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21 Views
產業電子化. 從供應鏈看管理. 讀後心得報告. Essential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指導教授:陳裕民 教授. 學生:吳昭謀 班別 : 工程管理碩二專班 學號 : N07921160. Outline. 一 . 本書簡介 二 . 選讀動機與摘要 三 . 供應鏈與供應鏈管理 四 . 供應鏈的作業 五 . 供應鏈協調和科技應用 六 . 績效考核 : 供應鏈評量 七 . 供應鏈的商機 八 . 開發供應鏈系統
E N D
產業電子化 從供應鏈看管理 讀後心得報告 Essential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指導教授:陳裕民 教授 學生:吳昭謀 班別 : 工程管理碩二專班 學號 : N07921160
Outline 一. 本書簡介 二. 選讀動機與摘要 三. 供應鏈與供應鏈管理 四. 供應鏈的作業 五. 供應鏈協調和科技應用 六. 績效考核:供應鏈評量 七. 供應鏈的商機 八. 開發供應鏈系統 九. 即時供應鏈的前途希望 十. 結論
一. 本書簡介 書名: 從供應鏈看管理 作者:麥可.修葛斯 ( Michael Hugos 美國西比大學企管碩士學位 現任:網路服務公司 ( NSC) 資訊長 譯者: 蔡宏明 政大企管系學士 菲律賓亞洲管理學院企管碩士 現任:太澤先進科技公司協理
二. 選讀動機與摘要 一. 選讀動機: 從課堂中的學習 ,對於電子化與供應鏈之間的關係, 深感興趣 ,尤其對於供應鏈的建構與管理,更是想再進一步的瞭解, 所以選讀該書 ,並將該書的個人淺見心得 ,分享於大家. 二. 書中摘要: 研讀本書後個人感受深刻 ,作者將置身建置 “ 電子商務 ” 基礎架構的實際經驗做了毫不保留的大公開, 將如何建置 “ e 商務系統 ”“資料倉儲 ”“網路下單 ”-----等系統, 詳細的陳述整套的作法----包括如何為系統做觀念定義 -設計 -建置和交付 ,如何編製預算, 以及如何評量績效. 另外書中一再呼籲供應鏈內製造商 配銷商, 專業服務商必須專精 ,專注於自己的核心技能 ,並把非核心技能的其餘作業 “外包 ”給相輔相成的其他供應鏈伙伴, 更呼籲供應鏈內的伙伴互通資訊和商情, 以避免顧客端小小的需求波動卻 “ 虛胖 ” 成供應鏈末端的需求大震盪, 也即書中所稱 “牛皮鞭效應”或 “蝴蝶效應 ”.而本書中更大膽預測” “及時供應鏈”, 可能降臨人世, 這一部份論述充滿哲學味道 ,讀起來頗能引人深思, 也讓人對科技及供應鏈有一層的認識與體會.
三. 供應鏈與供應鏈管理 “ 供應鏈 ” : 由參與其中的所有公司來組成 , 她們從事設計 , 生產和交貨 以便將產品賣給市場 . “ 供應鏈管理 ”: 則是參與其中的企業進行生產, 存貨 ,地點, 和運輸之協調 以便在 “ 回應能力”和 “營運效率”上取得最佳組合, 來服務市場之謂 , 供應鏈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增加產品和服務的銷售量 ,同時又降低存貨和營運費用.
