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likes | 1.35k Views
第 八 章 Internet 应用. 目 录. 8.1 Internet 概述 8.2 Internet 接入方式 8.3 IP 地址与域名 8.4 Internet 服务与 应用 8.5 信息安全. 4.1 Word 的启动与退出. 8.1 Internet 概述. 8.1.1 Internet 的产生和发展. Internet 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连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阶段:建成三级结构的 Internet 第三阶段:形成多级结构的 Internet. 大公司. 大公司. 地区 ISP.
E N D
目 录 • 8.1 Internet概述 • 8.2 Internet接入方式 • 8.3 IP地址与域名 • 8.4 Internet服务与应用 • 8.5 信息安全
4.1 Word 的启动与退出 8.1 Internet概述
8.1.1 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 • Internet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连网发展的过程 • 第二阶段: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 • 第三阶段:形成多级结构的Internet
大公司 大公司 地区ISP 网络接入点NAP 网络接入点NAP 主干服务提供者 地区ISP 地区ISP 地区ISP 大公司 本地ISP 本地ISP 公司 本地ISP 校园网 校园网 校园网 校园网 校园网 校园网 8.1.1 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 • 多级结构的因特网
8.1.1 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 • Internet的发展情况概括
8.1.1 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 • Internet上主机数的增长情况
8.1.1 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 • 我国陆续建造了基于因特网技术并可和因特网互联的10个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网络: •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 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 •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宽带中国CHINA169网) • 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
8.1.1 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 • 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 •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 • 中国长城互联网(CGWNET) • 中国卫星集团互联网(CSNET) • 中国铁通互联网(CRNET)
8.1.1 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 • 下一代Internet(NGI) • 更大 • 更快 • 更安全 • 更高的服务质量 • 更方便的使用
8.1.1 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 • 内联网(Intranet) • 为满足企事业单位自身的需要而建立。 • 基于Internet的技术和工具,采用TCP/IP协议。 • 广泛采用WWW技术,可以方便地浏览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是基于WWW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 • 和Internet连接,可以通过Intranet访问Internet的丰富资源。采用防火墙等安全措施,以保护企业内部信息和数据的安全。 • 连接底层的控制网络,监控企业的生产过程。
8.1.2 Internet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 Internet的主要功能 • 共享资源 • 交流信息 • 发布和获取信息
8.1.2 Internet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 Internet的主要特点 • 开放性 • 资源的丰富性 • 技术的先进性 • 共享性 • 平等性 • 交互性 • 费用的低廉性 • 持续性
SLIP/PPP接入 • ADSL接入 • 以太网接入 • 无线接入
3.2.1 Windows 发展简述 • 1990年5月22日,Windows 3.0正式发布,由于在界面/人性化/内存管理多方面的巨大改进,终于获得用户的认同。 • 1993年Windows NT 3.1发布,这个产品是基于OS/2 NT的基础编制的,由微软和IBM联合研制。 • 1995年推出了全新的真正脱离DOS平台的Windows 95,Windows 95是一个混合的16位/32位Windows系统,其版本号为4.0,由微软公司发行于1995年8月24日。
