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584 Views
中日科技与教育交流对比. 教育. 创新. 基础. 中日机器人对比. 科技. 中日机器人科技对比. 为何选择机器人作为话题. 机器人涉及力学、机械学、电子学、生物学、材料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学科知识,可以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之一 比较中日机器人科技,不但能了解科技的不同,而且可以发现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 背景知识. 机器人分为两种: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作用有清洁、保安、娱乐、接待以及帮助残疾人等。. 中国工业机器人现状. 工业机器人制造大国 工业机器人特点:产量巨大,但并未掌握大量核心科技. 中国服务机器人现状.
E N D
教育 创新 基础 中日机器人对比 科技
为何选择机器人作为话题 • 机器人涉及力学、机械学、电子学、生物学、材料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学科知识,可以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之一 • 比较中日机器人科技,不但能了解科技的不同,而且可以发现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
背景知识 • 机器人分为两种: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 • 服务机器人作用有清洁、保安、娱乐、接待以及帮助残疾人等。
中国工业机器人现状 • 工业机器人制造大国 • 工业机器人特点:产量巨大,但并未掌握大量核心科技
中国服务机器人现状 • 清洁机器人有一定市场,主要为家用。
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尚不活跃 • 国情:人口问题,利益问题 • 文化方面
日本服务机器人 • 娱乐、特种机器人研发较活跃 • 富士重工的清洁机器人和ALSOK保安机器人相当成功 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 单位:亿日元
进一步的人机交互 • 能够与老年人交谈的对话交互技术 • 日本进入老年化社会,孤独症成了一大病症,治疗的最佳办法就是与老人家谈话、倾听,但是年轻人不一定有空整天听前辈掰,于是东芝公司设计了一个针对老年人的聊天系统,可以和机器人聊天。
进一步的人机交互 • 增强现实下的触感模拟 • 这是香川大学的作品,如图所示,用特制的手套模拟虚拟人物在自己手上运动的触感
对未来的机器人幻想 动画《攻壳机动队》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日本的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日本的教育有密切的关系。
日本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一、明治维新前日本的封建教育制度二、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教育制度 的形成三、一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泛滥四、二战后日本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五、日本现行的教育制度
一、明治维新前日本的封建教育制度 -7世纪——12世纪 天皇统治时期 -12世纪——19世纪 幕府统治时期 封建社会 学习中国 结合实际
-武士道精神 -神道教精神
影响教育的思想文化 幕府时期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对精神支柱天皇的效忠 吸收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典章制度和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 更重视“忠”、“勇”,而不是“仁”、“孝”。 西方天主教的传入 西方的文化思想 禁“洋教”,不禁“洋学” 只通过荷兰人了解西方的文化和科学知识 西方文化在当时被称为“兰学”。 提倡日本的民族精神——大和魂 与日本的神道精神结合在一起 神化和维护天皇统治的思想工具。
18世纪中叶后,日本的封建社会趋于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出现了一批反对封建制度、主张学习西方以自强的思想家、教育家。具有代表性的是福泽瑜吉。福泽瑜吉特别重视个人独立性的养成。主张“以一身之独立,求一国之独立”。学校教育“不是传授知识的,而是开发人类天资的场所”。18世纪中叶后,日本的封建社会趋于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出现了一批反对封建制度、主张学习西方以自强的思想家、教育家。具有代表性的是福泽瑜吉。福泽瑜吉特别重视个人独立性的养成。主张“以一身之独立,求一国之独立”。学校教育“不是传授知识的,而是开发人类天资的场所”。
二、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形成 • 在1868年推翻了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成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联合执政的天皇制明治政府。 • 明治政府所推行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史称“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改革目标 建立一个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富国强兵 鼓励与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殖产兴业 全面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技术和知识, 以保证日本的独立、富强 文明开化
在明治维新中,对教育的改革: 1、确立教育改革的方针 -1868年3月五条《御誓文》 -“破从来之陋习”和“求知识于世界” -新兴资产阶级放弃闭关自守政策 -置了文部省,负责管理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
