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3

第 4 章

第 4 章. 動手架設區域網路 -以乙太網路為例. 本章提要. 4-1 乙太網路簡介 4-2 以雙絞線架設乙太網路 4-3 乙太網路的工作原理. 前言. 相信讀者對於網路的實體層 ( 包括:編碼、調變、傳輸媒介、設備等等 ) 已經有了初步瞭解 , 接下來要談鏈結層的技術。 在談鏈結層之前 , 先請大家動動手、實際架設一個區域網路 , 藉此認識先前提到的許多硬體。另一方面 , 在談到區域網路的工作原理時 , 比較能明白其中的意義。由於乙太網路是目前最普遍的區域網路技術 , 因此本章以它為主角 , 引導您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乙太網路。.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4 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4 章 動手架設區域網路 -以乙太網路為例

  2. 本章提要 • 4-1 乙太網路簡介 • 4-2 以雙絞線架設乙太網路 • 4-3 乙太網路的工作原理

  3. 前言 • 相信讀者對於網路的實體層 (包括:編碼、調變、傳輸媒介、設備等等) 已經有了初步瞭解, 接下來要談鏈結層的技術。 • 在談鏈結層之前, 先請大家動動手、實際架設一個區域網路, 藉此認識先前提到的許多硬體。另一方面, 在談到區域網路的工作原理時, 比較能明白其中的意義。由於乙太網路是目前最普遍的區域網路技術, 因此本章以它為主角, 引導您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乙太網路。

  4. 4-1 乙太網路簡介 • 4-1-1 乙太網路的源起 • 4-1-2 10 Mbps 乙太網路 • 4-1-3 100 Mbps 乙太網路 • 4-1-4 1000 Mbps (1 Gigabit) 乙太網路 • 4-1-5 10 Gigabit 乙太網路

  5. 4-1-1 乙太網路的源起 • 乙太網路 (Ethernet) 技術於 1973 年由全錄 (Xerox) 公司所發展, 而後由於 DIX聯盟 (DEC、Intel、Xerox 3 家公司共同組成) 推動乙太網路成為業界的標準, 並將專利權轉移給 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 , 使得乙太網路不再是專屬於某一家廠商的專利。因此各家廠商願意支持、發展乙太網路的產品, 使得它迅速地普及, 終於登上龍頭老大的寶座。

  6. 乙太網路的源起 • DIX 聯盟於 1982 年推出了 Ethernet Version 2 (簡稱 EV2) 規格。而後在 1983年, IEEE 802.3 委員會將 EV2 規格稍加修改, 正式公佈了 802.3 CSMA/CD 規格因此 EV2 和 802.3 兩種規格都可以算是乙太網路標準的濫觴。

  7. 4-1-2 10 Mbps 乙太網路 • 無論是遵循 EV2 或 802.3 規格的乙太網路, 其頻寬皆為 10 Mbps, 傳輸媒介則包含同軸電纜 (又區分為粗、細兩種)、雙絞線和光纖, 分別有不同的特性, 適用於不同的場合, 因此分別賦予『10Base5、10Base2、10BaseT 和 10BaseF』4 種名稱。

  8. 乙太網路的命名規則 • 負責制定乙太網路標準的 IEEE 802.3 委員會, 使用一種簡易的命名方法, 來表示各種規格的乙太網路。其格式為 XBaseY, 其中X 表示頻寬, Y 若為數字表示最大傳輸距離, 若為英文字母則表示傳輸媒介, Base表示『基頻』。 • 例如:10Base5, 表示該乙太網路的頻寬為 10 Mbps, 以基頻傳輸, 最大傳輸距離為 500 公尺;而 10BaseT 表示頻寬為 10 Mbps, 以基頻傳輸, 傳輸媒介為雙絞線。

  9. 10Base5 乙太網路 • 10Base5 乙太網路為最早出現的產品, 因此被稱為標準乙太網路。它使用直徑 1 公分的 RG-11 同軸電纜, 以匯流排的形式連接。在線路兩端點必須連接 50 歐姆的終端電阻。 • 每張網路卡以 AUI 線連接到收發器 (Transceiver), 再透過收發器連接 RG11 同軸電纜, 如下圖:

  10. 10Base5 乙太網路

  11. 10Base5 乙太網路 • 上圖中, 由終端電阻到另一個終端電阻的範圍稱為一個區段 (Segment), 每一個區段可達 500 公尺, 最多允許連接 100 個節點。最多可用 4 個中繼器來串連 5個區段, 因此 10Base5 的最大佈線範圍為:500 公尺/段 × 5 段 = 2500 公尺。

