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 likes | 1.29k Views
本簡報包含聽眾討論,而討論將會引導建立執行項目。請使用 PowerPoint 來追蹤記錄這些在簡報過程中產生的執行項目。 在 [ 投影片放映 ] 按一下滑鼠右鍵。 選取 [ 會議記錄簿 ] 選取 [ 執行項目 ] 索引標籤 鍵入出現的執行項目 按一下 [ 確定 ] 以解除此方塊 簡報結束時會在您剛才的輸入點,自動建立 [ 執行項目 ] 投影片。. 公民與社會 第三冊總複習一. 楔子. 從 2010 年冬天開始,非洲開始了一連串的改變 ……. 茉莉花 ( 突國國花 ) 革命 2010.12-2011.01.
E N D
本簡報包含聽眾討論,而討論將會引導建立執行項目。請使用 PowerPoint 來追蹤記錄這些在簡報過程中產生的執行項目。 • 在 [投影片放映] 按一下滑鼠右鍵。 • 選取 [會議記錄簿] • 選取 [執行項目] 索引標籤 • 鍵入出現的執行項目 • 按一下 [確定] 以解除此方塊 • 簡報結束時會在您剛才的輸入點,自動建立 [執行項目] 投影片。 公民與社會第三冊總複習一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楔子 • 從2010年冬天開始,非洲開始了一連串的改變…….
茉莉花(突國國花)革命2010.12-2011.01 20110118成功推翻統治23年的總統阿里
全球最年輕的國家:南蘇丹 • 獨立日:20110709 • 領土面積:61萬9745平方公里(約台灣17倍大) • 人口:750萬~970萬 • 20110714加入聯合國,成為第193個會員國
民主政治是最好的政治制度嗎?適合所有國家嗎?民主政治是最好的政治制度嗎?適合所有國家嗎? 為什麼剛獨立的南蘇丹,可以立刻加入聯合國?
授課綱要單元六—政治(講義p.101) 一、國家之組成與目的(3-1) 二、民主政治與公民德行(3-2) 三、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3-3) 四、我國中央政府組織(3-4)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一、國家之組成與目的 (一)國家的形成 (二)國家的功能與目的 (三)國家統治的正當性基礎 (四)國家的分類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2)民主化浪潮(講義p.102) • 美國學者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 1927- )在其著作「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提出 • 定義:一群國家政權由非民主轉型至民主,近代出現三波民主化浪潮。 台灣的民主化是在第幾波?
(二)現代國家的特色 1.現代國家的基本結構(構成要素) (講義p.102) 主權 領土 政府 人民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1.現代國家的基本結構(構成要素) (1)主權:對外具有獨立性,對內具有最高性,國家主權屬於全體國民。 (2)領土:領陸、領海(12浬)與領空。 (3)人民(國民): • 屬地主義 • 屬人主義 (4)政府:功能擴張的政府組織,在民主國家中是經由人民同意後,具有治理國家的權力組織。 我國以屬人主義為主、屬地主義為輔。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三)國家的功能與目的 (講p.103補充) 1.國家的存在的目的 (1)維護國家安全,免於外力侵略。 (2) 維護社會秩序,保障人民權利。 (3) 落實社會正義,增進公共利益。 (4) 維護文化與生態,保障國民之生存。 治安 照顧弱勢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2.國家、社會與市場的區別: 現代民主國家的發展,公共服務由下列三部門提供: • 國家(第一部門)—政府 • 市場(第二部門)—廠商 • 社會部門(第三部門)—社會團體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學測練習 現代的公民社會是一種政府、市場以及社會三足鼎立且相互依賴的治理關係。根據左圖虛線所顯示的對照特徵,【甲】、【乙】、【丙】依序分別所代表的對象為何? (A)政府-市場-社會 (B)政府-社會-市場 (C)市場-政府-社會 (D)社會-市場-政府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四)國家統治的正當性基礎 1.正當性概念 (1)定義:人民承認國家有制定規則、統治人民的權力,人民也願意服從國家。 (2)韋伯(Max Weber)將權力的正當性分成三類: • 傳統型權威:ex.教宗、世襲的國王 • 領袖魅力型權威:ex.甘地、希特勒 • 合法-理性權威(法理性權威):現代國家元首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試題練習 • 7. 在韋伯(Max Weber)的界定中,「正當性」(legitimacy)是指一個政權統治具合理性,並得到人民的認可,進而能將「權力」轉化為「權威」。請問下列何者符合韋伯所分類的傳統型權威?(98指考) (A)教廷教宗本篤十六世的登基 (B)德國納粹時期希特勒的領導 (C)緬甸軍政府以武力取得政權 (D)俄國總統以超過七成得票率當選
