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 likes | 1.12k Views
第七章 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Interaction between Drug and Organism. 药理学( pharmacology ). 是研究 药物 与 机体 (含病原体)相互作 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包括 药物效应动力学 ( pharmacodynamics ) 和 药物代谢动力学 ( pharmacokinetics )。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药物 → 机体的作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机体 → 药物的作用. 药物( drug ) 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 理状态,可用以 预防、诊断和治疗 疾病的 物质。
E N D
第七章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Interaction between Drug and Organism
药理学(pharmacology)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 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和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药物→机体的作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机体→药物的作用
药物(drug) 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 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 物质。 补充: 1.计划生育的药物 2.药物与毒物:较小剂量,毒害作用。 3.药物来源:天然药物,人工合成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
药理学的学科性质 桥梁学科: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 药理学 临床各科 合理用药 • 生理学 • 生化学 • 病理学 药学
第一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一 、药物的基本作用 1. 药物作用 drug action 药物对机体细胞间引起的初始作用,是动 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specificity)。 2. 药理效应 pharmacological effect 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习惯上通用
药理效应 pharmacological effect 1.生理学角度:机体功能兴奋和抑制 抑制(inhibition) 麻痹 (paralysis) 衰竭(failure) 功能 兴奋(excitation) 亢进(augmentation)
2.生化反应角度:药物作用的特异性 分子水平:特异性受体 (MR,NR)的结合有关 3.器官和组织角度: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与受体的分布有关 特异性高,不一定选择性高,如: 心脏、 血管、 平滑肌 Atropine (-)M.R 腺体、 中枢神经、眼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 根据是否符合用药目的,分两类 • 治疗效果 2. 不良反应
二、治疗效果 (therapeutic effect) 疗效, 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患者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健康。 1.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 抗菌治疗 2.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 退热,抗休克 3.补充治疗(supplementary therapy) 临床原则: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三、不良反应 (adverse reaction) 定义:凡不符合用药目的,为患者带来不适或 痛苦的有害反应。 1.疗效 和 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的。 2.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的原则。 可预知,较轻微 药物固有效应 多数药物~ 难避免 较难恢复 少数药物~ 称药源性疾病 庆大霉素(N性耳聋)
三、不良反应分类 1. 副作用(side reaction) 2.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3.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4. 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 5.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6.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1.副作用(side reaction) 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效应称~ 原因: 药物选择性低 心脏、 血管、 胃肠道平滑肌 Atropine 腺体、 中枢神经 用药目的: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是, 其它作用就是副作用。 特点:固有作用,可预知,难避免,较轻微。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原因:剂量大 较严重、可预知、可避免。 急性~: 循环、呼吸、神经 毒性 慢性~: 肝、肾、骨髓、内分泌 特殊~: 三致反应 (致畸、致癌、致突变) 抗真菌药:里素劳(酮康唑片)
3.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巴比妥类催眠药 次晨反应:乏力 困倦现象 长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停药后:皮质功能↓
4.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 (回跃反应 rebound reaction) 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又称回跃反应。 突停药 例: 久用可乐定 BP
5.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过敏反应 hypersensitive reaction) 如:皮疹,发热,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反应,休克 • 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与剂量无关。 • 反应严重程度差异很大。 • 致敏物质:药物本身、代谢物、水解物、杂质等。 • 预防:皮肤过敏试验:青霉素。
血管活性胺类 组 胺 APC
特点: 不是免疫反应, 是先天遗传异常所致。 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 治有效。 药理拮抗药解救 6.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遗传性异常反应。反应程度强烈,但反应性质与固有的药理效应基本一致。
四、药物剂量—效应关系 (定量分析药效学) • 量-效关系(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 由于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 故在药理学研究中更常用浓度-效应关系(concentration- effect relationship)。 量-效曲线(dose-effect curve): 以效应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作图。
