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 likes | 1.14k Views
医生执业环境及应对策略参考. 吉林市口腔医院 宋殿华 2009 3. 特别案例. 医生护士戴钢盔上班:荒诞背后的严肃话题 太原新闻网 2006-12-29 09:24 来源:南方日报 医务人员全套武装 2006 年. 特别案例. 深圳山厦医院医护人员头戴钢盔上班的新闻,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讽刺意味,在即将翻完的 2006 年日历上狠狠划上一笔,令人哭笑不得,众口评弹,为日益激烈的医患矛盾 “ 浇了一瓢热油 ” 。 护士戴头盔. 特别案例. 天使的两面与 “ 医闹 ” 的出现 救死扶伤的天职,和当前体制下的市场属性,使医生形象变得陌生 保安牵狗巡逻.
E N D
医生执业环境及应对策略参考 吉林市口腔医院 宋殿华 2009 3
特别案例 • 医生护士戴钢盔上班:荒诞背后的严肃话题 • 太原新闻网2006-12-29 09:24来源:南方日报 • 医务人员全套武装2006年
特别案例 • 深圳山厦医院医护人员头戴钢盔上班的新闻,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讽刺意味,在即将翻完的2006年日历上狠狠划上一笔,令人哭笑不得,众口评弹,为日益激烈的医患矛盾“浇了一瓢热油”。 • 护士戴头盔
特别案例 • 天使的两面与“医闹”的出现 • 救死扶伤的天职,和当前体制下的市场属性,使医生形象变得陌生 • 保安牵狗巡逻
特别案例 • 曾几何时,人们把最美好的词语献给医务人员:杏林春色、悬壶济世、仁心仁术、白衣天使……这既是他们职业特点的形象描述,也寄托着公众对他们的美好期许,容不得他们的白大褂上沾染污点。
特别案例 • 曾几何时,人们把最美好的词语献给医务人员:杏林春色、悬壶济世、仁心仁术、白衣天使……
特别案例 • 这既是他们职业特点的形象描述,也寄托着公众对他们的美好期许,容不得他们的白大褂上沾染污点。
特别案例 • 抗击非典一役,以钟南山、邓练贤、陈洪光、叶欣为代表的医务人员,舍生忘死、守护生命,将医护人员的高大形象深深扎根在人们心底。在同仇敌忾共战疫魔的悲壮史诗中,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暴露的医患冲突暂时得以消解,医患关系走过了一个短暂的“蜜月期”。
特别案例 • 但随着近几年“天价医疗”事件、各种医疗事故纠纷的接连发生,原本没有得到真正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和医患矛盾,再次浮出水面并激化,成为社会热点。比如今年,我省就发生了广州华侨医院副院长遭围堵26小时、东莞患者家属封堵公路、廉江铁锁封医院大门等事件。
特别案例 • 在纠纷中,患方采取越来越激烈的方式去“讨说法”。 “医闹”作为一个新兴职业也因此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警觉。这些所谓的“医闹”,整天在医院游荡,一旦发现有死亡或者纠纷,就主动上前“接洽”病人家属,拉横幅、停尸体、大闹医院,逼医院“私了”,事成后与家属“分成”。“医闹”这一看似荒诞的职业,凸现了医患纠纷偏离法制、诉诸冲动暴力的不良苗头。 • 头戴钢盔的迎宾人员
特别案例 • 今年6月,成都护士长张德丽的离职,引起全国关注。她的身上集中了当前医护人员的双重重负。一方面,救死扶伤的天职造就了他们对自己职业崇高感的认同;另一方面,当前医疗体制下医院的市场属性,给他们创收的压力。再加上少数医院个别医生的过度逐利,给患者造成沉重的负担。于是,他们自己在遭受双重身份拷问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形象“撕裂”开来。
特别案例 • 医患之和,是社会之福;医患失和,则两败俱伤。 • 医生戴头盔办公
特别案例 • 一家大医院的资深专家忧心忡忡地说:医疗行业本来是个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行业,现在由于“怕惹官司”,很多年轻医生没把握,只能搞“大包围”给患者多做检查、多开药,自然要加重患者看病的经济负担,“现在做个阑尾手术也要大检查,万一出现并发症,医生就要负责”。
特别案例 钟南山院士等纷纷指出,医患两伤的后果已经显现出来,必须得到重视和解决。
特别案例 • 不少医生吐苦水说,这两年社会舆论把“看病难、看病贵”的责任和矛头都指向医院,而一些害群之马,更让医务人员的形象一落千丈。南方医院一位外科专家说:“现在病人看我们的眼神,都是怪怪的,老提防我们‘坑’他。现在好多医生心身疲惫,都想转行。”
第一部分 医生执业环境
医患关系现状 医生执业环境日益恶化,又一名医生被杀东方今报新乡讯 认为大夫手术下了“黑刀” 新乡男子捅死主刀医生 始终觉得5年前那场手术医生下了“黑刀”,新乡一27岁男子一念之差,将利刃捅向主刀大夫。6月13日晚7时许,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的代医生,在给病人取鱼刺的时候,突然被冲进的一个男人连来捅11刀,(胸部7刀,腹部3刀,胳膊1刀)经过4个多小时急救,因伤势过重,女大夫最终抢救无效逝世,没能挽留住生命。 据了解,当天下午4时许,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大夫代文红正在治疗室,突然一名男子冲进来叫代文红。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代文红下意识地扭过头来,没料到该男子突然从背后搂住她的脖子,一刀捅了下去。案发后,现场的两名护士和一名患者家属合力将凶手擒下。据交代,该男子姓刘,27岁。2002年曾经在代文红主刀下做过鼻息肉手术。由于近段时间鼻子总是感觉不舒服,晚上不能呼吸,刘某感觉自己“被骗”,所以决定寻仇。目前知道这个凶手,是某个部队现役连级干部。 医改呀医改,成就了医务人员的血泪史。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被杀。
