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药物的鉴别试验

药物的鉴别试验. 实验组. 主要药物. 巴比妥类: 苯巴比妥 芳酸类: 水杨酸 、 对氨基水杨酸钠 芳香胺类: 磺胺嘧啶 杂环类: 异烟肼 (吡啶类)、 马来酸氯苯那敏 (吡啶类)、 硫酸奎宁 (喹啉类) 维生素类: 维生素 B1 、 维生素 C 甾体激素类: 十一酸睾酮 (雄性激素) 抗生素类: 硫酸依替米星 (氨基糖苷类) 糖类: 葡萄糖. 苯巴比妥 C 12 H 12 N 2 O 3 232.24. 1. 巴比妥酸环状丙二酰脲 2. 苯环.

ferr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药物的鉴别试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药物的鉴别试验 实验组

  2. 主要药物 • 巴比妥类:苯巴比妥 • 芳酸类:水杨酸、对氨基水杨酸钠 • 芳香胺类:磺胺嘧啶 • 杂环类:异烟肼(吡啶类)、马来酸氯苯那敏(吡啶类)、硫酸奎宁(喹啉类) • 维生素类:维生素B1、维生素C • 甾体激素类:十一酸睾酮(雄性激素) • 抗生素类:硫酸依替米星(氨基糖苷类) • 糖类:葡萄糖

  3. 苯巴比妥C12H12N2O3 232.24 1.巴比妥酸环状丙二酰脲 2.苯环

  4. 丙二酰脲 在合适的PH下,可与某些重金属离子,如Ag+、Cu+等反应呈色或产生有色沉淀:⑴银盐反应 在碳酸钠溶液中,生成钠盐而溶解,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首先生成可溶性的一银盐,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则生成难溶性的二银盐白色沉淀。⑵铜盐反应在吡啶溶液中生成的烯醇式异构体与铜离子吡啶溶液反应,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产生类似双缩脲的呈色反应,显紫色或生成紫色沉淀。

  5. 苯环⑴硝化反应与硝酸钾和硫酸共热,生成黄色硝基化合物。⑵硫酸-亚硝酸钠反应本品加硫酸,与亚硝酸钠混合,即显橙黄色,随即转变为橙红色。⑶甲醛-硫酸反应加甲醛试液,加热煮沸,冷却沿管壁加入硫酸使成两液层,置水浴中加热,接界面显玫瑰红色。 其它鉴别方法——熔点法:见P102返回

  6. 水杨酸C7H6NO3 138.12 酚羟基

  7. 酚羟基 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紫堇色配位化合物。返回

  8. 对氨基水杨酸钠C7H6NNaO3·2H2O 211.14 1.酚羟基 2.芳伯氨基 3.钠盐

  9. 酚羟基 本品加稀盐酸呈酸性后,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显紫红色。芳伯氨基 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钠试液进行重氮化反应,生成的重氮盐与碱性β-萘酚偶合生成橙红色沉淀。钠盐—— 焰色反应返回

  10. 磺胺嘧啶C10H10N4O2S 250.28 1.芳伯氨基 2.仲胺上的氢原子(酸性)

  11. 芳伯氨基重氮化-偶合反应——本品加稀盐酸呈酸性后,与亚硝酸钠和碱性β-萘酚反应,生成由橙黄到猩红色沉淀。仲胺上的氢原子(酸性) 本品水溶液加氢氧化钠,成钠盐,与硫酸铜反应,Cu2+置换Na+,生成黄绿色沉淀,放置后变为紫色。返回

  12. 异烟肼C6H7N3O 1.吡啶环 2.酰肼基

  13. 吡啶环1.开环反应⑴戊烯二醛反应 当溴化氰与芳伯胺作用于吡啶环,使环上氮原子由3价转变成5价,吡啶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戊二醛,再与芳伯胺缩合,生成有色的戊烯二醛衍生物。 方法:本品用高锰酸钾氧化为异烟酸,稀释后加溴化氰与苯胺,溶液渐显黄色。⑵二硝基氯苯反应 在无水条件下与2,4-二硝基氯苯混合共热或使其热至熔融,冷却后,加醇制氢氧化钾溶液将残渣溶解,溶液呈紫红色。2.形成沉淀反应 本品与重金属盐类及苦味酸等试剂形成沉淀,如与氯化汞成白色沉淀。

