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612 Views
第二章 新帝國主義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帝國主義 ( 一 ) 定義: 1. 強國 用 軍事 、 政治 、 經濟 、 文化 去 侵略 2. 弱國被壓迫 、佔領或建為強國殖民地 ( 二 ) 舊帝國主義 1. 時間: 地理大發現 時代─ 15-18 世紀 2. 侵略國:歐洲各國 3. 被侵略區:美洲、亞洲 4. 特色: (1) 除了政、經因素外,還有 宗教 的因素 (2) 少數稍具實力的國家可得倖免,如: 中國、日本. ( 三 ) 新帝國主義 1. 時間: 19-20 世紀 2. 侵略國:歐洲、 美國 、 日本
E N D
一、帝國主義 (一)定義: 1. 強國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去侵略 2. 弱國被壓迫、佔領或建為強國殖民地 (二)舊帝國主義 1. 時間:地理大發現時代─15-18世紀 2. 侵略國:歐洲各國 3. 被侵略區:美洲、亞洲 4. 特色: (1)除了政、經因素外,還有宗教的因素 (2)少數稍具實力的國家可得倖免,如: 中國、日本
(三)新帝國主義 1.時間:19-20世紀 2.侵略國:歐洲、美國、日本 3.被侵略區:美洲、亞洲、非洲 4.特色: (1)侵略國都有工業化的洗禮 (2)並不純粹由歐洲國家來進行侵略 (3)侵略的程度更凶狠、吃相更難看
5. 形成原因 (1)經濟因素:需求資源、勞工、市場 (2)戰略因素:方便殖民交通、全球佈局 (3)心理因素:「社會達爾文主義」→ 白人至上 (4)民族因素:追求民族與國家的光榮
6.對世界的侵略 (1)非洲(黑暗大陸)大獵 A.背景:上古─中古,北非常為歐、亞強權 的領土 B.近代被侵略的原因: a.土地廣大、資源豐富、有開發潛力 b.白人虛榮心與相互競爭心態作祟 C. 原則:1884年,「柏林會議」完成瓜分 D. 主要侵略勢力 a.英:埃及─南非,貫穿非洲南北 b.法:東非─西非,連通非洲東西部 c.倖免地區:衣索比亞、賴比瑞亞
(B) 染指亞洲 A. 原因:取得經貿利益 B. 原則:佔領、瓜分、劃定勢力範圍 C. 主要侵略勢力: a.英:以印度為出發點(17世紀‧英屬 東印度公司→併吞),侵入中亞、西 亞、中國 b.俄:中亞、西亞、中國 c.法:越南、中國 d.荷:印尼 e.美:菲律賓 f.日:朝鮮、中國→唯一非白人國家
(3) 滲透美洲 A. 原因:資源與經貿 B. 原則:1823年‧「門羅主義」 C. 主要侵略勢力:美國→排除歐洲對 美洲的插手 7.新帝國主義發展苦果 (1)殖民地的怨恨 (2)強權的惡性競爭 (3)第一次世界大戰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時間:1914-1918(共4年) (二)引爆點 1.遠因:強國之間的利害衝突 2.地點:巴爾幹半島‧塞拉耶佛 3.事件:奧國皇太子‧斐迪南被塞爾 維亞人暗殺 (三)國際形勢 1. 三國同盟:德、奧、義 2. 三國協約:英、法、俄 (四)特色:新武器與新作戰方式的應用
(五)戰場 1. 主戰場:歐洲 2. 次戰場:亞洲 A. 1914年,日本參加「協約國」, 攻佔德國在山東的租界─青島 B. 1914年,鄂圖曼帝國參加「 同盟國」 B. 1917年,中國參加「協約國」
(六) 過程 1. 奧國因皇太子身亡,向塞爾維亞宣戰 2. 俄國支援塞爾維亞,德、奧向俄宣戰 3. 英、法支持俄國,向德、奧宣戰 4. 義大利脫離「三國同盟」,戰局變 為:德、奧 vs. 英、法、俄、義 5. 雙方在西線進行「壕溝戰」,時間拖延 、難分勝負
6. 1917年,俄國發生革命,退出協約國 7. 1917年,因德國「無限制潛艇政策」 與煽動墨西哥反美,美國對同盟國宣 戰 8. 協約國在美國支援下,反敗為勝, 1918年11月,同盟國投降
(七)結果 • 1. 1919年,召開「巴黎和會」 • (1)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十四點和平原 • 則」,但幾乎不被接受 • A.「民族自決」 • B.「國際聯盟」 • (2)簽「凡爾賽條約」→由英‧勞合喬 • 治、法‧克里蒙梭、美‧威爾遜主 • 導,非常苛刻 • A.割地 • B.削除同盟國的全部軍備 • C.天文數字的賠款
2.四大帝國瓦解:俄羅斯、德意志、奧匈、 土耳其 3. 為了防止世界大戰,成立「國際聯盟」 (1)史上第一個國際性常設機構 (2)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 (3)專責解決國際紛爭 (4)全世界國家幾乎都加入,唯獨美國沒 加入,缺乏約束力與威信 (5)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名存實亡
三、20世紀初的社會文化 (一)科學 1.居理夫婦:放射線的研究 2.愛因斯坦:「相對論」─導致原子 彈的發明 (二)心理學 1. 佛洛伊德:潛意識的研究─心理 學的分析 (三)藝術 1. 畢卡索:「立體派」─幾何圖形 描繪各種事物
(四)文學 ※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緣故,反思 科技文明對人類的影響 1. 雷馬克:《西線無戰事》 2. 海明威:《戰地春夢》 (五)婦女地位 1. 女性要求「男女平等」、「開放 婦女投票權」 2.「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美 國家的女性擁有投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