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likes | 682 Views
第八章 网络金融的监管. 内容提要. 本章从网络金融风险的主要种类、形成原因和基本特征分析出发,主要讨论了网络金融风险的管理方法、网络金融的监管体系、国内外网络金融监管情况。 重点内容是网络金融的监管体系中的网络金融监管的含义和目的、网络金融监管的主要措施。 难点内容是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把握国内外网络金融监管的实践过程,理解网络金融活动主体的责、权、利关系,体会对网络金融双刃剑特征的把握。.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网络金融的风险管理 第二节 网络金融的监管体系 第三节 国内外网络金融监管简介. 第一节 网络金融的风险管理. 一、网络金融风险的主要种类
E N D
内容提要 • 本章从网络金融风险的主要种类、形成原因和基本特征分析出发,主要讨论了网络金融风险的管理方法、网络金融的监管体系、国内外网络金融监管情况。 • 重点内容是网络金融的监管体系中的网络金融监管的含义和目的、网络金融监管的主要措施。 • 难点内容是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把握国内外网络金融监管的实践过程,理解网络金融活动主体的责、权、利关系,体会对网络金融双刃剑特征的把握。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网络金融的风险管理 • 第二节 网络金融的监管体系 • 第三节 国内外网络金融监管简介
第一节 网络金融的风险管理 一、网络金融风险的主要种类 • 网络金融的一般风险 • 市场风险 • 流动性风险 • 信用风险 • 操作风险 • 法律风险 • 网络金融的特殊风险 • 网络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 网络金融的业务风险 • 人为因素形成的风险
网络金融的一般风险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实际上是由于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价格变化导致银行损失的风险。顾名思义,市场风险实际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市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四大部分。由于我国目前银行从事股票和商品业务有限,因此其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网络金融的一般风险 流动性风险。 • 网络银行机构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满足客户兑现电子货币的风险。发行规模越大,清算资金不足的可能性越大。 • 资产在到期时不能无损失变现的风险。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来自存款的提取和贷款的需求。 • 中国的电子货币,使发行者以既有货币、现行货币等信用货币所表示的现有价值为前提发行出去,不属于一种独立的货币,只是电子化交易媒介。 • 网络银行的实时、快捷使参与交易清算的机构更趋向减少货币的超额储备,增大流动性风险。
网络金融的一般风险 信用风险。 • 信用风险:金融交易者在合约到期日不完全履行其义务的风险。如贷款违约或欺诈。 • 网络银行运行过程中增大了交易者身份确认,信用评价方面的信息不对称,使交易身份、交易真实性的验证难度增大。 • 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网络金融的一般风险 操作风险。 • 如:业务人员伪造交易信息、改变业务流程次序和流向、实施金融欺诈。 • 伪造主机欺骗合法主机及用户,套取或修改权限,密码等,实现非授权访问。
网络金融的一般风险 法律风险。 • 由于交易对手不具备法律或监管部门授予的交易权利从而导致一定损失的可能性。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财务披露制度、隐私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法、货币发行制度、国与国之间的差异。 • 网络金融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尚未有配套的、完备的法律与之适应,开展业务时无法可依。 • 各国金融交易法律不同,跨国交易业务,难免产生国与国法律问题的冲突。
网络金融的特殊风险 • 网络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 指在网络金融运营的整个系统中,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整个系统不能正常运转,以致最终威胁金融市场的系统运行与稳定。 • 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 • 网络金融的业务风险 • 支付和结算风险。 • 市场选择风险 • 网络金融机构的信誉风险 • 人为因素形成的风险
支付和结算风险 • 由于网络金融服务方式的虚拟性,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可突破时空局限,打破传统金融的分支机构及业务网点的地域限制;只需开通网络金融业务就可能吸引相当大的客户群体,并且能够向客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实时服务,因此,网络金融有3A金融之称。网络金融的经营者或客户通过各自的电脑终端就能随时与世界任何 一家客户或金融机构办理证券投资、保险、信贷、期货交易等金融业务。这使网络金融业务环境具有很大的地域开放性,并导致网络金融中支付、结算系统的国际化,从而大大提高了结算风险。基于电子化支付系统的跨国跨地区的各类金融交易数量巨大。这样,一个地区金融网络的故障会影响全国乃至全球金融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支付结算,并会造成经济损失。20世纪80年代美国财政证券交易系统曾发生只能买入、不能卖出的情况,一夜就形成200多亿美元的债务。我国也曾发生类似情况。
市场选择风险 • 市场选择风险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网络金融机构面临的不利市场选择而引发的业务风险. • 网络金融机构无法在网上鉴别客户风险水平处于不利选择地位. • 在虚拟金融服务市场上,网上客户不了解每家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是高还是低. • 由于网络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信息处于严重的不对称状态,客户将比在传统市场上更多利用信息优势形成对网络金融机构不利的道德风险.
