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531 Views
气候政治:从边缘到中心. 主要内容. 一、国际气候问题产生 二、国际气候合作促使气候政治升温 三、气候谈判 —— 政治与经济的全球博弈 四、气候外交 —— 国际气候合作新趋势 五、后哥本哈根时代气候问题仍是中心. 一、国际气候问题产生. 气候问题从自然现象演变为国际问题. 1974 年,世界气象组织开始对气候变化进行科学研究; 80 年代末,全球变暖成为世界共识,尤其在 1988 年,气候变化问题作为安全问题引起大众关注;同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成立,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1992 年,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缔结。.
E N D
主要内容 • 一、国际气候问题产生 • 二、国际气候合作促使气候政治升温 • 三、气候谈判——政治与经济的全球博弈 • 四、气候外交——国际气候合作新趋势 • 五、后哥本哈根时代气候问题仍是中心
气候问题从自然现象演变为国际问题 1974年,世界气象组织开始对气候变化进行科学研究; 80年代末,全球变暖成为世界共识,尤其在1988年,气候变化问题作为安全问题引起大众关注;同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结。
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气候合作秩序是前提,各国在共同框架下切实履行各自责任是基础,然而利益诉求不一致导致气候问题国际化实质合作难以进行,气候权实质是发展权的争夺。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气候合作秩序是前提,各国在共同框架下切实履行各自责任是基础,然而利益诉求不一致导致气候问题国际化实质合作难以进行,气候权实质是发展权的争夺。
发达国家不履行责任为气候合作设置严重障碍 英国群众爬上国会大厦抗议,要求政府履行切实行动,维护气候安全。
背景:德国八国峰会、巴厘岛会议 提升气候问题政治影响力 特点:气候谈判为代表, 借气候外交影响国际形势 气候政治 阶段性成果:《京都议定书》、 《哥本哈根会议》 现状:新的国际气候政治形成
从《公约》到《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减排目标:从2008年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 减排责任:发展中国家自愿参加减排。 实质减排目标确立
后京都时代到哥本哈根会议 哥本哈根会议成果 坚定地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确定的 “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在发达国家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自愿减排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就全球长期减排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 焦点问题上达成广泛共识。
三、气候谈判 ——全球经济与政治利益博弈
(一)减排谈判是经济利益主导下的全球博弈 1、《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各国责任为两大阵营对峙的根本。 发达国家以气候问题的权利、义务匹配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试图将历史“气候债”的副外部性转嫁给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主导方案设定的减排比例背后,不仅掩盖了历史和当前各国人均排放的巨大差异,还在未来的人均排放上,给予发达国家相当于发展中国家2.3倍至6.7倍的“优惠”。 无视发展中国家应有的权利,更无视国际气候问题的公平和正义。
对于发达国家的气候“高消费”如不加以遏制,气候问题将成为下一个难以控制的“马太效应”,陷入恶性循环。对于发达国家的气候“高消费”如不加以遏制,气候问题将成为下一个难以控制的“马太效应”,陷入恶性循环。 • 排放量的衡量应当考虑:历史因素、现实因素和未来因素三个方面,以发展水平为重要依据,不应搞”一刀切“。
谈判受阻原因二:成本与收益的衡量 • 根据《巴厘路线图》,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减排,对于中期减排目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歧较大。 • IPCC建议发达国家的减排应在25%-40%之间;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减排40%;发达国家承诺的到2012年减排25%仍有巨大差距。
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减排的博弈 • 尊重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经济和社会的权利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承诺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切实行动与发达国家拖延推诿形成鲜明矛盾。
发达国家难以兑现资金承诺造成谈判受阻 • 发展中国家要求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发达国家每年拿出GDP的0.5%-1%,援助发展中国家。这意味着每年发达国家要拿出1500亿~3000亿美元。非洲国家则提出,不是1%,应该是发达国家每年拿出GDP的1.5%,即4500亿美元。发达国家提出在2010-2012年间每年拿出100亿美元,相差悬殊。
西方技术封锁延缓减排行动 发达国家减排技术的专利保护,知识产权的垄断,不向发展中国家敞开技术支持,存有戒心,客观上拖了全球行动后退。
2、 减排行动凸显发达国家新一轮竞争开端 发达国家内部之间在气候问题上展开的新一轮世界经济的利益之争。 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400亿欧元,约合1900亿美元,全球碳交易在2008-2012年间,市场规模每年可达500亿欧元。有望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 碳交易市场巨额利润
欧洲和美国碳交易市场竞争 • CDM(清洁发展机制)主导下,碳交易市场将主要围绕欧洲和美国的市场竞争展开。 • 2005年,欧盟率先启动了“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FTS制度),2006年交易规模超过30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8倍,占全球交易量的80%。2007年,增加到近600亿美元,2008年随着交易的国际化,其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 • 国际知名的商业调查机构SBI2009年4月出台的研究报告预测,全球碳排放交易量将急剧攀升,到2013年将达到6690亿美元,其中美国的份额将达到1170亿美元。
四、气候外交 ——国际气候合作新趋势
气候政治格局从南北之争到“三足鼎立” 欧盟:凭借气候问题积极上位,试图参与国际政治新势力角逐 伞形集团:以美国为核心,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紧随其后,气候外交与全球安全战略紧密挂钩 中国与77国集团:以中国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现发展为130多个发展中国家 各国围绕气候问题采用的对策在国际上以气候外交的形式集中体现,成为影响气候问题走向乃至国际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
