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第八节 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其它类抗生素 一、四环素类 四环素类( tetracyclines )是由链霉菌产生或经半合成制取的一类广谱抗生素。 【 作用与作用机制 】

第八节 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其它类抗生素 一、四环素类 四环素类( tetracyclines )是由链霉菌产生或经半合成制取的一类广谱抗生素。 【 作用与作用机制 】 四环素类为广谱抗生素,可特异性地与核糖体 30S 亚基的 A 位置结合,抑制肽链的增长,.

elm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节 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其它类抗生素 一、四环素类 四环素类( tetracyclines )是由链霉菌产生或经半合成制取的一类广谱抗生素。 【 作用与作用机制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其它类抗生素 • 一、四环素类 • 四环素类(tetracyclines)是由链霉菌产生或经半合成制取的一类广谱抗生素。 • 【作用与作用机制】 • 四环素类为广谱抗生素,可特异性地与核糖体30S亚基的A位置结合,抑制肽链的增长,

  2. 从而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该类药物的抗菌谱包括化脓性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产气杆菌、沙门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克雷白杆菌、鼠疫杆菌、布氏杆菌、炭疽杆菌、放线菌、李司忒菌、梭状芽胞杆菌、霍乱弧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该类药物抗菌作用从强到弱依次为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从而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该类药物的抗菌谱包括化脓性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产气杆菌、沙门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克雷白杆菌、鼠疫杆菌、布氏杆菌、炭疽杆菌、放线菌、李司忒菌、梭状芽胞杆菌、霍乱弧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该类药物抗菌作用从强到弱依次为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

  3. 【适应证】 • 由于四环素类的广泛应用,近年来,细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状况日趋严重。本类中不同药物间存在密切的交叉耐药性。目前,四环素类主要应用于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及回归热螺旋体等非细菌性感染和布氏杆菌病,以及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胆道、尿路及皮肤软组织等部位的感染。

  4.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 1.常见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报道可引起食道溃疡。目前认为该不良反应可能与卧床时服药有关,故应嘱病人立位或坐位服药,以免药物滞留食道内引起刺激。 • 2.对牙齿和骨骼的影响 四环素可沉积于牙齿和骨骼中,引起牙齿黄染和暂时性的骨生长抑制。8岁以下儿童不宜服用四环素类药物。本类药物易透人胎盘和乳汁,孕妇、授乳妇女亦不宜使用。

  5. 3.四环素为广谱抗生素,较长期使用,对防御功能低下的病人易引起二重感染,其中以真菌感染为多,也可引起伪膜性肠炎。3.四环素为广谱抗生素,较长期使用,对防御功能低下的病人易引起二重感染,其中以真菌感染为多,也可引起伪膜性肠炎。 • 4.肝脏损害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黄疸、转氨酶升高等,多发生在较长期或大剂量应用时。 • 5.常规剂量应用一般对肾脏无不良反应,但对肾功不良的患者可使氮质血症加重、肌酐值升高,也可使四环素血药浓度增高,加重了对肝脏的毒性。

  6. 6.四环素的水溶液对组织有较强的刺激性,浓度过高可引起局部疼痛、炎症或坏死,故本品不宜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可引起静脉炎,宜使用低浓度缓慢滴注。6.四环素的水溶液对组织有较强的刺激性,浓度过高可引起局部疼痛、炎症或坏死,故本品不宜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可引起静脉炎,宜使用低浓度缓慢滴注。 • 7.变态反应 主要表现为皮疹、药热、光敏感性皮炎等,过敏性休克较为罕见。 • 8.四环素对实验动物有致畸胎作用,孕妇不宜使用。

  7. 【相互作用】 • 1.四环素类药物与许多金属离子可络合成不溶化合物,影响吸收,故不宜与钙盐,铝盐,铁盐等化合物同服。 • 2.四环素使甾体避孕药的肝肠循环受阻,而妨碍避孕效果。 • 四环素 tetracycline • 四环素属抑菌性抗生素,但当浓度较高时也具有杀菌作用。本品抗菌谱广,包括肺炎球菌、