网络金融机构的信誉风险 • 信誉风险不仅是针对某一家网络金融机构而言的。 • 网络金融机构采用了很多新技术,任何原因引起的系统问题都会给金融机构带来社会信誉风险. • 其他一些非金融机构自身的原因,如,交易第三方的缘故产生的问题、电脑黑客通过金融机构站点非法提供不准确信息所造成的损失,也会使客户对金融机构的信誉产生怀疑,增加网络金融机构的社会信誉风险。 • 其他金融机构在提供电子货币或其他虚拟金融服务上的失败,会导致客户对自己所依赖的网络金融机构产生怀疑。
二、网络金融风险的形成原因 • 网络金融机构自身的原因 • 网络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缺乏经验是产生网络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 • 客户方面的原因 • 主要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 • 网络系统方面的原因 • 电子货币传输和存储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网络金融业交易的安全性。 • 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和统一
三、网络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 • 网络金融风险扩散速度加快。 • 网络金融风险监管难度提高。 • 网络金融风险“交叉传染”的可能性增加。 • 金融危机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加大。 • 引起网络金融风险的因素扩大。 • 网络金融风险的一般特征
东南亚危机首先是从泰国发起的,国外投机机构游资大量进入该地区,造成此地区严重的泡沫经济,当到了一定的时候开始收回以前的投资,在泰国大量抛售泰铢,泰国政府迎战,积极收购泰铢,但未能斗得过数目庞大的国外游资,于是造成泰铢大副贬值.后来这些投机机构又转战香港及其他东南亚地区,引发全面的金融危机.东南亚危机首先是从泰国发起的,国外投机机构游资大量进入该地区,造成此地区严重的泡沫经济,当到了一定的时候开始收回以前的投资,在泰国大量抛售泰铢,泰国政府迎战,积极收购泰铢,但未能斗得过数目庞大的国外游资,于是造成泰铢大副贬值.后来这些投机机构又转战香港及其他东南亚地区,引发全面的金融危机. • 1.泰国大量提高利率,吸引外资,大量借贷,而泰国用这些贷款大搞房地产等,造成大量经济泡末, • 2泰国外汇储备只有300亿$ • 3泰株和美元实行固定汇率制,相对美国经济90年代的强劲增长明显高估 • 4泰国股市从1991年进入慢慢熊途 • 5金融,外汇管制不利,热钱的监控不到位 • 索罗斯方面: • 1不仅自己实力雄厚,而且联手其他投机基金,泰国央行根本不是对手 • 2从泰国银行介入大量泰株(按未贬值之汇率),抛向市场换成美元,并利用人们的恐慌心理,迫使泰方有固定汇率转为浮动汇率(任意波动),致使泰株一泻千里,索使用借来的泰株换回大量美元,等到泰币大幅贬值后,再用少量美元换回泰株,还给泰国银行,中间的差价,也就是此次投机的巨额利润
2008年金融危机 • 金融危机从2007年就开始了,知道2008年,中国的影响才明显开来: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
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旗集团也宣布,7月份由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 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 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各家投行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不断叠加。 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价格的上升。美国采取了单边控制总需求的办法,使得原有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升,就业形势出现逆转,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 过去60年,美国经济增长和国内消费超出了本国生产力的承受能力。一方面,美国在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的过程中,实现不堪重负的增长;另一方面,美国把巨额的历史欠账通过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资本市场的价值传导机制分摊到全世界。这增加了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动摇了美国经济和美元的地位和对它们的信心。 次贷危机之前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限制进出口的法案和政策,是导致经济环境走弱的重要因素。在进口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制造各种贸易壁垒,在出口方面又对技术性产品设限,这些政策直接推动了美国物价的上升,减少了美国的就业机会,抑制了国内的经济创新动力,这也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 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到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危机,再到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银行被收购、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濒临破产被注资850亿美元拯救、全球股市的持续下跌,预示着华尔街最冷的冬天还没有到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美国正在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在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必须认真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趋势明显。 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势所趋,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是必然趋势。据亚洲开发银行16日发布的年度报告《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从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9.5%。