量-效关系曲线的几个特定位点 E(%) Emax 100 最大效应 效能: 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 50 效应 0 浓度 最小有效浓度 最大有效浓度 治疗浓度范围
几个概念 最小有效浓度:刚能引起效应的阈浓度(MEC,minimum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效能:指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 又叫 最大效应。 效价强度:引起同等效应所需要的剂量。 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每 日 排 钠 量mmol 200- 150- 100- 50- 0 环戊噻嗪 氢氯噻嗪 呋塞米 氯噻嗪 0.10.31310301003001000 剂量(mg) 药效比较: 效能: 呋塞米 > 环戊噻嗪=氢氯噻嗪=氯噻嗪 > 效价: 环戊噻嗪 > 氢氯噻嗪 > 呋塞米 氯噻嗪
有效量(effective dose) 指药物产生明显药物效应的剂量。 ( 反映治疗效应的重要数据) 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 能引起50%的实验对象出现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 能引起50%的实验对象死亡的药物剂量。 (反映药物毒性大小的重要数据)
无效量 常用治疗量 中毒量 致死量 剂量 最小有效量 极量 最小中毒量 最小致死量 只有生化反应 量反应几个概念的关系图 出现最大治疗作用的剂量为最大治疗量,又称极量
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1)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 = LD50/ED50 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大→安全性大。 (2)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 ED95-LD5 间距
1.理化反应:改变药物作用部位的理化环境:抗酸药2.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补充生命代谢物质:胰岛素3.影响物质转运:利尿药4.影响酶的活性: 新斯的明抑制胆碱酯酶。5.影响核酸代谢:抗肿瘤药。6.非特异性作用:消毒防腐药。 五、药物作用机制(原理)
六、药物与受体 1.受体(receptor): 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特异性识别、结合配体(ligand),并传递、转导信息,发生特定效应的大分子物质。
配体(ligand): 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亦称第一信使。 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药物
受体机制(途径) Drug(药物) binding to Receptor(受体) D + R D-R Complex Response 效应 占领学说
受体特点: (1)高度敏感性的生物效应 -sensitivity:很低浓度 (2)特异性-specificity: (3)饱和性-saturability:数目一定 (4)可逆性-reversibility (5)不是酶的底物或酶的竞争物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 受体激动药 (agonist): • 完全激动药 (full agonist) • 部分激动药 (partial agonist) • 特点:(1)相对于激动药,是拮抗剂。 • (2)相对于拮抗药,是激动剂。 • 受体拮抗药 (antagonist) 对受体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
2.受体类型 (1)含离子通道的受体 (2)G蛋白耦联的受体 (3)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 (4)细胞内受体
R Cortisol HSP R HSP HSP HSP R R R R Gene Nuclear receptor-medi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3.受体调节 在生理、病理或药理等因素的影响下, 受体在数目、亲和力和效应力方面的变化。 (1)向上调节(up-regulation) 受体数目增多、亲和力增加或效应力增强 受体超敏 (2)向下调节(down-regulation) 受体脱敏 4、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第二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药动学定义(definition) 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吸收 (Absorption) • 分布 (Distribution) • 代谢 (Metabolism) • 排泄 (Excretion)
一、 药物的跨膜转运 Drug Transport 指药物在吸收、分布和排泄时穿越细胞膜的过程。
1.被动转运 药物依赖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 (大多数药物的主要转运方式) • 特点:无竞争抑制、无饱和现象,不消耗能量。 ·影响因素:分子量、脂溶性、解离度。
2.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药物通过生物膜时,耗能,通过细胞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将药物由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转运。 特点:饱和性、竞争性抑制现象,消耗能量。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作用部位→消除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1.吸收 (Absorption) 指药物自用药部位转运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1)胃肠道给药 (2)注射给药 (直接进入血循环) (3)其它给药方式
(1)胃肠道给药 口服给药 (Oral ingestion,PO:per os) • 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方便,相对安全, • 吸收较充分 • 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 a.停留时间长,经绒毛吸收面积大。 b.血流丰富,毛细血管壁孔道大。 c.pH5-8,对药物解离影响小。
影响胃肠道给药吸收的主要因素 ①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 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在进入体循环之前, 经门静脉入肝脏, 部分药物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药效降低这种现象。 (或首关代谢, 首关效应) 首过消除的部位:肝脏,肠壁细胞 结果:口服吸收量 < 注射量 ②胃肠液pH值;③胃排空速度;④食物主要影 响药物的吸收速度;
肠壁 上腔静脉 门静脉 作用部位 检测部位 药物经肝静脉入全身循环 药物经肝门静脉入肝脏 代谢 代谢 粪 小肠吸收药物
(2)注射给药:a.静脉给药:优点:直接进入血循,没有吸收过程,起效快。 缺点:不方便,危险性高。b.肌肉注射及皮下注射:避免首过消除;药物效应快速、显著,一般较口服快,避免肠液中酸、碱及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
(3)其它途径给药 • 舌下给药: 使用首过消除和脂溶性大的药物时 • 直肠给药: 灌肠、栓剂,刺激大,避开首过消除 如:水合氯醛 • 呼吸道给药: 喷雾剂( aerosol) a. 颗粒小,有一定的空气溶解度 b. 作用部位在呼吸道 异丙肾上腺素,沙丁胺醇,色甘酸钠 • 局部用药: 皮肤,眼,鼻,咽喉,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