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k likes | 2.12k Views
第四章 常见症状. 长治医学院和平医院 张 梅 香. 第四章 常见症状. 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 体征:医生或其他人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诊断学 第四章. 发 热 (Fever). 诊断学 第四章. 发 热 (Fever). 概念 :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 控,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当机体在 致热源 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 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 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诊断学 第四章. 一、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正常人一般为 36〜37℃ 左右。
E N D
第四章 常见症状 长治医学院和平医院 张 梅 香
第四章 常见症状 • 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 • 体征:医生或其他人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诊断学 第四章 发 热 (Fever)
诊断学 第四章 发 热(Fever) 概念: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 控,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诊断学 第四章 一、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 正常人一般为 36〜37℃ 左右。 •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一般〈1℃ ,下午〉上午;运动、进餐、月经前及妊娠期、高温环境下体温可稍升高。 • 老年人稍低于年轻人。
诊断学 第四章 二、发 生 机 制 1、致热源性发热 (内源性和外源性) • 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 • 炎性渗出物及无菌坏死组织 • 抗原抗体复合物 • 类固醇物质、多糖体成分、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外源性致热源 (不能直接作用于 体温调节中枢) 通过激活白细胞 内源性致热源 白细胞致热源:IL-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 通过血脑屏障 产热>散热 体温调节中枢 发 热
诊断学 第四章 2、非致热源性发热 •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炎症 • 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 • 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
诊断学 第四章 三、病因与临床分类 1. 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 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诊断学 第四章 2. 非感染性发热 •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吸收热,如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内出血、内脏梗死、癌、溶血反应等 • 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 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重度脱水等 • 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慢性心衰等 •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如中暑、脑出血、重度安眠药中毒等 •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发热范畴。原发性低热、感染后低热、夏季低热、生理性低热。
诊断学 第四章 四、临 床 表 现 1. 发热的分度 • 低热 37.3〜38℃ • 中等度热 38.1〜39 ℃ • 高热 39.1〜41 ℃ • 超高热 41 ℃以上
诊断学 第四章 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1)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 骤升型:体温几小时内达39〜40Ċ或以上,如疟疾。 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如结 核。
诊断学 第四章 (2)高热期:产热 =散热 体温达高峰后保持一定时间 (3)体温下降期:散热 〉 产热 骤降:体温几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 如疟疾。 渐降: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
诊断学 第四章 五、热型及临床意义 • 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 (fever type)。 •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 • 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学 第四章 1.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 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 •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
稽留热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诊断学 第四章 2、驰张热(remittent fever) • 又称败血症热 • 体温常在39℃以上 • 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 •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 脓性炎症等。
驰张热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诊断学 第四章 3、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间歇热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诊断学 第四章 4、波状热(undulant fever) • 体温渐升至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 常见于布鲁菌病。