新舊供應鏈對照分析 垂直整合已轉為 〝虛擬整合〞 原物料公司 垂直整合公司 之部門區分 運輸公司 原物料 現代的公司都是專 注於自己的核心能力 並與其他公司合作,以 創最適當的供應鏈來 服務快速變動的市場 製造公司 運輸 製造 獨立的配銷公司 配銷 獨立的零售商 零售展示 零散的、快數變動 的市場 量產化、週轉緩慢 的大眾市場
四.供應鏈的作業: 驅動供應鏈的作業活動可區分成四大類 : (1)計劃 (2)覓源 (3)製造 (4)交貨, 這四大類活動都是日常作業項目 , 但供應鏈是否運作良好卻深受它們的影響 , 因此企業必須持續在這些領域內追求改善. 計劃 1.需求預測 2.產品訂價 3.存貨管理 交貨 覓源 1.訂單管理 2.交貨排程 在五大供應鏈驅動要素決策的制約下, 這些作業程序的運作形成整個供應鏈 . 1.採購 2.授信和收款 製造 1.產品設計 2.生產排程 3.設施管理
四.供應鏈的作業: 規劃 :所說的就是計劃和組織其他三大類活動所需要的作業活動 , 這些作業 包括了需求預測 , 產品訂價 , 和存貨管理 , 就是這些規劃活動在決定 供應鏈的潛在效率 , 而且規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 覓源 :包括了擷取原物料以供製造產品和服務的種種活動 , 這又包括了像採 購 ,授信和收款之類的作業活動, 採購 授信和收款對供應鏈的效率也有 很大的影響力. 製造 :包含了發展 建造產品和服務的許多作業 , 諸如 :產品設計 生產管理 和 設施管理 - - - -等 . 交貨 : 包含接收顧客訂單和交付產品給顧客 , 最主要的作業活動則是訂單資 料輸入 / 處理和產品交付 , 這兩項作業也正是供應鏈中企業相連結的 主要媒介
四.供應鏈的作業: ( 結合供應鏈和企業策略的三步驟 ) 1.了解顧客的要求 2. 確‘認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自己的公司將在市場上所扮演的角色 3. 開發供應鏈能力,以支持實現你的公司所選擇的市場定位 回應能力 營運效率 1.生產 2.存貨 3.地點 4.運輸 5.情報
四.供應鏈的作業: 生產排程 是運轉率 存貨水平 和顧客服務水平之間不斷求取平衡的一種過程 高運運轉率 1.較長的生產週期 2.集中式的製造和配銷中心 高水平顧客服務 低存貨水平 1.少量多次的生產週期 2.高水平的存貨量 1.較短的生產週期 2.原物料及時送達 經濟批次生產量(ELS) 1.按產品的經濟批次生產量(ELS).ELS在 求取生產 轉換設置成本和存貨保持成本之間的平衡. 2.出清時間最短的產品最優先安排上線
四.供應鏈的作業: ( 有效訂單管理的四規則 ) 2.訂貨履約自動化 電腦系統自動將必要的資料傳送給適 當處理單位.人力只用來處理例外情況 1.指輸入訂單資料一次 盡量使用電子方式在最接近 源頭的地方輸入資料,從此以 後,不管這筆資料在供應鏈內 怎麼流通,最好都不再使用人 工方式重新輸入 4.使用整合後的訂單管理系統 應用網際網路技術將訂單管理 系統與其他相關系統整合在一 起,以寶石訂單資料的一致性. 3.訂單現況透明化 讓顧客和服務代理人在他們 需要的時候就能查閱訂貨履 約的現況
五.供應鏈協調和科技應用 供應鏈動態中最普遍的現象之一就是俗稱的 “牛皮鞭效應 ”, 這就是在供應鏈前端所發生產品需求上的小變化會造成後端較大的變化 , 而且是越往後端 , 這些產品需求上的變化幅度擺盪得越兇 , 在供應鏈不同階段或位置的企業對市場需求因此有非常不同的見解 , 導致供應鏈協調中斷 ,也造成企業一開始是在應付產品短缺 , 後來應付的卻是產品供應過剩 . 許多企業並不真正了解 “牛皮鞭效應 ” 的厲害 , 傳統上 因 “牛皮鞭效應”所引發的需求波動常被認為是理所當然 , 無可避免的事 , 於是企業就單打獨鬥 , 以強化自身能力的方式來因應需求波動 , 其實 ; 倘若企業能聯合起來 交換市場情報 , 從需求波動本身著手著力的話 , 效果可能更好更快. 支援性科技之使用在促進有效率的供應鏈作業上是絕對必要的 , 所有資訊系統都由可以執行三項功能的科技來組合 , 資料攫取和溝通 , 資料儲存和取用 以及資料應用和報告製作 , 不同的供應鏈系統在這三個功能領域的能力必然有不同的組合.
