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 likes | 775 Views
结核病 实验室 基本要求和痰涂片检查 ___ 选自 结核病诊断 实验室检验规程 河南 CDC 结核病预防控制所 闫国蕊. 结核病实验室检验基本规则. 分枝杆菌菌群中有相当部分是具有较强传染性的菌株,在进行分枝杆菌实验室研究与检验时,应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在实验室基本工作条件、仪器设备、安全防护、废弃物的处理等各方面严格遵循相应的规则,确保实验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第一节 实验室基本要求. 一、涂片实验室基本要求 1. 实验室的分区与布局应符合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要求。 2. 实验室出口处应设专用洗手池。
E N D
结核病实验室检验基本规则 • 分枝杆菌菌群中有相当部分是具有较强传染性的菌株,在进行分枝杆菌实验室研究与检验时,应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在实验室基本工作条件、仪器设备、安全防护、废弃物的处理等各方面严格遵循相应的规则,确保实验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第一节 实验室基本要求 一、涂片实验室基本要求 1.实验室的分区与布局应符合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要求。 2.实验室出口处应设专用洗手池。 3.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平整、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面应防滑。 4.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
一、涂片实验室基本要求 5.实验室中的储物柜和实验台应牢固,彼此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便于清洁。 6.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纱窗。 7.实验室内应保证工作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 8.实验室应有适当的消毒设备。 9.实验室入口处应设挂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
痰涂片镜检室布局范例 可以开关的窗户 记录用 的桌子 染色池 显微镜 采 光 用 窗 户 (固定) 工作台 (通风柜) 试 剂 柜 收集标本 用的桌子 实验室门
二、培养和药敏实验室基本要求 1.满足涂片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并符合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 2.实验室门应带锁可自动关闭,并有可视窗。 3.实验室应设实验操作间和准备间,具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和放置物品。 4.进入实验室应使用专用工作服,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和乳胶手套 。
二、培养和药敏实验室基本要求 5.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个人衣物的条件。 6.实验室所在的建筑内应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并按期检查和验证,以保证符合要求。 7.实验室内应配备Ⅱ级生物安全柜。 8.实验室宜设应急洗眼和喷淋冲洗设施。
二、培养和药敏实验室基本要求 9.实验室如使用窗户自然通风,应有防虫纱窗。 10. 实验室必需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重要设备如生物安全柜、培养箱、冰箱等专用设备电源。 11.实验室出入口应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
第二节 实验室安全防护和污物处理 一、目的 各级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必须对工作人员给予充分保护,同时控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实验室从事试验或工作的人员,应当了解可能接触到的各类危险物的种类和性质,明确这些危险物对自身、他人及环境具有的潜在威胁。严格按照实验室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护和污物处理。
二、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中存在的危险物 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分枝杆菌检验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各类危险物,特别是许多操作易产生分枝杆菌气溶胶。操作人员必须认真了解各类危险物的性质,便于注意个人安全防护。
