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likes | 288 Views
事. 资. 军. 料. 中国坦克. 国产反坦克导弹. 90 - Ⅱ 国产主战坦克. 狙击步枪. MLRS 多管火箭系统. 酷图欣赏. 退出. 59式中型坦克车族.
E N D
事 资 军 料 中国坦克 国产反坦克导弹 90-Ⅱ国产主战坦克 狙击步枪 MLRS多管火箭系统 酷图欣赏 退出
59式中型坦克车族 中国于五十年代引进前苏联T-54A坦克生产技术研制生产了59 式中型坦克。从58年生产出第一辆,59年定型生产开始,经过30多年改造和完善,衍生 出其改进型系列,在其用途的扩展中又研制出几种变型车,形成了以59式坦克为基型车的 一个车族。 59式坦克在诞生的年月,其水平与当时服役的如美国M48、日本61式等坦克比较, 在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方面还是比较先进的。从防护和机动性方面分析,也优于英国 的逊邱伦坦克。 59式坦克战斗全重36吨,乘员4人,采用前苏联式传统的圆炮塔式结构和总体布置 方式。 整车总体结构分三大部分,即驾驶舱、战斗舱和动力传动舱。驾驶舱位于整车的左前 侧,战斗舱位于驾驶员座椅后方的坦克中部位置,动力传动舱位于坦克的后部,发动机横 置,用隔板与战斗舱隔开。 该车装甲防护以结构防护为主,车体用轧制装甲钢焊接而成,具有一定的倾角,车体前 倾斜装甲板厚约100毫米。装甲炮塔为不等厚截面的铸造件和轧制钢板焊接而成,其前部装 甲厚约220毫米,外廓呈流线形,具有良好的防弹能力。火炮为一门100mm线膛坦克炮,在 身管前端装有抽气装置,可发射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弹药基数为34发。辅助武器有一 挺12.7mm高平两用机枪(枪弹500发)、一挺7.62mm并列机枪(枪弹3000发)和一挺由 驾驶员操纵的7.62mm航向机枪。 火炮的直射距离为1070米,最大射程为16千米,高低射界为-5°~+18°,战斗射 速为7发/分,装有液压式单向(高低向)稳定器,借助瞄准镜分划测距,炮长通过瞄准镜 和火炮控制系统的操纵台完成对目标的瞄准和射击。乘员靠昼间光学仪器向外观察,驾驶员 可用红外夜视仪进行夜间驾驶。 该坦克采用12150L柴油机作动力装置,为V型69度夹角,12缸,强制水冷压力循环 润滑、四冲程直滑、四冲程直喷式柴油机。额定功率520马力,额定转速每分钟2000转。 有空气起动和电起动两种起动方式,并备有冬季起动的加温系统。 传动装置和操纵装置为机械式,采用直齿轮式传动箱、摩擦式离合器和固定轴式变速 箱,变速箱两侧各有一个二级行星式转向机、带式制动器和单对直齿轮式侧减速器。 行动部分采用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每侧各有5个双轮缘大直径负重轮,1个诱导轮和 1个主动轮,在第一、五负重轮处装有叶片式液力减振器等。履带为单销式金属履带。 该坦克的通信设备为A-220型或A-220A型调频电台,频率范围A-220型为20~ 22.375兆周,A-220A型为20~27.175兆周,最大通信距离16公里。 该车配有灭火装置,由半自动灭火系统和手提式灭火瓶组成。 在坦克的尾部还有产生烟幕伪装用的两个烟幕筒,一般只在临战状态才安装使用。 59式坦克先后经过几次改进,研制出59-1式、59-2式和59-2A式坦克。 59-1式坦克的主要改进项目是在59式基础上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自动装表系统, 推进系统的转向操纵由机械式改为液压助力式,半自动灭火系统改进为自动灭火系统。另 外,还在车体两侧加装了侧屏蔽裙板等项改进项目。 59-2式坦克是在59式和59-1式坦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除继承59-1式坦克 的改进项目以外,还安装了105毫米线膛炮,配用了新型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在战斗 室还安装了自动灭火抑爆系统以及新型电台。 