医患关系现状 • 《再见了,我心爱的职业——医生!》 • 小雨医生的BLOG 2006-09-29
医患关系现状 • 再见了,医生!小雨要离开医院到卫生局上班了,或许要和医生永别了。最近一段时间,面对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小雨的思想就像一批野马,在激烈的斗争中驰骋,各种想法就像雨后的春笋般的在大脑里涌现,此消彼长。父母、领导、主任、朋友和同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为我拨开云雾。最终面对选择,我割舍了心爱的职业,选择了公务员。这一段时间,想写一点东西,可是心里却一直很乱!现在决心已定,终于可以安下心来表白自己的内心。
医患关系现状 • 中国医生的执业环境为何一年不如一年? • 自1999年以来,中国医生的执业环境每况日下,其职业前途恰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医患关系现状 • 多数医生对执业环境不满意 • 文章来源:健康报 • 文章作者:阎红 • 发表时间:2006-06-19 11:27:00 • 沈阳市医师协会不久前完成了“沈阳市医师队伍现状调研”工作。调研采取了召开座谈会及发放调查问卷两种形式,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200份。包括省属、部队、市属、区属、民营,共178家医疗机构参加了调研。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医生对医疗执业环境不满意,71%的医生认为“执业环境一般”,15%的医师认为“很不好”,只有14%的医师选择“执业环境非常好”。
医患关系现状 • 近八成医生产生职业倦怠 原因更多和大环境有关news.longhoo.net • 2008-3-11 9:53:20 • 【龙虎网报道】“当一名医生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是南京某三甲医院重症ICU医生陆华这段日子经常问自己的一句话。当了几年的医生,他感觉越来越忙、越来越累、越来越没有激情。 • 有这种感觉的不止陆华一人,南京脑科医院的张宁副院长带领研究生王慧用将近两年的时间来调查医生的职业倦怠问题,结果发现在740名被调查的医生中,完全没有职业倦怠的医生仅仅只占23%。
医患关系现状 • 医疗执业环境:医生满腔苦水向谁倾吐 • 农工民主党省委会由于不同收入人群之间享受到的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着巨大差距,医院自身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我省医患矛盾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现阶段我省必须尽快改善医疗执业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现状 • 医生满腔苦水向谁倾吐 • 病征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医疗执法困难; • 医患纠纷频繁发生,危及正常医疗秩序; • 涉医报道不够全面客观,对医患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 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医疗救助制度建设滞后。
医患关系现状 • 医生满腔苦水向谁倾吐 • 处方优化医疗执业环境,根本是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确保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需求。政府必须明确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在优化医疗执业环境中切实发挥主导作用。
医患关系现状 • 医生满腔苦水向谁倾吐 • 处方 • 健全医疗卫生法制环境。首先,呼吁国家尽快制定、颁布《卫生法》,以明确医疗卫生事业的定位。 • 其次,修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医疗事故纠纷适用的法律对象,明确当事人责任程度的大小与承担赔偿额度的比例,使之与《民法通则》中的有关规定相协调,以解决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的冲突问题,进而废除“二元化”的鉴定体制和赔偿机制。 • 第三,对《执业医师法》等现行医疗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尽早修订完善,如,将“非法行医收入”、“非法行医被取缔次数”等作为打击非法行医的量化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
