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529 Views
第 4 章 基本图形(一). 第 17 课 线段、角、相交线和平行线. 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 要点梳理. 1. 线段沿着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成为 ;线段向两方无限延长就成为 ;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射线是直线上某一点一旁的部分. 2. 直线的基本性质: . 线段的基本性质: ,连结两点的 ,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3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也可以把角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1)1 周角= 平角= 直角= ,1° = ,1′ = .
E N D
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 要点梳理 • 1. 线段沿着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成为;线段向两方无限延长就成为;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射线是直线上某一点一旁的部分. • 2. 直线的基本性质:. • 线段的基本性质:,连结两点的,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 3.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也可以把角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 (1)1周角=平角=直角=,1°=,1′=. • (2)小于直角的角叫做;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叫做;度数是90°的角叫做. 射线 直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线段的长度 2 4 360° 60′ 60″ 锐角 钝角 直角
互为余角 • 4. 两个角的和等于90°时,称这两个角,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 两个角的和等于180°时,称这两个角,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 5. 角平分线和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 • 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 • 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 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中垂线上. • 6.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四个角,我们把其中相对的每一对角叫做对顶角,对顶角. 互为补角 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一个交点 相等
垂直 垂线 • 7. 两条直线相交所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我们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它们的交点叫做. •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 • 8. 垂 直 于 一 条 线 段 并 且 平 分 这 条 线 段 的 直 线,叫 做 这 条线段的,也叫线段的中垂线. • 9.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平行. 垂足 垂线段的长度 垂线段最短 垂直平分线
10.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 • (1)判定: • ①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②相等,两直线平行; • ③相等,两直线平行; • ④,两直线平行; • ⑤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 ⑥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 (2)性质: • ①两直线平行,; • ②两直线平行,; • ③两直线平行,. 不相交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互补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 • 1.正确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 • 点通常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无大小可言.点动成线,线有弯曲 • 的,也有笔直的,弯曲的线叫做曲线;而笔直的线,若向两边无限延 • 伸,没有端点且无粗细可言就叫做直线,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向一方 • 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线段也是直线的一部分,有且只有两个端点. • “延伸”和“延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线段不能延伸,但可以延长; • 直线与射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线段向一方延长的部分,叫做线段的延长 • 线,指定哪个方向延长就是向哪个方向延长;反向延长的部分叫做反向 • 延长线,如延长线段AB即为反向延长线段BA. • 线段的延长线即指线段向一方延长的部分,延长线常画成虚线.线 • 段的延长线是有方向的,作延长线时要特别注意表示线段的字母的顺 • 序,以便确定延长方向.注意:一条线段可以延长,但线段的延长线不 • 是原线段的一部分.
2.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 •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平行. • “在同一平面内”是其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不相交的直线就不 • 一定平行了,因为在空间里存在着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 如正方体的有些棱所在的线既不相交也不平行.
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 题型一 线段的计算 • 【例 1】 已知E、F两点把线段AB分成2∶3∶4三部分,D是线段AB的中点,FB=12,求DF的长及AE:AD. 解 如图,设AE=2x,EF=3x,FB=4x,则AB=9x. ∵D是AB的中点,∴AD=BD=4.5x. ∵FB=12,∴4x=12,x=3. 又AF=2x+3x=5x, ∴DF=5x-4.5x=0.5x=0.5×3=1.5. ∴AE∶AD=2x∶4.5x=2∶4.5=4∶9. 归纳小结 线在解答有关线段的计算问题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按照题中已知条件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条件; ②学会观察图形,找出段之间的关系,列算式或方程来解答.
题型二 相交线 • 【例 2】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垂足为O,如果∠EOD=42°,则∠AOC=________. • 答案 48° • 解析 ∵OE⊥AB,∴∠AOE=90°. • ∴∠AOC+∠EOD=180°-∠AOE=90°. • ∵∠EOD=42°,∴∠AOC=90°-42°=48°. • 归纳小结 当已知中有“相交线”出现的时候,要充分挖掘其中隐含的“邻补角和对顶角”,以帮助解题. 42°
知能迁移2(1)(2010·宁波)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E是∠AOD内一点,已知OE⊥AB,∠BOD=45°,则∠COE的度数是()知能迁移2(1)(2010·宁波)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E是∠AOD内一点,已知OE⊥AB,∠BOD=45°,则∠COE的度数是() • A.125° B.135° C.145° D.155° • 答案 B • 解析 ∵OE⊥AB, • ∴∠EOA=90°. • ∵∠AOC=∠BOD=45°, • ∴∠COE=∠EOA+∠AOC=90°+45°=135°.