三、实验室安全防护基本原则 1.进入实验室,尽量避免携带非必需物 品。必要的文具、书籍带入后必须远 离毒菌操作区。 2.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注意着装整齐,操 作时穿戴好实验服、口罩、帽子和相 应隔离服装、手套,蓄发者须将头发 装束在帽子内。
三、实验室安全防护基本原则 3.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试验过程中禁止一 切与试验无关的活动,以利于集中精力完成实验操作。 4.实验台上不可放置任何与实验无关的物件 或私人用品。 5.实验过程中绝对禁止吸烟、饮食及用嘴湿 润铅笔或标签等,也不要以手抚摩头面部等。
三、实验室安全防护基本原则 6.试验前须开启紫外灯对实验室和操作区域 进行照射消毒1h以上;试验结束后,立即 开启紫外灯对操作区和实验室进行照射消 毒2h以上。 7.任何试验的开始和结束后,操作人员要仔 细地用肥皂和清水将双手洗净。 8.每次试验操作终止后,必须清理好实验台 所有物品归位并用75%乙醇溶液或3-5% 石 炭酸擦洗实验台和地面。
三、实验室安全防护基本原则 9.实验室中的生物危险物要根据检查项目和性质不同,局限在相应的实验室或试验区,不得随意将其带到其它实验室或区域进行试验。 10.实验室内任何微生物的样品、废弃物都必须经高温高压灭菌后,方可按一般垃圾处理。
四、实验室安全操作原则 1.首先各级实验室应按等级要求完善实验设施,如生物安全操作柜的抽气排风功能、紫外灯消毒,生物安全操作柜内的除菌滤膜定期更换等。 2.普通实验室应注意气流方向,实验过程中尽量避免强气流变化而产生气溶胶(如:涂片、染色过程中)。 3.实验室的菌种开封、细菌分离培养或其它操作,应在Ⅱ级实验室或Ⅲ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操作柜中进行。
四、实验室安全操作原则 4.使用接种环进行操作时,接种环应在工作 灯的内焰中燃烧,以避免菌液或菌块飞溅。 5.稀释菌液时,吸管、针管要缓慢插入试管 或烧瓶底部,小心操作避免产生气泡或气 溶胶。 6.实验中使用注射器时,用过的针头切勿再 重新入套或拔开注射器与针头,应直接放 入锐器收集器,以免划破皮肤造成接种感 染。
四、实验室安全操作原则 7.实验结束后,操作过程中所有可能与生物 危险物接触或被污染的实验器械和物品, 能够高压消毒的必须进行高压消毒;不能 进行高压消毒的设备仪器,应使用有效的 消毒剂擦洗后再以紫外近距离长时间消毒。 8.实验中发生意外污染情况,应立即通知主 管人员并做好处理污染物和相应区域的准 备,在未通知主管人员之前,不利擅自进 行消毒处理。
五、污物处理及消毒 1.各级实验室含有生物危险物的临床标本及 被污染的一次性用品,实验完成后,应在 操作台或实验区域内以紫外灯近距离照射 消毒2h以上后,再经高压消毒后方可丢弃 或焚烧。 2.可重复使用的实验用品及器械,完成检查 或实验测试后,亦应在操作台或实验区域 内经紫外灯近距离照射消毒2h以后,再交 有关人员进行高压消毒和洗刷。
五、污物处理及消毒 3.实验用的试管、吸管、注射器,须装在加 盖不漏的容器内,经高压消毒后拿出实验 室。 4.培养物或实验室垃圾,在丢弃前必须经过 高压消毒和紫外灯近距离长时间照射处理。 5.实验室内未经消毒的污水,禁止直接排入 公共排水系统,更不允许混入居民生活垃 圾。
六、意外事故的处理 1.实验过程中,如标本或含标本的前消化 处理液被打翻污染操作台或地面,应以 吸满75%乙醇溶液的卫生纸覆盖污染区, 15 分钟以后卫生纸方可移去。
六、意外事故的处理 2.实验过程中,如污染物溅落到身体表面,或有割伤、刺伤、烧伤、烫伤等情况发生,应立即停止实验工作进行紧急处理;更换被污染的实验服装,皮肤表面用消毒液清洗,伤口以碘酒及酒精消毒,眼睛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六、意外事故的处理 3.如果发生菌液溢出、带菌的培养管破碎等, 造成中、小面积污染。可用比污染面积大 25%以上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边缘用脱 脂棉围住,向纱布倾倒5%苯酚或75%乙醇 溶液,浸泡2h以上(其间适量添加溶液 防止干燥),再经紫外灯近距离(1m内) 照射2h以上;被污染的器械、容器等立即 浸泡于75%乙醇溶液中2h以上,实验完成 后再进行高压消毒处理。
六、意外事故的处理 4.如果发生气溶胶污染或大面积污染,应立即停止实验并关闭实验室,对实验区域和实验室进行紫外灯照射消毒过夜;第二天对污染区域进行24h封闭熏蒸消毒(乙醛消毒法:5ml乙醛+2g高锰酸钾/m2),直接被污染的区域可参照第3条进行处理。
七、绝对禁止使用的事故处理方法 1.有可能造成污染面积扩大,如使用75%乙 醇或甲酚皂液擦洗被污染的区域。 2.直接用火焰对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染地面、 操作台、器械进行烧灼处理。 3.使用消毒效果未经证实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4.使用低浓度的消毒剂和紫外灯进行短时间 长距离照射消毒。
第二章 分支杆菌涂片检查 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痰结核菌检查对于发现传染源、确定诊断和化疗方案、考核疗效、评价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是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NTP)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结核病控制工作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 痰标本采集 在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工作中,最常用的标本是痰标本,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检出结果,故标本的采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不能及时完成检查,为避免污染菌大量繁殖。应4℃冰箱保存。需进行分离培养的标本应在标本采集后的72h内完成前处理和接种程序。
