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k likes | 1.2k Views
玻 璃 体 疾 病. 南方医科大学 第二临床学院眼科 符 敏. 第一节 概 述. 1 、玻璃体的结构和成分 玻璃体( vitreous )是一种特殊的粘液性胶样组织,呈透明的凝胶状态。 胶原纤维网支架 + 透明质酸。. 第一节 概 述. 玻璃体与视网膜附着最紧的部位是侧面的玻璃体基底部 其次是后面的视盘周围,中心凹部和视网膜的主干血管。 玻璃体视网膜的连接由玻璃体皮层和视网膜的内界膜组成。. 第一节 概 述. 2 、玻璃体的作用: 屈光的主要组成部分 支撑作用 缓冲外力及抗振动
E N D
玻 璃 体 疾 病 南方医科大学 第二临床学院眼科 符 敏
第一节 概 述 1、玻璃体的结构和成分 玻璃体(vitreous)是一种特殊的粘液性胶样组织,呈透明的凝胶状态。 胶原纤维网支架+透明质酸。
第一节 概 述 • 玻璃体与视网膜附着最紧的部位是侧面的玻璃体基底部 • 其次是后面的视盘周围,中心凹部和视网膜的主干血管。 • 玻璃体视网膜的连接由玻璃体皮层和视网膜的内界膜组成。
第一节 概 述 2、玻璃体的作用: • 屈光的主要组成部分 • 支撑作用 • 缓冲外力及抗振动 • 构成血-玻璃体屏障
第二节 玻璃体的年龄性改变 组织学病理改变 由于玻璃体内代谢变化或发生氧化反应,使透明质酸大分子降解,胶原纤维支架塌陷浓缩,水分析出,凝胶变性而成为液体—玻璃体液化 • 由于固体成分集聚,或有血液及其他有形成分侵入,使玻璃体内出现不透明体——玻璃体混浊 相关因素:年龄、眼轴长度、近视、炎症、出血
第二节 玻璃体的年龄性改变 组织学病理改变 1.玻璃体凝缩--透明质酸逐渐耗竭溶解,胶原的稳定性被破坏。玻璃体内部分胶原结构塌陷,产生液化池,周围包绕胶原纤维。 2.玻璃体劈裂 3.玻璃体后脱离 4.基底层增厚--视网膜内界膜增厚
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 第二节 玻璃体的年龄性改变 在玻璃体液化的基础上,后玻璃体腔液体通过皮质孔进入玻璃体腔—玻璃体后脱离。
PVD临床表现: 第二节 玻璃体的年龄性改变 闪光感、飞蚊症。 眼底镜(或前置镜、三面镜)检查:有时看到视乳头前有环形混浊物(Weiss环),环内有小孔洞。 并发症: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 特发性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等
玻璃体混浊 第二节 玻璃体的年龄性改变 • 仅有玻璃体液化及后脱离时无须特殊治疗。对有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裂孔时要作相应处理。 • 玻璃体液化及不完全的玻璃体后脱离可对视网膜产生牵引,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发病的重要机制。 PVD治疗: 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后脱离 • 玻璃体后脱离:检眼镜所见视乳头前环
第三节 玻璃体积血 • 玻璃体积血 (vitreous hemorrhage) 病 因:1.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 2.眼外伤 3.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伴缺血性改变 4.视网膜血管瘤 5.炎性疾病伴可能的缺血性改变 6.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 7.其他周边视网膜病变 8.毛细血管扩张症 9.Terson症(蛛网膜下腔玻璃体积血综合征)
第三节 玻璃体积血 • 少量出血时:有飞蚊症,视力无明显改变;眼底检查见玻璃体内有细小混浊点或漂浮物。 • 大量出血时:视力急剧下降,甚至仅有光感;裂隙灯检查可见前段玻璃体内有大量红细胞或鲜红色血块;眼底检查瞳孔区无红光反射。 • B超:在玻璃体内可见均匀的点状或斑块状回声。能够确定眼球后段外伤与玻璃体出血程度,是否合并有视网膜脱离等病变。 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内见大量血细胞颗粒
第三节 玻璃体积血 • 治疗 • 止血:首先安静卧床,给予止血药,如止血敏、安络血等。 • 促进吸收:适当应用酶制剂和碘制剂,以促进积血吸收。 • 原发病治疗:对引起玻璃体积血的原发病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第三节 玻璃体积血 手术治疗 • 玻璃体切割术适用于: • 3—6个月以上仍不吸收的单纯玻璃体积血。 • 玻璃体积血合并有视网膜脱离,应及早手术治疗。
第四节 其他玻璃体疾病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双眼多见,常无症状。多发生在无吸氧的足月产儿。 临床特点:颞侧周边部视网膜存在无血管区和增殖病变。
视 网 膜 病 南方医科大学 第二临床学院眼科 符 敏
第一节 概 述 视网膜(Retina)为眼球后部最内层组织。 前界—锯齿缘 后界—视盘 由神经感觉层和色素上皮层组成 神经感觉层的三级神经元:视网膜光感受器(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