59-2A式坦克是在上述两种改进型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主要是用带热护套的105毫米 线膛炮取代了100毫米线膛炮,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自动装表式简易火控系统。另外还加装 了能形成热烟幕的烟幕弹发射器、工程作业装置等。使其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都比5 9式坦克有了较大提高。 59式坦克还发展了变型车。主要有59-2A式扫雷坦克和73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 车。 59-2A式扫雷坦克用59-2A式坦克的底盘,在其车前部安装了挖掘式扫雷器。可扫 除两车辙间的触发杆式反坦克地雷。战时可用以在地雷区为坦克开辟车辙式通路。它适用于 在一、二、三级较平坦的可耕地或生荒地上进行扫雷作业。 73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采用59式坦克底盘,在其上安装了绞盘、吊具、驻锄等装 置。 用于对战场上战伤或淤陷的车辆进行拖救。还可完成其它有关的训练和技术保障任务。 back
国产反坦克导弹 1997年7月解放军建军70周年展览上,许多欧洲『参观者』都注意到了一张模糊的照 片。照片上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中国新式重型反坦克导弹正在发射,该导弹与美国陶(TO W)式导弹有几分相似,但它前后对齐的弹翼证明它同陶式导弹完全不同。 这种新型导弹的长度似乎比中国常展出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长出一倍,估计其射 程也将比『红箭』-8更大,该反坦克导弹前端的探针非常突出,显然具备击穿反应装甲的 能力。中国现役反坦克导弹基本上有3种,分别是红箭-73,红箭-8,红箭-8改。『红 箭-73是台湾碉堡的克星』『红箭』-73自70年代以来大量装备部队,至今仍广泛使用于 中国陆军二线部队,有步兵便携式和车载式两类,后者又分以4联装架设在北京212吉普和 以4联装载于63式履带装甲车2种越野方式。 面对日后有可能强行登陆台湾时遇到的顽敌,中国陆军正进行在登陆艇和商船上用『红 箭』-73反坦克导弹攻击海岸防御碉堡,掩护登陆的训练。『红箭』-73反坦克导弹的命 中精度半径为0。5米,对钢筋水泥护墙的穿透力超过1。5米,过去中越战争的经验证明, 以它来打击坚固工事极为有效。不要说穿透钢筋水泥护墙厚度仅为1米的台湾海防碉堡不费 吹灰之力,就连其挂装反应装甲的『M60A3』主战坦克也不在话下。『中国红箭-8实 战显威力』早在1970年,中国就已经开始研制第二代的反坦克导弹了并于80年代初定型生 产,命名为『红箭』-8。『红箭』-8从外形来看应仿自苏制『AT-4』,实战证明, 它的性能稳定,可靠,并出口到海外,前不久波黑内战中也曾见过它的身影。 其实,前几年中国已公开了『红箭』-8的改良型,它的头部加装了一个长探杆,一方 面可增大穿甲厚度,又能对付世界上越来越普遍的反应装甲。 『红箭』-8改最近曾多次在国际兵器展中曝光,已知的用户有中国陆军,泰国陆军, 塞尔维亚共和国以及一些非洲国家的国防力量。 为增强『红箭』-8反坦克导弹的战场机动性,中国研制了多种『红箭』-8反坦克导 弹的发射车。包括有NJ221-B型4X4吉普车和63式履带装甲车及较新的ZDF189 式『红箭』-8履带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该车以YW534型(85式)装甲运输车为底 盘,有极佳的越野性能和两栖作战能力,1990年定型,目前已经大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1991年,西方观察家注意到一种新型的4X4轮式装甲运输车上也开始载有『红箭』-8反 坦克导弹发射器。