  8. 草绿色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炭疽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布氏杆菌、霍乱弧菌等。对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以及某些原虫也有抑制作用。草绿色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炭疽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布氏杆菌、霍乱弧菌等。对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以及某些原虫也有抑制作用。 • 本品口服吸收不完全,约为30%~70%,半衰期为8小时,蛋白结合率65%,在胆汁中的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5~20倍,在脑脊液中仅为血浆浓度的10%~20%。本品可透入胎盘和乳汁。

  9. 四环素可用于上述抗菌谱中敏感病原体所致的呼吸道、胆道、尿路感染和皮肤软组织等感染。由于四环素类的广泛应用,细菌对该类耐药的菌株日益增多。一些常见的病原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等普遍对四环素类耐药。当前四环素主要用于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如性病淋巴肉芽肿、沙眼等。四环素还可有效地用于治疗回归热和布氏杆菌病。四环素可用于上述抗菌谱中敏感病原体所致的呼吸道、胆道、尿路感染和皮肤软组织等感染。由于四环素类的广泛应用,细菌对该类耐药的菌株日益增多。一些常见的病原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等普遍对四环素类耐药。当前四环素主要用于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如性病淋巴肉芽肿、沙眼等。四环素还可有效地用于治疗回归热和布氏杆菌病。

  10. 口服,成人每日3~4次,每次0.5g;8岁以上小儿每日30~40mg/kg,分3~4次用。静滴每日1g,分1~2次。口服,成人每日3~4次,每次0.5g;8岁以上小儿每日30~40mg/kg,分3~4次用。静滴每日1g,分1~2次。 • 土霉素 terramycin • (氧四环素,地霉素,oxytetracycline) • 土霉素的抗菌谱与四环素相同,但对肠道感染,包括阿米巴痢疾,疗效略强于四环素。本品口服吸收率为58%,半衰期约为9小时,蛋白结合率为35%,其它与四环素相同。细菌对土霉素与四环素有密切的交叉耐药性。临床上常用于肠道感染性疾病。

  11. 口服:每次0.5g,1日3~4次。8岁以上小儿每日30~40mg/kg,分3~4次服。口服:每次0.5g,1日3~4次。8岁以上小儿每日30~40mg/kg,分3~4次服。 • 金霉素aureomycin • (氯四环素,chlorotetracycline) • 金霉素抗菌谱与四环素相同,因刺激性强,已不作口服及注射应用,仅供外用。主要用于眼科,治疗沙眼、结膜炎。本品供外用,不良反应较少见。 • 多西环素 doxycycline • (强力霉素,脱氧土霉素) • 抗菌谱与四环素、土霉素基本相同,在体内、外的抗菌作用均较四环素强。微生物对

  12. 本品与四环素、土霉素等有密切的交叉耐药性。本品与四环素、土霉素等有密切的交叉耐药性。 •   主要用于敏感的G(+)球菌和G(-)杆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淋巴结炎、胆道感染、蜂窝织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也用于斑疹伤寒、恙虫病、支原体肺炎、霍乱等,也可用于预防恶性疟疾和钩端螺旋体感染。 • 本品胃肠道反应多见,发生率可达20%左右,引起如恶心、呕吐、腹泻等,饭后服用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13. 口服,首次0.2g,以后每次0.1g,每日1~2次。8岁以上儿童:首剂4mg/kg;以后每次2~4mg/kg每日1~2次。一般疗程为3~7日。预防恶性疟疾:每周0.1g;预防钩端螺旋体病:每周2次,每次0.1g口服,首次0.2g,以后每次0.1g,每日1~2次。8岁以上儿童:首剂4mg/kg;以后每次2~4mg/kg每日1~2次。一般疗程为3~7日。预防恶性疟疾:每周0.1g;预防钩端螺旋体病:每周2次,每次0.1g • 米诺环素 minocycline • (二甲胺四环素) • 抗菌谱与四环素相近,在四环素类中,本品的抗菌作用最强,具有高效和长效特点。口服吸收迅速,完全。食物对其吸收无明显影响。在尿中排泄的原形药物远低于其他四环素类,t1/2约为16小时。脂溶性较高,易分布到组织和体液中。

