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7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选择的历史过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性质和内容;了解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坚持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如何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教学难点:

enrico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选择的历史过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性质和内容;了解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坚持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如何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3. 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 教学难点: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4.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5.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 1、计划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 50年代学习苏联的经济模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建国初期需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立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客观上需要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6. 从客观条件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从客观条件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 从主观条件来说,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7.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和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主要的经济活动按计划规定进行,国家计划不仅调节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而且覆盖社会主义企业和居民个人的微观经济活动。

  8. 计划经济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非常强的资源动员能力,它能够利用行政手段在较短的时期内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重点建设。计划经济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非常强的资源动员能力,它能够利用行政手段在较短的时期内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重点建设。

  9. 取得成绩: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156个龙头企业) 为什么能在当时高效率运行? 1、社会经济结构比较简单,信息能够自上 而下传递,计划能够较符合实际,能够得 到比较好的贯彻。 2、社会利益关系比较简单,地方、部门、 企业还没有成为利益主体,国家的利益是 整个社会利益的集中体现,计划经济能够 较顺利地运行。

  10. 针对这一问题的探索: 以上为实践探索、以下为理论探索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由于当时在理论上没有突破两个等号的框框(市=资 计=社)所以,当时所进行的改革并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经验性认识的层次上,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不彻底的。这也是导致以后在实践中反反复复的主要原因。

  11. 回顾: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对我国经济发挥过 重要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有探索、有理论成 果; 总体上,理论认识不彻底,没有从根本上 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应该走怎 样的道路

  12. 2、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

  13. 计划经济体制有何优点和弊端? 优点: (1)能集中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进行重点建设; (2)在宏观上统筹规划经济总量,合理布局经济结构; (3)防止两极分化。

  14. 弊 端: (1)对微观经济活动和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难以发挥作用; (2)经济主体利益受损.动力不足、效率低下、浪费严重; (3)计划严重脱离实际,导致物资短缺现象严重。

  15.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是: 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16. 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17. 计划经济体制固有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经济增长缺乏效率,高增长主要依靠高投入获得;技术创新速度缓慢,许多产品几十年不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商品短缺。

  18. 市场经济体制有何优点和弊端? 优点: (1)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   (2)给企业以动力和压力,实现优胜劣汰; (3)对各种经济信号作出灵敏反应。

  19. 弊 端: (1)具有盲目性和波动性; (2)容易导致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的失衡; (3)公共事业和环境保护方面缺乏自觉性; (4)容易导致两极分化。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传统误区:长期以来,无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一直都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特点:把计划与市场同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

  21. 二、 邓小平及党对市场 经济的认识过 程及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在1979年提出,社会主义应当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不搞市场经济,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

  23.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24.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25. 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4年80岁的邓小平

  26.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后来,又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后来,又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27. 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8. 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赞同。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29. 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1992年邓小平会见十四大代表

  30. 三、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 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 •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 • 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 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31. 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及其确立

  32.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把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经济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把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经济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   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绘制了一幅蓝图。

  33.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在市场经济理论方面有重大突破,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决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怎样结合这一历史性难题,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向了全面的攻坚阶段。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在市场经济理论方面有重大突破,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决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怎样结合这一历史性难题,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向了全面的攻坚阶段。

  34. 党的十六大在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和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为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六大在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和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为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3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

  36. 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第一,独立的市场主体; 第二,开放的市场体系; 第三,有效的宏观调控; 第四,健全的社会保障; 第五,完备的经济法规。

  37.   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

  38. 3、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特点

  39. [1]、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0.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 江泽民也强调:“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是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

  41.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 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 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 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 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43. 第二节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经济制度

  4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经济制度 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46. 十五大报告: •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47. 确立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使之牢牢占据主体的地位。没有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48.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离开了多种所有制,就背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就会重蹈超越阶段、违背国情的覆辙。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离开了多种所有制,就背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就会重蹈超越阶段、违背国情的覆辙。

  49.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那种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张,已被实践证明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那种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张,已被实践证明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

  5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只是表明它们同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并不意味着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只是表明它们同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并不意味着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