  14. 酰肼基⑴还原反应 本品与硝酸银反应,即生成可溶于稀硝酸的白色异烟酸银沉淀,并生成氮气和金属银,在管壁上产生银镜。⑵缩合反应 酰肼基与芳醛缩合形成腙,有固定熔点。方法:本品水溶液加香草醛的乙醇溶液,析出黄色结晶,重结晶干燥后,测其熔点为 228℃-231℃。 此外,含芳杂环,在紫外光区有特征吸收。返回

  15. 马来酸氯苯那敏C16H19ClN2·C4H4O4 390.87 1.吡啶环 2.双键 3.杂环上氮原子

  16. 吡啶环吡啶环开环反应 在pH3-4缓冲液中与溴化氰试剂反应,吡啶环开环,立即与苯胺生成橙黄色缩合物。 双键 本品加稀硫酸后使高锰酸钾褪色。杂环上氮原子生物碱沉淀反应本品水溶液与苦味酸试液在水浴上加热产生黄色沉淀。 本品加枸椽酸醋酐试液,置水浴上加热,即显红紫色。返回

  17. 硫酸奎宁(C20H24N2ON2)2·H2SO4·2H2O 782.96 1.刚性平面结构 2.含氧喹啉环 3.硫酸根 4.杂环氮原子

  18. 刚性平面结构荧光特性硫酸奎宁在稀硫酸溶液中显蓝色荧光。含氧喹啉环绿奎宁反应硫酸奎宁为6位含氧喹啉环衍生物,可以发生绿奎宁反应。经氯水的氯化反应,生成绿色的二醌基吲胺的铵盐。方法:本品水溶液加溴试液3滴与氨试液1毫升,即显翠绿色;加酸成中性变成蓝色;酸性则呈紫红色。翠绿色可转溶于醇、氯仿中而不溶于醚。刚性平面结构荧光特性硫酸奎宁在稀硫酸溶液中显蓝色荧光。含氧喹啉环绿奎宁反应硫酸奎宁为6位含氧喹啉环衍生物,可以发生绿奎宁反应。经氯水的氯化反应,生成绿色的二醌基吲胺的铵盐。方法:本品水溶液加溴试液3滴与氨试液1毫升,即显翠绿色;加酸成中性变成蓝色;酸性则呈紫红色。翠绿色可转溶于醇、氯仿中而不溶于醚。

  19. 硫酸根 在酸性条件下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的沉淀,即显硫酸盐的鉴别反应进行鉴别。杂环氮原子生物碱沉淀反应 硫酸奎宁盐的酸性水溶液与生物碱沉淀试剂作用生成难溶或不溶性盐、复盐或络合物(有各自特征性颜色),可作鉴别。常用的生物碱沉淀试剂有碘—碘化钾、碘化铋钾、磷钼酸和碘化汞钾,其次还有鞣酸、硅钨酸、苦味酸、氯化金、氯化铂和升汞。 此外,熔点法可作为初步鉴别,常利用其与某些有机酸类或盐类形成难溶于水的衍生物,测其熔点。返回

  20. 维生素B1C12H17ClN4OS·HCl 337.27 1.氨基嘧啶环和噻唑环 2.杂环氮原子 3.氯化物 4.硫元素

  21. 氨基嘧啶环和噻唑环硫色素反应 噻唑环在碱性介质中可开环,再与嘧啶环上的氨基环合,经铁氰化钾等氧化剂氧化成具有荧光的硫色素。后者溶于正丁醇中呈蓝色荧光。杂环氮原子生物碱沉淀反应 ①与碘化汞钾生成淡黄色沉淀;②与碘生成红色沉淀;③与硅钨酸生成白色沉淀;④与苦酮酸生成扇形白色结晶;⑤与苦味酸生成黄色沉淀。(熔点为207℃,同时分解);⑥与雷氏盐(硫代氰酸铬铵)生成沉淀。氯化物 本品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硫元素加碱分解后与硝酸铅反应 本品水溶液加硝酸铅试液与氢氧化钠试液并加热,溶液即由黄经棕最后生成黑色沉淀。本反应是由氢氧化钠分解维生素B1,生成的硫化氢与硝酸铅作用生成黑色硫化铅沉淀。返回