医患关系现状 • 医生满腔苦水向谁倾吐 • 处方完善医疗损害纠纷处理机制 • 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 •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 加大对卫生事业的财政保障力度,扩大我省医保覆盖面,提高医保资金扶持水平,将医保费用后付制改为预付制,重点解决特殊困难人群和特殊病种的医疗问题。要完善“医疗救助制度”,设立解决医疗欠费的专项资金并制定相应的使用、管理、调控、审计办法,重点制约恶意拖欠行为。
医患关系现状 • 医生满腔苦水向谁倾吐 • 处方 • 健全医疗卫生法制环境。首先,呼吁国家尽快制定、颁布《卫生法》,以明确医疗卫生事业的定位。其次,修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医疗事故纠纷适用的法律对象,明确当事人责任程度的大小与承担赔偿额度的比例,使之与《民法通则》中的有关规定相协调,以解决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的冲突问题,进而废除“二元化”的鉴定体制和赔偿机制。第三,对《执业医师法》等现行医疗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尽早修订完善,如,将“非法行医收入”、“非法行医被取缔次数”等作为打击非法行医的量化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
原 因 • 那么中国医生的执业环境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差了呢? • 是某些法制建设过于超前(脱离中国国情),没能平衡好各方利益(总是“一边倒”)所致
原 因 • 1、1997年3月14日修改、10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增加了医疗事故罪。 • 2、1999年5月1日生效的《执业医师法》,对医生的执业范围、执业地点等等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和限制...... • 《执业医师法》实施后,跨专业行医、跨执业地点行医等等行为均属于非法行医范畴,兼职行医(跨医院行医-“走穴”)被严格限制。因此,《执业医师法》的实施,使医务人员在公共场所救治病人的行为,也陷入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高风险境地。
原 因 • 江西中医学院民盟主委、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罗永明教授,在全国政协十届十五次会上积极建言献策,提交了《净化医疗执业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提案。
原 因 • 罗永明教授认为导致问题的原因有三: • 一是一些人对医院和医生“神化”。认为进了医院就是进了“保险箱”,对医学科学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医学发展水平缺乏足够的认识; • 二是对医院和医生“妖化”。社会舆论过分报道医院的负面形象,使患者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 • 三是相关法律不够健全与完善,执法力度不够。公安部、卫生部虽联合下发了有关维护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的通知,但在执行过程中很少能有效地制止“医闹”事件。
医患关系紧张原因何在? • 深圳市卫生局局长江捍平: • 从7个方面来谈谈看法。 • 一是解决医患纠纷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 二是医院是各种矛盾的聚集地。失业、没钱、天灾人祸等都反映到医院里,患者心情不好容易向医院发泄。 • 三是深圳市对医疗的投入绝对数是不少的,但是由于深圳人口增长过快,现有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 四是医护人员编制严重不足。
医患关系紧张原因何在? • 深圳市卫生局局长江捍平: • 五是一些医院本身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投入不足,一些医院设备不够、老是满负荷运转。个别医生的个别失误、个别医生的不负责任等给患者带来损害。医生因为怕出差错,于是就多检查,这也容易导致患者不满。医院的服务流程还可以改进。 • 六是患者对医学科学的认识存在局限性。有些人总认为医生必须治好每一个病例、救活每一个人,这背离了生命医学科学规律。医生有其局限性,不同的医生水平也不一样。 • 七是社会上、个别媒体对个别医疗差错或者乱收费等现象的态度误导了市民。一些媒体为获得读者群,对个别医疗纠纷夸大事实,甚至捏造事实地进行失实报道。好事情,没人说;坏事请,就大讲,这样掩盖了整个医疗系统的本相真实。
原 因 • 政协委员:媒体失实报道激化了医患关系 • 2007年03月10日13:21 来源:搜狐健康
