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 likes | 741 Views
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研 讨 题:. 联系工作实际,你认为如何长期坚持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继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内 容 简 介.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本根据和 原因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理论 地位 三、坚定不移地长期坚持和深入贯彻
E N D
研 讨 题: • 联系工作实际,你认为如何长期坚持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继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内 容 简 介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本根据和 原因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理论 地位 三、坚定不移地长期坚持和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基本 路径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据与原因 (一)基本根据。三个方面。 1、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 (发展现实根据)
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变化。 三变 国家经济实力发生变化。 体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三不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倡导科学发展是世界潮流。(国际发展经验和理论根据)2、倡导科学发展是世界潮流。(国际发展经验和理论根据) 世界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发展道路: 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增长(1650年—20世纪60年代) 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 20世纪60 年代—70年代) 第三阶段: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 +社会进步。 ( 20世纪70年代) 第四阶段: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人 的发展(尤其是后代人的发展)。(20世 纪80年代以后)
第四阶段发展过程: 这一阶段有三个影响深远的文献: ( 1)、《新发展观》 1983年,联合国推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的著作《新发展观》一书,成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观的标志性著作。此书提出了“整体的”、“内生的”、“综合的”、“以人为中心的”、“关注文化价值的”新发展理论,并称之为“新发展观”。佩鲁认为,为了一切人和完整的人的发展应是各国发展的中心目标,这也是一个社会能够正常运行和保持稳定的关键之一。佩鲁提出的为一切人的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发展尺度和发展目的的观点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种关注中心由客体移向主体,标志着发展观的一个质的转变。
(2)、《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之处在于阐述了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使人们认识到代际公平的重要性。
(3)、1995年3 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宣言》和《行动纲领》: 社会发展以人为中心,人民是从事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课题,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 社会发展与其所发生的文化、生态、经济、政治和精神环境不可分割。 社会发展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中心需要和愿望;也是各国政府和民间社会各部门的中心责任。社会性发展应当列入当前和跨入第二十一世纪的最优先事项。发展应该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发展的目的是消除贫困、扩大就业、普遍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是全体社会成员分享发展成果的社会全面进步。这种发展观纠正了以物为主的发展,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
3、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 来发展提供了沉痛教训。(发展 成本代价根据) (1)经济高速增长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 2)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居民收入差 距持续扩大。
城乡差距扩大 据国家统计部门资料显示,198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例为2.17:1,2009年和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分别为3.21:1和3.22:1,2011年扩大到3.28:1,绝对额的收入差距达到8172.5元。如果再加上城镇居民享受的各种补贴和福利,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要超过5:1。这一比例大大超过经济发展水平在同一水平国家1.7:1的比例。
地区差距扩大 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按照2011年数据,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GDP的比值是3.26:1.09:1;上海人均GDP达到75990元,而贵州只有5750元,超过13倍。 2011年西部地区总体区域经济增长率超过13%,可就在西部经济强劲增长的情况下,东西部差距却仍然在不断地扩大。西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东部地区的比例由2010年的69.7%下降到2011年的66.7%,而2010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占东部地区的比例由2004年的48%下降到44.2%。
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去年对全国54000多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0%的居民占有45%的城市财富,而财富最少的10%居民,只占有全部城市财富的1.4%。0.4%(约150万)的家庭占有了70%的财富。基尼系数2000年达到0.417,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 。2004年的基尼系数为0.465,2007年的基尼系数超过0.48。2011年达0.49。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接近巴西(0.59)、委内瑞拉(0.49).智利(0.57)等拉美国家。
(3)城乡失业和贫困问题严重,劳 动就业矛盾加剧。 城乡就业压力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从劳动力供给看,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需要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人。从劳动力的需求看,按照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1200万人左右,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200万人左右。而在农村,虽然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转移了2亿人,由于土地容纳的农业劳动力有限,按1.7亿计算,则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以上。
(4)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破 坏。 资源短缺和消耗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养活着占世界21%的人口。 近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的8%左右,但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约占全球的12%,淡水占15%,氧化铝占25%,钢材占28%,水泥占54%。据世界银行报告分析,中国每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西方7个发达国家的5.9倍,是美国的4.3倍、法国的7.7倍和日本的11.5倍。 2010年以后,中国资源对外依赖程度将不断加大,石油、氧化铝达到40%、铁矿石达到45%、铜达到50%,而铬铁矿高达90%。我国水资源人均2200立米,是世界的1/4,到2030年,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将降至1760立米以下。
生态环境破坏 我国目前的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七大江河水系中劣五类水质占41%,城市河段90%以上受到污染。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目前我国土地沙化面积已达174.3万平方公里,并且仍以每年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7%;被酸雨侵害的面积占1/3。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大多超额完成,但环境保护的指标没有完成:一个是二氧化硫排放量, 2011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增加了27%;一个是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仅减少了2%。两项均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
国家环保部报告指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万元GDP能耗水平超过发达国家3-11倍,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已近极限。我国环境污染已从陆地蔓延到近海水域,从地表水延伸到地下水,从一般污染物扩展到有毒有害污染物,已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态势,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相互作用格局,对生态系统、食品安全、人体健康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国家环保部报告指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万元GDP能耗水平超过发达国家3-11倍,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已近极限。我国环境污染已从陆地蔓延到近海水域,从地表水延伸到地下水,从一般污染物扩展到有毒有害污染物,已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态势,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相互作用格局,对生态系统、食品安全、人体健康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
