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主讲人:李国志 E-mail: lgz48325@126.com Tel: 3866910( 家 ). 第一章 [ 教材十三章 ] 国民收入核算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 教学要求 ] 1. 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及最终产品的含义。 2. 理解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3. 理解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及其折算方法。 4. 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5. 运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宏观经济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宏观经济学 • 主讲人:李国志 • E-mail: lgz48325@126.com • Tel: 3866910(家)

  2. 第一章[教材十三章]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 [教学要求] • 1.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及最终产品的含义。 • 2.理解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 3.理解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及其折算方法。 • 4.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 5.运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 6. 理解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恒等式(储蓄-投资恒等式)。

  3. [重点与难点] • 五个总量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 运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 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

  4. 章节安排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5.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论一、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 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6. 二、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 微观经济分析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 • 注意: • 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 • 微观经济学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宏观经济学。

  7.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总量分析方法 • ——研究能反映整个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影响。 • 又称总量经济学。

  8. 四、宏观经济学的鸟瞰 走,一起去 看看

  9.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体系一、国内生产总值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体系一、国内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 国内生产总值 • [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10.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 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 • ——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以供最终使用的产品。 •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s] • ——用于再出售以供生产其它产品使用的产品。 • 避免重复计算[Double-Count] ,只计算附加值[Value Added] 。

  11. GDP的内涵 • 是用货币衡量的市场价值的概念。 •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 指所生产而不是所销售的最终产品价值。 • 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 •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12. 生产与销售 • 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只计算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能计算过去生产的在这一时期内销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13. 流量与存量 • 流量[Flow ]——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 存量[Stock]——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 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14. 存量与流量

  15. 市场活动与非市场活动: • 非市场的生产活动理论上虽然也创造了价值或增加了福利,但实际上没有也不可能计入GDP。

  16. 世界各国的GDP(2003年) • 01----美国--------108572亿美元--人均-37051美元 ; • 02----日本---------49487亿美元--人均-38865美元 03----德国---------23862亿美元--人均-28952美元; • 04----法国---------17316亿美元--人均-28655美元05----英国---------17750亿美元--人均-29451美元; • 06---意大利--------14554亿美元--人均-25067美元 07----中国---------13720亿美元--人均--1056美元 08---加拿大---------8505亿美元--人均-26161美元 09---西班牙---------8271亿美元--人均-20536美元 10---墨西哥---------6116亿美元--人均--5827美元 11----印度----------5561亿美元--人均---522美元 12----韩国----------5209亿美元--人均-10718美元 13----荷兰----------5093亿美元--人均-31207美元 14--澳大利亚--------5082亿美元--人均-25525美元 15----巴西----------5070亿美元--人均--2754美元 16---俄罗斯---------4288亿美元人均--2982美元 17----瑞士----------3140亿美元--人均-42148美元 18---比利时---------3008亿美元--人均-29023美元 19--中国台湾--------2995亿美元人均-13165美元 20----瑞典----------2975亿美元--人均-33092美元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17. 例1:下面各项是否计入GDP • 政府转移支付。 •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 购买旧车,支付中介费1000元。 • 购买普通股票。 • 购买一块地产。 • 购买公司债券所得利息。 • 购买政府债券所得利息。 • 蛋糕厂购入的5吨面粉。

  18. 例2: • 假定甲为乙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乙为甲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甲乙商定相互的支付互相抵消300美元,结果甲只收乙100美元。试问计入GDP的是否就是这100美元?

  19.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教材P434-43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教材P434-435] •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 • ——以现期价格[Current Price]或可变价格[Variable Price]计算的GDP; •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 ——以不变价格[Fixed Price]计算的GDP。 名 义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通货膨胀率+100%

  20.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 ——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 GNP=GDP •   +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 -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21. 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经济成果的缺陷 • 不能衡量出某些经济成果。 • 不能反映人民闲暇时间和精神收入。 • 不能反映地下经济活动。 • 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 • 不能反映环境污染问题。

  22. 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教材P429-431]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 =GDP-折旧 国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NI](狭义) =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23. 别高兴得太早哦! • 个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PI] •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和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 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PDI] • =PI-个人所得税 好多影星都搞混了PI与DPI

  24. 1.国内生产总值GDP3661.3 • 减折旧 – 402.9 • 2.=国内生产净值NDP 3258.4 • 减间接税 –307.2 ; 减统计误差 – 8.2 • 3.=国民收入NI2959.4 • 减社会保险 –305.9 ; 减利润税和未分配利润 –206.8 • 加转移支付 +566.5 • 4.=个人收入PI3013.2 • 减个人所得税 – 435.1 • 5.=个人可支配收入PDI2578.1 • 1984年美国的GDP、NDP、NI、PI与PDI。 从国家到个人、从大家到小家的过程

  25.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一、总产出、总支出和总收入关系 • 总产出等于总支出,为什么? • 总产出等于总收入,为什么? • 认清三者关系有什么意义? 研究国民收 入的法宝

  26. 我买的新房子是不是消费支出? 二、用支出法核算GDP • 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 • GDP包括: • ①消费支出[Consumption],用C表示 • 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

  27. ②投资[Investment] ,用I表示 • 固定投资[Fixed Investment]: • 购买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私人住宅的支出 • 存货投资[Inventory Investment]: • 企业存货净变动额。 投资!投资!

