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562 Views
抗恶性肿瘤药合理应用. 张根水. 广州医学院 药理学教研室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概 述. 恶性肿瘤:常见病,多发病。 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尚未阐明。 防治效果不理想,以综合治疗为主。 抗肿瘤药对绒毛膜上皮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睾丸肿瘤和恶性淋巴瘤等已取得较高疗效。. 抗恶性肿瘤药作用部位示意图:. 柔红霉素,依托泊,安吖啶. 甲氨蝶呤. 博来霉素. 6-巯嘌呤. 嘌呤合成. 烷化剂,顺铂,丝裂霉素. 酶等. 脱氧核苷酸. 核苷酸. DNA.
E N D
抗恶性肿瘤药合理应用 张根水 广州医学院 药理学教研室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概 述 • 恶性肿瘤:常见病,多发病。 • 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尚未阐明。 • 防治效果不理想,以综合治疗为主。 • 抗肿瘤药对绒毛膜上皮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睾丸肿瘤和恶性淋巴瘤等已取得较高疗效。
抗恶性肿瘤药作用部位示意图: 柔红霉素,依托泊,安吖啶 甲氨蝶呤 博来霉素 6-巯嘌呤 嘌呤合成 烷化剂,顺铂,丝裂霉素 酶等 脱氧核苷酸 核苷酸 DNA RNA 蛋白质 嘧啶合成 微管 阿糖胞苷 放线菌素D 三尖杉酯碱 L-门冬酰胺酶 长春新碱 5-FU
作用机制及分类 • 影响核酸(DNA、RNA)生物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 (1)阻止二氢叶酸还原酶 甲氨蝶呤 (2)阻止嘧啶核苷酸形成 5-FU (3)阻止嘌呤核苷酸形成 巯嘌呤 (4)阻止核苷酸还原酶 羟基脲 (5)阻止DNA多聚酶 阿糖胞苷 • 直接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烷化剂、博来霉素、丝裂霉素
作用机制及分类 • 干扰转录过程,阻止RNA合成:放线菌素D、柔红霉素 • 影响蛋白质合成 (1)影响纺锤丝形成和功能 紫杉醇 (2)干扰核蛋白体功能 三尖杉酯碱 (3)干扰氨基酸供应 L—门冬酰胺酶 • 影响激素平衡: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细胞增殖周期动力学 药物按对细胞周期作用不同,分二类 周期非特异性药:主要杀灭增殖各期细胞 烷化剂(氮芥) 抗癌抗生素(丝裂霉素) 周期特异性药:仅杀灭某一期增殖细胞 S期—甲氨蝶呤、巯嘌呤、阿糖胞苷 M期—长春碱类 G2期和M期—紫杉醇
周期特异性药物 抗代谢药 长春新碱类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细胞增殖周期及药物作用示意图 无增殖能力细胞 G2 S 烷化剂 抗癌 抗生素 死亡 M G1 静止期G0 增殖细胞群 使肿瘤增大 对药物敏感 非增殖细胞群 肿瘤复发根源 对药物不敏感
抗肿瘤药不良反应 • 胃肠道反应:消化道上皮细胞增殖较快。 • 骨髓抑制:敏感性决定于血细胞半衰期长短。 • 脱发:毛囊增殖活跃。 • 过敏反应:多肽类或蛋白质类。 • 局部刺激性。 共有不良反应
抗肿瘤药不良反应 • 神经系统:长春新碱 • 肺部毒性:甲氨喋呤、博来霉素 • 心脏毒性:蒽环类抗生素 • 肝毒性:鬼臼毒素类 • 泌尿系统毒性:环磷酰胺 • 皮肤反应:博来霉素 • 眼部毒性:烷化剂、铂类、抗代谢药。 特殊不良反应
第一节干扰核酸生物合成药物 抗代谢药 化学结构与叶酸、嘌呤碱、嘧啶碱等相似。 主要作用于S期细胞
甲氨喋呤methotrexate MTX • 机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使四氢叶酸不足,脱氧胸苷酸(dTMP)合成障碍,DNA合成受阻。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应用: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
