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第 8 章 昆虫的腹部

第 8 章 昆虫的腹部. 主 要 内 容. 腹部的特点(与胸部相比) 腹部的基本构造 腹部的变化 腹部的生殖附肢 昆虫腹部的非生殖附肢. 1. 腹部的特点(与胸部相比). 没有运动的附肢。附肢多数退化,仅保持着生殖附肢,少数留有尾须。 结构简单,只有背板和腹板,无侧板,有侧膜。 节与节之间有发达的节间膜,可以拉长和缩短。(有利于代谢活动可以产卵繁殖) 一般腹部都比较细长。. 2. 腹部的基本构造. 昆虫腹部的原始节数应为 12 节( 11 个体节和 1 个尾节)。

fag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8 章 昆虫的腹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8章 昆虫的腹部

  2. 主 要 内 容 • 腹部的特点(与胸部相比) • 腹部的基本构造 • 腹部的变化 • 腹部的生殖附肢 • 昆虫腹部的非生殖附肢

  3. 1. 腹部的特点(与胸部相比) • 没有运动的附肢。附肢多数退化,仅保持着生殖附肢,少数留有尾须。 • 结构简单,只有背板和腹板,无侧板,有侧膜。 • 节与节之间有发达的节间膜,可以拉长和缩短。(有利于代谢活动可以产卵繁殖) • 一般腹部都比较细长。

  4. 2. 腹部的基本构造 • 昆虫腹部的原始节数应为12节(11个体节和1个尾节)。 • 在现代昆虫中,仅见于一些昆虫的胚胎期和原尾目的成虫,其它昆虫至多有11节,一般有9~10节。 2.1 腹部的节数 

  5. 部分双翅目和膜翅目青蜂科的可见腹节只有3~5节。部分双翅目和膜翅目青蜂科的可见腹节只有3~5节。 • 在膜翅目细腰亚目中,原始第一腹节并入胸部,成为胸部的一部分,叫并胸腹节。

  6. 2.2 腹部的分区 • 生殖前节 或称脏节。包括腹部第一至七腹节(雌虫)或第八腹节(雄虫),其构造简单一致,但膜翅目细腰亚目的生殖前节是从原始第二腹节开始。在模式情况下,每节两侧各有气门1对。 昆虫的腹部常根据外生殖器的着生位置分为三段。

  7. 生殖节 包括腹部第八至九两个腹节(雌虫)或仅第九腹节(雄虫),其构造复杂,着生有外生殖器。大部分有翅亚纲昆虫和无翅亚纲缨尾目的雌虫,生殖孔大多位于第八和第九腹板间,少数位于第七腹板后或第八腹板上,甚至有些位于第九腹板上或腹板后;有的昆虫有两个生殖孔,分别位于第八腹板和第九节腹板后缘,分别称为交配孔和产卵孔。雄性的生殖孔一般位于第九与第十腹板间的阳具端部。

  8. 生殖后节  通常只包括第十至第十一腹节,在原尾目昆虫中还包括第十二腹节。第十一腹节又叫臀节(anal segment),肛门位于该节末端,其背板称肛上板(epiproct)、侧腹面的两块称肛侧板(paraprocts)。部分种类第十一腹节上生有1对附肢,叫尾须(cerci)。

  9. 3. 腹部的变化 • 腹部的变化 • 背板、腹板大小相等,气门居中。 • 背板大,腹板小,气门居下。 • 背板小,腹板大,气门居上。 • 侧背板:背板很大,向两侧扩展,在侧膜位置上。 • 侧腹板:腹板很大,向上扩展,侧板与腹板愈合,形成侧腹板。 • 肛上板:最后腹节的背板往往在肛门的上方。 • 肛侧板:最后腹节的腹板很小,在肛门的两侧。

  10. 4. 腹部的生殖附肢 昆虫的外生殖器是昆虫生殖系统的体外部分,是用以交配、授精和产卵的器官统称,主要由腹部生殖节上的附肢特化而成。雌性的外生殖器称为产卵器;雄性的外生殖器称为交配器。 4.1 产卵器 (1)基本构造 常为管状构造,由3对称为产卵瓣的瓣状构造组成。

  11. 第8腹节上的产卵瓣称第1产卵瓣或称腹产卵瓣,也有人叫第1生殖突,它着生在第1副瓣片或称第1生殖突基节上。第8腹节上的产卵瓣称第1产卵瓣或称腹产卵瓣,也有人叫第1生殖突,它着生在第1副瓣片或称第1生殖突基节上。 • 第9腹节上的相应构造称第2产卵瓣或称内产卵瓣,也有人称第2生殖突,它着生在第2副瓣或称第2生殖突基节上。 • 第2副瓣上向后伸出的瓣状外长物叫第3产卵瓣或称背产卵瓣。

