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82 Views
全国教育技术研究 “ 十一五 ” 规划重点课题 《 基于 Web 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设计与评价研究 》. 开题报告. 《 基于 Web 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 的设计与评价研究 》 课题组. 什么是自适应学习系统. 基于网络的自适应学习是指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在 “ 以学习者为主体 ” 的思想指导下,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我组织、制订并执行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通过交互不断取得反馈信息,积极主动的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的过程,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评估,并相应地调节学习过程各环节,以获得适应自己的最优化的个性发展的学习。.
E N D
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设计与评价研究》 开题报告 《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 的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组
什么是自适应学习系统 基于网络的自适应学习是指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在“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思想指导下,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我组织、制订并执行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通过交互不断取得反馈信息,积极主动的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的过程,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评估,并相应地调节学习过程各环节,以获得适应自己的最优化的个性发展的学习。
为什么要研究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 • 课题的选题背景 1.宏观背景: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 2.微观背景——教育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教与学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 班级授课上的个性化教育 基于多媒体环境的教与学 基于手持式设备的学习 非班级授课的个性化教育 基于网络的学习——旅行学习等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综述 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系统:个性化学习系统的研究一直是以Kelly的模型为基础来开展研究的,通过对学习的具体内容分成一系列预定的目标系列,以自定步子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从而掌握所学的内容。在教育技术条件下与之相应的是程序教学(机器教学)相一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形式。
关于计算机辅助测试与评价:传统的评价过程标准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在传统的评价过程中,学习者的行为几乎都是相对独立,在反馈的过程中也只是个人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得学习很难在一种更开放的环境下产生互动、总结与反思。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基于计算机或网络技术的辅助评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评价,使得对不同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进行即时的反馈,从而使学习者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成为可能,随着项目反应理论的引入,使计算机辅助评价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借助于项目反应理论的原理,根据学习者的反应,系统可以调整所呈现的测试项目的难易度,以适应学习者的能力水平。使得学习有可能在自适应水平上发生。关于计算机辅助测试与评价:传统的评价过程标准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在传统的评价过程中,学习者的行为几乎都是相对独立,在反馈的过程中也只是个人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得学习很难在一种更开放的环境下产生互动、总结与反思。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基于计算机或网络技术的辅助评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评价,使得对不同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进行即时的反馈,从而使学习者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成为可能,随着项目反应理论的引入,使计算机辅助评价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借助于项目反应理论的原理,根据学习者的反应,系统可以调整所呈现的测试项目的难易度,以适应学习者的能力水平。使得学习有可能在自适应水平上发生。
从我国目前的研究来看,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联系的计算机辅助评价的研究,更多的关注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尤其是以考试组卷系统为主,往往是把纸质资源的试题库搬到了计算机或者网络上,仅仅是呈现形式的变更,其专业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特点都难以实现。从我国目前的研究来看,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联系的计算机辅助评价的研究,更多的关注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尤其是以考试组卷系统为主,往往是把纸质资源的试题库搬到了计算机或者网络上,仅仅是呈现形式的变更,其专业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特点都难以实现。
课题研究的着眼点 • 不管是个性化学习系统还是计算机辅助评价系统的研究,更多的是以客观的事实为基础的,反应的是知识的掌握,在评价上更多的强调客观题的评价,对于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尤其是人的元认知等方面的学习和评价涉及很少或者没有涉及。 • 如何根据教育和学习科学研究的成果,结合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特点,把个性化学习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评价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辅助评价的自适应测试的特点,通过测试更好的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并据此提供给学习者适应其个性的学习内容,使学习者能够在适合于自己的个性基础上开展学习,开展自适应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此为基础设计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为自适应学习提供解决方案,是本课题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课题的研究目标 • 在已有研究和教学应用的基础上,规划设计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益的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并在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形成学习测评系统的评价指标。 • 在应用的基础上,形成不同信息技术条件下,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使用方法、策略和模式。 • 通过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题的研究内容 • 国内外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与学习及学习测评理论的研究 根据个性化教学、网络学习的特点,结合学习和学习测评相关理论开展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及学习测评的理论研究,着重研究认知灵活性理论、掌握学习理论、项目反应理论等理论与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学习,为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设计和评价提供依据。 • 基于理论和文献研究基础上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评价指标的研究 从网络教学的特点和学习测评的要求,结合相关的理论探讨,在文献比较分析基础上开展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从现有的文献研究来看:系统的开放性、可扩展性、互动性、共享性、安全性、稳定性、便捷性、兼容性等将是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重要指标。 • 国内外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及测评系统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借助于互联网,对目前比较重要、已开发的国内外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及测评系统进行比较研究,结合相关理论和文献研究,为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基本框架及内容的设计提供基础。
