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92 Views
3.5.1 径向柱塞泵 1 、曲轴式径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2 、回转式径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3 、 JB 型径向柱塞泵的结构 3.5.2 曲轴式径向柱塞马达 1 、曲轴连杆式径向柱塞马达 2 、静力平衡式径向柱塞马达 3 、内曲线多作用径向柱塞马达. 3.5 径向柱塞泵和径向柱塞马达. 1 、曲轴式径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密封工作腔由缸体孔、柱塞底部、配流盘组成,柱塞在曲轴连杆带动下作往复运动,使柱塞底部密封容积交替变化,实现吸油、压油。 吸油过程:柱塞伸出→ ΔV↑→p↓→ 吸油; 压油过程:柱塞缩回→ ΔV↓→p↑→ 压油。. 3.5.1 径向柱塞泵.
E N D
3.5.1径向柱塞泵 1、曲轴式径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2、回转式径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3、JB型径向柱塞泵的结构 3.5.2曲轴式径向柱塞马达 1、曲轴连杆式径向柱塞马达 2、静力平衡式径向柱塞马达 3、内曲线多作用径向柱塞马达 3.5径向柱塞泵和径向柱塞马达
1、曲轴式径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密封工作腔由缸体孔、柱塞底部、配流盘组成,柱塞在曲轴连杆带动下作往复运动,使柱塞底部密封容积交替变化,实现吸油、压油。 吸油过程:柱塞伸出→ΔV↑→p↓→吸油; 压油过程:柱塞缩回→ΔV↓→p↑→压油。 3.5.1径向柱塞泵
2、回转式径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密封工作腔由缸体孔、柱塞底部、衬套组成,回转缸体与定子偏心布置,柱塞在离心力作用下作往复运动,使柱塞底部密封容积交替变化,实现吸油、压油。 吸油过程:柱塞伸出→ΔV↑→p↓→吸油; 压油过程:柱塞缩回→ΔV↓→p↑→压油。 3.5.1径向柱塞泵
定子不动 缸体(转子)转动 偏心距e 配油轴(不动) 衬套(与缸体紧配合) 密封工作腔 柱塞伸出:离心力 3.5.1径向柱塞泵
3、JB型径向柱塞泵 参数:额定压力25~28MPa,最高压力40MPa。 主要组成:泵体4、曲轴8、连杆6、缸体3、阀体1、配油阀10和12等。 3.5.1径向柱塞泵
径向柱塞泵实物 3.5.1径向柱塞泵
径向柱塞泵径向尺寸大,结构复杂,自吸能力差,且配油轴受到径向不平衡液压力的作用,易于磨损,从而限制了它的转速和压力的提高。径向柱塞泵径向尺寸大,结构复杂,自吸能力差,且配油轴受到径向不平衡液压力的作用,易于磨损,从而限制了它的转速和压力的提高。 3.5.1径向柱塞泵
1、曲轴连杆式径向柱塞马达 主要组成:五星状壳体1、连杆2、柱塞3、曲轴5、配油轴7等。 3.5.2径向柱塞马达
径向柱塞马达构造 3.5.2径向柱塞马达
工作原理 3.5.2径向柱塞马达
2、静力平衡式液压马达 3.5.2径向柱塞马达
柱塞的静力平衡 3.5.2径向柱塞马达
3、内曲线多作用液压马达 多作用-定子的内曲面可以多达十几段(多次行程曲线)。每一个柱塞经过每一段时都要吸排油各一次,也就是说转子每转一转,柱塞要进行多次进退(对输出轴产生多次渐增转矩,并通过输出轴带动负载旋转)因此称作多作用马达。 3.5.2径向柱塞马达
内曲线多作用径向柱塞马达 3.5.2径向柱塞马达
3、内曲线多作用液压马达 NJM型内曲线马达结构 3.5.2径向柱塞马达
径向尺寸大,体积大 排量大 扭矩大,转速低,低速稳定性好 都是通过配油轴配流。 径向柱塞马达的几个共同点
多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的优点:结构紧凑,体积小,输出转矩大,而且输出的转矩和转速很均匀。在低速时也有很好的均匀性(如果设计合理,在转速低于2r/min时仍能很稳定),这是单作用径向柱塞马达所不及的。多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的优点:结构紧凑,体积小,输出转矩大,而且输出的转矩和转速很均匀。在低速时也有很好的均匀性(如果设计合理,在转速低于2r/min时仍能很稳定),这是单作用径向柱塞马达所不及的。 缺点:由于结构复杂,加工制造较难,所以宜用于外形尺寸受到限制,要求转速及转矩特别平稳或要求转矩特别大的场合 径向柱塞马达的优点和缺点
