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likes | 836 Views
《 西方经济学 》 专题四 厂商均衡理论. 知识点详解. 引言 市场结构类型 利润是超过成本的余额,但是成本函数只是表明了厂商为可能生产的各种产量所支付的最低成本,并不能说明厂商将要确定什么样的产量水平。 这是因为,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产量选择,不仅取决于它的成本条件,而且还取决于它的 收益状况 ,或者说取决于它所面临的 市场需求状况 。
E N D
《西方经济学》 专题四 厂商均衡理论 知识点详解
引言 市场结构类型 • 利润是超过成本的余额,但是成本函数只是表明了厂商为可能生产的各种产量所支付的最低成本,并不能说明厂商将要确定什么样的产量水平。 • 这是因为,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产量选择,不仅取决于它的成本条件,而且还取决于它的收益状况,或者说取决于它所面临的市场需求状况。 • 但是厂商所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依不同的市场类型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同样,厂商的供给曲线不仅取决于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也与厂商所处的市场环境相关。因此,市场条件不同,供需曲线也不同,从而均衡条件不同。
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市场的供需曲线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了解MR=MC这个利润最大化的一般条件基础上,还要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使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那么一般来说,有哪几种不同的市场类型呢? 经济学家一般把市场分为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来分别考察价格决定和厂商平衡问题。这四种类型的市场和厂商的特点可列表如下:
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厂商对最大利润的追求要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因此所决定的目标产量也有所不同。后面我们将把成本与收益结合起来分析:在不同的条件下,厂商如何根据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来确定自己的产量,以实现自己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一、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和产量的决定(重点) (一)完全竞争的含义与条件 • 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 实现完全竞争的条件包括: • 1、厂商数目很多;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影响市场价格) • 2、产品同质,不存在差别;(不同企业之间的产品可以完全替代) • 3、资源完全自由流动;(不存在市场进入壁垒,企业可以自由进出市场) • 4、市场信息是畅通的。(有关交易的信息是充分的)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难点)(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难点) 但对个别厂商来说情况 就不同了。当市场价格 确定之后,对个别厂商 来说,这一价格就是既 定的,无论它如何增加 产量都不能影响市场价 格。因此,市场对个别 厂商产品的需求曲线是 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出 发的平行线。这条需求 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系 数为无限大,即在市场 价格为既定时,对个别 厂商产品的需求是无限 的。 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 对整个行业来说,需求曲线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 的曲线。整个行业产品价格 就由这种需求与供给决定。 注意: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需求曲线,又是平均收益曲线和 边际收益曲线,三条线重合在一起.在各种类型的市场上,平均收 益与价格都是相等的,即AR=P。但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个 别厂商来说,平均收益、边际收益与价格才相等,即AR=P=MR。
由于完全竞争厂商面临的是由市 场供求情况决定的均衡价格,厂 商的总收益曲线才为从原点出发 的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TR=P·Q,如图:P为TR曲线 的不变斜率。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难点) 1、必要条件 MR=MC,是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因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MR=AR=P, 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即取得最大利润的必要条件是MC=MR=AR=P。
P MC AC E P1 D(AR=MR) O Q1 Q 2、三种均衡情况 第一种情况:获正常利润。 当供求平衡时,MC与MR的交点也正好是与AC的交点,即MR=MC=AR=AC,此时总收益TR=AR·Q1,总成本TC=AC·Q1,而AR=AC,所以AR·Q1=AC·Q1,即总收益TR=总成本TC。此时,厂商获正常利润,在成本理论中说过,正常利润是总成本的一部分。此时现有厂商不愿意离开这个行业,没有新的厂商愿意加入这个行业。