  12. (2)功能 • 产卵。 • 有些昆虫的产卵器特化,而使功能变化,如蜜蜂、胡蜂等的产卵器变成了自卫或进攻猎物的器官。

  13. (3)产卵器的变异与适应 不同类型的昆虫具有不同形状的产卵器,低等昆虫(如原尾目、蜉蝣目昆虫)无特化的产卵器,而是由两条输卵管分别开口于第7腹节腹板后缘,它们具有1对产卵孔,这是产卵器的原始类型。 高等昆虫仅具1个产卵孔,其产卵器的形态与产卵的方式与习性相适应,如:

  14. 蝗虫:锥状产卵器,产卵在土中。 • 蟋蟀:针状(矛状),产卵在植物组织里。 • 螽斯:剑状或刀状,产在组织或土里。 • 蚱蝉:针状,产在嫩的树皮下或土里。 • 蓟马:锯齿状,产卵在表皮底下。

  15. 姬蜂类的产卵器细长,产卵时产卵器刺入寄主体内而将卵产于寄主体中,甚至可将产卵器插入树干上的虫孔,把卵产在蛀干害虫如天体幼虫体内。

  16. 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昆虫都无特化的产卵瓣,产卵器是由腹部末端可以伸缩的几节变细形成,产卵时可以伸出很长,称为伪产卵器。这类昆虫的卵一般只能产在缝隙或动植物体表面。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昆虫都无特化的产卵瓣,产卵器是由腹部末端可以伸缩的几节变细形成,产卵时可以伸出很长,称为伪产卵器。这类昆虫的卵一般只能产在缝隙或动植物体表面。 • 但是实蝇的伪产卵器末端尖锐而坚硬,可刺入果实内产卵;一些土栖天牛的伪产卵器为坚硬的细管状,可插入土中或树皮下产卵。

  17. 4.2 交配器 (1)雄性外生殖器的类型 • 昆虫的雄性外生殖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比较原始的昆虫如原尾目、蜉蝣目及部分革翅目昆虫所具,其外生殖器具有成对的阳茎,在蜉蝣目中,成对的阳茎有时部分愈合。

  18. 另一类为多数有翅亚纲的昆虫所有,阳茎为单一的管状或叶状构造;比较原始的螳螂目、蜚蠊目昆虫的阳茎为几个叶状突起,称为阳茎叶;而大部分有翅亚纲昆虫的阳茎大体呈管状。显然,单一阳茎是由成对阳茎演化而来。值得指出的是蜻蜓目昆虫的阳茎退化,以第2或第3腹节上次生交尾器代替阳茎。另一类为多数有翅亚纲的昆虫所有,阳茎为单一的管状或叶状构造;比较原始的螳螂目、蜚蠊目昆虫的阳茎为几个叶状突起,称为阳茎叶;而大部分有翅亚纲昆虫的阳茎大体呈管状。显然,单一阳茎是由成对阳茎演化而来。值得指出的是蜻蜓目昆虫的阳茎退化,以第2或第3腹节上次生交尾器代替阳茎。

  19. (2)雄性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 昆虫的雄性外生殖器主要由阳茎和抱握器两部分组成。

  20. 阳茎 • 位于下生殖板形成的生殖腔内,是第九腹节腹板后节间膜的外长物,生殖孔开口在它的末端。 • 阳具一般为管状或锥状构造,大多包括阳茎基和阳茎体两部分。阳茎基一般为环形或三角形,两侧常具突起称为阳茎侧叶。在部分蛾类中,阳茎侧叶特化成抱握器。阳茎体的结构复杂,表面有时有叶状、钩状或刺状突起,端部有可以翻缩的阳茎端。交配时,在血液压力的作用下,阳茎端膨胀插入雌虫体内。

  21. 在蜻蜓中,原来位于第九腹节的阳茎退化,但生殖孔仍开口于退化的阳茎上,后生的阳茎发生于第二或第三腹节的腹面并和一储精囊相通。交配前,雄虫将腹末前弯,使第九腹节的生殖孔对接于后生阳茎的储精囊口,精子由生殖孔注入储精囊中。交配时,雄虫以尾须夹住雌虫头部或胸部,雌虫腹端前弯与雄虫交配器相接。