主要原如下, ①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增长减速远超出预期; ②通货膨胀率升高的趋势将使政府采取更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企业倒闭潮出现,工业利润增长大幅放缓; ③信贷紧缩下房地产市场降温,可能出现比2008年更为严重的危机; ④宏观调控下,房地产、钢材、水泥、铝合金和汽车产业投资增速回落; ⑤每年1000万个新就业岗位完成很困难。农民工回农村种地回潮,农村隐性失业大量增加; ⑥由于明年油价和电价可能会进一步上调带来PPI继续上升的传导因素,2008年中国全年CPI涨幅预测值从先前的5.5%上调至7%。2009年预测值从2008年4月的5%上调到5.5%; ⑦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下降,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于“画饼充饥”。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大、股市的负财富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
二、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目前,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增长率放缓是必然的,但在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下的“急刹车”会是一大批企业倒闭和就业的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但放松货币政策又使已经比较严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滥成灾。15日宣布的“两率”下调市场并不领情就是证明。同样,人民币对美元是继续升值或是贬值也是“两难”选择。
三、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益增长出现困难。 主要原因: ①在经济下滑状态下,银行的业务拓展空间变窄; ②在居民收入不稳定性加大和货币紧缩政策下,存款大量增加与贷款增量减少的矛盾突出,加上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③经济下滑带来的行业、企业破产倒闭,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很大(比如房地产贷款下面专门分析); ④资产泡沫破裂后,银行的抵押物大量缩水,贷款的抵押率超过“警戒线”,第二还款来源丧失。如房地产抵押、土地抵押、股票质押的贷款最为明显; ⑤持有美国次级债或对美国破产公司的贷款造成的损失。如中国银行集团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的债券7,562万美元;工商银行对雷曼公司贷款5000万美元;招商银行对雷曼贷款8000万美元; ⑥中国商业银行在2008年在海外的收购及投资因危机加重,过去的“抄底”行为变成了现在的“垫背”结果。按照高盛的预测,2009年香港H股中资银行的获利大约下降4%-8%;规模较小的股份制A股银行获利下降幅度更达到8%-13%。
四、各国央行任何救市行为都会“失灵”。 就在最近两天,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各显神通,为金融体系注入超过3000亿美元的流动性。美联储过去两天连续通过回购协议向市场注资1200亿美元,这是“911”以来最大规模的注资行动。在美国之后,欧元区、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瑞士等多个央行也连续采取注资措施。在亚洲,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先后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是贷款利率,印尼则宣布下调隔夜回购利率。 但各国央行的努力没有马上收到成效,道指、标普500指数、纳指、欧洲股市、伦敦股市全线下跌沪深A股金融股抛压沉重,沪指的十年成本线也岌岌可危。在投资者的信心跌到“冰点”之后,任何的救市措施都会在沉重的抛压之下,变成“昙花一现”的“绿色风景”。但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税单边征收就是较好的救市行为。在投资者信心丧失后,最好是彻底取消印花税。
五、房地产行业真正的“冬天”来临,寄希望于政府救房市无异于“痴人说梦”。 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真正“冬天”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显现。未来房产业的成交量持续下滑、购房者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大为提高。 根据高盛从银行向65家房产商贷放记录分析来看,从去年10月楼市调整以来,开发商现金流不足现象,就已逐渐暴露出来;但开发商仍以较高的利率,从国内外的私人投资者吸引了资金。为了筹集现金,国内大牌明星房地产开发商万科、恒大等都在竞相降价销售,明显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价已陷入下降趋势,尤其是同比下降较多的三个城市是深圳、广州与惠州。