  28. ③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G表示 • 如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支出。 • 注意: • 政府支付包括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前者构成GDP组成部分;而后者不计入GDP 。 • 为什么?

  29. ④净出口[Net Exports] • 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 • 为什么计入GDP的是净出口而不是出口? • 所以,用支出法核算GDP公式为: • GDP=C+I+G+(X -M)

  30. 项目 (单位:10亿美元) 金额 • 1.个人消费支出(耐用品、非耐用品、服务)    2342.3 • 2.私人国内总投资(固定投资580.4、存货变动56.8) 637.3 • 3.政府购买的商品和劳务(联邦政府、地方政府)   748.0 • 4.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 出口363.7 —进口429.9) – 66.3 • 得出国内生产总值                3661.3 • 减资本折旧                   – 402.9 • 得出国内生产净值                 3258.4 • 减间接税 – 307.2 • 减统计误差 – 8.2 • 得出国民收入                  2959.4 • 以支出法计算的1984年美国GNP.资料来源: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85年

  31. 美国1984年GNP表格(单位:10亿美元) • 国民生产总值 3661.3 • 消费 2342.3 • 耐用品 318.4 • 非耐用品 858.4 • 劳务 1165.7 • 投资 637.3 • 固定投资 580.4 • 非住房投资 426.0 • 住房投资 154.4 • 存货投资 56.8 • 政府购买 748.0 • 净出口 -66.3 • 出口 363.7 • 进口 429.9 这么些钱,不知够不够一个国家花的。不过里根搞到这个份上,也可以了吧?

  32. 三、用收入法核算GDP 我富了,所以国家富了;我穷,国家也穷! • 收入法[Income Approach] • “产出等于收入” • GDP包括: • 工资 • 利息 • 租金 • 利润 • 企业转移支付和间接税 • 折旧

  33. 项目        单位:10亿美元      金额 • 1.工资和其它补助(工资、薪金、补助) 2172.7 • 2.租金收入                      62.5 • 3.净利息                       285.0 • 4.公司利润 (股息、利润税、未分配利润、存货与折旧调整) 284.5 • 5.独立业主收入                    154.7 • =国民收入             2959.4 • 6.加间接税及零星项目                  307.2 • 减统计误差                      —8.2 • =国内生产净值                     3258.4 • 7.加折旧                        402.9 • =国内生产总值                    3661.3 • 以收入法计算的1984年美国的GNP.资料来源: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85年

  34. 例3: • 下面两项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有什么区别? • (1)一个企业为经理买辆小汽车; • (2)这个企业给这个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辆小汽车。

  35. 例4: • 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 • (1)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万磅银卖给了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假设全部为价值增值); • (2)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给工人造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 A: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 B: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 C:在生产活动中工资、利润共计分别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36. 答:A: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即GDP为40万美元。答:A: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即GDP为40万美元。 • B:开矿阶段生产的价值为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的价值为40-10=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即GDP为40万美元。 • C: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即GDP为12.5+27.5=40万美元。

  37. 例5: • 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厂商,A厂商年产5000,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200,C买2000,其余2800卖给消费者。B年产500,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其中3000由A购买,其余由消费者购买。 • (1)假定投入在生产时都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 (2)计算GDP为多少?

  38. 解:(1)A的价值增加:5000-3000=2000; • B的价值增加:500-200=300; • C的价值增加:6000-2000=4000 • 所以合计价值增加:2000+300+4000=6300 • (2)最终产品价值为:2800+500+3000=6300,即GDP为6300。

  39.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 一、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 • 二、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 • 三、四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

  40. 一、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 • 两部门指:企业和家庭 • 不考虑政府收支和国际收支的影响 • 假设没有折旧 • GDP=NDP=NI=Y

  41. 简单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 假定居民将全部收入用于个人消费。 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 中 间 产 品 居民户 厂 商 购买最终产品

  42. 从图的上半部看:NI • 从图的下半部看:AE=C • 根据:总产量=总收入=总支出 • Y=C

  43. 扩大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 假定居民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储蓄。 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 居民户 厂 商 投资 储蓄 购买最终产品 金融机构

  44. 总支出=消费+投资 • Y= C + I • 总收入=消费+储蓄 • Y= C + S • 恒等关系:C + I = C + S • I = S 未归于消费者之手的产品 未用于购买消费品的收入

  45. 二、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   加进政府收支的作用。   三部门指: 厂商、居民户和政府

  46. 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 政 府 政府购买 税  收 转移支付 税  收 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 居民户 厂 商 购买最终产品 金融机构 储 蓄 投 资

  47. 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 Y= C + I + G • 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 • Y= C + S + T • 恒等关系: • I + G = S + T • 或 I = S + (T - G) • 投资 =私人储蓄+ 政府储蓄

  48. 三、四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 再加上国际收支的作用。 四部门指: 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外国

  49. 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 政府购买 政 府 国外 关 税 转移支付 税  收 出 口 进 口 税 收 政府购买 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 居民户 厂 商 购买最终产品 投 资 储 蓄 金融机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