P MC E AC P2 D(AR=MR) O Q Q2 第二种情况:获得超额利润,即超过正常利润的 利润。 当一种商品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供不应求时,价格必定上涨。MC与MR(=AR)的交点在MC与AC的交点上方,从而AR>AC,此时总收益TR=AR·Q2,总成本TC=AC·Q2,而AR>AC,所以AR·Q2>AC·Q2,即总收益TR>总成本TC,其值等于AR·Q2-AC·Q2=(AR-AC)Q2。由于这时,新的厂商不能参加进来,老的厂商不能扩大工厂规模,因而,厂商获超额利润。
P MC AC E P3 D(AR=MR) O Q3 Q 第三种情况:遭受亏损。 当一种商品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供过于求时,价格必定下跌。MC与MR(=AR)的交点在MC与AC的交点下方,从而AR<AC,此时总收益TR=AR·Q3,总成本TC=AC·Q3,而AR<AC,所以AR·Q3<AC·Q3,即总收益TR<总成本TC,其值等于AC·Q3-AR·Q3=(AC-AR)Q3。这时原有厂商来不及缩小规模或退出该行业,因而,厂商发生亏损。
上述三种情况可以用一个一般公式表示: AR·Q-AC·Q=(AR-AC)Q 即:P·Q-AC·Q=(P-AC)Q 当(AR-AC)=0即P=AC时获得正常利润, 当(AR-AC)>0即P>AC时获得超额利润, 当(AR-AC)<0即P<AC时存在亏损。
当市场价格低于平均成本时,企业还应该生产吗?当市场价格低于平均成本时,企业还应该生产吗? 按说,一家厂商在从事经营时 至少使它的收益能弥补它的成本, 否则,它将停止营业。但厂商在亏 损一定限度内还会进行生产,这 就要联系平均成本构成来说明。
在图中,SAC为短期平均成本曲线,AVC为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平均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之间的距离就等于平均固定成本。 3、企业停工点 从前一专题分析中可知,SMC相交于SAC和AVC的最低点,如A和C点所示。当市场价格高于OP0(=Q1A),如Q2B时,AR高于AVC,但仍小于AC。这时,虽然亏损发生,但厂商从事生产还是有利的,因为所得到的收益能弥补一部分FC,使得亏损额比不生产时小些。假若它停止 生产,它将负担全部的FC损失。 当价格等于OP0时,AR恰好等于AVC,厂商从事生产和不从事生产所受的亏损是一样的,其亏损额都等于FC。这时厂商处于营业的边际状态。因此,P等于最低的AVC这一点(图中的A点) 就叫做停止营业点。 当价格低于OP0时,厂商所得的收益连可变成本也不能补偿,这样,停止生产所受的亏损比从事生产时要小些。
(四)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难点) • 在长期中,各个厂商都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和生产,也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这样,整个行业供给的变动就会影响市场价格,从而影响各个厂商的均衡。 • 具体来说,当S小于D,价格高时,各厂商会扩大生产,其他厂商也会涌入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 当S大于D,价格低时,各厂商会减少生产,有些厂商会退出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 最终价格水平会达到使各个厂商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这时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各个厂商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就实现了长期均衡。
在图A中,市场需求曲线D与供给曲线S0相交于E0,决定均衡价格为OP0。在这一价格上,边际收益曲线MR与边际成本曲线MC相交于e0,决定厂商均衡产量为Oq0(如图B所示)。总收益大于总成本,厂商获得超额利润。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新厂商为了追求超额利润陆续加入这一行业,老厂商也纷纷扩大工业规模。结果,市场供给曲线S0向右移到S1,与其市场需求曲线D相交于E1,决定新的均衡价格为OP1,低于OP0。市场价格的下降使得厂商的需求曲线从d0移到d1,与边际成本曲线MC相交于e1,决定最大利润的产量为Oq1。在这一产量水平上,总收益与总成本相等,超额利润消失了,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MC P S1 P AC E1 e1 S0 P1 d1 P1 E0 e0 P0 d0 P0 D O Q1 Q0 Q O q0 q1 q 在上图中,最初的市场均衡价格为OP0。与这一价格相应的厂商需求曲线d0与MC相交于e0,决定厂商均衡产量为Oq0。在这一产量上,TR小于TC,亏损出现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有的厂商退出这一行业,有的厂商缩小工厂规模。结果供给减少了,市场供给曲线S0向左移到S1,与其市场需求曲线D相交于E1,决定新的均衡价格为OP1,OP1>OP0。于是市场价格的上升使得厂商的需求曲线从d0移到d1,与MC相交于e1,决定最大利润的产量为Oq1。在这一产量水平上,TR=TC,亏损消失了,厂商可以获得正常利润。
P LMC SMC SAC e0 LAC P0 d(MR=AR) O q0 q 从上可见,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在短期可能获得超额利润,也可能遭受亏损,但在长期,厂商只能得到正常利润。由此,完全竞争的短期均衡条件是: P=MR=SMC,长期均衡的条件是:P=MR=SMC=SAC=LMC=LAC。它们的区别是,短期均衡不要求价格等于平均成本,但长期要求它们相等。长期均衡条件如上图所示。在图中,厂商的需求曲线d与四条成本曲线(两条短期、两条长期)相切(或相交)于e,决定长期的均衡产量为oq0。 实现了长期均衡时,AC与MC相等。这就说明了,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以实现成本最小化,从而也就是经济效率最高。