  14. 主要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支原体肺炎、淋巴肉芽肿、鼠疫、霍乱、布氏杆菌病(与链霉素联合应用)等。对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志贺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克雷白杆菌等敏感菌株所致的感染也可应用。对淋球菌、梅毒和雅司螺旋体、李司忒菌、梭状芽胞杆菌、炭疽杆菌、放线菌、梭杆菌所致感染,当患者不宜应用青霉素时,可考虑用本品(或其他四环素类)。对于链球菌的敏感菌株所致感染也可考虑用本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大部分菌株对本类药物耐药。本品尚可用于阿米巴病的辅助治疗。主要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支原体肺炎、淋巴肉芽肿、鼠疫、霍乱、布氏杆菌病(与链霉素联合应用)等。对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志贺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克雷白杆菌等敏感菌株所致的感染也可应用。对淋球菌、梅毒和雅司螺旋体、李司忒菌、梭状芽胞杆菌、炭疽杆菌、放线菌、梭杆菌所致感染,当患者不宜应用青霉素时,可考虑用本品(或其他四环素类)。对于链球菌的敏感菌株所致感染也可考虑用本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大部分菌株对本类药物耐药。本品尚可用于阿米巴病的辅助治疗。

  15. 本品胃肠道反应多见,发生率可达20%左右,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宜饭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亦可引起前庭功能失调(眩晕、共济失调),但停药可恢复;较易引起光过敏感性皮炎,用药后避免日晒;肝、肾功不全者慎用。其他参见多西环素。本品胃肠道反应多见,发生率可达20%左右,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宜饭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亦可引起前庭功能失调(眩晕、共济失调),但停药可恢复;较易引起光过敏感性皮炎,用药后避免日晒;肝、肾功不全者慎用。其他参见多西环素。 •   成人一般首次量为200mg,以后每12小时服100mg,或在首剂量后,每6小时服用50mg。

  16. 二、大环内酯类及其抗生素 • 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系由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因分子中含有一个内酯结构的十四员或十六员大环而得名。常用的品种有红霉素、竹桃霉素、柱晶白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阿齐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 • 【作用与作用机制】 • 大环内酯类抗菌系广谱抗生素,其抗菌谱包括: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链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百日咳杆菌

  17. 产气梭状芽胞杆菌、布氏杆菌、军团菌、螺旋杆菌、钧端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等。 • 大环内酯类属于生长期抑菌剂。其抗菌作用机制,在60年代初广泛接受的观点为该类药物通过作用于细菌细胞核糖体50s亚单位,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近年来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引人注目的假说,认为大环内酯类刺激带肽链的tRNA,使其在肽链伸长的过程中从核蛋白体解离,由此导致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18. 传统的大环内酯类属抑菌剂,抗菌活性较弱,抗菌谱偏窄,耐药性已普遍存在。近年来新开发的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阿奇霉素、美欧卡霉素(miokamycin)、罗他霉素(rotamycin)等称为新大环内酯类。新品种在药物穿透细胞的作用及抑制细菌的流出泵功能等方面的作用方面有所改善。有人发现将这些抗生素与人体颗粒细胞接触后能增强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作用。电镜下观察到克拉霉素能破坏支原体的胞壁层,影响胞浆膜的完整性,发挥溶菌作用。这些作用是新大环内酯类对细胞内感染性疾患如军

  19. 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发挥治疗作用的基础。新大环内酯类尚存在许多局限性,例如尚未出现抗菌活性优于红霉素的品种,红霉素衍生物仍存在诱导性耐药性等。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发挥治疗作用的基础。新大环内酯类尚存在许多局限性,例如尚未出现抗菌活性优于红霉素的品种,红霉素衍生物仍存在诱导性耐药性等。 • 近年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以外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有些国家成立了大环内酯新作用研究会。这些新作用,包括胃动素样作用、抑制免疫功能、抗炎作用等,现已用于临床,治疗孢菌性弥散性全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克隆病(Crohn’ s Disease)、囊性纤维化、未成熟新生儿肺障碍等有效。亦用于治疗手术后胃排空延迟、反射性肠梗阻等(表13-11)。

