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347 Views
預算制度改革; 理性預算與漸進預算. 美國預算制度的改革 ( 製表人:鍾維祥 ). 理性預算與漸進預算. 理性預算. 何謂理性預算? 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強調效率原則,機會成本, 邊際主義,經濟誘因,與成本效益分析。 蘇彩足 (1996: 第一章 ) 認為,絕對的理性預算歲不可能達成,但是,其程度是可以提昇的。 民眾掌握完整資訊 民眾可以進行不同的利益辯論與協調 政府能不能夠客觀的衡量公共支出的效益,並非重點。. 對理性預算的質疑 V. O. Key︰ 利益團體的干預,使得政府不可能客觀地評估公共支出的效益。 A. Wildavsky︰
E N D
理性預算 • 何謂理性預算? • 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 強調效率原則,機會成本, 邊際主義,經濟誘因,與成本效益分析。 • 蘇彩足(1996:第一章)認為,絕對的理性預算歲不可能達成,但是,其程度是可以提昇的。 • 民眾掌握完整資訊 • 民眾可以進行不同的利益辯論與協調 • 政府能不能夠客觀的衡量公共支出的效益,並非重點。
對理性預算的質疑 • V. O. Key︰利益團體的干預,使得政府不可能客觀地評估公共支出的效益。 • A. Wildavsky︰ • 預算決策過程是政治的談判過程,而不是根據成本效益分析所做的理性考量。 • 成本效益分析,通常只用來為早 已定案的計劃背書。 • PPBS等預算方式往往浪費了預算編制人員巨大的時間與精神。 • 代理人或是代議士的存在,使得行政官僚的預算,事實上就是極大化其本身機關的預算,並且代議士只是為了選票與金錢,何來理性可言?
漸增預算 • 理論基礎 ◎Karl Popper 的斷片社會工程學 (piecemeal social engineering) ◎Herbert Simon 的有限理性 (limited rationality) ◎Charles Lindblom 的漸進主義 (incrementalism)
意涵 • 從政府預算的決策過程與結果可知,政府預算是逐漸演變而成的。 • 過程面:預算參與者(行政首長、幕僚人員、民意代表、利益團體)反覆的協調過程中,提案者每年逐步擴充資源需求,配置決策者則溫和漸進的刪修,彼此雙贏的局面,而將利害衝突降到最低。此種人民或利益團體透過分權式的參與協商調適,達成最後預算的分配,較以往強調以菁英專家為主的理性化的規範模型,才能真正顯岀民主精神。 • 結果面:以上一年度之預算規模作為「基礎」,而作些微的「增量」,使每年政府支出規模和結構呈穩定成長趨勢。
對漸增理論的批判 • 「增量」的定義--改變多少幅度或百分比?負向增量或正向增量分析資料的「類別」和「層次」影響實證解釋力--前者如「應享權益支出」的決策過程和結過較符合;後者「機關」層次資料較「計畫」層次預算資料更能支持漸進預算。 • 其規範性價值之主張被批評為保守,亦造成支持現狀的偏頗結果。 • 「預算基礎」的概念造成嚴重財政負擔,亦被攻擊為造成政府浮濫浪費的原因。 • 新支出計畫的為求「生存」之保障,而採「謙虛縮水」策略,之後在以追加預算方式填補不足。 • 所謂的人民參與決策的民主論調,受到「形式平等」和「實質平等」的前提,而受挑戰。 • 當舊利益團體解散,新利益團體是否繼續追尋以往預算大餅的分配結果(預算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