该车后部战斗室上方装有1个4联装液压升降式导弹发射装置。发射装置 平时位于槽内,使整车的外形较低,隐蔽性较好,战斗时发射装置升高到发射位置,完成搜 索,跟踪和发射工作。发射完成后降低回车内以利装填手再装弹,这与台湾陆军操作人员完 全暴露在车外毫无保护相比较,显然先进了许多*中国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不仅可以 车载,也可装在武装直升机上使用。例如中国的『直』-9G武装直升机就挂装4枚『红 箭』-8作为主要的对地攻击和反坦克武器。据说中国从法国引进的『小羚羊』轻型反坦克 直升机也使用『红箭』-8反坦克导弹,从而简化了后勤保障工作。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反坦克导弹研发方面不断有新的发展。前面提到的新式重型反坦 克导弹就是证明。这种新式导弹弹径大,弹头部份比美国『陶』式还长。击穿美式『M1A 2』坦克这种新型导弹应该具备这个能力。这种新型反坦克导弹的装甲发射车看来是『红 箭』-8轮式母车改进而成的。它同样装有一个四联导弹发射塔。『M1』坦克并非神话, 尽管它的装甲厚度保密,并从未被敌军摧毁过,但是中国自俄罗斯引进的125mm铀心穿甲 弹,在1,000米的距离上垂直穿甲厚度达660mm,虽然精度和穿甲效率不如美国同类产 品,但击穿美国贫铀装甲的M1A2应该没问题。而对于其未镶嵌贫铀装甲的侧面和后面, 中国的『红箭』-8甚至『红箭』-73都可以奏效。在战场上攻击坦克的这些部位,难不倒 中国严格训练的战士 back
90-Ⅱ国产主战坦克 国产90-Ⅱ主战坦克的照片在92年的一本军事杂志中,首次与广大发烧友见面。它是 现役型号最新的国产主战坦克,它代表着我国坦克工业的最高水平,军事爱好者们都期待着 有更多的照片和文章,进一步了解这种即将装备部队的先进坦克的性能。但是5年来关于 90-Ⅱ的资料一直很少,照片还是那张,而文章也是不断地“翻抄”、新“料”不多。只是 到最近,某杂志上的一张新照又唤起我们的注意力,并且又有了新的情况值得探讨。 新照中的90-Ⅱ坦克炮塔和车体正面挂上附加反应装甲。炮塔上的反应装甲似乎不太 “合身”,不象85-Ⅱ型坦克那样密密实实,但比起旧照上“光溜溜”的样子确有很大变 化。车体两边的裙板加厚加宽,炮塔两边的烟幕榴弹发射器亦由原来的8个增加到12个, 这些都证明了新改进的90-Ⅱ主战坦克在防护上有所提高,再加上原来设计的炮塔和车体 有着比85-Ⅱ型更佳的抗弹倾角,及可以根据需要而组合的标准组件式复合装甲,相信国 产90-Ⅱ主战坦克能抵御现代先进反坦克武器的攻击。 另外,新照中坦克的观瞄仪器与旧照中的坦克也有很大的不同。旧照中的90-Ⅱ坦克 所用的炮长瞄准具是从85式系列中移植来的(与85-Ⅱ型、85-ⅡM型所用一样)。 该瞄准具为稳像式,昼夜测距三合一,性能先进,但夜间通道为第二代像增强式,即微 光式,与国外先进瞄准具所用红外热成像仪相比,明显逊色一等。新的90-Ⅱ坦克有一个 改进的炮长瞄准具,它共有三个窗口,估计一个是宽视场窗口,一个窄视场窗口,一个激光 测距窗口,但是否带热成像仪就不得而知了。值得一提的是90-Ⅱ坦克装有车长独立周视 观察仪,这是之前所有型号国产坦克都未见装备的,而且车长可通过车长观察仪,在车内操 纵12.7mm坦克机枪。 从照片上还可以得知,新90-Ⅱ坦克炮塔上的横风传感器为柱状,与美制M1坦克,日 本90式坦克所用的相似而旧90-Ⅱ上的横风传感器为碟状,两者明显不同。 以上这些只是单从照片上分辨的新旧90-Ⅱ主战坦克之间的差别,而其中两者性能和 其它装备的差异就要靠更多的资料和图片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国产90-Ⅱ主战坦克已 在世界先进坦克之列。 back
