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likes | 842 Views
杭州市地方课程 《 我与杭州 》 四年级备课建议. 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方丽敏 2005 、 8 Fanglimin@tom.com. 1 、杭州的四季 2 、家乡的河 教学目标 3 、家乡的养殖业 教学建议 4 、让杭州更清洁 资料例举 5 、杭州的医院和商店. 1 、杭州的四季. 教学目标: 1 、感受杭州四季的气候特征,鼓励孩子表达对家乡四季的独特感受,学会欣赏家乡四季的美。 2 、了解季节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会四季的生活保健。
E N D
杭州市地方课程《我与杭州》四年级备课建议 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方丽敏 2005、8Fanglimin@tom.com
1、杭州的四季 2、家乡的河 教学目标 3、家乡的养殖业 教学建议 4、让杭州更清洁 资料例举 5、杭州的医院和商店
1、杭州的四季 • 教学目标: 1、感受杭州四季的气候特征,鼓励孩子表达对家乡四季的独特感受,学会欣赏家乡四季的美。 2、了解季节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会四季的生活保健。 3、了解季节与农事的关系,知道杭州一年四季的主要农产品。
教学建议 两课时 第一课时:四季美景、四季活动、四季习俗 第二课时:季节特征、自我保健、四季农事
第一课时: 四季美景、四季活动、四季习俗 课前准备: 1、收集四季的图片、文学作品; 2、了解杭州四季习俗。
活动一:感受四季的美丽和快乐 1、欣赏具有典型季节特征的风景点。 2、欣赏生活中的四季小景。 (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杭州风景点”的呈现交流方式以及“风景名胜”与“生活小景”的内容比重;将四季中的人的活动结合进去,寄情于景 。)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四季的感受。 (表达形式的选择:尊重孩子独特的感受,给予充分的表达的自由;发挥教师的学科专业特长。)
活动二: 了解季节习俗 1、组内交流调查结果(文字记录、图片展示、语言描述等)。 2、组间习俗知识竞猜、闯关等游戏。 3、唱童谣、编童谣。
后续活动: 与语文教学结合:阅读、写作 与美术教学结合:画一副表现四季美景的写生画或想象画。 与音乐教学结合:唱表现季节特征的歌曲。 与课外活动结合:秋游、假日小队活动等。
第二课时: 季节特征、自我保健、四季农事 课前准备: 1、记录一周天气情况。( 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关注信息来源,强调个体感受。) 2、了解杭州农产品情况。
活动一: 1、学习“节气”歌。 2、交流一周天气情况调查表,整理总结,得出结论。 3、学习保健知识,注意教学形式,如:校医专访、电脑博士、知识竞答、小品表演等。 4、教师总结,领会方法,举一反三。
活动二(简单了解) 1、交流调查结果(强调多样性)。 2、关注当地特产(强调针对性,并结合感受家乡人收获的喜悦)。
有关西湖的诗文诗词: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忆江南》(唐白居易) 《西湖》(宋欧阳修)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 文章: 《半篇西湖游记》(近代丰子恺)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近代俞平伯) 《西湖萍踪》(现代许敏) 《西湖梦》(现代余秋雨) 《西湖漫笔\西湖的绿》(宗璞)
春节的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浙江各地的风俗与全国一样,新春佳节也特别隆重、热闹、庆祝活动以吉祥为核心,丰富多彩;主要有放爆仗、拜年、吃年糕等吉祥风俗。 苏杭一带把正月初三作为“小年夜”的习俗,这一天不能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这天每户接灶神,凡宅旁有井之家,早晨备香火,素菜供奉于井栏旁,并将除夕在井栏上新贴的红纸封条揭去,名曰:“开井”。 新年初五,杭州的一般居民家家户户购买“寸金糠”供祖宗,讨个“日进寸金”的吉利。