  12. 10Base2 乙太網路 • 因 10Base5 乙太網路佈線不易且成本較高, 於是 3Com 公司推出了改良型產品-10Base2 乙太網路。10Base2 改用較細的 RG58 A/U 同軸電纜為傳輸介質, 電纜的兩端也要接上 50 歐姆終端電阻, 兩終端電阻之間的範圍稱為區段, 但是每個區段的最大長度縮減為 185 公尺, 最多可連接 30 部電腦。

  13. 10Base2 乙太網路 • 雖然網路區段縮小、連接的電腦數目也減少, 但因為施工容易、材料價格低廉, 因此逐步淘汰 10Base5 乙太網路。

  14. 10BaseT 乙太網路 • 由於10Base5 和 10Base2 都具有下列的缺點: • 網路的任何一處斷線, 都會導致整個網路停擺, 而且追查斷線點較為困難。 • 若有電腦要移動位置, 佈線路徑可能要大幅修改。 • 因此在管理或維護上十分不便, 而這也促使了 10BaseT 乙太網路的誕生。

  15. 10BaseT 乙太網路 • 10BaseT 乙太網路採用 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無遮蔽式雙絞線) 線為傳輸介質, 所有的電腦都透過集線器 (Hub) 互相連接, 電腦到集線器的最大長度為100 公尺。

  16. 10BaseT 乙太網路

  17. 10BaseT 乙太網路 • 10BaseT 乙太網路具有以下的優點: • 每部電腦都獨立連接到集線器, 如果電腦或線路發生問題, 只會影響本身這一段的線路, 不會影響其它電腦的運作。 • 從集線器的燈號即可判斷那段線路故障, 比較容易維護。 • 移動電腦時, 只需改變局部佈線路徑, 整體佈線路徑不必更動。

  18. 10BaseF 乙太網路 • 事實上, 以光纖傳輸的乙太網路, 比使用雙絞線的乙太網路還早被人使用。不過正式規格的出現, 卻是在 1993 年才由 IEEE 公佈。10BaseF 乙太網路可分成 3 類: • 10BaseFL • 10BaseFL 中的『L』表示 Link (連接) 的意思, 也就是說, 10BaseFL 是以光纖連接網路卡、集線器等設備, 每區段連接距離最長可達 2000 公尺。

  19. 10BaseF 乙太網路 • 10BaseFB • 10BaseFB 中的 『B』 表示 Backbone (骨幹) 的意思, 也就是用來當做兩個區域網路連接的通道。 • 10BaseFP • 10BaseFP 中的 『P』 表示 Passive (被動) 的意思。這種架構類似星狀網路, 是以中央一個不具中繼器功能的光纖集線器, 分接到電腦上 (最多可接 33 台)。

  20. 10BaseF 乙太網路 • 上述各種 10 Mbps 乙太網路的規格整理如下表:

  21. 10BaseF 乙太網路 • 上表中的最大延伸範圍是指利用集線器 (或中繼器) 所延伸的最長距離。通常延伸之後的總長度, 會比原先的單一區段要長, 如 10Base5 從 500 公尺延伸為 2500公尺。但是光纖卻是例外, 反而從 2000 公尺 縮短為 500 公尺。這是因為光纖使用集線器來分接時, 會失去點對點連接的特性, 所以雖然延伸出較多的區段, 可是總長度卻不如原本單一區段的長度。

  22. 4-1-3 100 Mbps 乙太網路 •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 大眾對於網路的存取需求也越來越高, 這意味著需要更高的傳輸速度, 以應付更大量的資料傳輸量, 此時增加頻寬就成了最直接的解決辨法。IEEE 在 1995 年發表了 3 種 100 Mbps 的高速乙太網路 (Fast Ethernet) 規格:

  23. 100 Mbps 乙太網路 • 100BaseTX • 與 10BaseT 一樣都是使用雙絞線傳輸。不過由於傳輸訊號的頻率較高, 因此需要使用較高品質的雙絞線, 也就是要使用 Cat 5 (含) 以上等級的線材。100 BaseTX是市場上最早推出的 100 Mbps 乙太網路規格, 同時也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網路類型。

