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0

第四章 常见症状

第四章 常见症状. 长治医学院和平医院 张 梅 香. 第四章 常见症状. 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 体征:医生或其他人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诊断学 第四章. 发 热 (Fever). 诊断学 第四章. 发 热 (Fever). 概念 :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 控,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当机体在 致热源 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 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 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诊断学 第四章. 一、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正常人一般为 36〜37℃ 左右。

eric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常见症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常见症状 长治医学院和平医院 张 梅 香

  2. 第四章 常见症状 • 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 • 体征:医生或其他人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3. 诊断学 第四章 发 热 (Fever)

  4. 诊断学 第四章 发 热(Fever) 概念: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 控,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5. 诊断学 第四章 一、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 正常人一般为 36〜37℃ 左右。 •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一般〈1℃ ,下午〉上午;运动、进餐、月经前及妊娠期、高温环境下体温可稍升高。 • 老年人稍低于年轻人。

  6. 诊断学 第四章 二、发 生 机 制 1、致热源性发热 (内源性和外源性) • 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 • 炎性渗出物及无菌坏死组织 • 抗原抗体复合物 • 类固醇物质、多糖体成分、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外源性致热源 (不能直接作用于 体温调节中枢) 通过激活白细胞 内源性致热源 白细胞致热源:IL-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 通过血脑屏障 产热>散热 体温调节中枢 发 热

  7. 诊断学 第四章 2、非致热源性发热 •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炎症 • 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 • 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

  8. 诊断学 第四章 三、病因与临床分类 1. 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 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9. 诊断学 第四章 2. 非感染性发热 •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吸收热,如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内出血、内脏梗死、癌、溶血反应等 • 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 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重度脱水等 • 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慢性心衰等 •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如中暑、脑出血、重度安眠药中毒等 •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发热范畴。原发性低热、感染后低热、夏季低热、生理性低热。

  10. 诊断学 第四章 四、临 床 表 现 1. 发热的分度 • 低热 37.3〜38℃ • 中等度热 38.1〜39 ℃ • 高热 39.1〜41 ℃ • 超高热 41 ℃以上

  11. 诊断学 第四章 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1)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 骤升型:体温几小时内达39〜40Ċ或以上,如疟疾。 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如结 核。

  12. 诊断学 第四章 (2)高热期:产热 =散热 体温达高峰后保持一定时间 (3)体温下降期:散热 〉 产热 骤降:体温几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 如疟疾。 渐降: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

  13. 诊断学 第四章 五、热型及临床意义 • 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 (fever type)。 •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 • 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4. 诊断学 第四章 1.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 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 •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

  15. 稽留热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16. 诊断学 第四章 2、驰张热(remittent fever) • 又称败血症热 • 体温常在39℃以上 • 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 •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 脓性炎症等。

  17. 驰张热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18. 诊断学 第四章 3、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19. 间歇热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20. 诊断学 第四章 4、波状热(undulant fever) • 体温渐升至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 常见于布鲁菌病。

  21. 波状热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22. 诊断学 第四章 5、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 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23. 不规则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24. 诊断学 第四章 注 意 •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且 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影响热型,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变成不规则热。 • 个体反应性强弱的不同。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无发热。

  25. 诊断学 第四章 六、伴 随 症 状 • 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疟疾等急性感染性疾病;药物热、输液或输血反应等。 • 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传单、风疹、淋巴结结核、白血病、淋巴瘤、丝虫病等。 • 出血:重症感染、某些急性传染病、血液病等。 • 关节肿痛:败血症、布氏杆菌病、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等。

  26. 诊断学 第四章 六、伴 随 症 状 • 肝脾肿大:常见于传单、病毒性肝炎、疟疾、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黑热病、布氏杆菌病等。 • 昏迷:先发热后昏迷者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暑等;先昏迷后发热者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27. 六、伴 随 症 状 诊断学 第四章 • 皮疹:常见于麻疹、猩红热、风疹、斑疹伤寒、结缔组织病、药物热等。

  28. 诊断学 第四章 七、问 诊 要 点 • 起病时间、季节、起病情况(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间隙性或持续性)、诱因; • 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 多系统症状询问,是否伴有咳嗽、咳痰;腹痛、呕吐、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皮疹、出血、头痛、肌肉关节痛等。

  29. 诊断学 第四章 七、问 诊 要 点 • 患病以来一般情况:精神状态、食欲、体重、大小便及睡眠情况等。 • 诊治经过:用药情况、药物剂量、疗效等 • 传染病接触史、疫区史、手术史、职业特点等。

  30. 诊断学 第四章 水 肿(edema) 长治医学院和平医院 张梅香

  31. 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诊断学 第四章 水肿定义 水 肿 定 义

  32. 诊断学 第四章 全身性水肿: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中呈弥漫性分布,常为凹陷性。 局部性水肿:液体积聚在局部组织间隙。 积液:发生于体腔,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腔积液等。

