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22 Views
体育教师教材培训. 房山教师进修学校 郭玉东、尤军 2013.8.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 —— 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E N D
体育教师教材培训 房山教师进修学校 郭玉东、尤军 2013.8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 课程性质: •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 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 课程基本理念 •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 课程设计思路 •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 •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 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别对应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 (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 • (五)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 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
体育教师专业技能 • 1.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别的专业技能 • 讲解 、示范
教材的把握处理 • 北京版、人教版教材梳理
教学计划的制定 • 学年、学期、单元、进度、教案
课堂教学 1.正确的目标:教学的目标不是教师教什么,而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学到了什么,即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 2.充分的准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式。 3.科学的组织:教学准备与教学组织是紧密相连的,教学是根据准备的教学计划进行的,是执行教学计划的过程。教学是动态的活动,教学中可以适当修改计划。
课堂教学 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应注意 1.符合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进度; 2.符合学校的场地器材、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体育基础等实际; 3.有具体的组织教法作保证; 4.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5.对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
重难点的把握 • “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学习后继内容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和应用性。 • 在体育教学中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分。 • 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
重难点的把握 • “难点”包含两层意思: • 一、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 二、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 • 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
专家谈课改与体育课堂 • 赖天德(北京大学教授) • 1.学生动能得到充分的运动与有效的学习,同学之间相互关心、帮助,积极愉快地共同进行学习与锻炼,身心得到一种运动满足。 • 保证体育课有必要的运动负荷,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运动。
专家谈课改与体育课堂 • 耿培新(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艺术分社社长) • 1.上完一节课学生能够说出这堂课学习和锻炼了什么。 • 2.设身处地地体会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围绕知识点和难点设计合适的学习点、思考点、体验点、操作点、交流点。 • 3.把教学重点落在学习过程上。
专家谈课改与体育课堂 • 耿培新(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艺术分社社长) • 4.教学的知识、技术含量适宜,学生的学习时间合理、运动负荷适宜。 • 5.教学氛围宽松、和谐、充满活力。 • 6.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 • 7.满足特殊要求和能力的学生的需要。
专家谈课改与体育课堂 • 耿培新(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艺术分社社长) • 8.在多种多样的身体活动情境中发展运动技能。 • 9.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教师的对话,加强交流。
专家谈课改与体育课堂 • 毛振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 • 1.教案里增加知识点,伴随着技术教学、身体锻炼渗透1—2个知识点,积少成多,为学生的终身的体育锻炼做出服务。 • 2.体育场地、器材弄得多一点,更有变化一点。鼓励自制教具。有条件的学校进行购买。 • 3.课堂上不放过学生的不良行为和道德问题,严格制度、要求,把体育课堂变成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