端午节的习俗 旧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古代“午与“五”同音,故又称端午为“端五”、“重午”、“重五”等名。 端午节起源的说法不一,浙江一带在魏时期已开始成为纪念伍子胥、曹娥等名人志士的活动。明清时期,杭州西湖龙舟竞渡尤盛。据《杭俗遗风》载:西湖龙舟四五只,其船长约四五丈,头尾均高,彩画如龙形。中舱上下两层,首有龙头太子及秋千架,均为小孩装扮太子立而不动,秋千上下推移,旁到十八般武艺各式旗帜,门列各枪。中央高低五色彩伞,尾有蜈蚣旗。中舱下层敲打锣鼓,旁坐水手划船。若做胜会,大船停泊湖中,龙舟四周围转,鱼贯而行。如抛物件,各龙舟水手争抢。最难抢的是钱和鸭子二物。钱下水则沉,鸭子下水则游,各舟你争我逐,大为可观。“据康熙《杭州府志》载:龙舟在祀神享先之后,各至河于湖上以观竞渡,龙舟多至数十艘,崖上人如蚁,近日半山龙舟争,俱于朔日奔赴,游人杂沓,不减西湖中。
中元节的习俗 夏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传上元节为人节,中元为鬼节,又称七月为鬼节。 杭州各县还有七月半祭祖的习俗。先做好白纸封筒,内装锡箔折叠的银锭、元宝,封口后,上写某代祖宗字样,上首书“敬奉”二字,下首书祭礼者辈份名字,背后书封口的日期。祭祀在晚上举行。或在中庭,或在中堂,供桌上摆好菜肴、酒壶、酒盏和盛好的饭,然后燃烛点香,由家长领着小孩拜祭祭毕,在门外地上燃烧封筒。烧过封筒后,再从每碗菜里挟出一点菜和酒,洒在地上,才告结束。
中秋节的习俗 在杭州,这天晚上家家祭月,祀品为月饼、方柿、栗子等类时令食品。祀月是在天井中搭台、设案、点起香。有伴唱文书的,说唱古今书籍,编成七字句,一人弹弦而唱之。不过此各仪式,今已失传。中秋赏月的胜地,在西湖“三潭 月”。所谓三潭,实际上是三个建在湖中的三个石塔,中空,每座石塔的壁上有五个等园孔,如在中秋明月之夜,在中点上蜡烛,五个孔用纸封好,这样在湖中就有15个似月亮的倒影,连天空中的月亮共有十六个月亮在水中。西湖的夜景此时美不胜收,妙不可言了。合家团坐,喝酒赏月,出门在外的都尽力设法回家团聚,俗称“团圆节”。家家户户吃月饼,月饼是圆的象征合家团圆。
杭州习俗:登高之举 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亦称“重九”、“九九重阳”。杭俗有登高之举,一般登城隍山或葛岭初阳台。 《杭俗遗风》载:“是日城隍山登高吃糖炒栗子、鸡豆,带游斗坛、文昌、关帝、火德等庙。”杭人俗传葛岭初阳台见“日月并升”之天象,为葛洪炼丹成功,白日升天之时。 杭俗于重阳节修灶,付给匠人工资必加倍。
冬至的习俗 冬至,这是一年24个气节中较重要的气节,一般在12月的22日,也有21日、23日的。这一天太阳经过冬至点,我省都处在北半球,因此,白天最短,夜间最长。浙江人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在杭州,吃年糕习俗从古到今还是未变,有吃汤年糕的,有韭芽肉丝炒年糕的。也有买红色的嵌有猪油的“玫瑰油年糕”,及白色上粘有糖桂花的“桂花年糕”在锅中蒸着吃。吃年糕在早餐较多,取万事开始吉利之。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杭州农产品——杭州农业信息网 • 杭州习俗——寻龙网 • 二十四节气——中华农历网
2、家乡的河 •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家附近的河的名称、基本情况及有关故事。 2、了解河与交通的关系。 3、了解河水的污染情况,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建议 两课时 第一课时:附近的河、河上交通 第二课时:让河水清清
第一课时:附近的河、河上的交通 课前准备: 1、有意识地观察自己家附近的河,了解有关河的历史故事,调查河的流向并做好记录。 2、收集有关钱塘江和大运河的资料。
活动一:了解钱塘江和大运河概况以及大江大河上的交通情况。活动一:了解钱塘江和大运河概况以及大江大河上的交通情况。 1、读图找江河。 2、交流钱塘江、大运河的资料 3、河上交通:说说渡河的方法、主要介绍钱塘江上的桥和大运河上的水上巴士。 4、用歌颂钱塘的文学作品作结。
后续活动: 1、搜集资料,出一期小报或版报。 2、钱江观潮。
第二课时:让河水清清 课前准备: 观察附近的河,完成关于河水质量的考察报告。(在第一课时完成时布置)
活动一: 1、观察小河,完成考察报告。(有条件的班级最好在老师带领下集体考察,小组完成考察报告;注意考察方法的指导。) 2、讨论怎样减少河水污染。(教给参与的方法。)
后续活动: 1、写一篇考察后记。 2、用做宣传警示牌或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
资料例举 新华网: 1、中国近代桥梁事业的先驱 2、 钱塘江上最长最宽的大桥合龙 3、杭州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的城市桥梁全线通车 4、钱塘江,会变一条臭水江吗?