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 • 机制: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阻止脱氧尿苷酸(dUMP)变成脱氧胸苷酸(dTMP),使DNA合成受阻。或在体内转换成5-氟尿嘧啶核苷,以伪代谢物掺入RNA中,阻碍RNA和蛋白质合成。 • 应用:消化道癌,乳腺癌等。 尿嘧啶 氟尿嘧啶
巯嘌呤mercaptopurine6-MP • 机制: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在体内转变为硫化肌苷酸,竞争性抑制肌苷酸转变为腺苷酸和鸟苷酸,干扰嘌呤代谢。 • 应用:儿童急性淋巴白血病等。 腺嘌呤 巯嘌呤
羟基脲hydroxyureaHU • 机制: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阻止胞苷酸还原为脱氧胞苷酸,从而抑制DNA合成,选择性作用S期。 • 应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黑色素瘤。 羟基脲
阿糖胞苷cytarabine Ara-C • 机制:DNA多聚酶抑制剂,阻止DNA合成,也可掺入DNA,干扰复制,此外还阻断胞嘧啶核苷酸还原成脱氧胞嘧啶核苷酸。 • 应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或单核细胞白血病等。 阿糖胞苷 胞嘧啶核苷
第二节破坏DNA结构和功能药物 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 抗生素类: 金属化合物: 喜树碱碱:
烷化剂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TX • 机制:代谢产物磷酰胺氮芥与DNA发生烷化。非周期特异性药物。本药还有免疫抑制作用。 • 应用:恶性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等。 磷酰胺氮芥 环磷酰胺
烷化剂 塞替派thiotepaTEPA • 机制:三乙烯硫代磷酰胺与细胞内DNA组成的碱基结合,抑制瘤细胞分裂。 • 特点与作用:刺激性小,对肿瘤选择性高,对多种癌瘤有效。
烷化剂 白消安busulfanBUS • 机制:此药属甲烷磺酸酯类,体内解离后起烷化作用。抑制粒细胞生成。 • 应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烷化剂 亚硝脲类nitrosoureas • 本类药物以亚硝脲为基础: N连接1或2个氯乙基。有:卡莫司汀BCNU;洛莫司汀CCNU;司莫司汀;甲环亚硝脲。 • 特点与应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用于治疗脑瘤、黑色素瘤及胃肠道瘤等。
抗生素 博来霉素bleomycinBLM • 机制:作用于G2期和M期,主要在腺嘌呤-胸腺嘧啶(A-T)配对处与DNA结合,引起DNA单链或双链断裂。 • 应用:鳞状上皮癌。 结构包括几种稀有氨基酸、糖、1个嘧啶环及1个平面结构的双噻唑。第二代匹来霉素肺毒性小。利博霉素的肺毒性更小。
抗生素 丝裂霉素mitomycinCMMC • 机制:有烷化作用,能与DNA双链交叉联结,抑制DNA复制,也能使部分DNA断裂,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 应用:抗瘤谱广,子宫颈癌,胃胰腺癌,肺癌,白血病,淋巴瘤。
金属化合物 顺铂 卡铂 • 机制:Cisplatin中二价铂与DNA上的碱基鸟嘌呤、腺嘌呤和胞嘧啶形成交叉联结,破坏DNA的结构与功能。 • 应用:广谱,对多种实体肿瘤有效。 • Carboplatin为第二代铂类抗肿瘤药,作用相似,消化道、肾及耳毒性比顺铂低。 顺铂 卡铂
喜树碱类 喜树碱 羟喜树碱 • 机制:两药能干扰DNA拓扑异构酶Ⅰ,破坏DNA结构,并抑制DNA的合成,为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S期,延缓G2期向M期转变。与常用抗肿瘤药均无交叉耐药性。 • 应用:喜树碱用于胃癌、肠癌、绒毛膜上皮癌和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羟喜树碱用于原发性肝癌、头颈部癌和白血病。 喜树碱类