  22. 抱握器 • 是着生在第9腹节上的棒状、叶状或其他形状的突出物;起源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它是第9腹节的附肢,有人认为它是阳基侧突演变而来。 • 除蜉蝣目昆虫的抱握器外,一般不分节,常为1对对称的结构,有时仅有1个,个别种类抱握器消失。 • 以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抱握器在交配时起抱握雌虫的作用,但据笔者观察,至少半翅目昆虫的抱握器在交配时的主要作用是控制阳茎的运动。

  23. 5. 昆虫腹部的非生殖附肢 • 是由腹部第十一腹节上的附肢演化成的一对须状外长物,存在于部分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中的蜉蝣目、蜻蜓目、蜚蠊目、螳螂目、竹节虫目、直翅目和革翅目等较低等的昆虫中。 • 尾须上着生有许多感觉毛,主要司感觉作用。 5.1 尾须

  24. 但是,革翅目昆虫的尾须骨化成尾铗,具有防御敌害和折叠后翅的功能;毛翅目昆虫的尾须成为雌性外生殖器构造的一部分。但是,革翅目昆虫的尾须骨化成尾铗,具有防御敌害和折叠后翅的功能;毛翅目昆虫的尾须成为雌性外生殖器构造的一部分。

  25. 在缨尾目和蜉蝣目中,一对尾须之间还有一根与尾须相似的、由末端腹节背板向后延伸而成的细长分节的外突物,称中尾丝。中尾丝不是附肢。在缨尾目和蜉蝣目中,一对尾须之间还有一根与尾须相似的、由末端腹节背板向后延伸而成的细长分节的外突物,称中尾丝。中尾丝不是附肢。

  26. 5.2 无翅亚纲昆虫腹部的附肢 广义无翅亚纲的昆虫除了部分种类生殖后节上具尾须外,成虫脏节亦有成对的附肢,这是无翅亚纲区别于有翅亚纲的重要特征之一。

  27. 弹尾目腹部的附肢 弹尾目昆虫腹部的第一、三、四或五腹板上生有特化的三对附肢,分别称为粘管(又称腹管)、握弹器和弹器(又称叉状器),三者共同组成了弹尾目的弹跳器官

  28. 缨尾目、双尾目腹部的附肢 • 缨尾目和双尾目昆虫腹部的第二至第九腹节上各有1对附肢,每一对附肢包括一块位于侧腹面的肢基片,在肢基片上着生有一根可活动的刺突,刺突内侧有1~2个能伸缩的泡。 双尾目 缨尾目

  29. 原尾目腹部的附肢的附肢 • 原尾目昆虫第一至三腹节上各有一对短小的圆柱状的附肢。 原 尾 目

  30. 5.3 有翅亚纲昆虫幼期腹部的附肢 有翅亚纲昆虫只有在幼期才有与行动有关的附肢。这些附肢可分为两大类。 蜉蝣目和部分广翅目昆虫幼期生活在水中,其腹部的附肢多与呼吸或水中的运动有关,如蜉蝣稚虫腹部前7节的背板与腹板间的骨片上分别有1对气管鳃;广翅目泥蛉属幼虫腹部第1至第7节两侧各具1对分节的附肢。 • 水生有翅亚纲昆虫幼期腹部的附肢

  31. 鳞翅目、长翅目、部分膜翅目昆虫的幼虫的腹部具有可以用于行走的附肢,称腹足。鳞翅目、长翅目、部分膜翅目昆虫的幼虫的腹部具有可以用于行走的附肢,称腹足。 • 鳞翅目幼虫的腹足常有5对,分别着生在第3至第6腹节和第10腹节上,其中第10腹节上的足又称臀足。长翅目幼虫的腹足5对。膜翅目叶蜂类幼虫的腹足为6—8对,有的多达10对。 • 陆生有翅亚纲昆虫幼虫腹部的附肢 • 这些腹足的构造简单,由亚基节、基节与趾组成。鳞翅目幼虫腹足末端的成排的小钩叫趾钩,叶蜂类幼虫的腹足无趾钩。

  32. 鳞翅目幼虫腹足趾钩的排列是分类上的重要依据。鳞翅目幼虫腹足趾钩的排列是分类上的重要依据。 • 按高度分——序 单序——趾钩一样高。 双序——两种高度。 多序——三种以上。 • 按排列的形状分 环状 缺环 带(中带:与身体纵轴平行;横带:与身体纵轴垂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