钱塘江上豪华游轮首航 4月16日,“新宇玉皇号”豪华游轮航行在钱塘江杭州复兴大桥旁。当晚6时30分,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钱塘江上第一艘豪华游轮“新宇玉皇号”缓缓离开杭州南星桥江南第一码头,开始了首次正式航行。据了解,“新宇玉皇号”是一艘具备商务、旅游、休闲功能的中型豪华游轮,运营初期主要针对水上商务、水上婚礼和团体旅游。
描绘钱塘江潮的文学作品: 最早是东晋顾恺之《观涛赋》。 唐代白居易《咏潮》诗、 李益《江南曲》、 姚合《杭州观潮》、 罗隐《钱塘江潮》等。 蔡襄《和浙江口观潮》、 米芾《海潮诗》、 陈师道《十七日观潮》等。 描绘钱江潮的画: 最早的是唐代李琼的《海涛画》、宋代有赵千里的《夜潮图》、 李嵩的《钱塘观潮图》、《夜月观潮图》、夏珪的《钱塘观潮图》、宋代还有《旭日观潮图》、《观潮图》等。
京杭大运河 公元604年,隋炀帝离开首都长安,到洛阳巡游。第二年,他下令着手两大工程:迁都洛阳和开凿大运河。成千上万的劳工花了六年的时间,将原有的运河连接起来,完成了全长176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这条古老的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新华网 杭州:京杭运河波浪宽“水上巴士”赏两岸
3、家乡的养殖业 • 教学目标 1、了解杭州的养殖产品。 2、了解杭州养殖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养殖业发展与生活的关系。 3、了解杭州的养殖场,学会辨证地看待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教学建议 两课时: 第一课时:生活中的养殖产品、养殖场 第二课时:生态养殖、养殖业污染治理
第一课时: 生活中的养殖产品、养殖场 课前准备: 完成调查表。
活动一: 1、说说家庭中一天或几天中用到的养殖产品。 2、完成、交流农贸市场调查表。(有条件的班级最好集体去农贸市场或超市。) 3、对调查表进行整理。(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鼓励产生自己的结论,结合“资料卡片1”。)
活动二:了解养殖场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式。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重点定为“生态养殖场”。
后续活动: 将课堂上了解到的关于养殖产品的情况向家人作介绍。
第二课时:污染治理 活动一: 1、提取养殖场“我的参观记录”中“养殖场周围环境”一栏情况进行交流,导入话题。 2、学习“新闻链接”。 3、以西溪湿地的今昔为例,了解养殖业污染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后续活动: 设计一个生态养殖场。
资料例举 杭州农业信息网
4、让杭州更清洁 • 教学目标 1、了解垃圾分类情况,垃圾产生、处理的过程; 2、讨论减少垃圾数量的方法,自觉抵制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 3、增强清洁杭州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理解环卫工人工作的辛苦,尊重他们的劳动;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教学建议: 两课时: 第一课时:垃圾产生、处理过程;垃圾分类知识 第二课时:减少垃圾数量的方法;
第一课时 垃圾产生、处理过程; 课前准备: 1、调查自己家一周的生活垃圾产生情况(垃圾的种类、数量),塑料袋消耗情况; 2、观察自己家附近的收集、处理垃圾的卫生设施(垃圾箱、垃圾中转站等); 3、观察环卫工人的工作情况或进行随机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