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預算制度改革; 理性預算與漸進預算

預算制度改革; 理性預算與漸進預算. 美國預算制度的改革 ( 製表人:鍾維祥 ). 理性預算與漸進預算. 理性預算. 何謂理性預算? 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強調效率原則,機會成本, 邊際主義,經濟誘因,與成本效益分析。 蘇彩足 (1996: 第一章 ) 認為,絕對的理性預算歲不可能達成,但是,其程度是可以提昇的。 民眾掌握完整資訊 民眾可以進行不同的利益辯論與協調 政府能不能夠客觀的衡量公共支出的效益,並非重點。. 對理性預算的質疑 V. O. Key︰ 利益團體的干預,使得政府不可能客觀地評估公共支出的效益。 A. Wildavsky︰

erich-brady
Download Presentation

預算制度改革; 理性預算與漸進預算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預算制度改革;理性預算與漸進預算

  2. 美國預算制度的改革(製表人:鍾維祥)

  3. 理性預算與漸進預算

  4. 理性預算 • 何謂理性預算? • 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 強調效率原則,機會成本, 邊際主義,經濟誘因,與成本效益分析。 • 蘇彩足(1996:第一章)認為,絕對的理性預算歲不可能達成,但是,其程度是可以提昇的。 • 民眾掌握完整資訊 • 民眾可以進行不同的利益辯論與協調 • 政府能不能夠客觀的衡量公共支出的效益,並非重點。

  5. 對理性預算的質疑 • V. O. Key︰利益團體的干預,使得政府不可能客觀地評估公共支出的效益。 • A. Wildavsky︰ • 預算決策過程是政治的談判過程,而不是根據成本效益分析所做的理性考量。 • 成本效益分析,通常只用來為早 已定案的計劃背書。 • PPBS等預算方式往往浪費了預算編制人員巨大的時間與精神。 • 代理人或是代議士的存在,使得行政官僚的預算,事實上就是極大化其本身機關的預算,並且代議士只是為了選票與金錢,何來理性可言?

  6. 漸增預算 • 理論基礎 ◎Karl Popper 的斷片社會工程學 (piecemeal social engineering) ◎Herbert Simon 的有限理性 (limited rationality) ◎Charles Lindblom 的漸進主義 (incrementalism)

  7. 意涵 • 從政府預算的決策過程與結果可知,政府預算是逐漸演變而成的。 • 過程面:預算參與者(行政首長、幕僚人員、民意代表、利益團體)反覆的協調過程中,提案者每年逐步擴充資源需求,配置決策者則溫和漸進的刪修,彼此雙贏的局面,而將利害衝突降到最低。此種人民或利益團體透過分權式的參與協商調適,達成最後預算的分配,較以往強調以菁英專家為主的理性化的規範模型,才能真正顯岀民主精神。 • 結果面:以上一年度之預算規模作為「基礎」,而作些微的「增量」,使每年政府支出規模和結構呈穩定成長趨勢。

  8. 對漸增理論的批判 • 「增量」的定義--改變多少幅度或百分比?負向增量或正向增量分析資料的「類別」和「層次」影響實證解釋力--前者如「應享權益支出」的決策過程和結過較符合;後者「機關」層次資料較「計畫」層次預算資料更能支持漸進預算。 • 其規範性價值之主張被批評為保守,亦造成支持現狀的偏頗結果。 • 「預算基礎」的概念造成嚴重財政負擔,亦被攻擊為造成政府浮濫浪費的原因。 • 新支出計畫的為求「生存」之保障,而採「謙虛縮水」策略,之後在以追加預算方式填補不足。 • 所謂的人民參與決策的民主論調,受到「形式平等」和「實質平等」的前提,而受挑戰。 • 當舊利益團體解散,新利益團體是否繼續追尋以往預算大餅的分配結果(預算基礎)。

  9. 參、名詞解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