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 likes | 786 Views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第十三章 B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一、 B 细胞对 TD 抗原的免疫应答 二、 B 细胞对 TI 抗原的免疫应答 三、 体液免疫应答的 一般规律. 一、 B 细胞对 TD 抗原的免疫应答 (熟悉). (一) B 细胞对 TD 抗原 的识别. 直接识别天然抗原决定基,而无需 APC 处理和递呈。 需 Th 辅助。 B 与 Th 须识别同一抗原的不同表位,才能相互作用。 BCR 识别抗原有两个作用: ① 激活 B 细胞
E N D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第十三章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二、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三、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熟悉) (一)B细胞对 TD 抗原的识别 直接识别天然抗原决定基,而无需APC 处理和递呈。 需 Th 辅助。 B 与 Th 须识别同一抗原的不同表位,才能相互作用。 BCR识别抗原有两个作用: ① 激活B细胞 ② 处理和递呈抗原,形成MHC-Ⅱ-抗原肽复合 物,激活抗原特异性 Th 细胞。
(二) 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 (1)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1、双信号学说 1信号:来自Ag B细胞抗原表位-BCR 2信号:来自Th 细胞 CD40 L-CD40(共刺激信号) 促进B 细胞进入增殖周期;上调B7分子
(1) B细胞的活化 BCR共受体复合物(CD21-CD19-CD81) 1) 可使B细胞对抗原刺激的敏感性明显增强 2) 对结合有补体片段的免疫复合物或抗原,BCR特异性识别其中的抗原,而共受体的CD21可与补体片段(如C3d)结合。 3) 通过受体/共受体交联,使CD19和Ig/Ig相关的酪氨酸激酶磷酸化,通过级联反应,促进B细胞激活和增殖。
(2)T、B细胞相互作用与B细胞免疫应答 • B细胞作为APC来活化T细胞 • 活化的T细胞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以及IL-4等细胞因子协助B细胞进一步活化
(三) B细胞的增殖和终末分化 活化B细胞表达多种CKR 接受Th细胞分泌的CK IL-2,IL-4,IL-5促进B细胞增殖, IL-4, IL-6, IFN-促进B细胞分化。
(四) 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 生发中心主要由增殖的B细胞组成,约10%为抗原特异性T细胞。生发中心的重要性在于为B细胞提供一个合适的发育微环境。 有赖于DC、Th细胞、B细胞三者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生发中心的B细胞经历克隆增殖、抗体可变区的体细胞高频突变、受体编辑、抗体类别转换、抗体亲和力成熟等过程,最终分化为抗体亲和力成熟的浆细胞及长寿命记忆性B细胞。
初级滤泡 生发中心 皮质 髓质
1、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 hypermutation) * 生发中心母细胞每次分裂中,其BCR的V区基因发生 1/1000碱基对突变(高频突变),形成高亲和力BCR 2、Ig类别转换(class switch) * B细胞Ig V区基因重排完成后,其子代细胞的Ig均具有相同V区,在增殖分化的过程中,其Ig C区基因可发生类别转换。
3、浆细胞(plasma cell,PC) 可高效合成、分泌抗体,成为长时间、持续性提供高亲和力抗体的来源。 4、记忆性B细胞(memory B cell) 生发中心的部分B细胞可分化为记忆性B细胞。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二、 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 TI 抗原:胸腺(T 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细菌多糖、多聚鞭毛蛋白、脂多糖等 特征是不易降解 能激活初始B细胞而无需Th 细胞辅助。 TI-1抗原 TI-2抗原
TI-1抗原(又称B细胞丝裂原) ☆含B细胞丝裂原和重复的B表位 ☆可诱导不成熟及成熟B细胞应答 ☆高浓度时可多克隆诱导B细胞增殖和分化 ☆低浓度时需与BCR结合的TI-1抗原才能激活B细胞 ☆不能诱导Ig类别转换,抗体亲和力成熟及记忆B细胞
(一) B细胞对TI-1抗原的应答 • 高浓度TI-1抗原为 B细胞多克隆激活剂,与丝裂原受体结合,激活大多数B细胞(注:与BCR特异性识别无关); • 低浓度TI-1抗原, 无多克隆激活作用,与BCR结合,激活抗原特异性B细胞克隆。
TI-2抗原 ☆仅含多个重复的B表位 ☆仅诱导成熟B细胞应答 ☆婴儿的B细胞不应答或低应答 ☆激活的B细胞为B-1细胞
(二) B细胞对TI-2抗原的应答 TI-2抗原(如细菌荚膜多糖)含高密度重复性表位,可与成熟的特异性B细胞BCR广泛交联。(主要为B-1细胞)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激活B细胞的机制 (A): TI-1抗原 (B): TI-2抗原
B细胞对TI抗原应答特点 • TI抗原主要激活CD5+B1细胞 • 产生抗体主要为IgM • 不受MHC限制,无需APC和Th细胞辅助 • 不能诱导抗体类型转换、亲和力成熟和记忆性B细胞形成
第三节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初次免疫应答(primary immune response):病原体初次侵入机体所引发的应答。 再次免疫应答(secondary immune response):初次应答的晚期,再次遭遇相同抗原刺激,记忆性淋巴细胞可迅速、高效、特异地产生的应答。
(一)初次免疫应答 机体初次接触适量Ag刺激,需7-10天出现血清Ab。 特点: ①潜伏期长(1—2周),Ab产生慢 ②IgM为主亲和力低 ③产量低,维持时间短
(二)再次免疫应答 初次应答后,数日至数年,机体再次接触相同Ag所出现的抗体应答。 一特异性回忆反应 特点:①潜伏期短(2—3天),Ab产生快 ②IgG为主,亲和力高 ③产量高,维持时间长
特 性 初次应答 再次应答 APC 抗原浓度 抗体生成 潜伏期 5-10天 2-5天 高峰浓度 较低 较高 长 短 维持时间 IgG、A 主要为IgM Ig类别 低 高 亲和力 多 少 无关抗体 初次应答 和 再次应答的比较 DC、M B细胞 高 低
本章小结 1 、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 2、 熟悉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及效应 3、掌握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 4、掌握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 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以及Ag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抑制,并在遗传基因控制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参与下使免疫应答正常进行的过程。 免疫调节是机体本身对免疫应答过程作出的生理性反馈. 已证明:免疫系统受NS、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反过来,免疫系统也对NS、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
免疫调节的分类 • 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 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 整体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