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 likes | 1.07k Views
世界地理. 泰山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系 地理科学专业. 第三章 全球海洋及人类的海洋活动. 全球海洋及其洋流系统 海洋资源的开发及海洋权益 世界各大洋的经济地域差异. 第一节 全球海洋分布与洋流系统. 一、世界海洋的分布. 1. 太平洋 ( 1 )范围: 北界:白令海峡北端; 西南界:马来半岛 — 苏门答腊岛 — 爪哇岛 — 帝汶岛 — 澳大利亚大陆(约克角半岛北端) — 塔斯马尼亚岛 ——146°51′E 到南极; 东南界:南美洲 — 火地岛 — 南设得兰群岛最短距离的连线。. ( 2 )主要边缘海、岛屿:
E N D
世界地理 泰山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系 地理科学专业
第三章 全球海洋及人类的海洋活动 • 全球海洋及其洋流系统 • 海洋资源的开发及海洋权益 • 世界各大洋的经济地域差异
一、世界海洋的分布 1.太平洋 (1)范围: • 北界:白令海峡北端; • 西南界: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帝汶岛—澳大利亚大陆(约克角半岛北端)—塔斯马尼亚岛——146°51′E到南极; • 东南界:南美洲—火地岛—南设得兰群岛最短距离的连线。
(2)主要边缘海、岛屿: 太平洋水平轮廓近似圆形,中心约在莱恩群岛附近。 海湾、边缘海:东部较大的有阿拉斯加湾,加利福尼亚湾; 南部主要有罗斯海;西北部主要为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 海、东海、南海、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班达海、珊瑚海等。 岛屿、群岛:西岸弧形列岛众多,如日本列岛、马来群岛、太平洋三大群岛等等。
(3)太平洋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1)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大洋; 2)海底地形复杂多样,尤其是具有以岛弧-海沟系为代表的明显过渡带; 3)是最温暖的大洋,表层平均水温为19.37℃; 4)具有完整对称的大洋环流; 5)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
2.大西洋 (1)范围: • 东南界: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 角的经线; • 西南界:通过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的经线; • 北界:诺尔辰角—西斯匹次卑尔根岛南角—冰岛—丹麦海峡— 格陵兰岛南端的费尔韦尔角—戴维斯海峡南边—拉布拉多半岛的伯韦尔港。 (2)主要边缘海、岛屿: • 较大的内海、边缘海和海湾有:地中海、黑海、比斯开湾、北海、波罗的海、挪威海、墨西哥湾、加勒比海、斯科特海和几内亚 湾。
著名的海峡: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加来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以及进出波罗的海的卡特加特海峡、厄勒海峡和 大、小贝耳特海峡等。 • 主要的岛屿和群岛有: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纽芬兰岛、大安的列斯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巴哈马群岛、百慕大群岛、亚 速尔群岛、加那利群岛、佛得角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南安的列斯群岛(包括南乔治亚岛、南桑德维奇群岛、南奥克尼群岛)、布维岛以及地中海 中一些岛屿。
(3)大西洋的自然地理特征: 1)东西狭窄,南北伸延,略呈“S”状的水平轮廓;北大西洋海岸线曲折复杂,多海湾岛屿;南大西洋海岸线平直简单,海湾岛屿较少。 2)大西洋的中部有一“S”状大洋中脊纵贯。 3)大陆架所占面积辽阔,达大西洋总面积的9.32%,其比率远比太平洋和印度洋为大。 4)在气候类型上,南、北大西洋具有明显的对称性,但北大西洋的气温普遍高于相同纬度的南大西洋。 5)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它对北大西洋本身及其相邻的大陆都有极大的影响。
