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415 Views
第二讲 总则和附则 单位预算管理. 《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 培训专家组 2013 年 2 月. 主要内容. 一、第一章 总则;第十三章 附则 二、第二章 单位预算管理. 一、总 则和附则. (一)《制度》的适用范围 (二)单位财务管理的三项基本原则 (三)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 一、总 则和附则. (一) 《制度》的适用范围 1.《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科学事业 单位的财务活动(第2条) 与原《制度》相比,有两方面变化: 一是删除了“国有”二字; 二是将“纳入事业财务管理体系”修改为“各级各类” 。. (一)《制度》的适用范围
E N D
第二讲 总则和附则 单位预算管理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培训专家组 2013年2月
主要内容 一、第一章 总则;第十三章 附则 二、第二章 单位预算管理
一、总则和附则 (一)《制度》的适用范围 (二)单位财务管理的三项基本原则 (三)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
一、总则和附则 (一)《制度》的适用范围 1.《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科学事业 单位的财务活动(第2条) 与原《制度》相比,有两方面变化: 一是删除了“国有”二字; 二是将“纳入事业财务管理体系”修改为“各级各类” 。
(一)《制度》的适用范围 2.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适用问题(第80条) 该类科学事业单位较为特殊,按照《财务规则》第六十三条“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使用问题,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另行规定”,《制度》也作了相应规定。 一、总则和附则
一、总则和附则 (一)《制度》的适用范围 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及地方科学技术协会所属事业单位财务制度适用问题(第81条 第一款) 为保证这类单位财务制度执行的连续性,《制度》继续规定中国科协和地方科协所属的事业单位执行本制度。
一、总则和附则 (一)《制度》的适用范围 4.社会力量举办的从事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的公益服务性组织财务制度适用问题(第81条 第二款) 系《制度》新增内容,主要考虑是: 存在部分社会力量举办的、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从事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的公益服务性组织和社会团体; 其业务活动特点与科学事业单位相近,财务管理要求与科学事业单位的基本相同,应当依照《制度》执行; 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类似组织和团体,可以参照本制度执行。
一、总则和附则 (一)《制度》的适用范围 5.不执行本制度的特例(第82条) 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科学事业单位和科学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单位; 经财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的具备条件的其他科学事业单位; 军工科研单位财务制度另行制定,不执行本制度。
一、总则和附则 (一)《制度》的适用范围 6.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纳入《制度》规范范畴(第79条) 系首次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纳入《制度》规范范畴,适应了建立“大收大支、收支统管”的财务管理体系的需要。
一、总则和附则 (二)单位财务管理的三项基本原则(第3条) 1.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这是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当遵循的最为基本的原则。
一、总则和附则 (二)单位财务管理的三项基本原则(第3条) 2.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 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业是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积极采取措施,反对和杜绝花钱大手大脚和铺张浪费; 加强绩效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总则和附则 (二)单位财务管理的三项基本原则(第3条) 3.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既要考虑事业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财力可能,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正确处理、统筹兼顾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一、总则和附则 (三)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第4条) 1.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 新增“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的规定。主要考虑是: 部分单位存在的预算执行较慢,结转和结余较大的情况,需要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部分单位存在重预算轻决算,决算内容不完整,数据账表不符等现象,增加决算要求,体现预决算管理的完整性。
一、总则和附则 (三)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第4条) 2.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规范科研项目资金管理 新增了“规范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财务管理任务,体现了科学事业单位的行业特色,适应了新时期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一、总则和附则 (三)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第4条) 3.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新增了“实施绩效评价”的规定,体现了绩效预算的理念,反映了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新要求,对于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等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总则和附则 (三)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第4条) 4.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 新增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的规定,有助于明确科学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着力点,指明资产管理工作的方向。