钟南山:医患关系紧张的最主要责任在政府 • 昨天,新医改方案公开征集意见,引起了钟南山院士的关注。钟南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 政府大投入是医改核心保证 • 人才培养建议设全科医学系 • 公立医院改革不应是当前重点 • 医患紧张最主要责任在政府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院士谈医患关系 • 谢立信院士谈医患和谐关系 • 问:谢教授您好,目前医患关系仍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您认为,这种紧张的医患关系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呢? 谢教授:医患关系的问题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我认为主要反映的还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患矛盾、医患纠纷、甚至医患冲突成为医患关系中不和谐的表现,这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
院士谈医患关系 • 谢立信院士谈医患和谐关系 • 第一,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有限的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医院、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客观上造成了医患供需的极大失衡,在这种大背景下医患关系的不和谐不可避免。
院士谈医患关系 • 谢立信院士谈医患和谐关系 • 第二,医疗机构运行体制直接决定了医患的利益冲突。由于政府的投入有限,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生存问题,患者的医疗费用是维系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来源,医院设备购置、规模扩大靠收入的增加,医疗服务收入由医院自行支配。这种机制的直接后果是医院的利益与患者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兼顾。
院士谈医患关系 • 谢立信院士谈医患和谐关系 • 第三,医患双方缺乏有效的理解和沟通。医患双方如果不能换位思考,医生不理解、不体谅患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能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而患者缺乏对医学复杂性应有的认识,期望过高,不容忍风险和失败,这很容易造成双方的误解。
院士谈医患关系 • 谢立信院士谈医患和谐关系 • 第四,医患双方缺乏法律的保护和制约。医疗纠纷是医患关系不和谐中较突出的表现,然而无论是哪一方的责任和原因,医患双方权益都没有法律层面的制约和保障。处理医疗纠纷,目前行政手段仍是主要解决办法。实践证明,行政手段解决医疗纠纷一般存在很多弊端。
院士谈医患关系 • 谢立信院士谈医患和谐关系 • 问:从大众媒体宣传来看,多数人认为“患者属于弱势群体”,您认为是这样吗?谢教授:“弱势群体”这个词,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把所有患者说成是弱势群体的表达是不准确的。
院士谈医患关系 • 谢立信院士谈医患和谐关系 • 问:您觉得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最重要的是什么? • 谢教授: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大公共医疗的政府投入,彻底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院士谈医患关系 • 谢立信院士谈医患和谐关系 • 问:您如何看待自律和维权的关系? • 谢教授:自律是维权的基础和前提,自律在当前尤为重要。现阶段维权是医疗人员和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维权不是掩饰错误和责任,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有对病人不负责的事情发生。为了确保医院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和损失,保障医疗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必须把维护医院合法权益纳入法律轨道。
院士谈医患关系 • 问:作为一名医生该如何维权? • 谢教授:做为医生在做到自律的前提下, 要重视运用法律武器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 一是应提高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树立用法律武器解决医疗纠纷的信心。 • 三是适时适事地考虑“法、理、情”的因素。现实生活中,合法的事情未必合理,合理的事情有时是违法的。
院士谈医患关系 • 吴孟超院士观点: • 医患关系紧张不能全怪医生
原卫生部高官谈医患关系 称:不愿医生被妖魔化 • “医生和病人的共同敌人是疾病,大家都是战友,打架了怎么行?” • 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谈到中国医患关系,他认为目前社会上老是把矛头指向医院和医生,“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具有这么紧张的医患关系”。他提出,医务人员在改善医患关系方面应更主动,加强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不希望喊我们‘最可爱的人’”,也不希望把我们当成‘妖魔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