中国政府机构在16日表示,8月追踪70个城市的房价指数首度较前月下滑,上海地区下跌了0.2%。目前,中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 此外,曾踊跃投资上海房地产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却要抛售部份最顶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产基金将两栋上海豪宅标售,包括新天地超过100间的商务住宅。此外,大摩原本有兴趣买下上海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楼层,而后也作罢。结合美国的“金融危机”来看,大摩标售中国房地产有可能是为潜在的流动性危机做准备,它可能也预示着部分外资开始准备撤出中国房地产市场,这将对本在严冬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先是开发商面临偿付能力危机,其后是实力不济的房地产开发商倒闭,进而殃及国内银行。
中国网络金融风险的几个特点 三、网络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 • 信息技术安全性比较薄弱 • 技术选择处于被动状态 • 法规体系的建设不够完善 • 网络金融机构的经营面临更大信用风险的威胁
四、网络金融风险的管理方法 • 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 • 评估风险 • 管理和控制风险 • 监控风险 • 跨国界风险的管理
评估风险 • 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承受能力估测与风险暴露确认。 • 分析识别风险。管理人员应该对风险做出合理的、防御性的判断,包括风险对金融企业的影响和这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风险承受能力估测。高级管理人员在特定问题发生时金融企业能够承受的损失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确定金融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 • 风险暴露确认。金融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将风险承受能力与风险大小评估相比较,确定风险暴露是否在金融企业承受能力之内。
管理和控制风险 • 现代金融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有三类: • 分散风险的组合法、转嫁风险的保值法和规避风险的保险法。 • 分散风险的组合法是指投资者在资金、时间和投资方向要实现多元化。 • 转嫁风险的保值法包括期货保值法、期权保值法和掉期保值法。 • 规避风险的保险法就是指通过购买保险来规避金融风险的一种方法。
管理和控制风险 • 金融企业的安全策略和措施 • 金融企业的内部交流 • 金融企业的评估和升级 • 金融企业的外包 • 金融企业的信息披露和客户培训 • 金融企业的信息披露和客户培训 • 金融企业的应急管理
监控风险 • 监控的两个要素是系统测试和审计
跨国界风险的管理 • 金融企业和监管者必须注意对源自跨国界金融企业的操作风险、信誉风险、法律风险和其他风险的评估、控制和监控。金融企业为不同国家市场中的客户提供服务时需要了解各国的法律要示,要对各国用户对其产品和服务的预期做出评价。
电子货币风险管理方法 • 电子货币是开放网络上的支付工具,与传统的支付工具不同。它给支付系统和金融企业带来的风险集中表现为欺诈风险、运行风险和法律风险。 • 建立不断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 虚拟专用网 • 加密技术 • 认证技术 • 防火墙技术 • 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法规制度以加强内外部控制
第二节 网络金融的监管体系 • 一、网络金融监管的含义 • 网络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机关或金融监管执行机关为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推动经济的发展,根据金融法规对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支撑的金融活动所实施的监督管理。
二、网络金融监管的目的 • 维护银行间公平有效的竞争 • 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 确保金融秩序安全 • 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三、网络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 • 网络金融的监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网络金融机构提供的网络金融服务进行监管。二是针对网络金融对国家金融安全和其他管理领域形成的影响进行监管。 • 对网络金融服务程式和真实性的监管 • 对网络金融系统安全性的监管 • 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监管 • 对利用网络金融方式进行犯罪的监管 • 对网络金融跨国境金融服务的监管 • 对网络金融的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的监管
对网络金融服务程式和真实性的监管 • 首先,网络金融机构的业务应符合国家的金融政策,尤其是要控制网络金融机构利用其相对于传统金融服务方式的低成本优势进行不正当竞争。 • 其次,对于网络金融机构提供的各项金融服务,因各金融机构间发展特色及侧重点各异,在相似名义下的金融服务内容不完全相同,尤其是使用该项服务的用户若接受不同的协议,必造成整个服务提供的混乱。应形成一套标准的行业服务规范对在线支付、网上保险、网上证券等进行条例式规定。这些标准的制定应由最高监管机构负责。