3.印度洋 (1)范围: (2)边缘海、岛屿: • 在东、西、南三面比较平直,没有突出的边缘海和内海。北部从西往东有红海和亚丁湾;阿拉伯海,阿曼湾,波斯湾,孟加拉湾,安达曼海,阿拉弗拉海,帝汶海,卡奔塔利亚湾,澳大利亚湾。 • 马达加斯加岛、科摩罗群岛、塞舌尔群岛、马斯克林群岛、查戈斯群岛、斯里兰卡岛、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等等。
(3)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1)水平轮廓北部封闭南部开敞; 2) “入”字形中央海岭,特殊的90°E海岭,巨大的水下冲积锥等,这些地貌类型的错综分布,构成了印度洋特有而复杂的海底地貌景色; 3)主体位于较低纬度的热带性的海洋。 4)北部形成世界上特有的季风洋流。
4.北冰洋 (1)范围: (2)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1)世界最小、最浅的大洋。面积为1230×104km2,不及太平洋面积的1/4,包括边缘海在内的平均深度为1117m,最深点5449m。 2)世界最寒冷的大洋。北冰洋极度严寒的气候,又使北冰洋上有广布的常年不化的冰盖,这种连续的冰盖竟占整个大洋面积2/3左右,而其余的海面也多有浮冰和冰山漂流。 3)大陆架面积辽阔。大陆架面积达 440×104km2,占北冰洋总面积的36%。其他大洋的大陆架面积,皆不到本大洋面积的1/10。
资料——南大洋 • 南大洋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洋,科学家们通常把环绕南极洲的海域称南大洋。南大洋的北部边界是南极辐合带,是由辐合带以南的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水域组成,其水域面积约为7500万平方千米。 • 南极辐合带是一条非常明显的自然地理边界。这里是向北流动的南大洋表层水(0~300米水深)与向南流动的温暖的大洋水相遇的地方,为海水温度、盐度的跃变带,两边的海洋有特别明显的差异。辐合带的地理位置在南纬48度到62度之间,是个不规则的圆圈。在印度洋、大西洋一侧的南纬50度附近,在太平洋一侧的南纬55度到62度之间。
二、世界洋流系统 • 三大环流圈:北部顺时 针环流圈、南部反时针环流圈、北太平洋冷水环流。 • 较强大的洋流: 黑潮——世界著名的暖流之一。它温度高、盐度大、水体颜色蓝黑,对太平洋西部海域纬向地带性破坏作用十分显著,它使流经的海域增温、增湿,促使等温线走向发生突变。同时把低纬海区的海水、饵料 输送到中高纬海区,使沿途海域形成一些著名渔场。 秘鲁寒流——世界上最强大的寒流,对沿途附近海域和陆地影响巨大。 1.太平洋表层洋流系统:
北大西洋顺时针环流: 北大西 洋暖流 墨西哥 湾暖流 佛罗里 达洋流 加那利寒流 安的列 斯暖流 加勒比 暖流 北赤道暖流 圭亚那 暖流 南赤道暖流 南大西洋逆时针环流: 巴西暖流 本格拉寒流 西风漂流 2.大西洋表层洋流系统
三条洋流需要注意: • 墨西哥湾暖流——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 • 大西洋赤道逆流——向东注入几内亚湾,称为几内亚湾暖流; • 拉布拉多寒流——从加拿大北部诸岛与格陵兰岛之间北冰洋属海或海峡起,沿拉布拉多半岛南下。它在纽芬兰岛东南40°N附近与北流的墨西哥湾暖流相汇,使这一带海域经常多雾;同时,温水鱼群和冷水鱼群汇聚的场所,形成世界有名的纽芬兰渔场。同时,顺拉布拉多寒流经常从北冰洋或格陵兰带来巨大的冰山南下,有时给航海带来严重的威胁。
3.印度洋表层环流系统 • 印度洋北部的季风洋流: 冬季的反时针环流:冬季风洋流——赤道逆流。尤以12 月和1月表现得最为明显。因为在这期间的赤道逆流与北部环流合二为一,大大增加了向东流的强度,这时赤道逆流一直可以南移到7°—8°S附近。 夏季的顺时针环流:南赤道暖流——夏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环流以7—8两月最为典型。
印度洋南部逆时针洋流系统: 南赤道洋流——莫桑比克暖流和马达加斯加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 • 印度洋的洋流除西澳洋流和西风漂流属寒流外,其余皆属暖流性质。印度洋东侧气温低于西侧,50°S往南水温和气温都急剧降低,这都反映寒、暖流对所 经海域的影响。
第二节 海洋资源与海洋权益一、海洋资源类型及其分布 • 生物资源——渔业资源、主要渔场 • 矿物资源——油气资源及其分布 • 海洋能源——潮汐能、波浪能 • 海水资源——海水淡化 • 海水化学资源——海水化学元素的提取 • 海洋空间资源——主要航线、海运