(2)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若∠EOC=100°,则∠BOD的度数是()(2)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若∠EOC=100°,则∠BOD的度数是() • A.20° B.40° • C.50° D.80° • 答案 C
题型三 平行线 • 【例 3】(1)如图,点E在AD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BC∥AD的是() • A.∠3=∠4 B.∠A+∠ADC=180° • C.∠1=∠2 D.∠A=∠5 • 答案 C • 解析 BC、AD被BD所截,当∠1=∠2时,BC∥AD,应选C.
(2)如图,a∥b,M、N分别在a、b上,P为两平行线间一点,求∠1+∠2+∠3之和.(2)如图,a∥b,M、N分别在a、b上,P为两平行线间一点,求∠1+∠2+∠3之和. 解题示范——规范步骤,该得的分,一分不丢! 解: 思路一:延长MP交b于Q, 因为a∥b,所以∠1=∠4, 故∠1+∠2+∠3 =∠4+∠2+∠3, △PQN的三外角之和等于 360°.
思路二:连接MN,则原∠1被分成∠5、∠6之和,原∠3被分成∠7、∠8之和,又∠5+∠8=180°,∠2+∠6+∠7=180°,所以∠1+∠2+∠3=(∠6+∠2+∠7)+(∠5+∠8)=360°.思路二:连接MN,则原∠1被分成∠5、∠6之和,原∠3被分成∠7、∠8之和,又∠5+∠8=180°,∠2+∠6+∠7=180°,所以∠1+∠2+∠3=(∠6+∠2+∠7)+(∠5+∠8)=360°.
归纳小结 本例中集中给出了多种辅助线的作法,以构造平行线 或构造“三线八角”基本图形为主要原则,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 角度. • 思路三:过P画c∥a,因为a∥b,所以c∥b,原∠2被分成∠9、∠10之和,因为∠1+∠9=180°,∠3+∠10=180°,所以∠1+∠2+∠3=360°.
知能迁移3(1)(2011·德州)如图,直线l1∥l2 , ∠1=40°,∠2=75°,则∠3等于() • A.55° B.60° C.65° D.70° • 答案 C • 解析 如右图,在△ABC中,∠BAC=∠2=75°,∠ABC=∠1=40°.∴∠3=180°-∠BAC-∠ABC=65°.
(2)如图,a∥b,∠1=105°,∠2=140°,则∠3的度数是()(2)如图,a∥b,∠1=105°,∠2=140°,则∠3的度数是() • A.75°B.65° • C.55°D.50° • 答案 B • 解析 如图,过点B画,c∥a. • ∵a∥b, • ∴b∥c. • ∴∠1+∠4=180°, • ∠2+∠5=180°, • ∴∠4=75°,∠5=40°, • ∴∠3=180°-∠4-∠5=65°
归纳小结 此题给出了几种特殊情况,从分子、分母数字的变化归纳小结 此题给出了几种特殊情况,从分子、分母数字的变化 规律也可以得到探究结果,熟记本题的探究结果,对解决一些 问题会有所帮助.
知能迁移4(1)(2011·柳州)如图,点A、B、C是直线l上的三个点,图中共有线段条数是()知能迁移4(1)(2011·柳州)如图,点A、B、C是直线l上的三个点,图中共有线段条数是() • A.1条 B.2条 • C.3条 D.4条 • 答案 C • 解析 有三条线段AB、AC、BC.
(2)在某次商业聚会中,聚会结束后同桌的六个客人都互相握了手,聚会开始时这六个客人也都互相问了好,那么,他们一共有多少次握手,多少次问好?(2)在某次商业聚会中,聚会结束后同桌的六个客人都互相握了手,聚会开始时这六个客人也都互相问了好,那么,他们一共有多少次握手,多少次问好?
基础自测 • 1.(2011·桂林)下面四个图形中,∠1=∠2一定成立的是() 答案 B 解析 在B图中,∠1、∠2有相同的顶点,且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1与∠2是对顶角,所以∠1=∠2.
2.(2011·茂名)如图,已知AB∥CD, 则图中与∠1互补的角有() • A.2个 B.3 个 C.4个 D.5个 答案 A 解析 ∵AB∥CD,∴∠1+∠AEF=180°.又∴∠CFD=180°,∴∠1+∠EFD=180°,所以与∠1互补的角有∠AEF、∠EFD共2个.
3.(2011·金华)如图,有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是()3.(2011·金华)如图,有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是() • A.30° B.25° C.20° D.15° 答案 B 解析 ∴AB∥CD, 又∠3+∠2=45°, ∴∠3=∠1=20°, ∴∠2=45°-∠3 =45°-20°=25°.
