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9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何成刚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hechenggang@ncct.gov.cn. 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相比而言,史学视野狭窄、史学水平薄弱是一个极不协调的现象。换句话说,随着历史教学专业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史学水平呈现出了滞后的迹象。. (1)内容单一:过于拘泥于历史课标、历史教材,不能在历史细节上有所扩充和丰富,实质上导致历史教学的枯燥与无味。

erik
Download Presentation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基于24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何成刚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hechenggang@ncct.gov.cn

  2. 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相比而言,史学视野狭窄、史学水平薄弱是一个极不协调的现象。换句话说,随着历史教学专业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史学水平呈现出了滞后的迹象。

  3. (1)内容单一:过于拘泥于历史课标、历史教材,不能在历史细节上有所扩充和丰富,实质上导致历史教学的枯燥与无味。 (2)材料雷同:很多设计使用的材料大同小异,存在互相抄袭。网络普及导致备课所需要的材料已是汗牛充栋。

  4. (3)观点陈旧:陈陈相因,没有认识到历史学是一门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学科。比如问题与主义之争。(3)观点陈旧:陈陈相因,没有认识到历史学是一门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学科。比如问题与主义之争。 (4)观点错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缺乏严谨史学态度,随意解释历史现象。比如美国独立战争史教学、冷战起源教学。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史学研究资源的丰富,标志着历史教学进入到了一个大数据、大信息的时代,摆脱了当年缺衣少穿的困境。

  5. 例如:孟姜女传说 孟姜女丈夫万喜良被抓去修长城,她千里寻夫,未果,号啕大哭,哭倒长城。 顾颉刚研究发现: 春秋时期孟姜女的原型杞梁妻。杞梁本来是杞国战将,跟莒国作战时遇难,国君在野外准备向杞梁妻表示哀悼,杞梁妻拒绝。按照礼仪,不应在野外悼念,应到她家里面去悼念。

  6. 战国:杞梁妻故事传播过程中添加了音乐,可以传唱,变成杞梁妻会唱歌。 汉代,天人感应学说盛行,故事发展成杞梁妻能哭,就感动了天地,城垣崩塌。 南北朝,大兴土木修长城,杞梁妻哭城演变成哭倒长城。 唐朝,对外扩张、滥用徭役。老百姓不堪其苦,想起秦始皇,就把杞梁妻哭倒长城和秦始皇联系上了。杞梁妻正式命名为孟姜女。实际上“孟姜”在春秋时是一个美女代称,不是固定的人名。故事定型:孟姜女哭长城成为秦始皇暴政表现。 实际上,这个传说背后体现了人民对暴政的批判。

  7. 例如:科举制 长期以来,科举制是批判对象,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鲁迅的《孔乙己》。 要正确评价科举制,防止妖魔化科举,必须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做出分析和评价。

  8. 科举制并不像过去宣传的那么坏。许多人以范进、孔乙己为例来批判科举制,忽视:历史上大量杰出人才出自科举,如文天祥、林则徐、白居易、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辛弃疾、韩愈、朱熹、包拯、海瑞、沈括、徐光启等。科举制并不像过去宣传的那么坏。许多人以范进、孔乙己为例来批判科举制,忽视:历史上大量杰出人才出自科举,如文天祥、林则徐、白居易、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辛弃疾、韩愈、朱熹、包拯、海瑞、沈括、徐光启等。 肯定科举的人也很多。例如,魏源、龚自珍、梁启超等人就积极肯定科举制的意义。 对于批评科举制的观点,也要实事求是的分析,如黄宗羲、顾炎武、康有为、严复等人,批评的是八股文,而非科举制。

  9. 科举制的弊端不容否认,但其优点也非常多。其中包括:科举制的弊端不容否认,但其优点也非常多。其中包括: 第一,相比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考试是一种公平、公开的办法,使中下层的知识分子,有机会透过考试向社会上层流动,为社会发展选拔大量人才。例如,五代时期的科举考试,考中的大多数是具有真才实学、平民出身的寒门子弟。 第二,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读书风气的形成,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极大地塑造和培养了读书人的人格与气节。