  20. 表13-11 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及抗菌以外的作用

  21.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 1.消化系统 上腹部疼痛,肝毒性, 常用剂量下,肝毒性较小,但酯化红霉素有一定的肝毒性,只适于短期应用。其他药物也有肝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肝酶升高等,一般停药后可恢复。 • 2.静脉给药时可发生耳鸣和听觉障碍,停药或减量可恢复。 • 3.变态反应 主要表现为药热、药疹、荨麻疹等。

  22. 4.局部刺激 注射给药可引起局部刺激,故本类药物不宜用于肌注。静脉滴注可引起静脉炎,滴注时速度不宜过快。 • 【相互作用】 • 本类药物可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与茶碱合用时,可使茶碱血药浓度异常升高,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此时,应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以防意外。

  23. 红霉素erythromycin • 【作用与作用机制】 • 红霉素的抗菌谱类似青霉素、对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各组链球菌和G(+)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金葡菌对本品易耐药。某些G(-)菌,如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布鲁菌属等对本品亦敏感。本品对军团菌属、某些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属和衣原体属也有抑制作用。

  24. 【临床药动学】 • 红霉素可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及体液中。维持时间比在血清中长,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但当脑膜有炎症时,药物可进入脑脊液中。 • 【适应证】 • 常用来治疗G(+)菌包括金葡菌、肺炎球菌和其它链球菌属引起的各种感染如扁桃体炎、肺炎、猩红热、丹毒和眼耳鼻喉科感染,以及作为对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药物。本品为抑菌药物,要按一定时间给药,以保持体内药物浓度,利于药效的发挥。

  25. 【剂量与用法】 • 口服红霉素为肠溶片,应整片吞服,使其在肠液中崩解。否则将遭胃酸破坏。成人每日1~2g,分3~4次服用,整片吞服;小儿,每日30~50mg/kg,分3~4次服用。静滴:每日1~2g,分3~4次滴注;小儿每日30~50mg/kg,分3~4次滴注。用时将乳糖酸红霉素溶于10ml灭菌注射用水中,再添加到500ml输液中,缓慢滴入(最后稀释浓度不超过0.1%)。不能直接用含盐输液溶解。

  26. 阿齐霉素 azithromycin • (阿奇霉素,氮甲红霉素) • 【作用与作用机制】 •   本品的抗菌谱比红霉素广,抗菌谱除包括红霉素的抗菌谱之外,还包括其他多种G(-)细菌、厌氧菌及其它病原体。其对如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布兰汉球菌、奈瑟淋球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嗜肺军团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以及厌氧球菌等的抗菌活性均强于红霉素。本品也有增强免疫的作用。阿齐霉素通过作用于50s核糖体亚单位而抑制细菌的蛋白合成发挥其抗菌作用。

  27. 【临床药动学】 •   本品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组织穿透力强,在组织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在血液中的浓度。每日2次服用阿齐红霉素250mg时,前列腺、扁桃体、肺及许多组织的药物浓度高峰超过了3mg/kg。 • 【适应证】 • 本品多用于病情较重的病例,主要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及泌尿生殖器的感染。 •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28. 1.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肝功不全、孕妇及哺乳妇应慎用。1.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肝功不全、孕妇及哺乳妇应慎用。 • 2.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 • 3.皮疹、肝功改变,少数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 • 【剂量与用法】 • 每日只需服1次,成人500mg;儿童10mg/kg,连用3日。