2.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 (1)美國學者羅爾斯(John Rawls)所提出。 (2)定義:公開、非暴力且基於良知的行為,目的在促使政府改變不正義的政策與作為。(很可能是違法行為) (3)例如: • 美國作家梭羅(Henry Thoreau)反對當時的奴隸政策,公然拒絕繳稅; • 金恩博士帶領美國黑人民權運動。 • 印度甘地的「不合作運動」 。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五)國家的分類 (講p.106) 1.就國體而區分:依據國家元首世襲之有無,分為君主國與共和國。 2.就政體而區分:依據政府權力的行使方式區分。民主政體和專制政體 • 民主政體可再分為: 總統制、內閣制、混合制、委員制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3.就經濟發展程度而區分:依據工業化程度區分為「已開發」、 「新興工業國」 、「開發中」國家。 4.就世界體系位置而區分:依據勞動分工體系區分為「核心」、「半邊陲」及「邊陲」國家。~華勒斯坦 台灣在世界體系理論是屬於哪一類的國家?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二)西方民主理論的演進 雅典時代的直接民主 古典民主理論 近代民主的復甦: (菁英民主、經驗民主理論) 修正民主理論 多元參與民主理論 審議民主理論 西元前4世紀 17世紀 19世紀 1970年代 1990年代
主張: (1)自然權利論(生命、健康、 自由、財產權) (2)政府受託論、人民主權。 (3)行政、立法、外交三權 分立。 影響:民主政治之父、光榮革命。 圖片來源:http://www.rongshuxia.com/channels/zl/sieg/021104.html 洛克(John Locke,1632-1704)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主張:行政、立法、 司法三權分立,彼此 制衡。 影響:美國立憲 圖片來源:http://www.ylsh.mlc.edu.tw/~jimmy999/montesquieu.jpg 孟德斯鳩(Baron de Montesquieu,1689-1755)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主張: (1)天賦人權: 受自然權利說影響 (2)社會契約說: 受政府受託論影響 (3)文明的自由與野蠻的自由 (4)政府應聽命「公共意志」(general will) 圖片來源:http://www.tsjh.tpc.edu.tw/blog/uploadfile/2005122984616288.jpg 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三)民主政治的原則 (講p.108) 1.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 (1)主權在民與民意政治 (2)定期選舉與政黨輪替 (3)分權制衡與責任政治 (4)公民參與與政治平等 最明顯可見的特色 補充: 1.代議民主 2.責任政治 3.定期改選 4.政黨競爭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2.民主政治的價值 (1)保障人民權利 :強調法治。 (2)促進公平正義: 強調程序正義、照顧弱勢。 (3)和平解決爭端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3.民主政治的限制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四)民主生活 1.民主的生活方式 (1)自主自治 (2)權利保障 (3)公共參與 (4)理性溝通 (5)尊重包容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2.從程序民主到實質民主 (1)程序民主──主要是指議事程序、 選舉程序和政府負責程序的民主。 (2)實質民主 • 廣度:參與公共事務的人數比率高。 • 深度:參與充分而有效。 • 範圍:可以參與的公共事務多。 • 民主只是一種手段,其目的是為了保障個人的基本權利。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實質民主 定期改選、政黨輪替 程序民主 政治過程符合民主程序 如:議事、選舉、施政 不民主 程序民主vs.實質民主 • 政府採納民意,人民廣泛、充分 • 、有效地參與公共事務 • 擴大參政權:公民複決、創制權 • 養成公民:民主的生活方式 民主