2、颁布教育改革法令 1872年8月日本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 1879年《教育令》 1885年德国国家主义的思想,主张通过教育维护君主立宪制。(森有礼) 1886年《学校令》
3、积极发展师范教育 普及初等教育的最初阶段遇到了缺少师资的难题 1872年在东京开办了第一所师范学校 1873年6所省立师范学校,地方政府82个师资训练中心。 1874年女子师范学校。
4、重视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 积极向欧美学习,派遣留学生 投入大量资金,聘请优秀的欧美老师 十分重视新式大学的建设,如东京大学的创建
三、一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泛滥时期 教育的特点: 1、形成“双轨制”学制。 2、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与投资。 3、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1890年《教育敕语》 1890年,日本政府以天皇诏敕的名义颁布了以儒家忠孝、仁爱为教育内容,掺杂近代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教育敕语》。 它规定日本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忠于天皇的臣民和忠于父辈的孝子,要求学校、社会、家庭都要教育人们在家做孝子,在外做忠臣。在道德教育方面,还要求培养学生“忠君爱国”、“义勇奉公”、“保卫皇运”的品质。 《教育敕语》的颁布,规定了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奠定了日本国民道德教育的基础,一直成为二战以前日本教育的总的指导纲领。
军国主义政策 日本军国主义的政策把这一阶段后期的日本教育拖进了深渊。1937年7月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日本的学校教育转入了战时体制,进一步加强了忠于天皇的思想和实行法西斯的军事训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政府又把大批学生赶到工厂和农村,为侵略战争而义务劳动,为扩大兵源,征集士兵,并且缩短了中等教育的年限。《天皇敕语》和军国主义对这一阶段的日本教育发展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恢复与发展时期 • 以非军事化和民主化为方针的战后改革的主要内容: • 铲除日本军国主义的武装力量,并清洗政府部门中的军国主义分子。 • 解散作为军国主义势力经济支柱的财阀,废除法西斯化的法令。 • 在政治上,废止天皇专制统治的制度,实行地方自治。扩大国民的资产阶级民主权利,保障私有制不受侵犯。 • 1946年11月颁布《日本国宪法》规定日本必须成为一个和平的国家,永远放弃发动战争的主权等等。
二战后的教育改革 最初教育改革: • 发布《关于日本教育制度的政策》的备忘录,“禁止普及军国主义的和极端的国家主义思想,废除军事教育学校和军事训练”。 • 发布了有关教育工作人员的指令,立即罢免具有上述反对思想的教育工作人员,不准许军人复员的人在学校任职。 • 决定宗教尤其是神道与国家分离,停授充满神道和法西斯军国主义思想毒素的修身、历史和地理课。
《教育基本法》 • 1947年3月31日,日本国会颁布《教育基本法》 • 确定教育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身心健康的国民,使他们爱好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的价值,成为和平国家与社会的缔造者。 •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确定采取尊重学术自由的方针。 • 政治教育必须有利于培养“作为有理智的国民应该具备的政治素养”,不准许党派争执左右学校的政治教育。
在国立及地方公立学校中,禁止实施宗教教育或进行其他宗教活动。在国立及地方公立学校中,禁止实施宗教教育或进行其他宗教活动。 • 《教育基本法》确认了“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以及男女同校的原则,规定实施九年制的免费义务教育。 • 明确教师必须履行职责,完成使命;教师的地位也受到尊重,并保证给予良好的待遇。 • 鼓励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完善教育行政设施等方面的原则性条款。
五、日本现行的教育制度 (一)教育行政体制 • 日本现行教育行政制度的原则和特点由宪法和《教育基本法》所决定。宪法宣称教育是人民的权利,规定依据民主政治的原则和地方自治的原则建构教育行政制度。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系统,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实行中央指导下的地方分权制。
1、中央教育行政日本现行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文部省-为发展教育、学术和文化事业,进行调查研究并制定规划。-就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设施设备、人员配置、组织与教育内容规定标准。-对地方教育委员会、地方行政机关,大学和其他教育、文化与科学机构提供指导和建议。-管理由文部省设立的大学和其他教育、科学与文化机构,任命县和重要市的教育长或负责人,审定中小学教科书。-对地方教育和其他教育、文化与科研机构提供经费补助。1、中央教育行政日本现行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文部省-为发展教育、学术和文化事业,进行调查研究并制定规划。-就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设施设备、人员配置、组织与教育内容规定标准。-对地方教育委员会、地方行政机关,大学和其他教育、文化与科学机构提供指导和建议。-管理由文部省设立的大学和其他教育、科学与文化机构,任命县和重要市的教育长或负责人,审定中小学教科书。-对地方教育和其他教育、文化与科研机构提供经费补助。
各级各类学校 • 1、学前教育 • 2、初等教育 • 3、中等教育 • 4、职业技术教育 • 5、高等教育 • 6、师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