  29. 阿齐霉素每日500mg治疗急性细菌性上颌窦炎的效果与用阿莫西林500mg,每日3次,治疗10天的效果相当。对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阿齐红霉素3天的疗效优于阿莫西林5天的疗效。治疗由肺炎支原体或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非典型肺炎,本品每日500mg,用药3天的疗效与红霉素500mg,每日4次用药10天的疗效相等。阿齐霉素每日500mg治疗急性细菌性上颌窦炎的效果与用阿莫西林500mg,每日3次,治疗10天的效果相当。对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阿齐红霉素3天的疗效优于阿莫西林5天的疗效。治疗由肺炎支原体或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非典型肺炎,本品每日500mg,用药3天的疗效与红霉素500mg,每日4次用药10天的疗效相等。

  30. 交沙霉素 josamycin • 本品的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似,对金葡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梭状芽胞杆菌、白喉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均有抗菌作用,对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属和弯曲菌属等也有一定抗菌活性。有刺激吞噬细胞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 主要用于上述敏感菌所致的感染,如支气管炎、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牙周脓肿、胆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31. 本品有消化道不良反应,但较红霉素轻。此外,偶见药疹,对肝脏几无影响。本品应吞服,以免嚼碎后遭胃酸破坏。本品有消化道不良反应,但较红霉素轻。此外,偶见药疹,对肝脏几无影响。本品应吞服,以免嚼碎后遭胃酸破坏。 • 成人1日量为0.8~1.2g,分3~4次应用。儿童1日量为30mg/kg,分次给予,空腹服用效果好。

  32. 乙酰螺旋霉素 acetylspiramycin • 乙酰螺旋霉素对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属的抗菌活性与红霉素相似,对淋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以及支原体、衣原体等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近年来发现其体内抗菌作用明显强于体外,且有较长的抗生素后续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本品主要用于呼吸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牙周炎、胆囊炎、猩红热等,还可用于部分支原体及厌氧菌的感染。

  33. 本品之不良反应低于红霉素,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口干、食欲不振等,其程度较红霉素为轻,且发生率也较低。变态反应极少,偶见药疹。尚未见肝、肾损害。本品之不良反应低于红霉素,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口干、食欲不振等,其程度较红霉素为轻,且发生率也较低。变态反应极少,偶见药疹。尚未见肝、肾损害。 • 成人每次0.2g,每日4~6次,重症每日可用至1.6~2g。儿童1日量为30mg/kg,分次给予。 • 罗红霉素 roxithromycin • 罗红霉素具有与红霉素类相似的抗菌谱,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军团杆菌、卡他莫

  34. 拉氏菌以及支原体、衣原体等。罗红霉素在血和组织中浓度高,能穿透吞噬细胞进入细胞内,对治疗细胞内感染具有优越性。对产b-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株有效。拉氏菌以及支原体、衣原体等。罗红霉素在血和组织中浓度高,能穿透吞噬细胞进入细胞内,对治疗细胞内感染具有优越性。对产b-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株有效。 • 本品适用于敏感菌株所致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急性中耳炎,鼻窦炎以及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 • 成人每次150mg,每日2次,饭前服用。幼儿:每次2.5~5mg/kg,每日2次。老年人与肾功一般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严重肝硬化者,每日150mg。

  35. 氯霉素 chloramphenico1 • (chloromycetin) • 氯霉素属酰胺醇类(amphenico1s)抗生素,系左旋体,由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产生,现已人工合成,。 • 【作用与作用机制】 •   本品为广谱抑菌剂,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单位,通过抑制转肽酶而影响蛋白质合成,其主要抗菌谱包括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李司忒菌、布氏杆菌、巴斯德杆菌、白喉杆菌、支原体、衣原

  36. 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一些厌氧菌。肠杆菌科的一些菌,如沙门菌(包括伤寒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大部分菌株对本品敏感,但耐药菌株已日见增多。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球菌较易发生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部分敏感。沙雷杆菌、普鲁威登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多数菌株对本品耐药。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一些厌氧菌。肠杆菌科的一些菌,如沙门菌(包括伤寒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大部分菌株对本品敏感,但耐药菌株已日见增多。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球菌较易发生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部分敏感。沙雷杆菌、普鲁威登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多数菌株对本品耐药。

