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465 Views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分析国民党政权如此迅速瓦解的原因. ■ 军事方面. ■ 政治方面. ■ 经济方面. ■ 客观方面. 军阀战争及其影响下的军阀叛乱。北伐战争、中原战争等扫平军阀的战争或军阀之间的混战。这十七年的战争,不仅增加了矛盾,而却埋下了残余军阀朝附夕叛的重重危机,另外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力量内耗,减少了国民党的有生力量 军事指挥政策的失误,没有全盘统筹规划。内战时,冒进,连个拳头出击,心腹重地南京、武汉门户大开,共军挺进大别山之后,逐渐走向下坡。 派系之争,中央军和杂牌军矛盾尖锐. 战略失误,由强变弱.
E N D
分析国民党政权如此迅速瓦解的原因 ■军事方面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客观方面
军阀战争及其影响下的军阀叛乱。北伐战争、中原战争等扫平军阀的战争或军阀之间的混战。这十七年的战争,不仅增加了矛盾,而却埋下了残余军阀朝附夕叛的重重危机,另外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力量内耗,减少了国民党的有生力量 军事指挥政策的失误,没有全盘统筹规划。内战时,冒进,连个拳头出击,心腹重地南京、武汉门户大开,共军挺进大别山之后,逐渐走向下坡。 派系之争,中央军和杂牌军矛盾尖锐
战略失误,由强变弱 • “1946—1949年间的内战是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主要原因。蒋介石在战略上屡次出现失误;他对战争进程的直接干涉使前线指挥系统发挥不了正常的效能;坚守东北消耗了最精锐的30万部队,使国共军事力量对比在1948年发生巨大转变,最后使形势对于国民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 ⑦刘馥的《中国现代军事史:19241949年》蒋介石的指挥实际符合情况,因而铸成大错,带来致命后果。蒋介石提出方案利用大巴山、武陵山等山地专守防御。川黔两省正面数千里,到处可突破,一点突破就会满盘皆输。而且此时蒋军处于内线作战地位,蒋又全无内线作战的企图和安排,只知一线一线地堵。这样内线作战,没有不失败的。而中共通过毛泽东正确军事思想,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战局,使共产党的军事实力超过了国民党,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歼敌150多万,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加快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渡江战役则宣布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的覆灭。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渡江作战 返回
1、四大家族垄断国家经济,宋子文、孔祥熙等几位大官,乘国家之危急,挟政治上之势力,勾结一家或几家大银行,大做其生意,或大买其外汇,其做生意时以统制贸易为名,以大发其财为实,故所谓统制者是一种公私不分的统制。 • 2、在国民党统治区,“文武官吏中,除极少数例外,不是囤积居奇就是投机倒把。③ 1939年9月18日(新华日报》参政会旁听记。如1941的官方检查显示,各地查出多起囤积物资的巨案。
3、 国民党官员贪婪无耻,穷奢极欲。 • 腐败之风盛行,1943年2月宋美龄作罗斯福夫妇的客人到达白宫时,她要求用她特地从中国带去的绸床单铺床,且每天要换四五次。她戴的手饰都是无价的宝石。
4、蒋介石是一个独裁者,他的用人“无论你怎样贪污,也无论你怎么坏,只要你拥护他个人就能成。”4、蒋介石是一个独裁者,他的用人“无论你怎样贪污,也无论你怎么坏,只要你拥护他个人就能成。” ④《密勒士评论报》,译文转引自1916年7月29日<文汇报》。方先觉守衡阳投降了敌人,有广播,有演说,但日本把他送回后,蒋不但不处罚,反而大大嘉奖,且让全国慰劳总会慰劳1000万元。而守长沙的四军军长张德能,战功素著,守长沙期间,蒋把他的部队抽去两个团,城里只留一团人,守不住,奉九战区司令长官的命令撤退了。蒋却冤枉地把他杀掉,借以伸张军纪。
1.国民党从建党开始,力量就比较涣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中就混进了不少地主和旧官僚。二次革命的失败,其中组织涣散是其失败的一项重要原因。在北伐胜利进军中,一大批投机革命的旧军阀和旧军人,不仅参加了北伐,而且也参加了国民党。因此国民党在组织上良莠不齐。党内派系林业党争不断。大大降低了国民党在广大人民心中要求民主独立的形象。 1.国民党从建党开始,力量就比较涣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中就混进了不少地主和旧官僚。二次革命的失败,其中组织涣散是其失败的一项重要原因。在北伐胜利进军中,一大批投机革命的旧军阀和旧军人,不仅参加了北伐,而且也参加了国民党。因此国民党在组织上良莠不齐。党内派系林业党争不断。大大降低了国民党在广大人民心中要求民主独立的形象。 • 2、解放战争后期既蒋桂分裂,国民党发动内战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但由于国民党政治军事上的腐败美对蒋逐渐失去信心迫使蒋下野李上台加剧内部矛盾,从而使国民党内部力量分散,大大影响了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的作战。
3、.中华民国从未真正统一,自1927年东北易帜以来,南京国民政府只是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虽然中华民国南京政权的重建是北伐打倒军阀的成果,中原大战又巩固了南京国民政府,然而两度由武力征讨所得到的统一却埋下了残余军阀们朝附夕叛的重重危机,“在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内战中反叛中华民国的十九位著名“国民党叛将”中,除极个别有特殊背景者外,几乎均为残余军阀及其势力。” ⑥海内外学者关于大陆国民党政权崩溃原因的研究综述在名义上归顺中华民国的新旧地方军事势力,以枪杆子来维持实力和维护其一姓统治的地方封建势力,所以,凡是由新旧地方军事势力所统治和控制的地区,其社会状态非但与民主无涉,甚至较之正常的和统一的专制王朝更坏。这种状况这些地区的人民对于中华民国政权的不满和不信任。