第一节 概 述 • 视网膜的供养: 内核层以内的视网膜由视网膜血管供应。 内核层以外的视网膜及黄斑区的营养由脉络膜血管供应。 正常视网膜有两种血-视网膜屏障:视网膜内屏障和视网膜外屏障。 玻璃体病变,脉络膜,神经系统和全身疾患均可累计视网膜。
第一节 概 述 • 视网膜病变表现特点: 一.视网膜血管改变 1.管径变化: 正常2:3 动脉变细;血管迂曲扩张,管径粗细不均 2.视网膜动脉硬化 银丝样改变,动静脉交叉压迫症 3.血管白鞘和白线状 4.异常血管
第一节 概 述 • 视网膜病变表现特点: 二.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表现 1.视网膜水肿 分为细胞内水肿和细胞外水肿。 细胞内水肿: 视网膜动脉阻塞 →视网膜急性缺血缺氧→视网膜内层吸收水分而肿胀。
第一节 概 述 • 细胞外水肿: 血-视网膜屏障受损→ 血管内血浆渗漏到神经上皮层→视网膜水肿,黄斑区明显(黄斑水肿)。
第一节 概 述 • 视网膜病变表现特点: 二.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表现 2.视网膜渗出 : • 硬性渗出: 血浆内的脂质或脂蛋白从 视网膜血管渗出,沉积在视网膜内,呈黄色颗粒或斑块状。
第一节 概 述 • 视网膜病变表现特点: 二.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表现 2.视网膜渗出 : 棉绒斑(软性渗出) • 微小动脉阻塞导致神经纤维层的微小梗死。 • 为边界不清的灰白色棉花或绒毛状斑块
第一节 概 述 • 视网膜病变表现特点: 二.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表现 • 3.视网膜出血 : 深层出血:位于外从 状层与内核层之间。 • 深层出血多见于静脉损害, 如糖网。
第一节 概 述 • 视网膜病变表现特点: 二.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表现 • 3.视网膜出血 : • 浅层出血:位于神经纤维层 • 浅层出血多见于动脉损坏。
第一节 概 述 • 视网膜病变表现特点: 二.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表现 • 3.视网膜出血 : • 视网膜前出血:聚集于视网膜内界膜和玻璃体后界膜之间。 玻璃体积血 视网膜下出血:位于RPE下
第一节 概 述 • 视网膜病变表现特点: 二.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表现 • 4.渗出性(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 视网膜外屏障受破坏→脉络膜血浆经RPE的损害处渗漏到视网膜神经上皮下→液体聚集在神经上皮和RPE之间→视网膜脱离(RD) RPE屏障广泛破坏→渗出性RD
第一节 概 述 • 视网膜病变表现特点: 三.视网膜色素改变 RPE受损后,导致眼底 色素脱失,色素紊乱, 色素沉着等。
第一节 概 述 • 视网膜病变表现特点: 四.视网膜增生性病变 1.视网膜新生血管膜 2.视网膜增生膜
第一节 概 述 • 视网膜病变表现特点: 五.视网膜变性改变: 1.视网膜色素变性 2.周边视网膜变性:包括视网膜内变性 玻璃体视网膜变性
第二节 视网膜血管病 • 视网膜动脉阻塞 分类:视网膜动脉急性阻塞—包括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毛细血管前微动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慢性供血不足—眼缺血综合征
第二节 视网膜血管病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 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 )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 视网膜中央动脉痉挛; 视网膜中央动脉周围炎; CRA外部压迫; 凝血病; 栓子栓塞
第二节 视网膜血管病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 临床表现: • 无痛性视力丧失。 • 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应消失,间接对光反应存在。 • 眼底检查:视网膜弥漫性混浊水肿,黄斑中心凹呈樱桃红斑,视网膜动,静脉变细。 •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数小时至数日--视网膜动脉无灌注(充盈缺损或充盈迟缓)。数周后,FFA可无异常。
第二节 视网膜血管病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三大特征: 视力突然下降 后极部视网膜弥漫性混浊水肿 黄斑区呈樱桃红斑
第二节 视网膜血管病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治疗: • 争分夺秒,急救处理。 • 降低眼压;按摩眼球;前房穿刺;口服醋氮酰胺等方法降低眼压。 • 球后注射妥拉唑啉; • 血管扩张剂:急诊吸入亚硝酸异戊脂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球后注射妥拉苏林或654—2;口服烟酸片。