  37. 【临床药动学】 • 口服吸收良好(75%~90%)。口服15mg/kg后2~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蛋白结合率约为50%,在体内分布广泛,易进入胸水、腹水、滑膜液、玻璃体内、脑组织及脑脊液中,可透过胎盘,进入乳汁。在胆汁中含量较低。正常肝功能者,有90%药物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失活。t1/2约为3小时。新生儿及婴幼儿对氯霉素的代谢机制不完善。新生儿的的t1/2显著高于成人,2周龄以下者t1/2约为24小时,2~4周龄者约为12小时。

  38. 【适应证】 •   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和其他沙门菌、脆弱拟杆菌引起的感染,与氨苄西林合用治疗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脑膜炎球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在病人不宜用青霉素时(对青霉素过敏或对青霉素不敏感者),可用本品。氯霉素外用治疗沙眼或化脓菌感染。 •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 主要不良反应有粒细胞缺乏及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溶血性贫血等。溶血性贫

  39. 血多在用药后数小时至2~3天发生,症状为发热、褐色尿、巩膜及皮肤黄染、脾肿大,偶见剥脱性皮炎、皮疹、药热、血管神经性水肿。本品能引起循环与呼吸骤停、速发性过敏反应及心肌损害等。血多在用药后数小时至2~3天发生,症状为发热、褐色尿、巩膜及皮肤黄染、脾肿大,偶见剥脱性皮炎、皮疹、药热、血管神经性水肿。本品能引起循环与呼吸骤停、速发性过敏反应及心肌损害等。 • 2.长期应用可能引起视神经炎、共济失调,以及由于菌群失调而致的维生素缺乏和二重感染等。 • 3.消化道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舌炎、口腔炎等。

  40. 4.新生儿和早产儿应用本品可引起循环衰竭(灰婴综合征),应禁用。4.新生儿和早产儿应用本品可引起循环衰竭(灰婴综合征),应禁用。 • 5.精神病人用本品可引起严重失眠、幻视、幻觉、猜疑、狂躁、忧郁等精神症状,故亦属禁用。 • 【剂量与用法】 • 口服:成人每次0.25~0.5g,每日1~2g;小儿每日25~50mg/kg,分3~4次服;新生儿每日不超过25mg/kg。 静滴:1日量1~2g,分2次注射。以输液稀释,1支氯霉素(250mg)至少用稀释液100ml。氯霉素注射液(含乙醇、甘油或丙二醇等溶媒),宜用

  41. 干燥注射器抽取,边稀释边振荡,防止析出沉淀。干燥注射器抽取,边稀释边振荡,防止析出沉淀。 • 林可霉素 lincomycin • (盐酸洁霉素) • 【作用与作用机制】 •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主要作用于G(+)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属,与红霉素类似。由于细菌耐药性增加,本类抗生素用于重症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应有敏感试验证实致病菌对本品敏感。林可霉素类对G(-)需氧菌基本无效但对G(-)厌氧菌作用较强,是抗厌氧菌抗生素或抗菌药中作用较好的一种,近年来,

  42. 由于林可霉素与克林霉素过度应用,耐药菌株的日益增多。另外,与大环内酯类药物之间有较密切的交叉耐药性存在。由于林可霉素与克林霉素过度应用,耐药菌株的日益增多。另外,与大环内酯类药物之间有较密切的交叉耐药性存在。 • 本品对大多数G(+)菌和梭状芽胞杆菌、炭疽杆菌、厌氧链球菌等厌氧菌有抗菌作用。其机制是作用在敏感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上,通过抑制肽链延长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 【临床药动学】 • 口服吸收差,胃内有食物时可影响其血药浓度。吸收后体内分布广,可进入骨、关节,透过胎膜及进入乳汁,但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主要经胆汁排泄,小部分经肾脏排出,t1/2为4~5.4小时。

  43. 【适应证】 •   金葡球菌引起的急、慢性骨髓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软组织感染、心内膜炎等。 •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 1.胃肠道反应 引起恶心、呕吐、舌炎。 • 2.过敏反应 引起皮疹、多形性红斑。 • 3 肝功能损害 引起黄疸、血清转氨酶升高。长期应用本药,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及外周血象。严重肾功不全者,应根据肾功情况减少使用剂量。