二、完全垄断市场上价格和产量的决定(重点) (一)完全垄断的含义与条件 • 完全垄断,又称垄断,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厂商所控制的状态,即一家厂商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垄断企业就同完全竞争企业是一个价格接受者不同,是价格的制定者,它可以自行决定自己的产量和销售价格,并因此使自己利润最大化。垄断企业还可以根据获取利润的需要在不同销售条件下实行不同的价格,即实行差别价格 • 形成完全垄断的原因或条件主要有: • 第一,规模经济的需要。特别是某些产品市场需求很小,只有一家厂商生产即可满足全部需求。这样,由一家大企业生产,其平均成本就会低于其他企业,从而易于排除其他企业而实行对这些产品的垄断。 • 第二,政府管制。政府借助于政权对某一行业进行
完全垄断或政府特许的私人完全垄断。 • 第三,特殊资源或技术的控制。某些厂商控制了某些特殊的自然资源或矿藏,或对生产某些产品的特殊技术的控制。从而就能对用这些资源、矿藏或技术生产的产品实行完全垄断。 (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难点) 1.需求曲线:在完全垄断情况下,一家厂商就是整个行业。因此,整个行业的d曲线也就是一家厂商的d曲线。这时, d曲线就是一条表明Q与P成反方向变动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曲线:在完全垄断下,AR仍等于P,因此,曲线AR仍然与曲线d重合。但是,在完全垄断市场上, 当销售量增加时,产品的P会下降,从而MR减少,曲线MR就再也不与d重合了,而是位于d下方,而且,随着Q的增加,MR与d的距离越来越大,表示MR比P下降得更快。(如图所示)这样,AR ≠MR,(在完全竞争条件下P=AR=MR)而是AR>MR。
(三)完全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左图描述了垄断厂商在短期内(厂房设备为既定)的均衡产量和价格的决定。和完全竞争厂商一样,为了实现最大限度利润,他将把产销量调整到这样水平:根据MR=MC,由此决定了MR和MC的交点E相应的产量Q1。 垄断者索取的价格是P1。这时总收益为平均收益(价格)与产量的乘积,即OP1GQ1,总成本为平均成本与产量的乘积,即OKFQ1,总收益大于总成本,KP1GF为达到最大的超额利润。
左图表示,由于需求太少,销售价格很低,以致整个需求曲线d(AR)都在平均成本曲线AC以下,即平均收益总是小于平均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为使亏损最小,垄断厂商也将把他提供的产销量调整到这样水平:该产量的MR=MC,并把价格定为P1,亏损金额为KP1GF。在这场合,只要AR>AVC,垄断者开工生产不仅可以收回全部可变成本, 其固定成本亦可得到部分补偿。(如果达到AR=AC,则总收益TR=总成本TC,收支完全相抵,得到正常利润)。 但是假如价格太低,以致AR<AVC,垄断者将停止生产。 这说明垄断并不保证一定能赚得利润,是否赚得利润,取决于市场需求所决定的可能的卖价和成本状况。
(四)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如图,假设垄断厂商现有设备之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1,为了赚得最大利润,他销售的产量是(MR与SMC1相交之点相应的)Q1,销售价格为P1。因为在产量为Q1时,MC≠LMC,所以这样的均衡是短期均衡,而不是长期均衡。在长期内,他将扩大其规模,其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为SAC2,SMC2与MR相交之点相应的产销量Q2和销售价格为P2,这时MR=LMC=SMC2,就实现了长期均衡。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SMC;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LMC=SMC。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的区别是:后者不要求LMC与MR相等,而前者则要求它们相等。 通过上述图形分析说明,在短期中,垄断厂商无法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不一定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但在长期中,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时就存在垄断利润。在长期中,垄断厂商在高价少销与低价多销中进行选择,以便使所达到的产量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五)完全垄断的价格差别 差别价格,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是对不同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相同的价格。 一级价格差别:是指完全垄断厂商在销售其产品时,每个产品均以不同的价格出售以获得最大可能性收入。 按边际效用价值论的观点,商品的价格是按边际效用的 大小来确定的,这样,消费者根据其边际效用大小而愿意付出的价格总和同实际付出的价格总和之间便出现差额,这就是所谓的“消费者剩余”。 一级价格差别则假定完全垄断厂商能够做到根据每一个产品对每一个消费者所产生的效用大小来取价,从而将消费者剩余全部榨光。
二级价格差别,是指垄断者对某特定消费者,按其购买数量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价格,以获得较大收益的一种方法。 在水、电、煤气、邮政、电信等社会公用事业中,多采用这种方法。
三级价格差别,又称市场分割的差别价格:是指垄断者对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取不同的价格,而所售出的最后一个单位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相同。 实例: 1、航空公司可以在一条飞机航线上,把它的乘客划分为公务乘客和旅游休假乘客,对公务乘客就可收费高一些,而对旅游休假乘客收费可能低一些; 2、电力公司对普通家庭用电和工业用电这两个不同的市场分别收取不同的收费标准。 3、在国际贸易方面,销售同一产品时,对本国市场与别国市场分别定不同的价格。一般来说,外国市场价格偏低,而本国市场价格偏高。这是因为外国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通常高于国内市场的缘故。