五.供應鏈協調和科技應用 同步化供應鏈之存貨流程 “繩子 ” 原物料 製造廠商 配銷商 零售商 市場需求 緩衝 緩衝 緩衝 緩衝 該模式稱為 “鼓--緩衝--繩 ”,市場需求是這個系統的限制 , 它設定了供應鏈的擊 “ 鼓 ” 節拍或步驟; 各家公司則守在供應鏈上自己的崗位 ,以存貨或產能為 “緩衝 ”來管理不確定性 , 這系統中的緩衝都保持在低水位 ,因為大家分享著最接近真實的市場需求資料 ,資料就是這裏的 “繩子 ” 將所有的參與者綁在一起 , 並促成了大家的同步活動.
六.績效考核:供應鏈評量 使用供需兩項基本變數 ,我們是可以建構出一則有用的市場模式 , 內含 四個象限: 1. 開發中 : 新市場和新產品 , 其需求和供給都偏低,而 且不可預測 . 2. 成長中 : 市場需求大於供給 , 而且供給量不確定 . 3. 穩定型 : 存在已有一段時日的市場 , 供給和需求都偏 高 ,而且穩定可預測. 4.成熟型 : 供給大於需求 , 而且需求量不確定 .
六.績效考核:供應鏈評量 供給 需求
六.績效考核:供應鏈評量 你的公司精通這些服務市場所需的績效組合嗎 ? 唯有在市場所需的績效組合方面 領先其它廠商 你才能掌握獲利的機會 供給 需求
六.績效考核:供應鏈評量 對不同觀眾展示不同的資料 “查閱 ” 劃面 作業 “查閱 ” 畫面 (公司在每個績效領域之作 業狀況 ) 策略----市場 “ 查閱 ”畫面 (市場趨勢和公司績效目標) 戰術--企業 “查閱 ”畫面 (分配資源以達成公司績效目標) 公司資料倉儲 給供應商報告 給顧客報告 資料儲中心 資料倉儲系統可以提供策略戰術 和作業層面的資料 “ 查閱 ”畫面 , 這種分類讓企業內的主管和員工可以很快找到自己所要的資料 , 資料倉儲系統也可以提供資料分享機制 以支援顧客和供應鏈活動之協調 .
七.供應鏈的商機 定義供應鏈的商機可從下列五點來定義: (1).事業目的:清處地說明想達成的目的有那些 (2).系統的績效標準 :這些標準應針對四個績效領域 : 1.內部效率 2.顧客服 務 3.需求彈性 4. 產品開發 (3).系統的觀念設計 :達成事業目的和績效標準的概念圖 ,系統設計應包含人 程序 和科技 觀念設計可以說是策略 , (達成事業目的之手段)的具體化實現. (4).專案目標:建置系統所需要達成的目標 , 這些目標是建置系統所需要的作業 要項 , 也應在系統的觀念設計中明白揭露出來 . (5).成本-----效益分析:用以判斷專案是否值得進行 ,負責達成事業目的的高級 主管們應該仔細檢核專案的成本效益 , 並確認其正確性和正當性 ,在構思和 制定供應鏈改善專案時, 寧可做好一系列小小方案 ,不要 貪圖 “一步登天”.
八.開發供應鏈系統 系統開發順序 定義 設計 必須交付事項: 建置 必須交付事項: 1.事業目的 2.系統績效目標 3.系統觀念設計 4.專案目標 5.成本--效益分析 和 ROI 6.啟始專案計劃和 預算 1.新事業程序流 程之詳細設計 2.以系統雛型和 技術架構之方 式來制定系統 設計規格 3.為設計階段做 細步計劃和編 列預算 必須交付事項: 1.可運作的系統 2.系統技術的文件 3.全套的操作指南
八.開發供應鏈系統 策略系統設計指南 七項策略系統設計指南: 1. 系統設計應對準事業目的和績效目標 . 2. 使用系統來改變競爭態勢 . 3. 善用現有系統結構 讓它發揮槓桿作用 . 4. 將科技和事業程序做最簡單的組合 卻又能達成最 大量的績效目標 . 5. 將系統開發順序和步驟做彈性安排 . 6. 不要嘗試建置複雜度超出貴公司處理能力的系統 . 7. 不要炒冷飯 !不要將失敗過的專案交給當時的工作 來重做 , 也不要使用當時的系統設計 .