电话 公用电话网 Internet Modem Pool 远程通信 服务器 用户计算机 Modem 8.2.1 SLIP/PPP接入 • SLIP/PPP接入方法的网络结构
话音分离器 接电话 外线 ® ●LINE YCL 电话 ●MODEM PHONE● 用户计算机 通过网卡RJ-45 接口连接 以太网接口外置式ADSL Modem 8.2.2 ADSL接入 • ADSL的连接方式
8.2.2 ADSL接入 • ADSL的连接方式 基于 ADSL 的接入网 至 ISP 端局或远端站 电话 分离器 PS ATU-C 用户线 PS ATU-C ATU-R 区域宽带网 ATU-C 居民家庭 至本地电话局 DSLAM
8.2.2 ADSL接入 • ADSL的连接设备 DSL Splitter DSL Splitter DSL Modem DSL Modem DSLAM DSLAM
8.2.2 ADSL接入 • ADSL的主要优点: • 可直接利用现有的用户电话线,无需另铺电缆,节省投资。 • 传输速率较高。其下行速率为2~8Mbps,上行速率为64~640kbps,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带宽需求。 • 安装、连接简单。用户只要有一部电话,再购买一块以太网卡和一台ADSL Modem。 • 上网和打电话互不影响。
8.2.2 ADSL接入 • ADSL的主要缺点: • 传输距离较近。用户端到电信公司的ADSL局端距离受到限制,通常要求在5km以内。 • 传输速度不够快。
8.2.2 ADSL接入 • ADSL的通信协议: • PPPoE协议(Point to 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PPP over Ethernet,以太网点对点协议,俗称以太网虚拟拨号)。 • PPPoA协议(Point to Point Protocol over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点对点协议) 。
8.2.3 以太网接入 • LAN接入技术成熟、带宽高、用户端设备成本低,广泛用于具有以太网布线的住宅小区、酒店、写字楼等。
8.2.3 以太网接入 高速光结点汇接点 GigaPoP 10M 1 Gb/s 10M 吉比特以太网 光结点汇接点 100M 1 Gb/s 100M
8.2.4 无线接入 • 通过手机上网 • 使用无线网卡 • 无线局域网
8.2.4 无线接入 • 优点 • 便捷 •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网 • 缺点 • 网速慢 • 信号不稳定 • 安全性低 • 辐射 不断地得到改善!
IP地址结构 • IP地址分类 • 特殊IP地址 • 子网(Subnet)和子网掩码(Mask) • 域名的层次结构 • 我国的域名结构 • 域名解析和域名服务器
8.3.1 IP地址结构 目前网络地址主机地址IP地址的结构 Internet使用的IP地址采用IPv4结构。层次上采用按逻辑网络结构划分。一个IP地址划分为两部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图7-1 IP地址的结构
8.3.2 IP地址分类 A类地址:1.X.Y.Z~126.X.Y.Z(1.0.0.0~126.255.255.225), 表示主机所在的网络为大型网 B类地址:128.X.Y.Z~191.X.Y.Z(128.0.0.0~191.255.255.255) 适合用于国际大公司和政府机构 C类地址:192.X.Y.Z~223.X.Y.Z ( 192.0.0.0~223.255.255.255 ) 适用于一些小公司或研究机构 D类地址: 224.0.0.0~239.255.255.255通常用于已知的多点传送或组的寻址
8.3.3 特殊IP地址 1.网络地址 当一个IP地址的主机地址部分为0时,它表示一个网络地址。例如202.115.12.0表示一个C类网络。 2.广播地址 当一个IP地址的主机地址部分为1时,它表示一个广播地址。例如145.55.255.255表示一个B类网络“145.55”中的全部主机。
IP地址的设置方法:网上邻居(属性) 本地连接(属性) Internet协议(TCP/IP) 属性 8.3.4 子网掩码(Mask) 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的作用是识别子网和判别主机属于哪个网络.同样用一个32位的二进数表示,采用和IP一样的点十进制记法. A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255.0.0.0 B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0.0 C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255.0
8.3.5 域名的层次结构 域名系统 为了方便人们记忆,Internet引入了一种字符型的主机命名机制即域名系统,用来表示主机的地址.在DNS中,域名采用分层机构,它由字符与数字混合字段组成,按地理或机构进行分层,各字段之间由点分开。在地址中,从右到左依次为最高域名至最低域名,最左一个为主机名。 主机域名的一般格式为: .四级域名.三级域名.二级域名.顶级域名
8.3.6 我国的域名结构 我国的顶级域名.cn由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负责管理。顶级域名cn按照组织模式和地理模式被划分为多个二级域名。对应于组织模式的包括ac、com、edu、gov、net、org,对应于地理模式的是行政区代码 。
图7-5 域名服务器的层次结构 根服务器 …… cn域服务器 org域服务器 com域服务器 ibm.com域服务器 edu.cn域服务器 yau.edu.cn 域服务器 pku.edu.cn 域服务器 …… 8.3.7 域名解析和域名服务器 域名相对于主机的IP地址来说,更方便于用户记忆,但在数据传输时,Internet上的网络互联设备却只能识别IP地址,不能识别域名,因此,当用户输入域名时,系统必须要能够根据主机域名找到与其相对应的IP地址,即将主机域名映射成IP地址,这个过程称为域名解析。