  44. 4.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眩晕、耳呜等。长期使用可发生菌群失调,出现伪膜性肠炎。4.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眩晕、耳呜等。长期使用可发生菌群失调,出现伪膜性肠炎。 • 5.本品不可静脉直接推注,因进入静脉速度过快可致低血压甚至心跳骤停。 • 6.孕妇、一月龄以下的新生儿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深部真菌感染病人及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45. 【相互作用】 • 本品与红霉素伍用可发生拮抗作用。 • 【剂量与用法】 • 口服:成人每日1.5~2.0g,分3~4次服用;小儿每日30~60mg/kg,分3~4次服用。肌注:成人每次0.6g/次,每日1.2~1.8g。小儿每日10~20mg/kg,分2~3次给药。静滴:成人每次0.6g,溶于100~200ml输液内,滴注1~2小时,每8~12小时一次。

  46. 克林霉素 clindamycin • (磷酸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氯洁霉素) •   本品的抗菌作用机理及抗菌谱均与林可霉素相同,对大多数敏感菌的抗菌作用比林可霉素强4倍左右,尤其是对厌氧菌的作用更强。主要用于敏感的G(+)菌所引起的呼吸道、骨关节、软组织、胆道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及厌氧菌(包括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放线菌等)所引起的腹腔和妇科感染。本品为治疗金葡球菌脊髓炎的首选药。

  47. 胃肠道反应较林可霉素轻,发生过敏反应者少,血清转氨酶短期轻度升高,对造血系统、肝、神经系统的毒性也较轻。长期应用可发生伪膜性肠炎。孕妇、哺乳妇女、新生儿及肝功能不全者禁用。胃肠道反应较林可霉素轻,发生过敏反应者少,血清转氨酶短期轻度升高,对造血系统、肝、神经系统的毒性也较轻。长期应用可发生伪膜性肠炎。孕妇、哺乳妇女、新生儿及肝功能不全者禁用。 • 本品与红霉素有拮抗作用,不宜联合应用;与林可霉素之间有交叉耐药性。长时间应用时,应注意监测肝功及血象。 • 盐酸盐口服制剂:成人每次0.15~0.3g,每日3~4次;小儿每日10~30mg/kg,分3~4次给予。

  48. 磷酸酯注射剂:G(+)需氧菌感染,成人每日0.6~1.2g,分2~4次肌注或静滴;厌氧菌感染,一般用1.2~2.4g,极严重感染可用到每日4.8g。儿童1月龄以上,重症感染者1日量15~25mg/kg,极严重可按25~40mg/kg,分3~4次应用。磷酸酯注射剂:G(+)需氧菌感染,成人每日0.6~1.2g,分2~4次肌注或静滴;厌氧菌感染,一般用1.2~2.4g,极严重感染可用到每日4.8g。儿童1月龄以上,重症感染者1日量15~25mg/kg,极严重可按25~40mg/kg,分3~4次应用。 •   肌注量每次不超过0.6g,超过此量应静脉给予。静脉滴注前应先将药物用输液稀释,0.6g药物应加入不少于100ml输液中,至少输注20分钟。一小时内输注的药量不应超过1.2g。

  49. 去甲万古霉素 norvancomycin • (demethylvancomycin) • 【作用与作用机制】 • 本品为速效杀菌剂,作用于敏感细胞的细胞壁,与粘肽的侧链形成复合物,从而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本品对G(+)菌包括金葡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甲型及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肠球菌及难辨芽孢梭状杆菌等厌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G(-)菌对本品不敏感。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对本品极为敏感。本品与其它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50. 【临床药动学】 • 口服不易吸收,单次静滴后即可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组织,进入各体腔,能通过胎盘,但不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在胆汁中含量甚微。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32%~34%。静滴后主要部分(80%以上)经过肾脏排泄,t1/2为6~8小时。 • 【适应证】 •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败血症、腹腔感染、心内膜炎、肺及呼吸道感染、骨髓炎、皮肤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