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8

第七章 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第七章 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Interaction between Drug and Organism. 药理学( pharmacology ). 是研究 药物 与 机体 (含病原体)相互作 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包括 药物效应动力学 ( pharmacodynamics ) 和 药物代谢动力学 ( pharmacokinetics )。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药物 → 机体的作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机体 → 药物的作用. 药物( drug ) 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 理状态,可用以 预防、诊断和治疗 疾病的 物质。

ez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 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Interaction between Drug and Organism

  2. 药理学(pharmacology)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 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和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药物→机体的作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机体→药物的作用

  3. 药物(drug) 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 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 物质。 补充: 1.计划生育的药物 2.药物与毒物:较小剂量,毒害作用。 3.药物来源:天然药物,人工合成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

  4. 药理学的学科性质 桥梁学科: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 药理学 临床各科 合理用药 • 生理学 • 生化学 • 病理学 药学

  5. 第一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6. 一 、药物的基本作用 1. 药物作用 drug action 药物对机体细胞间引起的初始作用,是动 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specificity)。 2. 药理效应 pharmacological effect 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习惯上通用

  7. 药理效应 pharmacological effect 1.生理学角度:机体功能兴奋和抑制 抑制(inhibition) 麻痹 (paralysis) 衰竭(failure) 功能 兴奋(excitation) 亢进(augmentation)

  8. 2.生化反应角度:药物作用的特异性 分子水平:特异性受体 (MR,NR)的结合有关 3.器官和组织角度: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与受体的分布有关 特异性高,不一定选择性高,如: 心脏、 血管、 平滑肌 Atropine (-)M.R 腺体、 中枢神经、眼

  9.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 根据是否符合用药目的,分两类 • 治疗效果 2. 不良反应

  10. 二、治疗效果 (therapeutic effect) 疗效, 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患者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健康。 1.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 抗菌治疗 2.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 退热,抗休克 3.补充治疗(supplementary therapy) 临床原则: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11. 三、不良反应 (adverse reaction) 定义:凡不符合用药目的,为患者带来不适或 痛苦的有害反应。 1.疗效 和 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的。 2.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的原则。 可预知,较轻微 药物固有效应 多数药物~ 难避免 较难恢复 少数药物~ 称药源性疾病 庆大霉素(N性耳聋)

  12. 三、不良反应分类 1. 副作用(side reaction) 2.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3.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4. 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 5.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6.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13. 1.副作用(side reaction) 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效应称~ 原因: 药物选择性低 心脏、 血管、 胃肠道平滑肌 Atropine 腺体、 中枢神经 用药目的: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是, 其它作用就是副作用。 特点:固有作用,可预知,难避免,较轻微。

  14.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原因:剂量大 较严重、可预知、可避免。 急性~: 循环、呼吸、神经 毒性 慢性~: 肝、肾、骨髓、内分泌 特殊~: 三致反应 (致畸、致癌、致突变) 抗真菌药:里素劳(酮康唑片)

  15. 3.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巴比妥类催眠药 次晨反应:乏力 困倦现象 长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停药后:皮质功能↓

  16. 4.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 (回跃反应 rebound reaction) 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又称回跃反应。 突停药 例: 久用可乐定 BP

  17. 5.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过敏反应 hypersensitive reaction) 如:皮疹,发热,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反应,休克 • 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与剂量无关。 • 反应严重程度差异很大。 • 致敏物质:药物本身、代谢物、水解物、杂质等。 • 预防:皮肤过敏试验:青霉素。

  18. 血管活性胺类 组 胺 APC

  19. 过敏

  20. 特点: 不是免疫反应, 是先天遗传异常所致。 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 治有效。 药理拮抗药解救 6.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遗传性异常反应。反应程度强烈,但反应性质与固有的药理效应基本一致。

  21. 四、药物剂量—效应关系 (定量分析药效学) • 量-效关系(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 由于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 故在药理学研究中更常用浓度-效应关系(concentration- effect relationship)。 量-效曲线(dose-effect curve): 以效应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作图。

  22. 量-效关系曲线的几个特定位点 E(%) Emax 100 最大效应 效能: 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 50 效应 0 浓度 最小有效浓度 最大有效浓度 治疗浓度范围

  23. 几个概念 最小有效浓度:刚能引起效应的阈浓度(MEC,minimum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效能:指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 又叫 最大效应。 效价强度:引起同等效应所需要的剂量。 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24. 日 排 钠 量mmol 200- 150- 100- 50- 0 环戊噻嗪 氢氯噻嗪 呋塞米 氯噻嗪 0.10.31310301003001000 剂量(mg) 药效比较: 效能: 呋塞米 > 环戊噻嗪=氢氯噻嗪=氯噻嗪 > 效价: 环戊噻嗪 > 氢氯噻嗪 > 呋塞米 氯噻嗪

