Singapore 238 100-999 10-99 1-9 0
地区分布: • 大陆共有24个省区市、266个县(市、区)有临床诊断病例报告; • 城市多于农村(城市地区占总病例81.1%); • 南方早于北方; • 广东及华北五省占总病例数96.73%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 1.突发性:突如其来的,不易预测;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分析、判断 • 2.普遍性:影响区域广,涉及人员多,“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 3.非常规性 :超出一般社会卫生危机的发展规律,呈现易变特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 重大传染病疫情: •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 • 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重大传染病疫情*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或新的传染病暴发或流行严重的疫情。 • 传染病在集中的时间、地点发生,导致大量的传染病病人出现--发病率≥平常的发病水平。 • 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 在一定时间内(2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同一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多个(3-20以上)相同临床表现患者,经县级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传染病;群体性癔病;中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 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食物或饮水; • 短期内3人以上或死亡1例以上的职业中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 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 医源性感染暴发 • 药品或免疫接种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 • 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水、环境、食品污染和放射性、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丢失、泄漏等 • 生物、化学、核辐射等恐怖袭击事件 • 有潜在威胁的传染病动物宿主、媒介生物发生异常 • 学生因意外事故自杀或他杀出现1例以上的死亡 •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 • 2005.11.13,13时40分左右,吉林省吉林市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101厂(双苯厂 )的一化工车间发生第一次爆炸,后来又发生连续爆炸。 • 附近居民听到五六次爆炸声,很多居民楼的玻璃被震碎,有的人家墙皮都被震了下来。在相隔数公里之外的吉林市区都可看到松花江北的化工区浓烟滚滚。 • 化工区上万居民被紧急疏散。5人死亡1人失踪,70人受伤。
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 • 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 • 苯胺、硝基苯、二甲苯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污染带长约80公里,随着水体流动向下转移,11月25日流经哈尔滨市。 • 四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面临的严重水源污染,致使哈尔滨市停水四天,政府从省内外紧急调运饮用水满足社会的需要。
松花江是黑龙江最大的支流,全长1900公里,流域面积54.56万平方公里,超过珠江流域面积。松花江是黑龙江最大的支流,全长1900公里,流域面积54.56万平方公里,超过珠江流域面积。 松花江有南北两源:北源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南源第二松花江是松花江的正源,发源于长白山的白头山。
11.24下午,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根据专家测算,约100吨左右的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11.24下午,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根据专家测算,约100吨左右的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 松源市是从松花江取饮用水的城市,事故发生后,污染团进入松源市境内的时候,最大的硝基苯浓度是超标40倍。由于松源市政府得到了省政府的通报,及时地关闭了松花江的取水口,启用了备用水源,保障了城市居民的饮水和饮水安全。
哈尔滨市政府21日发布公告,为保证市区单位和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并临时停止供水。停水时间自22日中午12时起,时间为4天(恢复供水时间另行公告)。哈尔滨市政府21日发布公告,为保证市区单位和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并临时停止供水。停水时间自22日中午12时起,时间为4天(恢复供水时间另行公告)。
哈尔滨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停水期间居民及企业用水问题。会议决定:由水务部门负责,紧急启动全市所有地下水井,全部面向社会供水,卫生环保部门要及时对水质进行监测,确保供水水质安全。哈尔滨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停水期间居民及企业用水问题。会议决定:由水务部门负责,紧急启动全市所有地下水井,全部面向社会供水,卫生环保部门要及时对水质进行监测,确保供水水质安全。 1400吨活性碳用于饮用水的处理。松花江水污染哈尔滨净化方案需1400吨活性炭,仍有700吨缺口急需国内外支援。消息发布后北京、宁夏、山西、河北等地纷纷与哈尔滨市政府联系,供应活性炭。