  24. 100 Mbps 乙太網路 • 100BaseT4 • 同樣採用雙絞線傳輸, 而且可以使用 Cat 3~ Cat 6 等級的線材作為傳輸媒介, 不過因為只有半雙工的傳輸模式, 而且推出時間太晚, 因此市場上很難見到相關產品。 • 100BaseFX • 使用光纖來傳輸, 傳輸的距離與所使用的光纖類型及連接方式有關。若使用多模光纖, 在點對點的連接方式下, 可達 2 公里, 而以單模光纖在點對點連接方式傳輸, 其距離可高達 10 公里。

  25. 100 Mbps 乙太網路 • 除了上述 3 種規格, 在 1997 年 100 Mbps 乙太網路俱樂部又多一個新成員-100BaseT2。它使用 Cat 3 雙絞線即可達到 100 Mbps 的頻寬, 而且能以全雙工模式傳輸資料, 兼具 100BaseTX 和 100BaseT4 的優點, 理論上應可擊敗其它競爭對手。不過由於它的傳輸電路較難設計, 成本相對較高, 而且推出時間晚, 已經失去先機, 因此投入生產的廠商並不多, 消費者也就不易買到 100BaseT2 的產品。

  26. 100 Mbps 乙太網路 • 100 Mbps 的乙太網路與原先 10 Mbps 乙太網路最大的不同, 在於頻寬及線材品質的提升, 我們將規格整理如下表:

  27. 4-1-4 1000 Mbps (1 Gigabit) 乙太網路 • 追求速度感是人之常情, 因此 100 Mbps 乙太網路出現後, 仍有許多人持續投入研發更高速的傳輸技術, 於是在 1998 年 IEEE 再度公佈了 3 種超高速乙太網路 (Gigabit Ethernet) 標準 ― 802.3z:

  28. 1000 Mbps (1 Gigabit) 乙太網路 • 1000BaseSX • 短波長 (850nm, 1nm=10-9m) 光纖乙太網路, 只能使用多模光纖做為傳輸媒介。若採用軸芯直徑為 62.5 微米的多模光纖, 在全雙工模式下, 最長傳輸距離為 275公尺; 若是使用軸芯直徑為 50 微米的多模光纖, 在全雙工模式下, 最長的傳輸距離為 550 公尺。

  29. 1000 Mbps (1 Gigabit) 乙太網路 • 1000BaseLX • 長波長 (1300nm) 光纖乙太網路, 可採用單模或多模光纖來傳輸。使用多模光纖時, 在全雙工模式下, 最長傳輸距離為 550 公尺;若是採用單模光纖, 在全雙工模式下, 傳輸距離則高達 5000 公尺。 • 1000BaseCX • 使用特殊的同軸電纜為傳輸媒介, 最長的傳輸距離僅有 25 公尺, 因此並不適合拿來架設網路, 比較適合用來連接鄰近的設備。

  30. 1000 Mbps (1 Gigabit) 乙太網路 • 1000BaseT • IEEE 於 1999 年所發表的 1000BaseT 規格 ― 802.3ab, 也受到眾人的矚目。1000BaseT 的特色, 在於可以使用 Cat 5 的雙絞線傳輸, 最長傳輸距離為 100 公尺, 也就是可以完全相容於目前最普遍的 100BaseTX 網路。 • 線路品質影響傳輸速率極大, 因此若要能真正達到 1000 Mbps 的效能, 通常要採用 Cat 5e 或者 Cat6 的線材才行, 而且市場上相關產品尚屬少數, 價格也偏高, 因此目前還不普及。

  31. 1000 Mbps (1 Gigabit) 乙太網路 • 1000 Mbps 乙太網路使用許多新的技術, 以克服乙太網路在高頻寬下, 傳輸距離愈來愈短的問題。在價格尚未下降之前, 仍難以取代 100Mbps 乙太網路。但 1000 Mbps 的頻寬, 絕對有機會成為未來的主流。

  32. 4-1-5 10 Gigabit 乙太網路 • 10GbE 的特色 • 10GbE 的現況與發展

  33. 10GbE 的特色 • IEEE 協會已於 2002 年 6 月通過 802.3ae 10GbE (10 Gigabit Ethernet,10 Gbps乙太網路) 的標準規格, 其特色包括以下 4 點: • 以光纖為傳輸介質 • 為了達到每秒 10 Gigabit 的傳輸速率, 而且傳輸距離又能長達數十公里, 因此在擬議規格時, 大家決定採用光纖為傳輸介質。若使用單模光纖, 最大傳輸距離可達 40 公里;若使用多模光纖, 則最大傳輸距離僅有 300 公尺。