P MC 垄断均衡 PM 竞争均衡 PC D MR Q 0 QM QC (六)垄断与竞争条件下定价比较 • 垄断市场均衡时,MR = MC • 竞争市场达到均衡时,P = MC
三、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一)垄断竞争的含义与条件 • 垄断竞争: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 引起这种垄断竞争的基本条件是:产品之间存在着差别性。这里所说的差别不是指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别,而是指同种产品之间在质量、包装、牌号、销售条件甚至服务质量上的差别。这些差别使每个厂商都享有一部分顾客的偏爱和信任,从而,它们对产品价格起一定的影响作用。如果它们提高价格,不会失掉所有顾客。这与完全竞争不同。完全竞争厂商只要提高价格,就会失掉所有顾客。从这种意义是说,垄断竞争厂商是自己产品的垄断者。 • 但有差别的产品往往是由不同的厂商生产的,这些厂商的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这样,厂商之间为
争夺更大利润而相互竞争。这与完全垄断不同。完全垄断厂商就是一个行业,因而,行业内不存在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垄断竞争厂商是既是垄断者又是竞争者。争夺更大利润而相互竞争。这与完全垄断不同。完全垄断厂商就是一个行业,因而,行业内不存在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垄断竞争厂商是既是垄断者又是竞争者。 经济中许多产品都是有差别的,因此,垄断竞争是一种普遍现象。 垄断竞争是一种既非完全竞争又非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厂商的产品与其他厂商产品既有一定差别,又有很大替代性。因此,一个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很可能比一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弹性要小;同时,它又很可能比一个垄断者面临的需求曲线弹性要大,即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着一条向右倾斜但斜率比垄断厂商要平坦得多的需求曲线。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垄断竞争也谋求利润最大,其产量和价格的决策的基本原则同样是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
P SMC PE SAC D MR P O QE Q SMC SAC PE D MR O QE Q • 在短期,均衡的图形与垄断厂商的均衡十分相似,若价格高于平均成本,有超额利润;如右图。 获利的垄断竞争厂商均衡 若低于平均成本,则会亏损。如左图。 亏损的垄断竞争厂商均衡
P LMC LAC A P1 D MR O Q1 Q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厂商可以任意变动一切生产投入要素。若一行业出现超额利润或亏损,会通过新厂商进入或原有厂商退出,最终使超额利润或亏损消失。因此,垄断竞争不能象完全垄断那样,长期保有超额利润,而是又象完全 竞争一样,在长期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因此,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1)MR=MC, (2)AR(P)=AC。
P SMC SAC A B P1 C P2 D MR O Q1 Q2 Q 从图中可以看到,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必然处于平均成本最低落点的左边,即A点处于B点的左边。 而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P=AC,就是说,如果该厂商要按完全竞争厂商均衡条件那样行动,则均衡点应当在C点而不是A点,那价格应是P2而不是P1,产量应是Q2而不是Q1。 从Q1到Q2这段距离,表现出垄断竞争厂商没有被利用的“超额生产力”,它是价格超过边际成本而造成的效率损失。可以为垄断竞争市场上产品差别给广大消费者带来的多样化满足所抵消或弥补。
四、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几家大企业生产和销售了整个行业的极大部分产品,他们每家都在该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与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不同。完全垄断市场只有一家厂商, 这家厂商的供给和需求就是一个行业的供给和需求。垄断竞争市场则有较多的厂商。) • 寡头市场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市场结构。(由于寡头市场只有几家厂商,所以,每家厂商的产量和价格的变动都会显著地影响到本行业竞争对手的销售量和销售收入。这样,每家厂商必然会对其他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变动作出直接反应,他在作决策时必须考虑其他厂商的决策,同时,他也要考虑自己的决策对别的厂商的影响。) • 因此,寡头市场的这个特征,决定了: • (1)它很难对产量与价格问题作出象前三种市场那 • 样确切而肯定的答案。(因为,各个寡头在作出价格和产量
决策时,都要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反应,而竞争对手的反应又是多种多样并难以捉摸的。)决策时,都要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反应,而竞争对手的反应又是多种多样并难以捉摸的。) (2)价格和产量一旦确定以后,就有其相对稳定性。(即各个寡头由于难以捉摸对手的行为,一般不会轻易变动已确定的价格与产量水平。) (3)各寡头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使他们之间更容易形成某种形式的勾结。(但各寡头之间的利益又是矛盾的,这就决定了勾结不能代替或取消竞争,寡头之间的竞争往往会更加激烈。这种竞争有价格竞争,也有非价格竞争。) (二)寡头垄断市场上产量的决定 各寡头之间有可能存在相互之间的勾结,也有可能不存在勾结。在这两种情况下,产量的决定是有差别的。 1、当各寡头之间存在勾结时,产量是由各寡头之间协商确定的,而协商确定的结果有利于谁,则取决于实力的大小。(这种协商可能是对产量的限定,也可能是对销售市场的瓜分,即不规定具体产量的限制,而是规定各寡头的具