  10. 武汉大学教授陈文新: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元末殉难者多进士”。元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少数民族统治了汉族。但在元将灭亡的时,殉难的人仍以进士居多。为什么进士群体更能与王朝同患难共命运?当然与他们得到王朝好处有关。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进士阶层重视价值担当。儒家强调杀身成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用传统儒家经典来做考试教材,有助于让这个群体以人格上的精英来自居——不是一般意义的精英。 厦门大学教授刘海峰:元代的汉人发现:金代《登科记》里的进士,在金快被蒙古灭掉时,很多都成为死难烈士,为金效劳都是汉族的。同样南宋也是这样,文天祥是状元;还有真德秀、陆秀夫这些人,都是进士。明朝末年也是这样。这是一个道德熏陶和气节培养的结果。这其中当然有科举制度的因素。 韩国国立Hanbat大学教授金惠经:朝鲜被日本灭亡时,最顽强抵抗的也都是科举人。 ——《光明日报》2011年10月24日

  11. 第三,科举制影响了英国乃至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有西方学者认为,在精神领域对世界的贡献就是科举制,甚至认为,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第三,科举制影响了英国乃至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有西方学者认为,在精神领域对世界的贡献就是科举制,甚至认为,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总之,对科举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既要看到科举制的缺陷与问题,又要看到科举制的优点与进步性,不能受一些偏激、情绪化的观点的影响。 百度检索:刘海峰 科举制,查阅更多的科举制研究前沿

  12. 例如:袁世凯告密导致戊戌政变的发生? 旧说:袁是个两面派,假意和维新派周旋,骗得光绪信任,同时决定投靠慈禧势力,用假话哄走谭嗣同。 8月5日向皇帝请训,当天乘火车回天津,向荣禄告密,出卖了光绪帝和维新派。当夜,荣禄赶回北京上报慈禧。 8月6日晨,慈禧临朝训政,囚禁光绪,捕拿维新派,杀六君子,百日维新失败。

  13. 据大量史料,袁向荣禄汇报的时间已经是9月21日上午,戊戌政变已发生。说明袁告密发生在戊戌政变之后。但是有一重要史实:戊戌政变开始时,试图让袁杀慈禧的谭嗣同并不是逮捕对象,这说明9月21日上午,慈禧还不知道有人要杀她,因此,她对维新党人的逮捕还仅仅局限在康有为、康广仁两人。 大量资料证明,袁在告密之前,慈禧已下决心发动政变,而袁将杀慈禧一事汇报给荣禄后,荣禄将此事再反馈给慈禧,才有了谭嗣同等人被逮捕事件的发生。

  14. 例如:地道战、地雷战 推荐阅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丁晓山著《鬼子进村》写道: 队伍窝在地道里动弹不得,地上的敌人未受到打击,可闹得欢了。日本兵在一些汉奸的引导下,四处寻找地道口,并强迫抓来的民夫在当街、院内乱挖。北疃村靠近沙河,又是平原,地下水位高,地道不可能太深。挖着挖着还真挖到地道了。日本兵一边冲着地道乱叫,一边从身上拿出毒气筒,扔了进来。毒气在地道里四处蔓延,又从别的地道口、出气孔冒了出来,于是又有许多洞口被敌人发现。