一、标本的容器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国际通用螺旋盖痰瓶,或可密封塑料盒、蜡纸盒收集痰标本(参考规格:直径 4㎝,高度2㎝)。痰容器应标明病人姓名、编号(初诊病人门诊序号或随访病人登记号)、检查项目和容器序号1、2、3。
二、 痰标本采集 根据痰标本采集的时间,可将标本分为三类: • 即时痰:就诊时深呼吸后咳出的痰液; • 晨痰:患者晨起立即用清水漱口后,咳出 的第2口、第3口痰液; • 夜间痰:送痰前一日,患者晚间咳出的痰 液; 无痰患者可采用雾化引痰或鼻咽拭子采集标本。其他标本采集略……
三、 痰标本的性状 • 合格的痰标本应是患者深呼吸后,由肺部深处咳出的分泌物。 干酪痰:标本外观以黄色(或奶酪色)、脓样、团块状的肺部分泌物为主,粘度较粘液痰低,制片时较易涂抹;涂片染色后镜检,可发现大量脓性炎症细胞、肺上皮脱落细胞。由于此类标本是由肺部深处咳出,对肺结核的诊断最有价值,故AFB的检出率较高。
三、 痰标本的性状 血痰:此类标本是在粘液痰或干酪痰标本中混有血液,颜色为褐色或深褐色、鲜红色或伴有血丝;涂片染色后镜检除能够观察到粘液痰或干酪痰的细胞特征外,含新鲜血液的标本中可见到被染色的血细胞。由于含血标本易干扰AFB镜检的结果,故在制片时应尽量避免挑取含血部分。
三、 标本的性状 粘液痰:标本外观以白色、粘稠度较高的肺部和支气管分泌物为主,制片时需仔细涂抹;涂片染色后镜检时,镜下可见支气管内膜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伴有少量肺上皮脱落细胞、脓性炎症细胞、口腔脱落细胞及口腔寄生菌,此类标本的AFB检出率较唾液高。
三、 痰标本的性状 唾液:目视观察标本整体外观,以透明或半透明水样、粘度较低的口腔分泌物为主,标本中有时伴有气泡;涂片染色镜检时,镜下可见少量口腔上皮脱落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着色较细胞质深,核质比接近或大于 1:2)和口腔内寄生菌,有时可见食物残渣。由于此类标本进行AFB检查时的检出率很低,用于对患者确定诊断时是不合格的标本。
三、 痰标本的性状 • 患者留取的痰标本,应由检验人员或经培训的专人目视检查标本质量(特别是用于初次诊断的痰标本):标本量一般在3-5 ml,标本性状属于干酪痰、褐色血痰或含少量新鲜血液的血痰、粘液痰者为合格的标本;痰标本不合格者,应在进一步指导后重新送检。进行细菌学检查时应在登记本和检验报告单上注明标本性状,以供分析结果时参考。
第二节 涂片镜检方法 一、玻片的制备 应使用以95%乙醇擦拭(或浸泡)脱脂,经干燥、清洁、无油污、无划痕的新载玻片制备涂片,在玻片正面一端的1/3处注明实验室序号及标本序号。如使用的载玻片一端无磨砂面,必须使用玻璃刻刀注明编号;如使用的载玻片一端有磨砂面,可使用2B铅笔在磨砂面上直接书写。
一、玻片的制备 ⑴ 直接涂片 • 用接种环或折断的竹签茬端挑取痰标本的脓样、干酪样部分约0.05-0.1 ml,于玻片正面的右侧2/3中央处均匀涂抹成10×20 mm左右的椭圆形痰膜。痰膜朝上静置自然干燥 (一般约需要30min)后准备进行抗酸染色。 • 为了保证检验人员的安全,痰标本直接涂抹时,严禁同时对载玻片进行加热。
一、玻片的制备 ⑵漂浮集菌涂片 • 痰标本经高温(85℃水浴30min)或高压蒸气20min液化和灭活处理,取出放冷后,取5-10ml盛于容积为100ml的玻璃容器内(口径约2 cm),加灭菌蒸馏水20-30ml,总体积勿超过容器的1/3,加二甲苯0.3ml,盖紧瓶盖,放振荡器上振荡10min,加蒸馏水置满瓶口,把已编号的载玻片盖于瓶口上,使液体油膜层与玻璃片紧密接触,放置30min,取下载玻片,自然干燥,火焰固定,染色镜检。
一、玻片的制备 ⑶离心沉淀集菌涂片 • 痰标本经液化和灭活后,取5-10ml左右在3000 g离心15-30min,使结核菌集中于试管底部,取沉淀物涂片,自然干燥,火焰固定,染色镜检。
二、染色方法 (1)涂片自然干燥后,放置在染色架上,相邻玻片的距离应保持在10 mm以上;火焰固定(在5秒钟内将玻片置于火焰上来回烘烤4次)。 (2)滴加石碳酸复红染液,盖满痰膜,火焰加热至出现蒸汽后,脱离火焰,保持染色5min。染色期间应始终保持痰膜被染色液覆盖,必要时可续加染液。加温时勿使染液沸腾。
二、染色方法 (3)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染色液,沥去标本上剩余的水。 (4)自痰膜上端外缘滴加脱色剂布满痰膜,脱色3min;如有必要,需流水洗去脱色液后,再次脱色至痰膜无可视红色为止。
二、染色方法 (5)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脱色液,沥去玻片上剩余的水。 (6)滴加亚甲蓝复染液,染色30s。 (7)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复染液,沥去玻片上剩余的水。待玻片干燥后镜检。
涂片抗酸染色检查方法 Z-N染色步骤 操作流程 5% 盐 酸 酒 精 脱 色 1-3 分 钟 复 红 加 热 初 染 5 分 钟 涂 痰 膜 自 然 干 燥 自 然 干 燥 镜 检 美 兰 复 染 30 秒 流 水 冲 洗 流 水 冲 洗 流 水 冲 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