狙击步枪 在脍炙人口的《游击队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 个敌人。”这是对战场上神出鬼没的狙击手最准确的形容狙击手的形象大家可以在很多电影 镜头中看到:每当歹徒和警方对峙时,总是有几个手持狙击步枪的狙击手部署在制高点,眼 睛通过瞄准镜死死地盯着敌人,一有命令,就向歹徒的头部或心脏射去准确的子弹。在去年 电视经常出现的有关波黑各方冲突的电视画面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市民走路时都是猫着 腰急匆匆的,他们担心的就是敌对派系的狙击步枪,一不小心,就有致命的子弹不知从哪里 飞来。可见,狙击手是使用狙击步枪专门对点目标进行精确攻击的人。狙击手的最大特点, 就是力求“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而且狙击手的作战方式是“躲在隐蔽处放冷枪”, 对于敌人来说,是很大的威胁。 狙击步枪是狙击手专用的远距离高精度步枪,其首要任务是歼灭特殊的具有高价值的点 目标,如指挥官、哨兵等。近年来开发的大口径狙击步枪(反器材步枪)还可用于摧毁敌方 军用设施和设备,如天线、发电机、弹药库、直升机等,也可销毁已发现的地雷、水雷等爆 炸物。 狙击步枪之所以能胜任如此重要的任务,是因为它在结构设计上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 首先,它的枪管由上乘的铬钼钢或不锈钢制成,内瞠加工精度和光洁度都比一般枪管高。狙 击步枪射击时枪机处于安全闭锁和静止状态,机匣所受的张力和弯曲力都很小。此外,狙击 步枪还有复杂的膛口装置以减少后座力,并配有精度高、视野开阔的专用瞄准镜。 狙击步枪属专用武器,在部队中装备的数量并不多,一般只有2-3%的士兵配备这种 武器,但其使用效率却十分高。在600米距离上,狙击步枪对人胸目标的杀伤概率高达80 %以上,在步兵作战距离(通常少于400米,绝大多数在200米以内),对人胸目标的杀伤 概率达95%以上,几乎百发百中。在越南战场上,美军的狙击分队平均1.39发弹就撂倒 一人,而其它枪械则平均耗弹50000发才消灭一人,可见狙击步枪效率之高。 要发挥狙击步枪的威力,狙击步枪的性能当然要好,狙击手射击时心理相对放松也是个 关键因素。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心理状态对射击效果的影响。事实证 明,步兵的有效火力通常是由数人操作的武器(如坦克、榴弹炮),而非步枪。一旦战斗打 响,单兵总是首先寻找掩蔽物,而不是使用自己的武器,道理很简单:求生是人的本能。虽 然现代战场环境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变,但在一线作战的步兵仍需与敌人进行面对面的厮杀, 步兵仍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担。因此,让步兵在无心理负担的条件下先敌开火是非常必要 的。运用狙击步枪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这一点。 狙击手们训练有素,开火距离较远,且是隐蔽射击,对手根本就无还手的机会。更重要 的是,有效的狙击不仅消灭了敌人的肉体,还会给整支敌军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削弱他们 的士气。试想战斗一方的指挥员、机枪手等重要人物突然间脑袋开花,他们的同伴在意识到 自己说不定已被钉在远处某支狙击步枪瞄准镜的十字线上后,除了做出一个标准的“卧倒” 动作并伴随瞬间体温下降外,还能有什么反应呢?一支丧魂落魄,提心吊胆的部队是打不好 仗的。 现代战争中,只要仍有步兵参战,狙击步枪就有用武之地。在防守时,狙击手可实施精 确射击,扰乱敌人的大规模冲击;在进攻时则可压制对方火力点,巩固己方新夺取的阵地; 游击作战时,固定而隐蔽的狙击手在其控制范围内可及时阻止敌人的危险入侵;在山地、丛 林和城市作战中,双方对峙的时间较长,除猛烈的炮火可摧毁敌方工事并杀伤敌人外,持续 的步机枪火力一般作用不大,暴露时间一长就会遭到敌炮火打击。