  15. 日本《华北治安战》记载: 当时步兵第163联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大江芳若少佐)于5月28日(当为5月27日之误)在安国(当为定县之误)西南地区,急袭包围了约1000敌军,并在地道中予以歼灭。 大江芳若的长篇回忆: 5月27日获得情报说,有一营共军正在召村东南方北坦村附近修筑地道。……大队于当夜秘密从各警备队驻地出发,采取离开道路机动前进的方法,在拂晓以前包围了北坦村。天亮时开始了战斗,敌军虽猛烈射击,但我方逐渐压缩包围圈,攻入村内。此时一直坚持战斗的敌兵突然消失不见踪影。有时敌兵从房顶上抛来手榴弹,有数处地雷爆炸。……于是立即搜索村外的地道和村内地道口,切断了通向邻村的地道。村内地道及地下室内充满了敌兵,进行顽强抵抗,因而费了很大力气,全部予以歼灭,缴获颇多。……我方军官以下战死三人,伤五人。

  16. 杨成武:效果小,不及时,甚至炸到老百姓和自己人。就是打垮了敌人,我们自己不敢硬扑穷追,怕炸伤自己。 陈 毅: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呀!……我就不赞成把革命写成轻而易举。革命不是端起碗来吃醪糟,不是荷包里面摸糖果。 王 震:我们的敌人并不愚蠢,甚至很聪明。任何仅仅把敌人看成是愚蠢的人,才是愚蠢的。

  17. 例如:东京审判、纽伦堡审判 中国抗战史:1945年 世界二战史:1945年9月2日

  18. 东京审判——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彻底失败。东京审判——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彻底失败。 日本投降后,中、美、英、苏、法、加、新、澳、荷、印、菲等11个国家,在东京设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28名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进行审判。 从1946年5月3日到1948年11月12日,共开庭800多次,有400多位证人出庭作证,近800位证人提供供述书和宣誓口供,受理证据4000多份,英文审判记录近50000页;判决书长达1200多页,连续宣读了9天。最后判处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绞刑,16名甲级战犯无期徒刑,2名甲级战犯分别判处20年和7年有期徒刑。东京审判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审判,是对日本侵略战争的彻底否定。

  19. 纽伦堡审判:德国投降后,美、苏、英、法四国在德国纽伦堡组建国际军事法庭。1945年11月20日,纽伦堡法庭开始对22名纳粹分子进行审判。10个多月共开庭400多次,听取或阅读了200多名证人的证言、证词。根据确凿证据和国际法则,1946年9月30日法庭宣布:判处12人绞刑、3人无期徒刑、2人20年徒刑、1人15年徒刑、1人10年徒刑。纳粹党领导机构、纳粹党卫军、国家秘密警察和保安勤务处为犯罪组织。纽伦堡审判:德国投降后,美、苏、英、法四国在德国纽伦堡组建国际军事法庭。1945年11月20日,纽伦堡法庭开始对22名纳粹分子进行审判。10个多月共开庭400多次,听取或阅读了200多名证人的证言、证词。根据确凿证据和国际法则,1946年9月30日法庭宣布:判处12人绞刑、3人无期徒刑、2人20年徒刑、1人15年徒刑、1人10年徒刑。纳粹党领导机构、纳粹党卫军、国家秘密警察和保安勤务处为犯罪组织。

  20. 东京审判和纽伦堡审判的教育价值: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发动侵略战争者的审判,使危害人类和平的战争行为受到严厉制裁。与巴黎和会出于报复的审判有本质不同,对战后持久和平有积极意义。 告诉世人:破坏和平、违反人道就是犯罪。正如纽伦堡审判中的首席检察官罗伯特·杰克逊所说:对全世界来说,判决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怎样忠实地解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样认真地儆戒未来。 百度检索视频:《东京审判》《纽伦堡审判》

  21. 讲不讲中国远征军?摆脱既定课程内容的束缚。讲不讲中国远征军?摆脱既定课程内容的束缚。 抗战时,民国政府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抗日、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的出国作战部队。中国远征军以数倍甚至十数倍于日军的伤亡,取得诸多胜利,打通中印公路,中国正面战场唯一取得全胜的攻势性作战,取得了抗战中仅有的几次对日军的全歼战。 赢得世界尊重,中国在二战后能够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与中国远征军将士奋勇抗日、不怕牺牲是分不开的。 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典范,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战功显赫,牺牲巨大,投入兵力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百度检索:“中国远征军”视频