  33. 诊断学 第四章 发 生 机 制 毛 细 血 管 小 动 脉 端 毛 细 血 管 小 静 脉 端 组织间隙 组织液

  34. 诊断学 第四章 发 生 机 制 组织间隙 血管 组织间隙机械压 毛细血管内静水压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35. 诊断学 第四章 水 肿 病 因 全身性水肿 心源性  肾源性  肝源性  营养不良性  其他 局部性水肿

  36. 诊断学 第四章 全身性水肿——心源性 有效循环血量 特点:1、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 2、呈对称性、凹陷性 3、颜面部一般不水肿 肾血流量 肾小管重吸收钠 继发性醛固酮 水肿程度 水肿部位 钠、水潴留 静脉压 伴随症状:颈静脉怒张、 肝肿大、静脉压升高 水 肿

  37. 诊断学 第四章 全身性水肿——肾源性 大量蛋白尿 球管失衡 肾实质缺血 醛固酮增加 钠、水潴留 低蛋白血症 特点:先有眼睑、 颜面浮肿,渐发展 至全身。 伴随症状:低蛋白 血症、 高脂血症、 尿液改变 、 高血压、 肾功能减退 血浆胶体渗透压 水 肿

  38. 诊断学 第四章 全身性水肿——肝源性 肝脏合成减少 门静脉压力 肝淋巴液回流障碍 低蛋白血症 肝脏灭活减少 血浆胶体渗透压 伴随症状: 肝功能减退 门脉高压 水 肿

  39. 诊断学 第四章 肝源性水肿 大量 腹水 肝掌

  40. 诊断学 第四章 全身性水肿——营养不良性 低蛋白血症 维生素B1缺乏 组织压降低 血浆胶体渗透压 特点: 水肿前有体重减轻、消瘦、水肿重 水 肿

  41. 诊断学 第四章 全身性水肿——其他 •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经后好转 • 粘液性水肿:非凹陷性水肿,组织液所含蛋白质较高之故。多见于甲减。 • 药物性水肿:肾上腺皮质激素、钙拮抗剂、雄激素、雌激素、胰岛素等 • 特发性水肿:原因不明,多见于妇女。 • 妊高症、硬皮病、皮肌炎等

  42. 诊断学 第四章 局部性水肿 由于局部静脉、淋巴回流受阻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如血栓性静脉炎、橡皮腿、局部炎症、创伤或过敏等。

  43. 诊断学 第四章 伴 随 症 状 • 伴肝大:心源性、肝源性、与营养不良性,如同时伴颈静脉怒张为心源性。 • 伴重度蛋白尿:常为肾源性,轻度蛋白尿见于心源性。 • 伴呼吸困难与发绀:提示心脏病、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 • 与月经周期明显相关见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 伴消瘦、体重减轻见于营养不良。

  44. 诊断学 第四章 咳嗽与咳痰 (cough & expctoration) 长治医学院和平医院 张 梅 香

  45. 诊断学 第四章 咳嗽与咳痰 • 保护性反射动作 • 病理现象

  46. 诊断学 第四章 咳 嗽 发 生 机 制 刺 激(耳、鼻、咽喉、 支气管、胸膜等) 延髓咳嗽中枢 运 动 神 经 (喉下神经、膈神经、脊髓神经) 咽肌 膈肌 其他呼吸肌 咳 嗽

  47. 诊断学 第四章 病 因 1、呼吸道疾病 :咽喉炎;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 ;肺部感染、肿瘤等。呼吸道感染是引起咳嗽、咳痰最常见的原因。 2、胸膜疾病:胸膜炎、胸膜间皮瘤、自 发性气胸等。 3、心血管疾病:二尖瓣狭窄等所致左心 衰; 肺栓塞。 4、中枢神经因素:脑炎、脑膜炎等。

  48. 诊断学 第四章 咳 痰 • 病态现象 • 正常时呼吸道少量粘液,使粘膜保持湿润 • 炎症时多种成份混合成痰 • 呼‍吸道感染和肺寄生虫病时 • 肺淤血和肺水肿时

  49. 诊断学 第四章 临 床 表 现 1.咳嗽的性质 干性咳嗽:急性或慢性咽喉炎、喉癌、急性支气管炎初期、支气管异物、胸膜疾病等。 湿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脓肿、空洞性肺结核。

  50. 诊断学 第四章 临 床 表 现 2.咳嗽的时间与节律 突发性咳嗽:吸入刺激性气体、异物或 肿瘤压迫气管、支气管分叉处。 发作性咳嗽:百日咳、变异性哮喘等。 长期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肺结核。 夜间咳嗽:左心衰、肺结核。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