4.(2011·绍兴)如图,已知AB//CD,BC平分∠ABE,∠C=34°,则∠BED的度数是()4.(2011·绍兴)如图,已知AB//CD,BC平分∠ABE,∠C=34°,则∠BED的度数是() • A.17° B.34° • C.56° D.68° • 答案 D • 解析 ∵AB∥CD, • ∴∠C=∠ABC=34°, • ∠BED=∠ABE. • 又∵BC平分∠ABE, • ∴∠ABE=2∠ABC=2×34°=68°, • ∴∠BED=68°.
5.(2011·黄石)平面上不重合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不同三点最多可确定3条直线,若平面上不同的n个点最多可确定21条直线,则n的值为()5.(2011·黄石)平面上不重合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不同三点最多可确定3条直线,若平面上不同的n个点最多可确定21条直线,则n的值为() • A.5 B.6 C.7 D.8 • 答案 C
易错警示 13.因概念理解不清,造成角的计算错误
剖析 若不用方程的思想方法来考虑本题,可能无法下手,或以错误告终.本题已知角度的数量关系及某一个角的度数,要求其他角的度数,因为给出度数的角∠DOE不能运用角平分线,也不知∠DOE与其他角的任何关系,因此∠DOE=72°,这个条件用不上,那么此时可以考虑在应用题中学习的一种方法,当某个量不知道或不好表示时,我们常用未知数把这个量设出来,其他的量也都可以用这个未知数表示出来,再列出方程解出这个未知数.当然,未知数的设法有多种.剖析 若不用方程的思想方法来考虑本题,可能无法下手,或以错误告终.本题已知角度的数量关系及某一个角的度数,要求其他角的度数,因为给出度数的角∠DOE不能运用角平分线,也不知∠DOE与其他角的任何关系,因此∠DOE=72°,这个条件用不上,那么此时可以考虑在应用题中学习的一种方法,当某个量不知道或不好表示时,我们常用未知数把这个量设出来,其他的量也都可以用这个未知数表示出来,再列出方程解出这个未知数.当然,未知数的设法有多种.
思想方法 感悟提高 • 方法与技巧 • 1. 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正确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内容和方 • 法,是学好平面几何的第一步. • 2. 重视名词的定义,抓住概念的本质,养成结合图形理解概念的 • 习惯. • 3. 一个概念要有一个名词或一个词组来表示.说明一个名词的含 • 义,使各名词互不混淆的语句,叫做名词的定义.例如:角的定义是有 • 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显然,在定义的语句中,必须使用另 • 外的一些名词.以角的定义为例,就使用了“端点”、“射线”、“图形”等 • 名词,而定义这些名词,就需要另外一些名词,这样就必然有一些名词 • 无法被定义.这些无法被定义的名词,应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 • 的,因而容易区分,也是不需要定义的,如体、面、线、点等,都是不 • 需要定义的名词.
4. 定义是推理、论证的依据之一,应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熟 • 记,想象出它所刻画的图形情景,不要死记语句. • 5. 公理、定理,都是在它的题设条件下,一定可以得到它所 • 指出的结论的命题,因而是真命题.平面几何的许多定理,还必 • 须满足一个形式上并未写出的条件——在同一平面内,否则,结 • 论就不成立.如“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必须在同一平 • 面内才成立,等等.在学习平面几何阶段,都是指在同一平面 • 内.
失误与防范 • 1.计算直线条数、线段条数或角的个数等题目,一方面考 • 查了对几何概念的准确掌握,另一方面也考查了思维的严密 • 性.数数问题的关键是把问题分为不重不漏的有限种情况,一一 • 列举出各种情况加以解决,最终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目的. • 例如:平面内三条直线可以把平面分成几部分? • 分析与解:这道题的答案取决于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如图:
第一种是三条直线没有交点,可将平面分成4部分;第二种是第一种是三条直线没有交点,可将平面分成4部分;第二种是 • 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可将平面分成6部分;第三种是三条 • 直线有两个交点,可将平面分成6部分;第四种是三条直线两 • 两相交,有三个交点,可将平面分成7部分. • 在几何问题中,如果不善于将问题进行全面讨论、合理分类, • 做到不重不漏,就很难得到完整的答案,导致“漏解”的错误. • 2.几何学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逻辑推理方法的运用,利用推 • 理的方法得出结论.学习推理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对问题 • 进行清晰的分析,这是解题的关键;二是在推理过程中,推理的每 • 一步都必须有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