一、总则和附则 (三)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第4条) 5.加强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新增了“防范财务风险”的规定,主要考虑是: 部分科学事业单位不注重财务风险控制; 有利于加强单位防范风险意识,从而促进单位建立完善防范财务风险的机制,推动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防患于未然。
二、单位预算管理 (一)单位预算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二)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三)单位预算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四)单位预算的审批程序 (五)单位预算的执行与调整 (六)单位决算管理
二、单位预算管理 (一)单位预算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1.预算的概念(第6条) 科学事业单位预算是指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原《制度》:计划和任务; 新《制度》:目标和计划,变化的考虑是: 更加符合科学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更加符合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
二、单位预算管理 (一)单位预算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2.预算的内容(第9条) 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与原《制度》相比,适当调整了预算管理的内容,主要变化有: 适当调整了预算管理的内容 将预算收入顺序调整为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相应调整预算支出的顺序,更准确清晰的反映科学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特征及规律。 取消“自筹基本建设支出”项目 真正意义上实现一个单位一本预算。
二、单位预算管理 (二)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1.预算管理办法的历史沿革 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统收统支”管理; • 第二阶段:“预算包干”管理; • 第三阶段:“核定收支、定额定向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管理。
二、单位预算管理 (二)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2.预算的核定及管理方法 (第7条)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 核定收支; • 定额或者定项补助; • 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 与原《制度》比较: • “结余留用”改为“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 • 定额或者定项补助确定依据中增加“资产状况”; • “国家财政政策和财力可能”改为“国家有关政策和财力可能”,并将顺序进行了调整。
二、单位预算管理 (三)预算的编制原则、要求和方法(第10条) 1.预算编制的原则 • 坚持依法理财的原则; • 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 • 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二、单位预算管理 (三)预算的编制原则、要求和方法(第10条) 2.单位预算编制的要求 • 明确了单位预算编制的责任关系; • 应当做好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
二、单位预算管理 (三)预算的编制原则、要求和方法(第10条) 3.单位预算编制的方法 • 基本方法:“基数法”和“零基法”; • 计算方法:定额计算法,比例计算法,标准计算法,比较计算法等。
二、单位预算管理 (三)预算的编制原则、要求和方法(第10条) 4.单位预算的编制 • 收入预算的编制 单位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的预算。 • 支出预算的编制 单位支出预算由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其他支出组成。
二、单位预算管理 (四)单位预算的审批程序(第11条) 1.单位提出预算建议数 • 根据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及本年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以及预算编制的规定,分析各项增减因素对单位收支的影响; • 提出单位本年度全部收入、支出预算建议数,其中包括申请财政补助建议数; • 经财务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同级财政部门。
二、单位预算管理 (四)单位预算的审批程序(第11条) 2.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 • 财政部门在收到经各财务主管部门报送的单位预算建议数后,要进行审核; • 重点审核单位预算建议数是否编报合理,收入是否已按照有关规定全部列入预算,支出是否按照有关的支出标准编列等。 • 财政结合本预算年度可供经费,经平衡后下达预算控制数,包括财政补助指标。
二、单位预算管理 (四)单位预算的审批程序(第11条) 3.单位编报正式预算 • 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结合本单位预算年度的收支情况,本着“量入为出、不留缺口”的原则,分轻重缓急,对相关收支项目进行调整,编制正式的单位预算; • 单位按照规定时间将正式预算报送财务主管部门审核汇总,由财务主管部门报财政部门审核。
二、单位预算管理 (四)单位预算的审批程序(第11条) 4.财政部门正式批复预算 • 财政部门审核收到财务主管部门报送的科学事业单位预算; • 对符合编制要求的,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在规定期限内将预算批复到财务主管部门; • 财务主管部门应当在财政部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规定时间内,批复所属各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 • 科学事业单位预算核批后,即成为预算执行的依据。
二、单位预算管理 (五)单位预算的执行与调整 1.单位预算的执行(第13条) • 合理分解年度预算,落实管理责任; • 依法组织收入,保证收入任务的完成; • 加强支出管理,严格预算执行; • 及时分析收支情况,保证年度预算的顺利完成。 2.单位预算调整(第12条) 与原《制度》相比,预算调整有了以下三个新变化: • 明确提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 • 进一步明确预算调整要求; • 取消了预算外资金的概念。
二、单位预算管理 (六)单位决算管理(第14、15、16条) 本部分系新增的内容,对决算的概念、年度决算的编报、决算的使用和管理等作了规定。增加决算管理要求的主要考虑有: • 在体例上更加体现单位预算管理的完整性; • 突出了决算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