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 左传 》

《 左传 》. 读准字音. 词性活用. 内容理解. 课文朗读. 通假字. 中心思想. 《 左传 》. 一词多义. 写法特点. 长勺之战. 虚词. 小结. 翻译课文. 文言句式. 练习 2. 古今词义. 练习 1. 参考译文. 朗读. 读准字音 刿( ) 孚( ) 辙( ) 轼( ) 遂( ) 盈( ) 靡( ) 玉帛( ) 鄙( ). guì. fú. zhé. shì. yíng. suì. mǐ. bó. bǐ.

emery
Download Presentation

《 左传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左传》 读准字音 词性活用 内容理解 课文朗读 通假字 中心思想 《左传》 一词多义 写法特点 长勺之战 虚词 小结 翻译课文 文言句式 练习2 古今词义 练习1 参考译文

  2. 朗读

  3. 读准字音 刿( ) 孚( ) 辙( ) 轼( ) 遂( ) 盈( ) 靡( ) 玉帛( ) 鄙( ) guì fú zhé shì yíng suì mǐ bó bǐ

  4. 《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四年(前453年),记载这一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5. 长勺之战 齐国襄公无道,在位时发生内乱。襄公兄弟多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他就逃到鲁国,公子小白则逃奔到莒(jǔ)。庄公8年(前686年)秋,齐国人杀死襄公,立公子无知,庄公9年,无知又被人杀死。于是,纠和小白争着回国。小白设计先到,做了国君,就是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齐国要杀公子纠,在乾时(地名)打败鲁军,并再次威胁鲁国,要求鲁国杀公子纠。纠被杀后,齐军就出动,在长勺与鲁军会战。当时齐强鲁弱,但最终鲁军胜利,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6. 翻译课文,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十年春〗 〖伐〗 〖请〗 〖见〗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 提示:凡时间,不必强记年号,也不必换算成公元纪年。 攻打。 请求。 接见。

  7. 〖远谋〗 〖小惠〗 〖乘〗 〖师〗 〖未可〗 深谋远虑。 小恩小惠。 shèng 古时一车四马叫做“乘”,这里指战车。 军队。 不行。

  8. 〖视〗 〖望〗 〖衰〗 〖竭〗 〖彼〗 察看。 瞭望。 减弱。 消失。 那,指敌方。

  9. ⒈古今词义 伐 齐师伐我 古义: 今义: 间 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攻打、讨伐。 砍伐。 参与。 中间。

  10. 鄙 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牺牲 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鄙陋,目光短浅。 卑鄙。 指猪、牛、羊等祭品。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11. 加 弗敢加也 古义: 今义: 信 必以信 古义: 今义: 虚夸,以少报多。 增加。 信实,诚实。 书信。

  12. 狱 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虽 虽不能察 古义: 今义: 案件。 监狱。 即使 虽然

  13. 再 再而衰 古义: 今义: 忠 忠之属也 古义: 今义: 第二次 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尽力做本分的事 忠诚

  14. ⒉词性活用 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 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

  15. ⒊通假字 小惠未徧。 “徧”同“遍”,遍及。

  16. ⒋一词多义 请 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 从 战则请从。 民弗从也。 故 公问其故。 故克之。 请求。 请让我。 跟随。 服从。 缘故、原因。 所以。

  17. ⒌虚词 以 何以战。 必以分人。 之 肉食者谋之。 小大之狱。 公与之乘。 凭 把 代词,指这件事。 助词“的” 代词他,指曹刿。

  18. ⒍句式 ⑴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⑵省略句 再而衰。 ⑶倒装句 何以战? 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衰弱了。 凭借什么作战?

  19. ㈠根据拼音写汉字。 曹(guì) 又何(jiàn)焉 肉食者(bǐ) (fú)敢专也 小惠未(biàn) 小大之(yù) 小信未(fú) 下视其(zhé) 刿 间 鄙 弗 徧 狱 孚 辙

  20. ㈡指出下面划线字古今意义的区别。 ⒈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⒉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参与 间隙 案件 监狱

  21. ⒊弗敢加也 古义: 今义: ⒋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虚夸 增加 猪牛羊等祭品。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22. ㈢下列句中的“以”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何以战 B.必以情 C.必以分人 D.可以一战 C

  23. ㈣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当大官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上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的时候,士兵们的勇气就竭尽了。

  24. 本文共有三个自然段,概括一下各写了什么?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第三段,论鲁国取胜的原因。

  25. 第一段写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曹刿“请见”的原因。 第一段写曹刿与鲁庄的对话有几问几答?重点说明了什么? 共三问三答。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6. 为什么“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因为“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27. 为什么“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因为“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8. “肉食者鄙”,“鄙”表现在哪里? ⑴鲁庄公的三答,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 ⑵“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未察敌情,贸然进军。 ⑶“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

  29.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 ⑴战前三问。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⑵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0. 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 ⑴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人和”因素。 ⑵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因素。 ⑶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 ⑷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后两点是“天时”因素。 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

  31. 中心思想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主线,记叙了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论战言论,表现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32. 本文的详略安排有何特色?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一段中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详细具体地表现他“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再如第三段论战胜的原因,把他的作战必须依靠士气、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了出来。这两段文字,充分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论战”的事,如战争的起因、战斗的状况、战后的处理等,略写或不写。这样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33. 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运用对比手法,把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34. 小结 本文是《左传》中的名篇,主要的记叙方式是“记言”,这是《左传》记叙某些历时不长,规模不大的战争时常用的方式,目的是通过人物的谈论,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阐述军事斗争的策略。本文就是这一类文章的代表作。它以曹刿为主,庄公为宾,通过他们对长勺之战问题的对话,阐明弱国对抗强国的战争中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以逸待劳,把握时机、后发制人等。

  35.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36. ⒈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⑴又何间焉 ⑵肉食者鄙 ⑶小惠未徧 ⑷神弗福也 参与 目光短浅 同“遍”,遍及 赐福

  37. ⒉跟“何以战”中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 A.必以情 B.可以一战 C.必以分人 B

  38. ⒊本语段论述的能体现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⒋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着这一点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

  39.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

  40. 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41.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42.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43.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鲁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鲁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