1、欧盟积极推行气候外交 • 一方面由于减排目标较美国易于实现,减排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最为成熟。 • 另一方面,是欧盟试图在国际气候框架下形成新的体系与美国相抗衡的真实写照。
抢占全球未来经济的制高点 • 当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欧盟将率先获得巨大的商业机遇。“气候经济”不仅提高了欧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还为其主导的环保一体化经济开创广阔的发展空间。
欧盟企业在开发地毯能源和提高能效方面具有优势,当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趋势,全球数百万亿美元的工业设备和基础设施都要进行更新,对欧盟企业的商业机遇不言而喻。欧盟企业在开发地毯能源和提高能效方面具有优势,当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趋势,全球数百万亿美元的工业设备和基础设施都要进行更新,对欧盟企业的商业机遇不言而喻。
欧盟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 欧洲从事低碳经济的人数已超过传统污染类行业 就业人数,低碳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人口发展缓慢,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负增长。
迂回获得国际政治领导权 • 环境政策成为欧盟彰显“统一外交”的重要手段,气候政治成为欧盟的特色外交途径和渠道,欧盟希望借此在未来世界政治中取得领导地位。 欧盟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却始终处于美国的领导之下, 日渐雄厚的实力难以掩饰称雄世界的欲望。
气候问题较其他政治问题敏感性低,容易获得公众支持。气候问题较其他政治问题敏感性低,容易获得公众支持。 以气候政治为中心开展外交,借机树立国际形象,获得国际舆论支持,以期获得政治领导权,符合欧盟战略选择。 欧盟开展气候外交的原因
布什政府态度坚决反对减排 国际:美国全球安全战略受到严峻挑战,深陷伊拉克战争深渊,疲于应付。 国内:经济增长与减排目标背道而驰 美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变化
布什政府“开倒车”的原因 美国对石油资源的严重依赖 在减排目标前 保持消极退让 保护国内大财阀利益集团根本利益 承担全球每年应对气候变暖资金40%, 阻碍了国内经济增长
重振大国形象, 从气候开始。 奥巴马上台后着手开始实行一系列气候新政,气候政策成为奥巴马政府重要政策之一。
美国借环境保护为名推行碳关税 • 2009年6月22日,奥巴马促成美国众议院通过《清洁能源立法》,规定有权对不实施碳减排限额的国家进口产品征收高额的关税。 • 中方予以坚决反对,指出美国此举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进行贸易保护,违反WTO相关原则精神,严重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对发展中国家积极自愿减排形成强大冲击。
碳关税“披着羊皮的狼” 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转嫁减排义务 碳关税
奥巴马政府以气候问题探路美国新外交 以气候问题探路,力图重振美国在气候问题上的领导地位。 图示:两位华裔部长联袂访华
两国表示,未来5年内各出资一半建设 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进行技术合作。 《中美联合声明》 中国 美国 《关于中美能源合作 项目的谅解备忘录》 《中美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 伙伴关系的合作备忘录》 中美加强能源合作以推动两国气候合作 《中美关于在页岩气领域 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
3、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连续举措 • 2009年7月28日,中美代表草签《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2009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四点新思维:第一,履行各自责任是核心。第二,实现互利共赢是目标。第三,促进共同发展是基础。第四,确保资金技术是关键。 2009年11月26日,中国政府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在国际社会受到广泛赞誉。
中国全力促进哥本哈根大会取得进展 • “哥本哈根大会中国新闻中心”以科学的方式向世界宣传中国应对气候问题的决心和行动; • 《基础四国》方案直接回应发达国家试图分裂发展中国家的意图和举动; • 大力促进和推动,形成《哥本哈根决议》,维护了国际合作的公正和权威。
积极帮助和支持非洲国家适应气候变化 •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希望能够全球建立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机制,在公约的框架下,接受公约的指导。发达国家出的资金应该给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要优先给非洲国家、小岛屿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以及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使用。中国现在正在,以后也愿意继续通过南南合作、双边合作的形式,给这些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国家、小岛屿国家资金上的支持。
中国人适应气候变化身先士卒 • “气候变化”消费者调查由气候组织和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联合组织,在中国、英国和美国同步进行,在中国访问了北京、上海和其他14个大城市的1000位市民。 • 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比美国人和英国人更愿意付诸行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 69%接受调查的中国人愿意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来帮助减缓气候变化,美国人为38%,英国人为36%。 • 50%接受调查的中国人愿意花更多时间来帮助减缓气候变化,美国人为34%,英国人为31%。 • 调查还显示,29%接受调查的中国人愿意花更多的钱来帮助减缓气候变化,美国人为19%,英国人为13%。
国际气候政治的现状将对下一步国际气候谈判产生重要影响,各国在外交政策上的气候特性也会更加突出。从国际安全和全球利益的角度维护和尊重气候合作的国际公约、加强国际气候合作的执行力,推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矛盾分歧上的意见调和,真正贯彻和推动气候谈判的深入进行,以高度的责任感携手提升气候变化的全球适应能力。国际气候政治的现状将对下一步国际气候谈判产生重要影响,各国在外交政策上的气候特性也会更加突出。从国际安全和全球利益的角度维护和尊重气候合作的国际公约、加强国际气候合作的执行力,推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矛盾分歧上的意见调和,真正贯彻和推动气候谈判的深入进行,以高度的责任感携手提升气候变化的全球适应能力。
思考题: 1、国际气候合作受阻的原因在哪里? 2、列举中国在维护国际气候公平方面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