第二节 视网膜血管病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治疗: • 吸氧:吸入95%氧和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可增加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氧含量,缓解视网膜缺氧状态;二氧化碳可扩张血管。 • 口服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血小板抑制剂和活血化瘀中药。 • 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第二节 视网膜血管病 视网膜静脉阻塞 ( 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 ) 第二位的视网膜血管病变。 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l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
第二节 视网膜血管病 •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RVO 病因: 血栓引起阻塞:血管壁改变—高血压和CRA硬化。 血液流变学改变 血流动力学改变 眼局部因素等
第二节 视网膜血管病 •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临床表现: 单眼发病,视力下降。 眼底:视网膜静脉粗大、迂曲,呈暗色; • 视网膜布满大量点片状、火焰状出血;视盘和视网膜水肿; • 黄斑囊样水肿
第二节 视网膜血管病 CRVO: 视网膜静脉粗大、迂曲,呈暗红色、节段状。 视网膜布满大量点片状、火焰状出血。
第二节 视网膜血管病 •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 分类及鉴别:
第二节 视网膜血管病 •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 治疗: • 根据病因给予降低血压和眼压,降低血液粘稠度,减轻血栓形成和组织水肿等。 • 广泛视网膜光凝治疗: • 减少毛细血管渗漏,形成屏障阻止液体渗入黄斑。 • 封闭无灌注区,预防新生血管形成。 • 封闭新生血管,减少和防止玻璃体出血
第二节 视网膜血管病 •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 治疗: • 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目前尚有争议。 • 活血化瘀的中药可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 • 对症治疗:碘制剂肌肉注射或离子透入以促进出血吸收;黄斑囊样水肿可试用高压氧治疗。
第二节 视网膜血管病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 BRVO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retinal periphlebitis ) 又称Eales病 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青年男性,双眼先后发病,早期周边小动静脉受累→反复玻璃体积血→无痛性视力急剧下降。 最后可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失明。 眼底检查:周边部小血管迂曲扩张,管周白鞘,伴视网膜浅层出血。反复出血可有机化膜,甚至RD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Diabetic retinopathy DR • 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是DR的基本病理过程: 微血管损害→微血管扩张微动脉瘤→微血管闭塞→无灌注区→视网膜缺血缺氧→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 治疗:控制原发病;定期眼底检查;必要时视网膜激光光凝(PRP);玻切手术+PRP
其他 • Coats病 •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第三节 黄 斑 疾 病 包括:中心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onopathy CSC)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RMD) 黄斑囊样水肿 (cystoid macular edema CME) 近视性黄斑变性(myopic maculardegeneration ) 黄斑裂孔( macularhole) 黄斑部视网膜前膜( macularepiretinal membr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