第三节干扰转录RNA的药物 影响转录过程的药物,主要是指一些能嵌入DNA中,干扰模板功能的药物,它们包括放线菌素D、柔红霉素、阿霉素,光辉霉素等。
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 • 机制:能嵌入到DNA双螺旋链中相邻的鸟嘌呤和胞嘧啶(G-C)碱基对之间,与DNA结合成复合体,阻碍RNA多聚酶(转录酶)的功能,抑制RNA合成。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 应用:窄谱,肾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霍奇金病等。 L甲基 缬氨酸 L脯氨酸 D缬氨酸 L苏氨酸 肌氨酸 肽链 色素环
柔红霉素 多柔比星 • 机制:均为蒽环类抗生素,与DNA碱基对结合,破坏DNA模板功能,阻止转录。 • 应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阿霉素还用于实体瘤 多柔比星 柔红霉素
普卡霉素plicamycin 光辉霉素,mithramycin • 机制:同柔红霉素,还能阻断甲状旁腺激素对骨钙的代谢,降低血钙。 • 应用:睾丸胚胎瘤
第四节干扰蛋白质合成药物 影响微管蛋白的药物:秋水仙碱类、长春新碱类(阻止微管蛋白聚合);紫杉醇、紫杉特尔(阻止微管解聚药)。 通过影响核糖体功能:三尖杉酯碱类。 通过影响原料供应:L-门冬酰胺酶
长春碱类 长春碱VLB长春新碱VCR • 机制:有丝分裂停止于M期,干扰纺缍丝微管蛋白的合成。 • 应用:VLB用于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绒毛膜上皮癌;VCR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鬼臼毒素类 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 替尼泊苷teniposide,VH-26 • 机制:抑制DNA拓扑酶Ⅱ • 应用:VP-16用睾丸癌及肺小细胞癌,VH-26用于儿童白血病
紫杉醇 Paclitaxel • 机制: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并抑制其解聚,从而影响纺锤体的功能。 • 应用:转移性卵巢癌和乳腺癌。
三尖杉酯碱 三尖杉酯碱 高三尖杉酯碱 • 机制:使核蛋白体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起始阶段。抑制有丝分裂。周期非特异性药。 • 应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harringtonine homoharringtonine
门冬酰胺酶 L-asparaginaseL-asp • 机制:水解门冬酰胺,使肿瘤细胞缺乏门冬酰胺供应,抑制其生长。 • 应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第五节 激素类 激素与肿瘤关系早已为人们所注意。在动物身上,用激素可诱发某些肿瘤。当应用另一些激素或抗激素时,体内的激素平衡受影响,使肿瘤生长所依赖的条件发生变化,肿瘤生长可因子受抑制。
抑制淋巴组织,使淋巴细胞溶解,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抑制淋巴组织,使淋巴细胞溶解,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 抑制下丘脑及垂体,减少促间质细胞激素分泌,从而雄激素分泌,尚可直接雄激素。用于前列腺癌等。 雌激素 糖皮质激素 强的松 已烯雌酚
抑制垂体促卵泡激素分泌,减少雌激素产生,在肿瘤细胞对抗乳腺促进激素的促进作用。睾丸酮用于晚期乳癌。抑制垂体促卵泡激素分泌,减少雌激素产生,在肿瘤细胞对抗乳腺促进激素的促进作用。睾丸酮用于晚期乳癌。 为合成雌激素竞争性拮抗剂,能阻断雌激素对乳癌的促进作用,用于治疗乳癌。 他莫昔芬 雄激素 睾丸酮 tamoxifen, 三苯氧胺
抗肿瘤药的应用原则 • 根据细胞增殖动力学规律。 • 从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考虑。 • 从药物的毒性考虑。 • 从抗瘤谱考虑。 • 给药方法:一般均采用机体能耐受的最大剂量。综合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