  34. 10GbE 的特色 • 實體層規格區分為 LAN PHY 和 WAN PHY 兩種 • LAN PHY 適用於區域網路;而 WAN PHY 適用於廣域網路。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 WAN PHY 多定義了 WIS (WAN Interface Sublayer, 廣域網路介面子層), 可提供與 SONET (詳見第 6 章) 技術相容的能力。

  35. 10GbE 的特色 • 在 LAN PHY 規格裡, 相當令人矚目的是採用 WWDM (Wid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分波長多工) 技術, 在一條光纖內以 4 束不同波長的雷射光同時傳輸資料, 每束光的傳輸速率為 2.5 Gbps, 因此累計得到 10 Gbps 的傳輸速率。 • 這種技術不但在先前的乙太網路未曾使用, 即使在大多數的區域網路也是罕見, 堪稱是一大突破。

  36. 10GbE 的特色 • 沿用 10/100Base 乙太網路的封包長度和格式 • 為了與先前版本的乙太網路相容, 所以保留原本的封包長度與格式, 不予改變。 • 只支援全雙工 (Full Duplex) 傳輸模式 • 半雙工傳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高速傳輸的需求, 所以 10GbE 只支援全雙工傳輸。也因為如此, 所用的光纖都是成雙成對, 使得兩端的節點可以同時發送與接收資料。

  37. 10GbE 的現況與發展 • 綜觀乙太網路發展史, 我們認為 10GbE 在躍上舞台之前, 必須先制定 10GBaseT 規格。 • 雖然當初制定 802.3ae 規格時, 決定採用光纖作為傳輸介質, 但是光纖與相關硬體的成本畢竟較昂貴, 不易被大眾接受。於是多家廠商致力於開發以 Cat5e、Cat6雙絞線為傳輸介質的新規格-10GBaseT, 目前仍在集思廣益、積極制定中。

  38. 10GbE 的現況與發展 • 一般預料 10GBaseT 可望在 2006 年展露頭角, 成為乙太網路家族的新一代接班人。 • 另一方面, IEEE 也已經成立研究小組, 研究使用特殊同軸電纜作為短距離連接之用, 其角色類似於 1 Gbps 乙太網路的 1000BaseCX。但是否會推出相關規格, 目前仍言之過早。

  39. 4-2 以雙絞線架設乙太網路 • 從本節開始, 將一步步帶您實作一個100BaseTX 的乙太網路。 • 為什麼要選用 100BaseTX 呢?因為 100BaseTX 是目前最普遍的乙太網路類型, 而且就算未來 1000BaseT 成為主流, 有了架設 100BaseTX 網路的經驗之後, 再要架設 1000BaseT 網路的困難度會低很多, 因此以 100BaseTX 當做架設網路的第一步, 是最好的選擇。

  40. 4-2-1 安裝網路卡 • 插上網路卡 • 在 Windows XP 安裝網路卡驅動程式

  41. 插上網路卡

  42. 插上網路卡

  43. 插上網路卡

  44. 插上網路卡 • 鎖回擋板固定螺絲, 裝回側板、鎖上螺絲, 並接回所有先前拆下的接線。 • 打開電源, 如果能執行到載入作業系統階段, 表示網路卡已經插妥了。

  45. 如果無法開機呢? • 如果裝入網路卡後發現電腦竟然無法開機, 或開機後聽到不尋常的嗶聲 (嗶聲的次數及長短, 視 BIOS 廠牌及版本而異, 請自行參閱相關資料), 通常是因為網路卡沒有插好導致接觸不良;或是安裝時不慎碰觸到其它介面卡、排線, 致使它們鬆脫。 • 無論是何種情況, 均應迅速關閉電源, 重新拆開機殼仔細並檢查, 改正鬆脫與接觸不良現象, 確定無誤後再重新開機。

  46. 如果無法開機呢? • 如果仍然不能開機, 建議先將網路卡拔下, 然後試試看電腦能否正常開機, 假使能正常開機, 那麼換一片網路卡或許就能解決問題;萬一電腦就此再也開不了機, 那最好找個熟悉硬體的專家來協助您吧。

  47. 在 Windows XP 安裝網路卡 驅動程式 • 重新開機進入 Windows XP 之後, 系統會自動找到適用的驅動程式安裝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