财政收支严重失衡,诱发1948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入不敷出,财政只好靠发行新钞票支撑财政收支严重失衡,诱发1948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入不敷出,财政只好靠发行新钞票支撑 “经济总崩溃起因于浩大的内战军费开支。军费支出过大,财政赤字靠增发纸币来弥补,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和财政金融的崩溃,这是促发国统区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 ⑧《略论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国民经济的总崩溃》国民党实行卖国的经济政策,官僚资本的膨胀,对农民的横征暴敛,破坏了民族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加速了经济总崩溃的进程。经济的崩溃使国民党政府的财政来源完全枯竭,再也无力进行战争。到三大战役前夕,国统区经济实际上已经完全崩溃了,建筑在这一基础上的反革命内战的失败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国统区人民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尽皆唾弃国民党政府,民族资产阶级也对国民党政府完全失望,从而使国民党政府完全处于孤立境地。同时出现的连续撤换财政部长,军队官兵拒用纸币,政府官员抢购金银、美钞等危机情景,更使国民党政府众叛亲离,垮台势在必然。 一亿元 伍拾万元
共产党方面 1、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组织上、军事上都相当成熟。共产党组织的严密性使其具有坚强的战斗力,土地改革等措施唤起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希望,统一战线的成功使开明士绅、民族资产阶级都站在其大旗下,翻身后的农民自觉自愿地投入了埋葬蒋家王朝的人民战争。 解放军将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士兵拼搏杀敌,攻无不克;全党上下团结一心,目标一致,迅速打败了蒋介石,解放了全中国。 中共壮大,顺乎民心
国内方面 日本帝国对中国长达十四年的侵略,给刚刚统一的中华民国带来了无穷外患,八年抗战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者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刚刚结束了长期外患的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国国民党,因八年全面抗战的胜利而刚刚得以喘息的军队和人民势必厌战。国家在战争中所受的创伤尚需时日来恢复。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高涨,在此情况下,国民党首先挑起内战,伤害了国民的感情。又与国民党的宗旨和纲领不符,大大失去了民心。而中国共产党一直走人民战争的路线,建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为其在内战中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如陈毅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国共两党形成鲜明对比。
国际方面 2、蒋介石是亲美派,一直推行追随美国,依赖美国的政策。 美国是民主制比较健全的国家,但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美国却是一个积极对外侵略扩张,插手别国事务的列强。抗日战争中,美国对中国提供援助,蒋因此对美充满感激,但是美的援助政策是建立在有助于其在太平洋战争中取胜的条件下的。 内战爆发后,蒋介石大量依靠美国的援助,美国虽为超级大国,但却缺乏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和对中国的政策往往收不到想要的结果。抗战胜利后,美苏两大国都不希望中国爆发内战,使内战在一个时期内没有立即爆发。
美国曾声称“对中华民国统一中国的内战,不可鼓励,也不可在任何方式下予以帮助,以组成一个包括共产党在内的联合政府”。美国后来虽然支持、帮助了蒋介石打内战,但又对蒋不满,没有直接参战,后期对蒋的态度又有所变化,转为支持李宗仁,迫使蒋介石下野,导致国民党内部的混乱和统治危机。美国曾声称“对中华民国统一中国的内战,不可鼓励,也不可在任何方式下予以帮助,以组成一个包括共产党在内的联合政府”。美国后来虽然支持、帮助了蒋介石打内战,但又对蒋不满,没有直接参战,后期对蒋的态度又有所变化,转为支持李宗仁,迫使蒋介石下野,导致国民党内部的混乱和统治危机。 美国的这一外交政策,加速了国民党在内战中的失败。苏联尽管与中国共产党有分歧,但在国共斗争中,特别是在东北,对共产党有相当大的帮助。国际上的因素对国民党的失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结:国民党政权最终却走向崩溃是值得深刻反思的,借用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希望当权者能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建设好政权和国家。总结:国民党政权最终却走向崩溃是值得深刻反思的,借用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希望当权者能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建设好政权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