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478 Views
第十六章 现代农业的宏观调控. 本章学习要点. ◆ 现代农业中的政府职能 ◆ 农业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内容 ◆ 农业宏观调控手段及其运用. 第一节 现代农业中的政府职能. 一、现代农业中的政府职能 1. 社会管理职能 2. 公共服务职能 3. 宏观调控职能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运用各种手段,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以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快速、高效、持续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 第一节 现代农业中的政府职能.
E N D
本章学习要点 ◆ 现代农业中的政府职能 ◆ 农业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内容 ◆ 农业宏观调控手段及其运用
第一节 现代农业中的政府职能 一、现代农业中的政府职能1.社会管理职能2.公共服务职能 3.宏观调控职能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运用各种手段,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以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快速、高效、持续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
第一节 现代农业中的政府职能 • 农业宏观调控: 是一般意义上的宏观调控在农业部门和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它是政府作为主体,着眼于经济运行的全局,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农业资源的配置从宏观层次上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以促使农业经济总量均衡,结构优化,要素合理流动,保证农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第一节 现代农业中的政府职能 二、市场失灵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它在某些方面无能为力,这就是所谓 的市场失灵,农业中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 1.农业的外部性2.农业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属性3.信息的不完全和非对称性4.农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5.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性
农业的外部性 • 正外部性:私人收益<社会收益 • 草原、林地、森林、绿洲、湖泊、耕地等景观的无偿提供就是农业外部经济的典型例子,它们对净化空气、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社会公众也因此而无偿获益。 • 负外部性:私人成本<社会成本 • 主要体现在农业使用物污染和农业废弃物污染两个方面。农业耕作时需要利用的许多介质,如农药、农用塑料等,都会造成环境污染。以农药污染为例,许多高效农药的高残留性和毒害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相当于将处理残留农药污染的成本转嫁给了社会。据2000年23个省市不完全统计,农业环境污染事件达891次,污染农田4万公顷,损失达到2.2亿元。
农业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属性 •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 如农业教育、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推广、天气预报、水库、堤坝、道路、防护林带建设等等,都不能依靠市场由私人解决,而必须由政府来提供。
信息的不完全和非对称性 • 小农户与大市场 • 市场需求总量、结构;市场供给量、结构以及供求关系
农业在市场中的不利地位 • 农业比较效益低 • 需求和供给弹性小 • 农业科研周期长
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性 • 农业为工业做积累:剪刀差——两极分化 • 工业反哺农业
第一节 现代农业中的政府职能 三、政府失灵与宏观调控的科学性 政府的调控机制也有内在的缺陷,有可能出现政府失灵,藉由政策的全局性特征,因政府失灵所致损失更甚于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如下:1.决策信息的有限性2.政府机构具有垄断性 3.利益矛盾导致的寻租活动 4.决策和执行的滞后性5.决策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
第二节 农业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内容 一、农业宏观调控的目标 确定农业宏观调控目标的基本原则:农业内部 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 现阶段我国农业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概括为:建设现代农 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农业-农村-农民-社会
第二节 农业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内容 二、农业宏观调控的内容1.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2.支持农业发展,保证主要农产品供求的基本平衡。3.增加投入,提供农业所需的公共物品。4.保护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5.实施向农业倾斜的政策,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节 农业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内容 三、农业宏观调控的一般原则1.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原则。2.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相统一的原则。3.综合运用各种农业宏观调控手段。4.体现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第三节 农业宏观调控手段及其运用 一、经济杠杆的运用(一)经济杠杆的特点和功能 经济杠杆:是指国家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根据物 质利益原则,通过激励或约束措施引导经济主体的经济 活动,以达到既定目标的宏观调控手段。
第三节 农业宏观调控手段及其运用 (二)农业宏观调控中的几种主要经济杠杆1.价格杠杆2.财政杠杆3.信贷杠杆
价格杠杆 • 稳定农产品价格政策 • 支持价格政策或保证价格政策 • 限价政策:农资 • 价格补贴:良种
湖北省利用经济杠杆发展优质粮油 • (一)调整粮食保护价收购范围 • (二)切实做到优质优价