松花江污染带前锋11月23日19时到达哈尔滨市四方台取水口。国家环保总局派出专家,协助黑龙江省开展水质监测工作,从松花江入境到哈尔滨市共布设了5个水质监测断面,主要断面的监测频次为每半小时一次。松花江污染带前锋11月23日19时到达哈尔滨市四方台取水口。国家环保总局派出专家,协助黑龙江省开展水质监测工作,从松花江入境到哈尔滨市共布设了5个水质监测断面,主要断面的监测频次为每半小时一次。 从23日19时30分,四方台水源地检出硝基苯开始,24日1时起开始上升,3时开始超标,25日0时达最高峰值,为0.5805mg/L,超标33.15倍,随后呈缓慢下降趋势,截至25日12时,硝基苯浓度为0.3547毫克/升,超过国家标准19.86倍。苯浓度值为0.0056毫克/升,没有超过国家标准。
11月24日从空中拍摄的覆盖着冰的松花江哈尔滨段11月24日从空中拍摄的覆盖着冰的松花江哈尔滨段
2005年11月24日环保部门派出的工作人员在松花江哈尔滨段监测水污染状况2005年11月24日环保部门派出的工作人员在松花江哈尔滨段监测水污染状况
松花江吉林段水质已经于22日18时,全面达到国家地表水标准。在黑龙江段,哈尔滨市取水口上游16公里的苏家屯断面,在24日凌晨3时硝基苯开始超标。24日上午7时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硝基苯超标4.82倍,苯检出但未超标。污水团长度约80公里,在目前江水流速下,完全通过哈尔滨市需要40小时左右。松花江吉林段水质已经于22日18时,全面达到国家地表水标准。在黑龙江段,哈尔滨市取水口上游16公里的苏家屯断面,在24日凌晨3时硝基苯开始超标。24日上午7时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硝基苯超标4.82倍,苯检出但未超标。污水团长度约80公里,在目前江水流速下,完全通过哈尔滨市需要40小时左右。 松花江干流流经哈尔滨市后在同江汇入黑龙江,约有700公里。依照目前的江水流速,污水进入黑龙江约需14天时间。由于挥发、吸附等作用,污染物在下泻过程中浓度会逐渐下降。松花江哈尔滨以下河段,将汇入呼兰河、汤旺河、牡丹江等较大支流,江水流量逐渐增大,稀释作用更加明显,水中污染物浓度会进一步降低。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危害 1. 人群健康和生命严重受损 2. 造成心理伤害:强烈刺激,焦虑、神经症、忧郁、恐慌等 3. 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治疗成本、防疫的直接成本、经济活动量下降、交易成本上升;03年非典数千亿元损失。 4. 国家或地区形象受损及政治影响:国家形象、医疗单位严重的信任危机,国家稳定。
美国纽约医学会研究发现 • 9.7%的纽约人在“9.11”事件后的1-2个月内表现出临床抑郁症状,7.5%的人经历了创伤后应激障碍,预示大约100万纽约人在恐怖袭击后数周内表现了精神障碍。 • 精神病医师们称:在每年9月,他们将为更多的焦虑、抑郁和滥用药品的人提供精神心理治疗。 • 历史上规模最大的 “群体性突发心理疾病”
重庆井喷事件 • 2003年12月23日22时,重庆开县高桥镇小阳村境内的中石油川东气矿罗家16号井在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富含硫化氢(高于正常值6000倍)和二氧化碳的天然气喷至30米高。 • 死亡243人,6000多人中毒,近10万人受灾。
重庆井喷事件经过 • 23日22时左右,“井喷”发生。 • 23日22时30分,开始疏散井场外围人员及周边群众。 • 23日23时30分,高桥镇政府获知,开始组织疏散 • 23日24时,井队人员全部撤离井场。 • 24日15时,“井喷”已得到初步控制。 • 25日18时40分,发现的死亡人数已达191人。 • 25日19时10分左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组成的调查组抵达开县。 • 25日晚,事发地方圆5公里内的4.1万多名群众被疏散到安全地带。 • 26日上午7时,事故现场清场,实施压井抢险
家禽受毒气侵害致死 现场:天然气大火 为遇难者整理服装 眼睛被有毒气体伤害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一)制订《条例》目的、意义及内容 (二)应对突发事件的五大措施 (三)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h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 (四)医疗卫生机构责任 1.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 2.医疗卫生机构内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3.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予以配合 4.医疗机构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报告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5.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1)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 • (2)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 • (3)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 • (4)拒绝接诊病人的; • (5)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