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根据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结合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现有的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为目标,结合学科进行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设计。并利用已有的系统和技术,开发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试用版)。系统的开发着重解决过程性测评和主观性测评问题,重视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学习者的数据挖掘等,以提升系统的功能和水平。 • 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效果实验研究 把开发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试用版)应用于不同信息技术水平的学校教学中,结合已形成的基于理论和文献研究基础上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评价指标,验证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效果,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设计。同时,在应用的基础上,探讨不同条件或环境下,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应用模式、方法和策略。 • 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评价指标研究 根据教学应用的情况,调整或修正基于理论和文献研究基础上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评价指标,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评价指标。
主要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等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研究的思路 以已有的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科学,结合网络技术发展的特点,从理论上探讨自适应学习测评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规划和设计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其应用的方法及规律,发展和完善系统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形成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评价指标。
课题的实施 第一阶段:课题申报阶段(07.10-07.12):拟定研究思路,制订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08.1-09.6) • 1、开题培训: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确定子课题学校,开题培训。 • 2、文献研究:对相关的学习理论、学习测量理论等开展文献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的基础,并制定基于理论和文献的《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指标体系》。 • 3、系统规划与设计:对已有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并将选定的系统应用于学校教学中,比较各系统的特点,为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工作。
4、新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开发与实验研究:以行动研究法,开展系统的开发与完善工作。在此过程中,通过教育实验、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探讨不同信息技术条件下新系统的应用方法和策略,并进一步修正并完善《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指标体系》。4、新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开发与实验研究:以行动研究法,开展系统的开发与完善工作。在此过程中,通过教育实验、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探讨不同信息技术条件下新系统的应用方法和策略,并进一步修正并完善《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指标体系》。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09.7-09.12) • 1、总结并完成《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设计与评价》研究报告 • 2、完成《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设计与评价》工作报告 • 3、完成课题结题审报表,申请课题验收。
预期的课题成果 阶段性成果 • 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理论探讨) • 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技术研究 • 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现状与趋势研究 • ISI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应用研究 • 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设计与规划研究 • 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试用版) • 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正式稿) 最终成果 • 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设计与评价研究(研究报告) • 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 (系统平台) • 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研究 (论文集)
如何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 课题的管理 • 课题的工作计划 • 课题的选题框架 • 课题学校3-6月份须做的几项工作
课题研究的管理 课题研究分三级管理:总课题组、地区电教馆和课题学校 总课题组:负责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组织和指导工作。主要工作包括子课题申报、审批,课题管理平台的开发、课题交流和指导以及课题成果的总结等工作。 总课题组长:黄天元 总课题组成员主要有:王吉庆、蔡彤、彭涛、李光良、金陵、康富、王世洪、张鹏等。 地区电教馆:组织或参与总课题组攻关课题的研究;负责当地课题学校的管理和指导。 课题学校:负责所申报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课题的工作计划 • 2008.3-6 课题开题、完成攻关课题组的组建并开展相关的研究,分步开发课题研究管理网站,为各参与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交流对各参与学校的试验研究进行巡回检查与指导。参与本课题的学校在使用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子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形成子课题的申报材料。 • 2008.7-8 各课题研究单位进行阶段性成果总结,召开第一次课题研究交流与培训会,公布第一批子课题布置下半年的研究工作(包括第二批子课题的申报工作)。
2008.9-2009.1 完善已有系统,开发完成新的系统并在已有的课题承担学校或新申报的学校中试用,总课题组巡回检查和指导。各课题研究单位根据各自的研究领域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并总结阶段性成果。 • 2009.3-2009.6 3月份总课题拟召开第二次课题研究交流培训会,指导各子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和方向,为完成子课题做准备,在此基础上子课题研究继续开展研究。总课题组围绕子课题研究的总结,并加强个别化指导。 • 2009.8-2009.10 各子课题完成课题研究和工作报告,子课题结题。 • 2009.10-12 总课题组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总课题结题。
课题的选题框架 学校应用层面的课题选题框架 • 须体现的内容——对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影响 • 课题选题可参考维度 ——课题的应用环境 ——课题开展的学科(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学生、学校和家庭 ——线上与线下(混合学习) ——个别化学习和合作性学习 ——本地化的自适应学习评价资源 ——应用方法、策略与模式 …… 区域层面的课题选题框架 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在教研中的应用 …… 总课题层面下攻关研究课题框架 ——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技术 ——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评价 ——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的开发 ……
课题学校3-6月份须做的几项工作 • 收集数据(学生的数据) • 选择要研究的学生个案,并进行追踪记录 • 利用课题管理平台中的博客,记录系统使用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使用体会、经验、问题和反思、效果等,为形成阶段性成果打好基础) • 利用课题管理平台中的论坛,解决技术和应用中的问题,开展交流活动 • 在应用的过程中,形成子课题的选题、研究目标、内容,在此基础上形成子课题的申报材料。
为什么选华夏忆思ISI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 有自主知识产权 2006年6月获得软件企业及软件著作权认证2007年3月发明专利审查合格:200610170453.4 有资质 2006年12月获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有创新 2006年11月获科技部技术创新基金无偿支持(20万) 第一届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全国唯一企业) 有先期的应用效果 2007年1月ISI v3.0版投入试用,开设实验学校 2007年3月开始在部分初三学生中试用效果显著专家的认可 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教育技术大赛总决赛一等奖 对教育信息化的执着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