体范围。当然,这种勾结往往是暂时的,当各寡头的实力发生变化之后,就会要求重新确定产量或瓜分市场,从而引起激烈的竞争。)体范围。当然,这种勾结往往是暂时的,当各寡头的实力发生变化之后,就会要求重新确定产量或瓜分市场,从而引起激烈的竞争。) 2、在不存在勾结的情况下,各寡头是根据其他寡头的产量决策来调整自己的产量,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的。(这要根据不同的假设条件进行分析。经济学家曾作了许多不同的假设,并得出了不同的答案。) (三)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决定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的决定也要区分存在或不存在勾结。在不存在勾结的情况下,价格决定的方法是价格领先制;在存在勾结的情况下,则是卡特尔。 (四)对寡头垄断市场的评价 寡头垄断会抬高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经济福利。但寡头垄断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和促进 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发展是起有作用的。
六、要素市场均衡的一般分析 (一)生产要素需求和供给的性质 1、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厂商。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的需求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联合的需求 • 2、生产要素的供给来自个人或家庭 • 四种主要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 四种主要生产要素价格: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 • 产品成本=要素收入=产品价值。 • 3、生产要素需求分析的难点 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使用量)也是由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但由于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取决于人们对产品的需求,而产品的供求与要素的供求关系存在着如上所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对要素的需求的分析要比对产品的需求的分析复杂一些。 就要素的需求来说,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厂商。厂商购买要素不象消费者购买商品那样是为了直接满足消费的需要,而是为了用要素来生产产品以供应市场。所以,同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取决于产品的效用和边际效用不同,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取决于生产要素所具有的生产出产品的能力。换言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反映了或根源于人们对产品本身的需求,所以,经济学把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称为派生的需求,意指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是人们对要素所产出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 • 生产要素的需求不仅是一种派生的需求,也是一种联合的需求(joint demand)或相互依存的需求。这是因为,任何生产行为所需要的都不是一种生产要素,而是多种生产要素的共同作用,各种生产要素之间还存在着替代和互补的关系,因此厂商对某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不仅要受该要素价格的制约,还要受其他要素价格的制约。生产要素相互之间的这种关系说明它的需求之间是相关的。
(二)要素市场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商品市场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MR=MC 要素市场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是:MRP=MFC MRP=MFC同MR=MC是完全相对应的 (MRP=MPP×MR, MFC=MPP×MC) 厂商通过调整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以实现最大利润的条件,是他把投入某种生产要素最后一个单位带来的收益(边际收益产品MRP)恰好等于他增加最后那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叫边际要素成本MFC,即MRP=MFC。假如MRP>MFC,这表示继续增加该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带来的收益会超过为此付出的成本,因而增加投入量可以使利润总量有所增加;反之,假如MRP<MFC,这表示最后增加的那单位生产要素反而造成损失,从而导致利润总量的减少。 因此,无论是MRP>MFC,还是MRP<MFC,厂商的利润都不是最大的。只有在MRP=MFC时,利润才达到最大。也就是说,MRP=MFC是要素市场的厂商均衡的一般条件。 MRP=△TR/△F MPP=△Q/△F MR=△TR/△Q △TR/△F=△Q/△F×△TR/△Q MRP= MPP×MR MFC=△C/△F,而 △C/△F=△Q/△F×△C/△Q=MPP×MC。即MFC=MPP×MC