财政杠杆 • 税收杠杆:农业税收 (农业税、牧业税、农林特产税、耕地占用税) • 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财政支农: • 公共产品领域 • 从事农村住房、公路、水利、饮水、沼气、电信和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给予支持
信贷杠杆 • 信贷杠杆撬动农业产业化 • 2006年初,记者从农发行湖北省分行获悉,2005年该省农发行对粮棉油购销、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投放150亿元,比上年增加34亿元。向全省273家粮棉油、薯类产业化龙头企业投放贷款27.8亿元,拉长了农产品经营的产业链,有效推动了粮棉油等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小额信贷: 信贷资金的 需求 • 据银监会统计,到2005年9月底,全国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5675亿元。农户贷款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787亿元,农户联保贷款996亿元,农户其它贷款567亿元。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国际组织、地方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的小额信贷项目,其数额估计在10亿元左右。 • 与国际比较,我国的小额信贷主要是由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承担并发放的,缺少专门从事小额信贷的机构组织,特别是商业性的、可持续性的小额信贷组织。
第三节 农业宏观调控手段及其运用 二、法律手段的运用 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2. 法律手段调控经济具有以下特点: (1)强硬的约束性; (2)明确的规定性; (3)相对的稳定性。
第三节 农业宏观调控手段及其运用 三、行政手段的运用1.行政手段:是政府行政机构凭借上下级之间的权威和服从 关系,按照行政系统,运用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和 下达指令性任务等行政方式,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直接管 理的方法。 2.用行政手段调控经济的特点: (1)指令性;(2)直接性;(3)纵向性。 3.行政手段的优缺点:可以迅速及时地解决问题,但容易出现 “长官意志”、政出多门、朝令夕改的情况。
案例:2004年国家的农业调控结果 宏观调控政策有力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在全国夏粮增产4.8%的基础上,早稻产量达到321亿公斤,增产8.8%;秋粮生产也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将比上年明显增加
背景: • 从2000年以来,粮食耕种面积连年减少,产量一路走低,200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由1998年的17亿亩降至15亿亩以下。10月以来,受国内外市场影响,大米、小麦等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做出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在对一些过度投资的行业及增长过快的固定资产投资采取严格“控制”措施的同时,农业和粮食生产等一些领域则被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加强”。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召开专门会议,明确提出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果断的措施,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在粮价明显上升的时候,国家没有用行政手段控制粮价,而是采用粮补等手段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通过控制化肥等农资价格保护农民利益。中央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保证了农民种粮受益;降低了农业税税率,减轻了农民负担;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则给了农民更多实惠。在粮价明显上升的时候,国家没有用行政手段控制粮价,而是采用粮补等手段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通过控制化肥等农资价格保护农民利益。中央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保证了农民种粮受益;降低了农业税税率,减轻了农民负担;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则给了农民更多实惠。
全国已向种粮农民发放直接补贴112亿元,占补贴资金总额的96%,近6亿的种粮农民直接享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实惠。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通过粮食直补,已补贴农户13892万户,平均每户增收74元。
国外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经验:美国 • 一是 “无追索权”短期贷款 • 农产品信贷公司给参加农产品计划的农场主提供的为期10个月的短期贷款。在贷款到期前,如果粮食市场价格高于贷款率,农民可将粮食出售然后偿还贷款及利息;如果粮食市场价格低于贷款率,则农民在贷款到期时可以不必归还贷款,而是将粮食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贷款率实际上是一种支持价格,通过这项政策保证农民所得到的价格不会低于贷款率,以此来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 农民在市场价格低于贷款率时,不仅可把粮食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也可以按市场价出售,然后按市场价与贷款率之间的差额获得贷款差额补贴。
二是直接支付 • 政府对种粮农场每年给予固定补贴。 • 在2002年的新农业法中,扩大了直接补贴的品种 • 三是耕地保护措施 • 政府制定一个保证农场主收入的“有效价格”,当上述直接支付、粮食出售价格之和小于“有效价格”时就对农场主进行补贴。
加拿大对小麦、大麦购销实行垄断经营,统购统销,统一价格,分期付款。 • 澳大利亚小麦局预付小麦收购款的保证价格,是市场售价减去经营管理费用后净收入的95%,销售收入低于保证价格时政府给予补贴。 • 印度粮食公司在粮食收获前1个月制定当年收购计划,并按不低于最低保护价的收购价格从农民手中购买粮食,政府限制私人收购的数量、限制私人粮商外运粮食的数量、限制银行向私人粮商贷款。
思考题 1.名词解释:外部性;公共物品2.现代农业中的政府经济职能包括哪几个方面?3.农业中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经济杠杆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
讨论题 • 农业宏观调控中及时、有效的案例和失败的例子 • 国外农业宏观调控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