起动性能 马达的起动性能主要用起动扭矩和起动效率来描述。如果起动效率低,起动扭矩就小,马达的起动性能就差。起动扭矩和起动机械效率的大小,除了与摩擦力矩有关外,还受扭矩脉动性的影响。 制动性能 液压马达的容积效率直接影响马达的制动性能,若容积效率低,泄漏大,马达的制动性能就差。(因泄漏不可避免,常设其他制动装置)。 液压马达的使用性能
最低稳定转速 最低稳定转速是指液压马达在额定负载下,不出现爬行现象的最低转速。爬行-油液中渗入空气的积聚使马达运转不平稳的现象。 要求马达“起动扭矩要大”,“稳定速度要低”(一般希望最低稳定速度越小越好)。 马达也有定量变量之分,它与泵的区别是:在向马达定量供油的情况下,其输出的转速能够调节的马达,称为变量油马达。反之称为定量油马达。 马达工作时存在泄漏,如果输入的压力小于额定压力且不为零的情况下,则额定流量>进口流量>理论流量。原因:马达在额定压力下工作泄漏损失最大,所以额定压力下所需的输入流量为最大。工作时输入压力的大小(即工作压力)取决于负载(即马达的输出转矩) 液压马达的使用性能
泵是能源装置,马达是执行元件。 泵的吸油腔一般为真空(为改善吸油性和抗气蚀耐力),通常进口尺寸大于出口,马达排油腔的压力稍高于大气压力,没有特殊要求,可以进出油口尺寸相同。 泵的结构需保证自吸能力,而马达无此要求。 马达需要正反转(内部结构需对称),泵一般是单向旋转。 马达的轴承结构,润滑形式需保证在很宽的速度范围内使用,而泵的转速虽相对比较高,但变化小,故无此苛刻要求。 泵和马达的不同点
马达起动时需克服较大的静摩擦力,,因此要求起动扭矩大,扭矩脉动小,内部摩擦小(如齿轮马达的齿数不能象齿轮泵那样少)。 泵-希望容积效率高;马达-希望机械效率高。 叶片泵的叶片倾斜安装,叶片马达的叶片则径向安装(考虑正反转)。 叶片马达的叶片依靠根部的扭转弹簧,使其压紧在定子表面上,而叶片泵的叶片则依靠根部的压力油和离心力压紧在定子表面上。 液压马达的容积效率比泵低,通常泵的转速高。而马达输出较低的转速。 泵和马达的不同点
液压泵是连续运转的,油温变化相对较小,经常空转或停转,受频繁的温度冲击。 泵与原动机装在一起,主轴不受额外的径向负载。而马达直接装在轮子上或与皮带、链轮、齿轮相连接时,主轴将受较高的径向负载。 泵和马达的不同点
总的原则:首先液压系统的压力、流量要求选择泵的规格(主性能参数);然后根据泵的性能、成本、环境等选择泵的型式。总的原则:首先液压系统的压力、流量要求选择泵的规格(主性能参数);然后根据泵的性能、成本、环境等选择泵的型式。 液压泵的额定压力应比系统压力略高,使之保证一定的压力储备。 泵的流量应满足液压系统所有执行元件同时工作时的流量要求。 泵的使用转速不能超过其最高转速。 液压泵的选用
中小功率的系统,宜选择高速小转矩马达。高速液压马达的性能与同类型泵的性能相同,故其选型原则也相同。中小功率的系统,宜选择高速小转矩马达。高速液压马达的性能与同类型泵的性能相同,故其选型原则也相同。 大功率的液压系统宜选择低速大转矩液压马达。选择时考虑如下因素: 液压马达的选择 • 多作用马达的使用压力较高达25~30MPa,单作用马达则为16~21MPa; • 多作用马达的最低稳定转速(0.2rpm)和最高转速(150rpm)均比单作用马达(10rpm和300rpm)低; • 多作用马达的起动转矩效率可达98%,单作用马达的起动转矩效率一般为80~90%; • 单作用马达的容积效率为90~93%,单作用为93~95%。
泵和马达与其它机械连接时应保证同心,或采用柔性连接;泵和马达与其它机械连接时应保证同心,或采用柔性连接; 泵和马达的轴端不能承受径向力; 保证泵的合适的吸油高度; 泵和马达的泄油管要畅通,一般不接背压;外接的泄油管应保证泵和马达的壳体内充满油液; 考虑过滤和冷却装置 考虑防振设施。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安装要求
泵和马达的转速、压力不能超过规定值; 规定了旋转方向的泵不能反向旋转;泵的进出油口不能接反; 工作介质按要求使用,尤其是粘度要求; 使用温度控制在20~60℃; 避免泵带负荷起动和停车; 低速马达应保证足够的回油背压,转速越高,背压越高。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