W SL(MFC) E W0 DL(MRP=VMP) L O L0 七、工资理论(重点) (一)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与就业量的决定(难点) • 完全竞争指在劳动市场上的完全竞争状况,无论是劳动力的买方或卖方都不存在对劳动的垄断。在这种情况下,工资完全是由劳动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 从劳动的需求方面说,劳动的要素价格取决于劳动这一要素的边际收益产量,也就是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随着劳动这一要素的雇用量的增加,劳动的边际收益产量递减,所以劳动需求曲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 前面已经说明,在完全竞争下,一种要素的收益产品曲线MRP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重合。 • 从供给方面说,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后弯曲线:最初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在达到一定点以后,便开始转向左上方弯曲。这个意思是说,劳动供给量开始时随工资的提高而增加,后来则随工资的提高而降低。这是因为,工资收入增加固然可以为劳动者增加效用,但也由此牺牲了闲暇时间,这又是一种负效用,一当到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由工资收入给劳动者增加的正效用不足以抵消劳动的负效用时,人们就宁愿少工作而增加闲暇时间,不愿为多一点工资而多工作牺牲闲暇。 • 在完全竞争下,一种要素的供给曲线S也就是使用这种要素的边际成本曲线MFC。 • 劳动的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了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水平。 • 左图的纵横两轴分别代表工资率和劳动数量。劳动需求曲线d向右下方倾斜,劳动供给曲线SL开始向右上方倾斜,过一定点后,转而向左上方弯曲。曲线DL和曲线SL的交点E,决定了劳动要素的均衡数量为L0,劳动的均衡价格为W0。
(二)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与就业量的决定 • 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包括三种情况: • 1、厂商对劳动购买的垄断,劳动的购买者是“独家买主”的厂商,劳动的供应者则是众多的相互竞争的劳动者。(参考) • 2、劳动者对劳动的垄断,即劳动者组成工会,垄断了劳动的供给。(专科生要求) • 3、这两种情况的结合,即卖方与买方都有一定的垄断,主要是劳动者工会通过集体谈判与买方垄断者“独家买主”协定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这就是所谓“双边垄断”。(参考)
劳动者对劳动的垄断 W D1 S W D0 S1 S0 D E1 W1 W0 E1 W1 E0 E0 W0 L O L0 L1 L L1 L0 O (一)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根据供求定理,需求的增加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因此,在劳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增加对劳动的需求,不但可以使工资增加,而且可以增加就业。 (二)减少对劳动的供给 根据供求定理,供给的减少,均衡价格上升,但均衡数量减少。 因此,在劳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减少劳动的供给同样也可以使工资增加,但这种情况会使就业减少。
W F G W1 E0 W0 D S L O L1 L0 L2 (三)利用最低工资法 假设工会作用足够大,工会能够迫使政府通过立法规定最低工资,这样,劳动者工资也可以高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 如右图:D与S相交于E0,决定了工资水平为W0,就业水平为L0。最低工资法规定的最低工资为W1,W1>W0。这样能使工资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在 这种工资水平时,劳动的需求量为L1,劳动的供给量为L2,有可能出现失业。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各个国家总是通过各种可能办法来增加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和限制人口的过分增加。工会为着工人的利益,也总努力通过议会或其他活动来增加出口,限制进口,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等办法来增加对劳动的需求,以及迫使政府通过强制退休、禁止使用童工、减少工作时间的法律来限制劳动的过度供给。
什么是地租?它是怎样决 定的?同其它要素价格相 比有什么特点? 八、地租理论 地租是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的价格,同劳动和资本的价格由该要素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之值一样,地租率的高低也由土地的供求决定,租地人对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但由于土地这种自然资源并非人类劳动的产物,也不能通过人类劳动增加其供应量,它具有数量有限、位置不变,以及不能再生产的特点。因此,地租的性质和地租率的大小的决定具有与劳动的工资和资本的利息不完全相同的特点。
R S R0 E O N N0 地租的决定 由于土地的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而土地的边际生产率是递减的,因此,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地租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土地的供给不能增加,这样,地租就有不断上升趋势。