試題練習 • 8.在實踐民主時,「程序民主」與「實質民主」都應該要兼顧,前者是過程上符合民主精神,後者是結果上符合民主精神。下列何者屬於「程序民主」的範疇?【99學測】 (A)為教育下一代具有民主素養,學校中設立公民教育課程 (B)為表示尊重民間信仰,某些候選人參加廟會慶典並遊行 (C)為解決進口美國牛肉的爭議,立法院進行朝野協商 (D)選舉完畢落敗之候選人承認敗選,並向當選人恭賀
三、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 • 政府體制的分類與依據:
(一)內閣制:英國、德國等 1.內閣制的特色: (講p.112) (1)虛位元首 & 副署制度 • 英國女王:世襲。 • 德國總統:國會推選 (2)行政與立法相連結→ 內閣 • 閣揆由國會多數黨領袖兼任 • 閣員由國會議員兼任 (3)行政與立法制衡:不信任案與解散國會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國會議員選舉 多數黨組閣 人民 國會 內閣 負責 負責 1. 內閣制 • 由人民選出國會議員負責立法;再由國會中的多數黨組成 內閣(行政),並向國會負責
(3)行政與立法制衡 呈請元首解散國會 首相、內閣 國會 預算 立法 監察 條約批准 質詢 不信任案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2.聯合內閣 (1)定義: 國會中若沒有任何一個政黨獲得過半席位,則由獲得最多席位的政黨,聯合其他小黨組成聯合內閣。例如:德國、義大利。 (2)說明: • 多黨制國家大多是聯合內閣 • 聯合內閣內閣較常改組。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198年來英國最年輕的首相(43歲) 2005年擔任保守黨黨魁 2010年英國首相(與自民黨合組聯合內閣) 現任英國首相卡梅倫2010 英國一向由保守黨和工黨輪流執政,難得出現聯合內閣。
基民盟主席 (聯合內閣) 德國首位女總理 東德人 2005就任 富士比: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人 現任德國總理梅克爾夫人(圖照來源:法新社)
制衡 國會 負責 負責 人民 總統 2. 總統制 • 由人民選出總統,負責行政;另一方面由人民選出國會議員,負責立法,是一種行政和立法分權而制衡 選舉國會議員 選舉總統
(二)總統制:美國、俄國、拉丁美洲等(講義p.114)(二)總統制:美國、俄國、拉丁美洲等(講義p.114) ※總統制的特徵 1.實權總統:p.115 • 委任直選(間接選舉) 選民 選舉人團 總統 2.行政與立法分離 • 行政官員(國務院)不得由國會議員兼任,不接受質詢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2008美國總統候選人 • 民主黨:歐巴馬(Barack Obama ) • 共和黨:馬侃(John McCain)。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3.行政與立法制衡 法案否決權(覆議權) 總統 國會 預算 立法 監察 人事同意 條約批准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負責 負責 負責 人民 國會 總理 國會 總統 總統 3. 混合制 • 行政權由總統和總理兩個行政首長分享。 • 總統由人民選出,向人民負責;總理由總統任命,向國會負責。 • 運作方式混合總統制和內閣制特色,亦稱雙首長制或半總統制 任命 選舉國會議員 選舉總統 選舉總統 負責 負責
(三)雙首長制(混合制、半總統制):法國、芬蘭、奧地利(三)雙首長制(混合制、半總統制):法國、芬蘭、奧地利 1.雙首長制的特徵 (1)兩位實權首長 (2)行政與立法分離(與總統制相同) (3)左右共治(總統與總理分屬不同政黨) (4)行政權的換軌(政府運作因權勢而傾向總統制或內閣制)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5)行政與立法制衡 法案覆議權、解散國會 總統 國民議會 人事同意 條約批准 總理 預算 立法 監察調查 人事同意 不信任案 質詢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2.總統與總理的關係 (1)總理由總統直接任命。 (2)職權分工:總統管外交和國防,總理負責內政 (3)副署制度:總統公布法案須總理或部會首長副署。 • 下列四項,法國總統可直接公布,不需副署: • 任免總理。 • 提請全國公民複決。 • 解散國會。 • 發布緊急措施。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
原法國內政部部長 2007.5就職 人民運動聯盟 極右派 曾引發2005.10.24 法國非裔移民大暴動 左為法國前總統席哈克與新任總統薩科吉交接 (圖照來源:中國新聞網) 法國現任總統:薩科吉(Sarkozy)
四、瑞士委員制 聯邦議會 完全聽命議會,無權制衡 執行委員會 預算 立法 監察調查 人事同意 條約批准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