波状热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诊断学 第四章 5、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 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不规则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诊断学 第四章 注 意 •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且 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影响热型,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变成不规则热。 • 个体反应性强弱的不同。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无发热。
诊断学 第四章 六、伴 随 症 状 • 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疟疾等急性感染性疾病;药物热、输液或输血反应等。 • 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传单、风疹、淋巴结结核、白血病、淋巴瘤、丝虫病等。 • 出血:重症感染、某些急性传染病、血液病等。 • 关节肿痛:败血症、布氏杆菌病、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等。
诊断学 第四章 六、伴 随 症 状 • 肝脾肿大:常见于传单、病毒性肝炎、疟疾、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黑热病、布氏杆菌病等。 • 昏迷:先发热后昏迷者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暑等;先昏迷后发热者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六、伴 随 症 状 诊断学 第四章 • 皮疹:常见于麻疹、猩红热、风疹、斑疹伤寒、结缔组织病、药物热等。
诊断学 第四章 七、问 诊 要 点 • 起病时间、季节、起病情况(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间隙性或持续性)、诱因; • 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 多系统症状询问,是否伴有咳嗽、咳痰;腹痛、呕吐、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皮疹、出血、头痛、肌肉关节痛等。
诊断学 第四章 七、问 诊 要 点 • 患病以来一般情况:精神状态、食欲、体重、大小便及睡眠情况等。 • 诊治经过:用药情况、药物剂量、疗效等 • 传染病接触史、疫区史、手术史、职业特点等。
诊断学 第四章 水 肿(edema) 长治医学院和平医院 张梅香
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诊断学 第四章 水肿定义 水 肿 定 义
诊断学 第四章 全身性水肿: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中呈弥漫性分布,常为凹陷性。 局部性水肿:液体积聚在局部组织间隙。 积液:发生于体腔,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腔积液等。
诊断学 第四章 发 生 机 制 毛 细 血 管 小 动 脉 端 毛 细 血 管 小 静 脉 端 组织间隙 组织液
诊断学 第四章 发 生 机 制 组织间隙 血管 组织间隙机械压 毛细血管内静水压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诊断学 第四章 水 肿 病 因 全身性水肿 心源性 肾源性 肝源性 营养不良性 其他 局部性水肿
诊断学 第四章 全身性水肿——心源性 有效循环血量 特点:1、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 2、呈对称性、凹陷性 3、颜面部一般不水肿 肾血流量 肾小管重吸收钠 继发性醛固酮 水肿程度 水肿部位 钠、水潴留 静脉压 伴随症状:颈静脉怒张、 肝肿大、静脉压升高 水 肿
诊断学 第四章 全身性水肿——肾源性 大量蛋白尿 球管失衡 肾实质缺血 醛固酮增加 钠、水潴留 低蛋白血症 特点:先有眼睑、 颜面浮肿,渐发展 至全身。 伴随症状:低蛋白 血症、 高脂血症、 尿液改变 、 高血压、 肾功能减退 血浆胶体渗透压 水 肿
诊断学 第四章 全身性水肿——肝源性 肝脏合成减少 门静脉压力 肝淋巴液回流障碍 低蛋白血症 肝脏灭活减少 血浆胶体渗透压 伴随症状: 肝功能减退 门脉高压 水 肿
诊断学 第四章 肝源性水肿 大量 腹水 肝掌
诊断学 第四章 全身性水肿——营养不良性 低蛋白血症 维生素B1缺乏 组织压降低 血浆胶体渗透压 特点: 水肿前有体重减轻、消瘦、水肿重 水 肿
诊断学 第四章 全身性水肿——其他 •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经后好转 • 粘液性水肿:非凹陷性水肿,组织液所含蛋白质较高之故。多见于甲减。 • 药物性水肿:肾上腺皮质激素、钙拮抗剂、雄激素、雌激素、胰岛素等 • 特发性水肿:原因不明,多见于妇女。 • 妊高症、硬皮病、皮肌炎等
诊断学 第四章 局部性水肿 由于局部静脉、淋巴回流受阻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如血栓性静脉炎、橡皮腿、局部炎症、创伤或过敏等。
诊断学 第四章 伴 随 症 状 • 伴肝大:心源性、肝源性、与营养不良性,如同时伴颈静脉怒张为心源性。 • 伴重度蛋白尿:常为肾源性,轻度蛋白尿见于心源性。 • 伴呼吸困难与发绀:提示心脏病、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 • 与月经周期明显相关见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 伴消瘦、体重减轻见于营养不良。
诊断学 第四章 咳嗽与咳痰 (cough & expctoration) 长治医学院和平医院 张 梅 香
诊断学 第四章 咳嗽与咳痰 • 保护性反射动作 • 病理现象
诊断学 第四章 咳 嗽 发 生 机 制 刺 激(耳、鼻、咽喉、 支气管、胸膜等) 延髓咳嗽中枢 运 动 神 经 (喉下神经、膈神经、脊髓神经) 咽肌 膈肌 其他呼吸肌 咳 嗽
诊断学 第四章 病 因 1、呼吸道疾病 :咽喉炎;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 ;肺部感染、肿瘤等。呼吸道感染是引起咳嗽、咳痰最常见的原因。 2、胸膜疾病:胸膜炎、胸膜间皮瘤、自 发性气胸等。 3、心血管疾病:二尖瓣狭窄等所致左心 衰; 肺栓塞。 4、中枢神经因素:脑炎、脑膜炎等。
诊断学 第四章 咳 痰 • 病态现象 • 正常时呼吸道少量粘液,使粘膜保持湿润 • 炎症时多种成份混合成痰 • 呼吸道感染和肺寄生虫病时 • 肺淤血和肺水肿时
诊断学 第四章 临 床 表 现 1.咳嗽的性质 干性咳嗽:急性或慢性咽喉炎、喉癌、急性支气管炎初期、支气管异物、胸膜疾病等。 湿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脓肿、空洞性肺结核。
诊断学 第四章 临 床 表 现 2.咳嗽的时间与节律 突发性咳嗽:吸入刺激性气体、异物或 肿瘤压迫气管、支气管分叉处。 发作性咳嗽:百日咳、变异性哮喘等。 长期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肺结核。 夜间咳嗽:左心衰、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