  22. 推荐阅读: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推荐阅读: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苏联、美国、英国对中国抗日战争提供宝贵援助。越南、加拿大、印度、新西兰、波兰、丹麦、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朝鲜等国人民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23. 例如: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决策的形成 教学设计内容普遍是:对文革的深入反思;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简单提及)。

  24. 这种设计最大缺陷:忽视改革开放决策形成的国际背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频繁大规模的出国考察学习潮。这种设计最大缺陷:忽视改革开放决策形成的国际背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频繁大规模的出国考察学习潮。 面对当时社会现状,意识很清楚:必须改革,但如何改革,不清楚!出去看看或许能有启发。 这种出国考察学习潮无论是在中国史还是世界史上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历史事件。

  25. 史料及研究显示: 从1976年7月1日到10月1日的四个月,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总次数79次,平均每月20次。此后到1977年6月30日的八个月中,出访总次数252次,平均每月32次。 各类出访活动中,科技教育类考察最显著,副部级以上高层出访最显著。从出访国看,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比较显著: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发达国家中,如联邦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社会主义国家中,如南斯拉夫、罗马尼亚。

  26. 一是谷牧出访欧洲五国: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团访问法国、联邦德国、瑞士、丹麦、比利时。一是谷牧出访欧洲五国: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团访问法国、联邦德国、瑞士、丹麦、比利时。 法国一座水电站,全部用电子计算机控制,节假日没有工人上班,照样运行发电。联邦德国一家年产5000万吨煤的煤矿,一线工人只有900多名,有台用于采煤的轮斗式挖掘机高70米,日产最高可达40万吨矿岩量,只有5个操作工。法国一座钢铁厂,从采矿到轧钢,年产350万吨钢,职工只有7000人(当时武汉钢铁厂年产230万吨,职工6.7万人)。——技术先进

  27. 联邦德国巴伐利亚州州长:听说你们资金困难,我们愿意提供支持,50亿美元怎么样,用不着谈判,现在握握手就算定了!联邦德国巴伐利亚州州长:听说你们资金困难,我们愿意提供支持,50亿美元怎么样,用不着谈判,现在握握手就算定了! 黑森州副州长表示可提供200亿美元存入中国银行供使用。 北威州州长在宴会中提出,如我愿接受50亿美元,可以马上定下来,接受200亿美元,宴会后谈判一小时就可定下来。 法国巴黎国民银行在中国代表团回国前,就派人来北京商谈提供25亿美元存款的事宜。——资金支持

  28. 二是邓小平率团出访日本:日产公司、新日铁公司钢铁厂、松下公司电器厂二是邓小平率团出访日本:日产公司、新日铁公司钢铁厂、松下公司电器厂 邓小平说:我们确实是抱着一种请教的态度同你们见面的,……今后我们要搞现代化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准备吸收外国的技术和资金。没有电子工业,现代化无法实现,因此我希望你们的电子工业到我们那去,……松下老先生,你能否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帮点忙?松下幸之助不假思索地答道:无论什么,我们都将全力相助。

  29. 三是邓小平出访新加坡 邓小平说:我到新加坡去考察他们怎么利用外资。新加坡从外国人所设的工厂中获益。第一,外国企业根据净利所交的35%税额归国家所有;第二,劳动收入都归工人;第三,外国投资带动了服务业。这些都是(国家的)收入。——管理方法

  30. 插曲:王震访问英国。他带着访贫问苦的明确意向 要求访问一位失业工人。中国驻英大使柯华陪同王震来到一个失业工人的家:两层楼房,有餐厅、客厅,有沙发、电视机,装饰柜子里有珍藏的银器,房后还有一个约50平方米的小花园。由于失业,他可以不纳税,享受免费医疗,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31. 王震感慨良多。原来想当然地以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竟然比中国队副总理都高。王震感慨良多。原来想当然地以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竟然比中国队副总理都高。 按照汇率,换算后,清洁工周工资591元,电梯工周工资886元。王震周工资不到100元。 拿两国百姓对比,差距更大。据专家计算,1978年,英国百姓收入比中国百姓收入高42倍。