4.1 Word 的启动与退出 8.4 Internet服务与应用
标题栏 菜单栏 工具栏 地址栏 网页显示区 垂直滚动条 状态栏 图7-9 Internet Explorer工作窗口 8.4.1 Internet Explorer 浏览器 • 1. Internet Explorer工作窗口界面 • 1) 标题栏 • 2) 菜单栏 • 3) 工具栏 • 4) 地址栏 • 6) 状态栏 • 5) 页面显示区
8.4.1 Internet Explorer 浏览器 • 2. 网页的保存 • 1) 把页面保存到收藏夹 • 2) 显示收藏夹中的页面 • 3) 组织个人收藏夹 • 4) 利用“文件”菜单保存网页文件 • 3. 保存网页中的图像或动画 • 4. “工具”菜单 • 1) 起始页的更改 • 2) 连接配置 • 3) “高级”选项卡
8.4.2 信息搜索 • 1.搜索引擎 • 常用的搜索引擎: • http://www.google.com • http://www.baidu.com • http://www.yahoo.com • 2.期刊搜索 • http://www.cnki.net/
8.4.3 电子邮件E-mail • 电子邮件(E-mail)是一种通过Internet与其他用户进行联系的快速、简便、价廉的现代化通信手段,具有明显的优点: • ① 传递迅速,可达到的范围广。 • ② 不要求通信双方都在场,而且不需要知道通信对象在网络中的具体位置。 • ③ 电子邮件可以实现一对多的邮件传送,向多人发出通知变得很简单。 • ④ 可以将文字、图像、语音等多种类型的信息集成传送。
SMTP SMTP POP3 用 户 代 理 用 户 代 理 SMTP (发送邮件) POP3 (接收邮件) 因特网 8.4.3 电子邮件E-mail • 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 • 用户代理UA(User Agent) • 邮件服务器 • 邮件协议
8.4.3 电子邮件E-mail • 电子邮件的地址 • 电子邮件由信封和内容两部分组成。电子邮件的传输程序根据邮件信封上的信息来传送邮件。用户在从自己的邮箱中读取邮件时才能见到邮件的内容。 • 在邮件的信封上,最重要的就是收信人的地址。TCP/IP体系中的电子邮件系统规定电子邮件 • 地址的格式: • 收信人邮箱名@邮箱所在主机的域名
8.4.3 电子邮件E-mail • 电子邮件的信息格式 • ① “To:”后面填入一个或多个收信人的电子邮件地址。 • ② “Subject:”是邮件的主题。 • ③ “Cc:” 意思是发送一个“复写副本”。 • ④ “Bcc:”实现盲复写副本,使发信人能将邮件的副本送给某人,但不为收信人知道。Bcc又称为暗送。 • ⑤ “From:”和“Date:”表示发信人的电子邮件地址和发信日期,这两项一般都由邮件系统自动填入。
8.4.3 电子邮件E-mail • 电子邮件的信息格式 • ⑥ “Reply-To:”指明对方回信所用的地址,这个地址可以与发信人发信时所用的地址不同
8.4.4 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简写为EC • 从它基本含意来说,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指的是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根据电子商务发生的对象,可以将目前的电子商务大致划分为五种类型: • BtoB(商业机构对商业机构的电子商务) • BtoC(商业机构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 CtoC(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 CtoA(消费者对行政机构的电子商务) • BtoA(商业机构对行政机构的电子商务)
4.1 Word 的启动与退出 8.5 信息安全
8.5.1 信息与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信息时代的来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是一种与物质和能源同样重要的资源,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政治、军事、经济、科学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存储越来越依赖计算机,信息传输越来越依赖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地位与作用因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日渐重要,信息安全问题同样因此而日渐突出。
8.5.1 信息与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信息作为物质世界的三大组成要素之一,其定义的适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作为与物质、能量同一层次的信息,它的定义可表示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改变的方式”。这个定义具有普遍性,不仅能涵盖各种其他的信息定义,而且通过引入约束条件可以转换为几乎所有其他的信息定义。在本章中,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信息: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