  22. 维生素CC6H8O6 176.13 1.二烯醇基 2.糖类相似结构

  23. 二烯醇基⑴硝酸银反应 维生素C分子中有二烯醇基,具有强还原性,产生黑色银沉淀。⑵2,6-二氯靛酚反应2,6-二氯靛酚的氧化型在酸性介质中为玫瑰红色,碱性介质中为蓝色;还原型,无色。与维生素C作用后生成还原型的无色的酚亚胺。糖类相似结构 维生素C在三氯化醋酸或盐酸存在下水解、脱羧、生成戊糖,再失水,转化为糠醛,加入吡咯,加热至50℃产生蓝色。返回

  24. 十一酸睾酮C30H48O3 456.71 1.甾体母核 2.∆4-3-酮基

  25. 甾体母核与强酸的呈色反应本品加硫酸-乙醇使溶解,即显黄色并带有黄绿色荧光。∆4-3-酮基⑴紫外分光光度法 照分光光度法测定,在 240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⑵异烟肼比色法 十一酸睾酮C3-酮基能在酸 性条件下与羰基试剂异烟肼缩合,形成黄色的异烟腙,在一定波长处具有最大吸收。返回

  26. CH2NH2 NH2 O NHC2H5 OH O ·5/2 H2SO4 NH2 HO O NHCH3 O H3C OH 硫酸依替米星(氨基糖苷类)C21H43N5O7·5/2H2SO4 1.羟基胺类和α-氨基酸 2.硫酸根 3.苷类

  27. 羟基胺类和α-氨基酸 茚三酮反应 具有羟基胺类和α-氨基酸的性质,可与茚三酮缩合成蓝紫色化合物。方法:本品水溶液加0.1%茚三酮的水饱和正丁醇溶液1ml与吡啶0.5ml,在水浴中加热5分钟,即呈蓝紫色。硫酸根 本品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苷类Molish试验 本品滴入5-15% α-萘酚乙醇液2-3滴,将试管倾斜,沿管壁小心加入浓硫酸,即可见两液层界面处呈红紫色环;混摇,则成红紫色溶液。返回

  28. 葡萄糖C6H12O6·H2O 198.17 醛基 1.还原性 ⑴Fehling反应以Cu2+(温热的碱性酒石酸铜试液)作氧化剂,即生成氧化亚铜的红色沉淀。 ⑵银镜反应以Ag+作氧化剂,生成金属银。 ⑶溴试剂反应加饱和溴水在60℃水浴加热5min,溶液褪色。 2.糠醛反应 Molish试验本品滴入5-15%α-萘酚乙醇液2-3滴,将试管倾斜,沿管壁小心加入浓硫酸,即可见两液层界面处呈红紫色环;混摇,则成红紫色溶液。 此外,还有其它简便鉴别方法: 1.灼烧试验置瓷片上单独加热,燃烧后可发出焦糖臭味。 2.比旋度试验取本品约10g ,精密称定,置100ml 量瓶中,加水适量与氨试液0.2ml,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分钟,在25℃时,依法测定比旋度为+52.5°至+53.0°。

  29. 红外光谱 性状 (溶解性、外观)