  32. 王震:英国搞得不错,物质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基本消灭,社会公正,社会福也受重视,如果加上共产党执政,英国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王震:英国搞得不错,物质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基本消灭,社会公正,社会福也受重视,如果加上共产党执政,英国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 一位市委书记访问瑞典,回来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是消灭有产者,让大家都变成无产者;人家搞资本主义,是消灭无产者,让大家都变成有产者。”

  33. 中央工作会议:印发了《香港、新加坡、南韩、台湾的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的经济为什么能高速发展?》和《苏联在二十、三十年代是怎样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经济的?》四份简报。中央工作会议:印发了《香港、新加坡、南韩、台湾的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的经济为什么能高速发展?》和《苏联在二十、三十年代是怎样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经济的?》四份简报。 在学习简报基础上,与会者进行了讨论,使得改革开放的决策进一步具体化了。

  34. 闭幕会,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我们的经济管理工作,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再不实行改革,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我们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不仅新引进的企业要按人家的先进方法去办,原有企业的改造也要采用先进的方法……在管理制度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任何一项任务、一个建设项目,都要实行定任务、定人员、定数量、定质量、定时间等几定制度。例如,引进技术设备,引进什么项目,从哪里引进,引进到什么地方,什么人参加工作,都要具体定下来。

  35. 例如:李约瑟之谜,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例如:李约瑟之谜,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 尽管许多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所有主要条件,在14世纪的中国都已存在了。 新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 ·诺斯:工业革命前,英国率先建立起了有效的私有财产权制度。

  36. 作为产权制度中的一环,专利制度的建立对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有显著影响。早在工业革命一个多世纪之前的1624年,英国颁布《专利法》,规定,发明人享有14年的专利和特权,“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使用这项发明”。这部专利法被看作现代专利制度的最早起源。作为产权制度中的一环,专利制度的建立对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有显著影响。早在工业革命一个多世纪之前的1624年,英国颁布《专利法》,规定,发明人享有14年的专利和特权,“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使用这项发明”。这部专利法被看作现代专利制度的最早起源。

  37. 研究统计,《专利法》出台后的200年里,英国进入了发明创造的高峰期。研究统计,《专利法》出台后的200年里,英国进入了发明创造的高峰期。 1630年,英国最先获得蒸汽机的专利。1663年,爱德华·萨默塞特获得一种蒸汽泵的专利。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70年登记专利,该专利在英国得到广泛推广。1783年,亨利·考特发明搅钢法,1784年登记专利,实现了专业化生产。 1680—1689年,登记53项发明专利。 1690—1699年,登记102项发明专利。 1700—1759年,登记379项发明专利、

  38. 由于专利制度保障,很多富人投资各种发明创造,为新发明的市场化提供制度保证。例如,瓦特改进了蒸汽机的运行效率,获得专利,得到了巴洛克、博尔顿等企业家的风险投资,促进了蒸汽机技术的市场化进程。 韦伯说,若无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

  39. 李约瑟之谜全新解释:专利制度导致近代中国与欧洲在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模式上产生巨大分野,进而导致产业革命在欧洲而非中国发生。

  40. 问题根源:我们很多历史教师,毕业以后,工作以来,普遍缺乏史学专业阅读的兴趣,缺乏不断提高史学专业素养的动力,不了解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导致教学的视野比较狭窄。

  41. 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 史学功底扎实、史学视野开阔、史学素养丰厚 实现历史课程三维目标,仅靠新课程强调的各种教育教学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扎实的史学功底、开阔的史学视野、丰厚的史学素养,就会使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空洞化,历史课堂就成为只有形式而没有内涵的不着边际的活动展示。