八.開發供應鏈系統 設計步驟應交付事項: (1).詳細設計的系統商業程序之流程 ,以及參與系統工作之員工都充滿信心:, “系統會達成被期望 的績效標準.. (2). 明顯定義的技術結構和使用者介面之系統原型 , 技術結構必須顯示出有能力處理預期的 ,資 料量和使用者需求 , 內容應含一整組的電腦銀幕畫面之佈局, 報告格式使用者介面之所有規格 . (3).詳細的專案計劃和預算 , 用以準備反映出建置系統所需要的時間 成本 和資源 . 建置步驟應交付事項: (1).符合設計規格 , 達成績效標準的系統:系統的某些部份必須在整個系統完成之前就已開始作業. (2).完整最新的技術設計文件 :設計文件等於是建築物的配線圖和結構平面圖 (3).完整的操作指南或手冊:操作和維護系統的人與建置系統的人不會是相同的一組人, 操作系統 的人需要知道如何開動或關閉系統 , 做績效微調 , 解決系統的疑難雜症 和操作維護 .
九.即時供應鏈的前途希望 與網際網路和其他溝通網路 “永遠連線 ”讓我們可以看見的 “ 即時 ” 現況 , 現在 我們看到供應鏈是以電影一樣的 “連續圖片 ”, 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只是每隔一段期間才拍一張照片的集合 , 這種 “永遠連線 ”的 “連續圖片 ” 讓我們可以每週 , 甚至每天 持續調整供應鏈作業 , 以取得重大的新效率. 透過人們每天執行供應鏈作業活動 “ 自我調整回饋迴路 ”,也可以被運用到供應鏈 上去 , 首先 ; 以金錢或心理誘因來激勵員工 , 使他們努力達成事先設定的績效目標 ,然後 ; 提供員工“ 即時 ” 資訊 , 讓他們立即知道自己是在朝目標邁進中或正在背道而馳當中 , 有了這些即時資訊 , 員工會自我調整 , 駛向目標 , 並比過去有更大機會達成目標 . 這股動力會提升供應鏈水準 , 使它變得更有回應能力和更有效率 , 在作業上做即時調整 ,也將使供應鏈對事業環境做出更好的調適 , 進而帶來前所未見的績效表現和獲利能力.
十. 結論 近年來 ; 拜網際網路科技之賜 , 許多產品的生命週期縮短了, 顧客的品味提升了, 需求改變了 , 競爭的層次也從過去 “企業之間 ”的拼鬥 演變成 “供應鏈之間 ”的角逐 , 甚至是 “ 國與國之間 ” 產業的競賽 , 處於今日快速變動的環境中 , 許多企業 , 產業和國家都急需有一套良好的經濟理論和模式來指引和提升生產力和競爭力. 工業經濟時代所發展出來的 “ 垂直整合 ” 商業模式 , 已經轉變成供應鏈內所有企業間的 “虛擬整合 ” , 在這個時代 每家公司都應專注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並將其他供應鏈活動外包給其它有互補能力的公司 ,在今天怎麼快速變化的市場和科技環境裡 , 企業唯有專注改善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 才是生存發展的正途 ,想在今天怎麼競爭的市場上出人頭地 , 企業必須學會調整其供應鏈來應付市場需求. 最後從本書中 ; 我們已知道如何架構完整的供應鏈 ,也知道今日的產業 ,其供應鏈的重要性 ,而最重要的是要作好供應鏈其電子化系統更是不可缺少 .
敬請指教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