  25. 有效量(effective dose) 指药物产生明显药物效应的剂量。 ( 反映治疗效应的重要数据) 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 能引起50%的实验对象出现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 能引起50%的实验对象死亡的药物剂量。 (反映药物毒性大小的重要数据)

  26. 无效量 常用治疗量 中毒量 致死量 剂量 最小有效量 极量 最小中毒量 最小致死量 只有生化反应 量反应几个概念的关系图 出现最大治疗作用的剂量为最大治疗量,又称极量

  27. 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1)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 = LD50/ED50 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大→安全性大。 (2)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 ED95-LD5 间距

  28. 1.理化反应:改变药物作用部位的理化环境:抗酸药2.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补充生命代谢物质:胰岛素3.影响物质转运:利尿药4.影响酶的活性: 新斯的明抑制胆碱酯酶。5.影响核酸代谢:抗肿瘤药。6.非特异性作用:消毒防腐药。 五、药物作用机制(原理)

  29. 六、药物与受体 1.受体(receptor): 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特异性识别、结合配体(ligand),并传递、转导信息,发生特定效应的大分子物质。

  30. 配体(ligand): 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亦称第一信使。 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药物

  31. 受体机制(途径) Drug(药物) binding to Receptor(受体) D + R D-R Complex Response 效应 占领学说

  32. 受体特点: (1)高度敏感性的生物效应 -sensitivity:很低浓度 (2)特异性-specificity: (3)饱和性-saturability:数目一定 (4)可逆性-reversibility (5)不是酶的底物或酶的竞争物

  33.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 受体激动药 (agonist): • 完全激动药 (full agonist) • 部分激动药 (partial agonist) • 特点:(1)相对于激动药,是拮抗剂。 • (2)相对于拮抗药,是激动剂。 • 受体拮抗药 (antagonist) 对受体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

  34. 2.受体类型 (1)含离子通道的受体 (2)G蛋白耦联的受体 (3)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 (4)细胞内受体

  35. R Cortisol HSP R HSP HSP HSP R R R R Gene Nuclear receptor-medi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36. 3.受体调节 在生理、病理或药理等因素的影响下, 受体在数目、亲和力和效应力方面的变化。 (1)向上调节(up-regulation) 受体数目增多、亲和力增加或效应力增强 受体超敏 (2)向下调节(down-regulation) 受体脱敏 4、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37. 第二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38. 药动学定义(definition) 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吸收 (Absorption) • 分布 (Distribution) • 代谢 (Metabolism) • 排泄 (Excretion)

  39. 一、 药物的跨膜转运 Drug Transport 指药物在吸收、分布和排泄时穿越细胞膜的过程。

  40. 1.被动转运 药物依赖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 (大多数药物的主要转运方式) • 特点:无竞争抑制、无饱和现象,不消耗能量。 ·影响因素:分子量、脂溶性、解离度。

  41. 2.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药物通过生物膜时,耗能,通过细胞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将药物由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转运。 特点:饱和性、竞争性抑制现象,消耗能量。

  42.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作用部位→消除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43. 1.吸收 (Absorption) 指药物自用药部位转运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1)胃肠道给药 (2)注射给药 (直接进入血循环) (3)其它给药方式

  44. (1)胃肠道给药 口服给药 (Oral ingestion,PO:per os) • 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方便,相对安全, • 吸收较充分 • 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 a.停留时间长,经绒毛吸收面积大。 b.血流丰富,毛细血管壁孔道大。 c.pH5-8,对药物解离影响小。

  45. 影响胃肠道给药吸收的主要因素 ①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 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在进入体循环之前, 经门静脉入肝脏, 部分药物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药效降低这种现象。 (或首关代谢, 首关效应) 首过消除的部位:肝脏,肠壁细胞 结果:口服吸收量 < 注射量 ②胃肠液pH值;③胃排空速度;④食物主要影 响药物的吸收速度;

  46. 肠壁 上腔静脉 门静脉 作用部位 检测部位 药物经肝静脉入全身循环 药物经肝门静脉入肝脏 代谢 代谢 粪 小肠吸收药物

  47. (2)注射给药:a.静脉给药:优点:直接进入血循,没有吸收过程,起效快。 缺点:不方便,危险性高。b.肌肉注射及皮下注射:避免首过消除;药物效应快速、显著,一般较口服快,避免肠液中酸、碱及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

  48. 不同给药途径和吸收

  49. (3)其它途径给药 • 舌下给药: 使用首过消除和脂溶性大的药物时 • 直肠给药: 灌肠、栓剂,刺激大,避开首过消除 如:水合氯醛 • 呼吸道给药: 喷雾剂( aerosol) a. 颗粒小,有一定的空气溶解度 b. 作用部位在呼吸道 异丙肾上腺素,沙丁胺醇,色甘酸钠 • 局部用药: 皮肤,眼,鼻,咽喉,阴道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