  42. 例如:影响京师同文馆招生的制约因素 (2003年高考上海卷)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技教育。然而,当初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B】    A.欧洲列强的干涉 B.顽固势力的反对 C.洋务官员的无能 D.维新人士的抵制 京师同文馆创办于1862年,1867年报考天文算学馆的总共才98人,72人参加考试,录取30名,因生源质量太差,第二年淘汰20名,最后毕业只有5人。

  43. 摘编《齐如山回忆录》:   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向来功课成绩不好。   学生入了同文馆以后,因为他们是小孩,还没有什么鄙视,对于学生们的家庭,可就很瞧不起了,说这是堕落,有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亲戚关系,断绝来往。甚而至于人家很好的儿媳妇,因她家中弟弟入了同文馆,使夫家一家都瞧不起这个媳妇,而且因此便受了公婆之气。 推荐阅读: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年版。百度检索:“大清留美幼童记”视频7集(中国国家网络电视台、土豆网、腾讯网,可收看)

  44. 例如:光绪之死之谜 1908年11月14日,38岁的光绪皇帝死于中南海;15日,74岁的慈禧在故宫病逝。 起疑:两人在政治上势不两立,却在20个小时内先后去世,这难道是巧合,还是其中另有隐讳?

  45. 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清光绪死因研究报告》:尸检结论——大量的砷化合物曾存留于光绪帝尸体的胃腹内。光绪帝摄入的砷化物是剧毒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即砒霜,而其腐败尸体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头发上的砒霜总量就已高达约201.5毫克。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清光绪死因研究报告》:尸检结论——大量的砷化合物曾存留于光绪帝尸体的胃腹内。光绪帝摄入的砷化物是剧毒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即砒霜,而其腐败尸体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头发上的砒霜总量就已高达约201.5毫克。 经科学测算,光绪帝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因此,研究结论为: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百度检索:《清光绪死因研究报告》

  46. 光绪之死,嫌疑人很多:慈禧、奕劻、袁世凯、李莲英等。光绪之死,嫌疑人很多:慈禧、奕劻、袁世凯、李莲英等。 究竟是谁,可以讨论。主流观点认为:慈禧。 清朝专制体制非常严密,权力集中,皇权至上,不像汉、唐、宋、明。皇权掌握在慈禧手里,只有她能够命令手下执行这样重大的决定。

  47. 根据文献材料发现,慈禧多次表示自己不能走在光绪前。 1904年,外务部伍廷芳与日本公使内田康哉谈话。前几年,中国历史学家发现了谈话纪要:内田问伍,如果慈禧先死,光绪怎么办?伍说光绪很可能会死在前面,宫廷里都这样说,希望日本能够救光绪。侍读学士、起居注官恽毓鼎也提出来这个说法,恽毓鼎陪光绪读书,光绪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他都记录下来。他的《崇陵传信录》说,当时有一次慈禧病了,太监们就说,老佛爷您病了,皇帝就高兴。慈禧就说我不能死在他前头。

  48. 戊戌变法后,慈禧计划除掉光绪。 制造谣言,称光绪病重,招全国名医进京,给光绪看病。上海绅士、商人上书,要求保护皇上。慈禧开始筹备光绪接班人。 外国势力干预,要派医生进宫。慈禧拒绝,不成。法国医生进宫看病,说光绪身体很好,没有病,慈禧对外国产生仇恨,利用义和团打击外国势力,就是一例。

  49. 例如:旧制度与大革命 第一个悖论,为什么革命会在经济繁荣期发生? 颠覆以往革命观。法国大革命不是爆发于经济危机,恰恰相反,它是出现在经济繁荣之中。 第二个悖论,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 王岐山书记为什么推荐托克维尔著《旧制度与大革命》?百度检索有关书评信息,作为备课参考。

  50. 专业发展建议: 关注学科研究前沿 夯实史学专业基础 加强史学专业阅读——————开阔史学研究视野 增加史学成果交流 提升史学专业素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