就算没遭炮击,也常常是 射击一两个点射后目标便消失无踪,这样准确的狙击便尤为重要。狙击步枪射击时产生的 声、光、烟极少,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加上武器重量轻,弹药消耗少,机动和保障方便, 可以长时间有效地支援步兵作战。随着大口径反器材步枪的发展,狙击手对付装甲车等硬目 标也绰绰有余。可以说,在未来的地面战斗中,狙击步枪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back
MLRS多管火箭系统 M270多管火箭炮系统(缩写为MLRS)是由美国陆军牵头,美、英、法、德、意 多国参与研制的一种压制武器,主要用以填补身管火炮和战术导弹之间的火力空白,1983 年正式交付美军,现已作为制式武器装备北约部队。由于MLRS具备众多优异性能,所以它 堪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箭炮。 整个MLRS都装在履带式底盘上,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利用极完善的计算机化火控系 统,MLRS最适宜于运用“打了就跑”的灵活战术。铝合金装甲车体为乘员提供了防核、 生、化的“三防”功能。MLRS的乘员仅有3人,其操作高度自动化,再装填方便快捷,据 称在紧急情况下1人即可完成大部分任务。 每门M270多管火箭炮装有两组共12发火箭弹。以海湾战争中所用的M77式双用途子母 弹为例,该弹口径227毫米,长3.97米,重310千克,射程达32千米。每发火箭母弹内 装M77式反装甲杀伤子弹644枚,配用遥控装置电子引信,可在目标上空762米处抛射出 M77式子弹。每枚子弹重0.23千克,具有穿透100毫米厚装甲钢板和杀伤人员的双重能 力。 多管火箭炮系统的弹药种类繁多,除了前述的M77式双用途子弹母弹外,还有布雷弹 (一次齐射可撒布AT-2反坦克地雷336枚,形成长1000米宽400米的雷场),以及“萨 达姆”(SADARM)末端制导弹药和二元化学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弹药家族还会增加 更多成员。 其实,MLRS不单是火箭发射车,它还可以发射导弹———“陆军战术导弹系统” (ATACMS)。这是一种短程地对地弹道导弹,射程150千米,每枚导弹携带956枚M74式子 弹药。MLRS只要稍加改装就可以用2枚导弹代替12枚火箭弹,藉此大幅度提升射程及准确 度。 在海湾战争中,共有201辆MLRS投入使用(美军189辆,英军12辆),共发射9660 枚M77火箭,这些火箭共对伊拉克目标射出约622万枚致命的次弹药。一位英军MLRS炮兵 连(拥有12辆发射车)连长称这种发射系统是“方格终结者”,因为,MLRS有能力将标准 军用地图上的一个方格地区(1平方公里) 内的有生力量完全摧毁。 在海湾战争初期,MLRS主要被用于攻击向联军部队开炮的伊拉克火炮,也就是执行反 炮击任务。一旦伊拉克火炮开火,美军部署在前沿的Q-37炮火追踪雷达即可迅速地把敌军 的发炮位置解算出来,当敌人第一发炮弹尚未落地之际,其位置资料已在美军数据网络中传 至MLRS系统的火控系统里,几秒钟之后,报复的火箭弹就会划破天空,准确地向敌人飞 去。 战争末段,MLRS则被经常用于杀伤溃逃的伊军人员或车队,当美军侦察飞机发现目标 后,就会立即将资料向联军指挥中心报告。只需一分钟不到的时间,MLRS发射的火箭弹就 会在毫无掩护的伊车人员或车队上空抛洒出大量子弹药。一门多管火箭炮一次齐射耗时约 50秒即可以将总共7728枚子弹洒向目标区域,覆盖面积60000平方米(相当于6个足球场 大小),火力极其可观。难怪死里逃生的伊拉克士兵将MLRS的火力空袭形容为铺天盖地的 “钢铁雨”。 back
拜拜 制作者:娄晋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