淮河新童谣 五十年代淘米洗菜, 六十年代洗衣灌溉, 七十年代水质变坏, 八十年代鱼虾绝代, 九十年代身心受害。 淮河新渔歌 吃水有污染, 洗澡身起癣; 大鱼光, 小鱼完, 青蛙老鳖爬上岸。
乌鸦的诞生 鱼的请求
(二)深层原因 过去之所以在发展中出现许多问题,一个最深层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发展观出现了偏差,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充分地暴露出来,这也是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因。
传统发展观具有五大弊端: 1、在发展道路上,单纯地强调工业化的经济 增长,忽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的 途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 的生产方式。具体表现在重二产,轻三产; 重发展速度,轻发展效益;重经济增长,轻 社会发展。 2、在发展的目标上,单纯强调物质财富的积 累,没有以人为中心,不能满足人的全面发 展的需要,人只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具体表 现在“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有形资 源,轻无形资源” 。
3、在发展与自然的关系上,一味地强调“征服 自然、人定胜天”,不断向自然索取的反自然 倾向,缺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亲自然倾向。 具体表现在“重资源开发,轻资源保护”“重生 产,轻生态”、“先污染,后治理”、“先温 饱,后环保”。3、在发展与自然的关系上,一味地强调“征服 自然、人定胜天”,不断向自然索取的反自然 倾向,缺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亲自然倾向。 具体表现在“重资源开发,轻资源保护”“重生 产,轻生态”、“先污染,后治理”、“先温 饱,后环保”。 4、在发展的方法上,注重片面发展,而忽视 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在重眼前利益,轻长远 利益;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 5、在判断发展的指标上,强调单一指标,忽视 综合指标,具体表现在重GDP,轻其他因 素
GDP的先天不足表现在: 首先,从社会方面来看,GDP难于区分内在质量的好坏。GDP将好的、坏的产出一视同仁,只要是生产活动成果,不管是制造武器、生产香烟形成的产出,或者教育青少年、服务老人所获取的劳务,都具有同样的功效。而且在GDP的统计中,只计算总产出,而不计算这些产出与财富的流向(再分配关系),即GDP增长的主要获利者有多少人、是什么人,主要代价承担者有多少人、是什么人,从而掩盖了经济的公平性。
其次,从环境方面来看,GDP统计只规定了生产范畴,而对于自然资源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却漠不关心。在GDP核算中,把自然资源视为自由财富而无偿使用;对环境污染也不必支付成本来弥补;甚至于将对环境的治理,如垃圾处理等,作为对经济的贡献而计入GDP中。这显然有悖于可持续发展,也是迫切需要修正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从环境方面来看,GDP统计只规定了生产范畴,而对于自然资源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却漠不关心。在GDP核算中,把自然资源视为自由财富而无偿使用;对环境污染也不必支付成本来弥补;甚至于将对环境的治理,如垃圾处理等,作为对经济的贡献而计入GDP中。这显然有悖于可持续发展,也是迫切需要修正的一个重要方面。 再次,从经济方面来看,GDP只统计可以价格化(以货币来衡量价值)的生产或劳务,而将其他无形的、对社会非常有贡献的,但却没有价格化的生产或劳务摒弃在外,如家务劳动、志愿服务、亲友间互助及自给自足的农业劳动等均未计入GDP。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因此,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科学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因此,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科学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际,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地位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发展观就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容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提升为党的指导 思想的重大意义 1、党的指导思想的内涵 党的指导思想又称党的行动指南,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
2、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应具备的条件 所处时代迫切需要 理论体系非常成熟 人民群众广为熟知 理论经过实践检验 执政党的高度自觉
3、科学发展观已经具备成为 指导思想的条件 和平时代需要发展的理论 构建的理论体系十分完备 通过学习实践已广为人知 理论指导取得丰硕的成果 我们党顺应时势自觉提升
4、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指导思想 的重大意义 • 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 进一步夯实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根基 • 进一步找到了解决现实问题的“金钥匙” • 进一步指明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四个方面。 1、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 发展”。
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 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到2020年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 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 尊重和保障。 •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转,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 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 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 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本质: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 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 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建设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 具体措施: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实施三个战略,即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三个战略,即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采取五个措施,即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实现三个发展,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2、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 “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胡锦涛论以人为本(之一) •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
胡锦涛论以人为本(之二) “今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仍是中国的首 要任务。我们将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依法保障人民享有自由、民主和人权,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使13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胡锦涛06年4月在耶鲁大学的演讲
本义上的以人为本,就是指通过发展实 现人的价值、表现人的尊严、体现人性的关怀。具体地说,以人为本就是: • 一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提高生活水平,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满足需要) • 二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人权保障) • 三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心身素质) • 四是要创造人民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
执政理念上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具体有四层意思:执政理念上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具体有四层意思: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靠 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四,以人为本就是要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统一起来。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所谓“全面”,就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所谓“全面”,就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 所谓“协调”,就是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所谓“可持续”,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具体地说就是既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