对网络金融系统安全性的监管 • 网络金融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安全问题,如何确保交易安全是网络金融发展需克服的最大障碍。 • 访问控制监管,采用防火墙、加密技术等保护网络金融机构客户利益不受损害。 • 建立安全评估监管组织体制。成立技术委员会对网络金融的系统安全进行资格认证和日常监管,规范系统分布安全。 • 日常监管维护。实施网络安全的控制和管理。 • 风险责任负责制。对网络金融机构的风险责任摊机制。
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监管 • 避免网络金融机构利用其隐蔽行动优势向消费者推销不合格的服务或低质量、高风险的金融产品,损害消费者利益。 • 完国金融机构对客户资料和帐户交易资料有保密义务,未经客户许可或特定执法机关执法要求,金融机构不可将客户资料向第三方提供。 • 考虑与网络金融高技术服务特点相应的责任。网络金融服务隐含了对高效利用时间和使用便捷的承诺。
对利用网络金融方式进行犯罪的监管 • 网络金融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用户分散、隐匿,向开户帐户键入一串代码,可以享受各式金融服务,资本也可以实现跨国流动。为网络洗钱、偷税漏税等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 • 为了防范网络金融犯罪,央行应建立数字认证中心,以签发代表网络主题身份的“网络身份证”,加强对参与网络金融交易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识别,加强对进入网络系统的资金来源和流向的合法性审核。
对网络金融跨境金融服务的监管 • 网络金融理论上可以实现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对客户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的要求。网络金融机构只需要具备当地服务器,就可以将本国金融服务实现跨国提供,这对那些没有放宽金融服务外资准入的国家提出了阻断这种服务的要求。 • 中央银行应明确规定,对网络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进行服务种类的阻断,只允许其提供符合金融分业监管的特定业务。对网络金融服务进行服务地域的阻断,只允许其提供覆盖本国允许对外的地域的金融服务。 • 跨国境业务可能涉及逃汇、走私、转移国有资产等问题,因此,加强对网络金融跨国境业务的监管应该与目前我国的对外政策、外汇制度相适应。
对网络金融的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的监管 • 市场准入 • 传统金融业是一种实行许可证制度的特殊行业,网络金融降低了市场进入成本,为了把握非金融机构提供网络金融服务的市场准入问题,应从准入的标准、注册制度、地域界定、业务范围等方面确立相应的准入制度。 • 市场退出 • 网络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不仅涉及存贷款等金融资产的损失或转移,而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料、消费信息、个人理财方式等也面临重新整理、分类或转移要求,所以要对网络金融市场退出的监管引起重视。
四、网络金融监管的主要措施 • 网络金融处于发展中,对监管网络金融的研究也处于初步阶段。目前,巴塞尔委员会主要对网络银行的监管制度进行研究,还没形成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网络金融监管制度。 • 网络金融监管的具体措施包括: • 建立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及金融监管规则 • 金融监管与机构自律有机结合 • 确立统一监管体制,强化对业务创新的管理力度 • 健全非现场监管体系,规范信息披露要求 • 建立统一的金融认证中心 • 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性合作与协调
网络金融监管的具体措施: • 网络金融的法律法规和监管问题 • 建立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及金融监管规则 • 市场准入条件 • 电子签字的合法性 • 交易证据问题 • 事故、故障造成损失时当事者的责任
网络金融监管的具体措施: • 金融监管与机构自律有机结合 • 计算机软、硬件条件 • 金融机构内部职员系统操作技能、职业道德 • 交易的实时检测、跟踪、记录和校验 • 系统备用方案和应急计划 • 对可疑交易、犯罪行为的模拟处理演练 • 业务操作管理制度和权限制约的建立
网络金融监管的具体措施: • 确立统一监管体制,强化对业务创新的管理力度 • 金融监管应从“机构监管型”转向“功能监管型”,在统一的监管主体下,监管客体需要由包括金融机构,扩展到同时涵盖一些提供资讯服务的非金融机构。网络金融条件下,由于非金融机构涉足金融业务,金融监管的范围也扩大。 • 管理的重点需要由资产负责和流动性管理转向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和客户信息的保护。
网络金融监管的具体措施: • 健全非现场监管体系,规范信息披露要求 • 金融交易的虚拟化使金融活动超越了时空限制,交易对象变得难以明确,交易时间和速度加快,现场检查难度加大,非现场监管是网络金融环境中的一种有效的监管方式。 • 实现金融机构的业务信息系统与监管当局监测系统的联网,使数据转换接口标准化,建立科学的监控指标体系,将大量的金融业务数据自动分析,综合评估金融机构内部业务发展的风险状况,达到非现场稽核监督的目的。 • 网络金融机构应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其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有关信息,建立良好的信息披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