  30. 各组实验内容 1.磺胺嘧啶, 水杨酸, 对氨基水杨酸钠 2.马来酸氯苯那敏, 维生素C, 异烟肼 3.维生素B1, 硫酸奎宁, 葡萄糖 4.维生素C, 葡萄糖, 苯巴比妥 5.硫酸奎宁, 硫酸依替米星, 苯巴比妥 6.异烟肼, 十一酸睾酮, 维生素B1 7.硫酸依替米星, 对氨基水杨酸钠, 十一酸睾酮

  31. 第一组—磺胺嘧啶, 水杨酸, 对氨基水杨酸钠鉴别方案设计:方案1. ①利用钠盐的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呈鲜黄色者为对氨基水杨酸钠; ②在剩余两者中用三氯化铁试液鉴别,显紫堇色者为水杨酸; ③剩下的应是磺胺嘧啶,利用仲胺上氢原子的酸性反应进行确证。方案2. ①三氯化铁试液与三者分别反应, 有 2个“+”、1个“-”,则“-”者为磺胺嘧啶; ②在2个“+”的物质中用钠的焰色反应,则 “+”者 为对氨基水杨酸钠, “-”者为水杨酸。

  32. 方案3. ①根据三者的水溶性差异:水溶性最强的为对氨基水杨酸钠,其余两者均微溶或难溶于水,会呈混悬状。 ②剩余两者利用其水溶液酸性强弱不同:用pH试纸测其pH值 ,则pH值小的为水杨酸,余下者为磺胺嘧啶。 方案4. ①利用芳香第一胺类的鉴别反应,三者之中有2个“+”、 1个“-”,则“-”者为水杨酸; ②利用钠盐的焰色反应, “+”者为对氨基水杨酸钠, “-”者为磺胺嘧啶。 采用方案1进行鉴别

  33. 第二组——马来酸氯苯那敏, 维生素C, 异烟肼①三者均具有还原性, 都能与硝酸银发生银镜反应,再加入氨水后,异烟肼会产生气泡,其它两个没有气泡产生,由此鉴别出异烟肼。 ②其余两者利用马来酸氯苯那敏加枸椽酸醋酐试液,置水浴上加热,即显红紫色来鉴别区分。 对于维生素C,还可采用2,6-二氯靛酚反应或糠醛反应加以鉴别。

  34. 第三组——维生素B1, 硫酸奎宁, 葡萄糖(各药物反应专属性明显)①利用硫酸奎宁的荧光光谱特征,即硫酸奎宁在稀硫酸溶液中显蓝色荧光,其余两者无荧光,即可鉴别出硫酸奎宁。 ②利用维生素B1的硫色素反应,这是维生素B1专属性反应,即可鉴别出维生素B1 。 ③灼烧试验,葡萄糖燃烧后可发出焦糖味,而其余两种药物由于含硫原子故发出难闻气味,继而鉴别出葡萄糖。 也可根据溶解性作初步部分判断:维生素B1、葡萄糖易溶于水,硫酸奎宁在水中微溶。

  35. 第四组——维生素C, 葡萄糖, 苯巴比妥①利用溶解度差异:葡萄糖和维生素C是水溶性物质,而苯巴比妥不是,鉴别出苯巴比妥; ②在其余两者水溶液中滴加硝酸银,观察有黑色沉淀的是维生素C,无沉淀的是葡萄糖; 利用了葡萄糖和维生素C均具有还原性,但维生素C的还原性较强,可使硝酸银试剂中的Ag+还原,继而生成黑色氧化银沉淀;而葡萄糖需在水浴中加热发生银镜反应,以此鉴别。不足:需再进行水浴加热,来确证葡萄糖。

  36. 各组实验内容 1.磺胺嘧啶, 水杨酸, 对氨基水杨酸钠 2.马来酸氯苯那敏, 维生素C, 异烟肼 3.维生素B1, 硫酸奎宁, 葡萄糖 4.维生素C, 葡萄糖, 苯巴比妥 5.硫酸奎宁, 硫酸依替米星, 苯巴比妥 6.异烟肼, 十一酸睾酮, 维生素B1 7.硫酸依替米星, 对氨基水杨酸钠, 十一酸睾酮

  37. THE ENDTHANK YOU!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