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2. 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3. 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4. 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5. 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6. 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应急反应措施 1.各级人民政府 2.卫生行政部门 3.医疗机构 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5.卫生监督机构 6.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医疗机构的应急反应措施 • 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 • 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 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 • 做好传染病和中毒病人的报告。对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起身体伤害的病人,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医疗机构的应急反应措施 • 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置 • 开展科研与国际交流:开展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诊断试剂、药品、防护用品等方面的研究,开展国际合作,加快病源查询和病因诊断
第二节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 •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试 行)》 • 由卫生部于2007年1月16日颁布。本方案 适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性 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一、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特点和事件分级 •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特点 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 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 •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分级 Ⅰ级特别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涉及两个及以上省份;或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 Ⅱ级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一个省多个县(市)发生;或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 Ⅲ级较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或由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
二、工作原则 • (一)统一领导、分级响应的原则 • (二)及时报告的原则 • (三)调查与控制并举的原则 • (四)分工合作、联防联控原则 • (五)信息互通、及时发布原则
三、应急处置的组织及职责 专家组的组成和职责 医疗卫生专业机构的职责和分工 医疗机构 • 病例的诊断和报告,开展临床救治;网络直报 • 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样本的采集 • 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积极抢救,降低病死率 •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好救治工作 • 及时报告 四、现场调查与病因分析
五、现场控制措施 (一)无传染性的不明原因疾病 • 积极救治病人,减少死亡 • 对共同暴露者进行医学观察 • 移除可疑病源 • 疏散群众 • 保护高危人群 • 健康教育
五、现场控制措施 (二)有传染性的不明原因疾病 • 现场处置人员进入疫区时,采取保护性预防措施 • 隔离治疗患者 • 如有暴发或扩散的可能,提出封锁建议 • 对病人家属和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 严格实施消毒 • 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场所等进行卫生学处理 • 疫区内家禽、家畜应进行圈养 • 健康教育,群防群治 • 现场处理结束时要对疫源地终末消毒
六、防护措施 七、临床救治原则 疑似传染病的救治 • 在感染性疾病尚未明确是否具有传染性之前,应按传染病进行救治。 • 治疗原则:隔离病人,病原治疗,一般治疗与病情观察和对症治疗。
疑似非传染性疾病的救治 • 1.疑似食物中毒:停止可疑中毒食品 用药前采集血液、尿液、吐泻物 标本,以备送检 积极救治病人 • 2.疑似职业中毒 :迅速脱离现场 防止毒物继续吸收 对症支持治疗
第三节 急性化学中毒的应急处理 京沪高速液氯泄漏事件 • 2005年3月29日晚6时50分,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上行线103K+300M处,一辆载有液氯的山东槽罐车与一辆山东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液氯大面积泄漏。两车相撞后,肇事的槽罐车驾驶员逃逸,货车驾驶员死亡。液氯泄漏造成了公路旁3个乡镇的村民重大伤亡,28人死亡,350人住院。京沪高速封闭20小时。
第三节 急性化学中毒的应急处理 • 一、急性化学中毒的概念与特点 急性化学事故是指一种或多种化学物释放的意外事件,短时间内损害人体健康或污染环境,使机体引起中毒病变,化学损伤、残疾或死亡。 • 化学事故的类型从救援角度出发,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般性化学中毒事故和灾害性化学事故。
急性化学中毒的特点 • 发生突然,防救困难 • 病变特异,演变迅速,可大规模杀伤人、畜 • 扩散迅速,受害广泛 • 污染环境,不易洗消 • 影响巨大,危害久远
二、急性化学中毒的临床表现 在短时间内吸入或吸收较大量的化学毒物,迅 速造成人体发病的称为急性化学中毒。 毒物在吸收、代谢、排泄过程中可给人体组 织、器官造成直接或继发性损害。其损害的临 床表现主要体现在:神经系统损害、呼吸系统 损害、循环系统损害、消化系统病损害、血液 系统损害及泌尿系统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