地租知道了。那么什么是 利息?为什么资本能带来 利息? 九、利息理论 (一)利息 资本的净生产力是资本能带来利息的根源。 • 利息是使用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报酬,即资本的价格,是资本所有者的收入。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本之所以能带来利息,这是因为使用资本,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 为什么?劳动与土地是两种原始的生产要素,固然人们可以凭着这两种要素去直接生产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消费品,但除了最原始的生产方法以外,人们总是采用迂回的办法先生产生产资料(或称资本财货),然后
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这种迂回的办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迂回的过程越长,生产效率越高。利用资本进行迂回生产,可以提高资本的生产效率,这种因使用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叫做资本的净生产力。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这种迂回的办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迂回的过程越长,生产效率越高。利用资本进行迂回生产,可以提高资本的生产效率,这种因使用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叫做资本的净生产力。 (二)利率的决定 资本的价格—利息率也是由资本的需求和供给双方共同决定的。资本的需求主要是企业投资的需求,因此,可以用投资来代表资本需求。资本的供给主要是储蓄,因此,可以用储蓄来代表资本的供给。这样就可以用投资与储蓄来说明利息率的决定。
I D S E I0 O K K0 D曲线:企业之所以要借入资本进行投资,是因为资本的使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即在于资本具有净生产力。由于投资的边际效率随投资增加即资本的存量的相应增加而递减,所以对资本的需求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图中曲线D所示),它表达与每一借贷利率相应的投资人对投资资金的需求量。 S曲线:资本财货即投资资金的供给,依存于人们愿意提供的资本,即人们的收入用于个人消费以后的余额,称为储蓄。利息即是为了诱使人们抑制或推迟眼前消费,进行储蓄以提供资本的一种报偿。这种补偿随放弃现时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增,只有相应地提高利率,人们才愿意提供更多的资本,所以资本的供给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如曲线S所示),它描述与每一利率相应的储蓄者愿意提供的资本量。 两条曲线(D和S)的交点为E,均衡利率为I0,它表示利率为I0时,投资者对资本的需求恰好等于储蓄者愿意提供的资本,两者均为K0。
(三)正常利润与超额利润 • 在经济学上,一般把利润分为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这两种利润的性质与来源都不相同。 • 1、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它包括在成本之中,其性质与工资相类似,也是由企业家才能的需求与供给所决定的。不同的只是由于对企业家需求和供给的特殊性(边际生产力大和培养成本高),决定了它的数额远远高于一般劳动所得的工资。 • 因为正常利润包括在经济学分析的成本之中,所以收支相抵就是获得了正常利润。在完全竞争中,利润最大化就是获得正常利润。超过正常利润以后的超额利润在完全竞争之下并不存在。 • 2、那么,超额利润是怎样产生的呢?
超额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为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这样的利润在完全竞争下并不存在。超额利润的产生只有来源于两个方面:超额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为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这样的利润在完全竞争下并不存在。超额利润的产生只有来源于两个方面: 来源一:一是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 所谓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包括各种不同程度的买方垄断或(和)卖方垄断。 买方垄断.例如某一煤矿区的工人由于对其他就业机会缺乏足够知识或缺乏流动性,以致某一煤矿场能以较其他煤矿场低廉的工资雇用工人,则这一矿场即能赚得超过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这一超额利润代表了工资差额,这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矿场主必须多付出的工资,现在表现为享有买方垄断的矿场主的垄断利润。 其次,卖方垄断也能够为厂商提供超过正常利润的纯利润。例如,一家厂商享有某种产品的专利权或声誉卓著的商标,能够赚得超过正常利润的垄断利润。
来源二:企业家职能的创新 • 超过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的另一来源可以看作是来自企业家职能的创新,即率先改变生产函数或需求函数,以致赚得超过同行业其他厂商的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 • 企业家职能的创新涉及两个方面, • 一是影响产品的生产,如成功地采用降低成本的新技术或管理方; • 另一类创新包括所有影响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革新,如创造新产品、新式样和广告等等。 • 创新利润只能暂时存在,,一旦某种创新为其他生产者仿效时,这种利润随之消失。 超额利润也可被看作是企业主进行冒险所承担的风险的一种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