资料1: • 在资源能源方面,陆地主要矿产资源的可开采年限大多在30~80年之内,目前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天然气储量在2020年前将基本开采殆尽,个别地区至多延续到2060年;储量丰富的煤炭开采二三百年后也将所剩无几;已探明的铀储量也将在2030年前采净挖绝。 • 在耕地方面,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资料证明,全世界人均牧场1950年为0.24公顷,而35年后就已缩小了一半。据人口专家预测,世界人口到2030年将会增到84亿左右。与此相反,全世界的耕地面积则在以每年210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到时,仅凭陆上的资源难以填饱84亿张嘴。
资料2: 科学家预计,下一个世纪人类所需的食物蛋白质将有70%是来自海洋。陆上化学元素种类的80%可在海水中找到,海水中含有的40多亿吨铀是陆地储量的4000倍。海洋中蕴藏的能量是巨大的,其中仅潮汐能发电量就可达12400亿千瓦时。铜的储量达50亿吨,可供人类使用700年;数百万亿的铁矿石、1.4万亿吨的石油和天然气,可供人类开发数万年之久。世界上不少科学家预言,到2000年,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将达到3~3.6万亿美元,占当时世界总产值的14~16%。
二、海洋权益之争及海洋环境保护 1.海洋权益之争 • 海洋权益包括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权益、海洋科技权益、海洋安全权益等,并与国家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 。 • 大陆架及海上“圈地运动”: • 大陆架是人类进军海洋的前哨,大陆架是大陆与海洋的交接地带,海洋资源丰富而且容易获得。 • 17世纪,荷兰划定的领海宽度为3海里,一战至二战期间多数国家划定领海宽度为12海里,20世纪60年代拉美一些国家提出200海里领海权; • 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在《大陆架公告》中宣布:“处于公海下,但毗临美国海岸的大陆架底土和海床的自然资源属于美国,受美国的管辖和控制。” • 发达国家希望各国的领海范围小,发展中国家则希望领海的范围大。
海洋权益之争由来以久: • 案例一: 由2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绝不是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它位于南大西洋西南部、西距阿根廷海岸300海里,每年的雨雪天气长达250多天,每年平均气温只有5℃,如此恶劣的环境,使岛上能坚持生存的只有2000多人。这样一个弹丸之地,英国和阿根廷也陷入了长期的争端之中。 • 案例二: 1996年开始不久,韩国政府宣布将在其实际占领的独岛修建一座能停泊500吨级船舶的码头,以解决其驻军的轮换及食品供应。韩国政府的这一举动实际上是针对日本即将公开的200海里排他性经济水域计划,并认为独岛、日本人称为竹岛的小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国与国之间为一个小到只有0.186平方千米及32块礁石的小岛展开了一场外交战。
有关海洋权益的基本概念: 领海——领海基线向海一侧宽度不超过12海里的海域。 内海(内水)——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所有水域。 领海基线——是测算沿海国家领海宽度的起算线,也是沿海国家管辖海域宽度的起算线和基准线。此线的确定意义极其重大。
毗邻区――沿海国在与其领海远离陆地一侧毗连的宽度不超过12海里,即从领海基线起不超过24海里的海域。享有资源主权权利和环境保护保全权利,并对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可以行使管制权。毗邻区――沿海国在与其领海远离陆地一侧毗连的宽度不超过12海里,即从领海基线起不超过24海里的海域。享有资源主权权利和环境保护保全权利,并对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可以行使管制权。 • 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量起向海一侧不超过200海里的海域。区内享有对其自然资源和经济性的勘探、开发、养护、管理为目的的主权权利。 • 海洋国土——有内海、领海,也有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不同海域其法律上的权益是不相同的。广义的“海洋国土”是沿海国管辖海域的总称。按有关海洋法律,“海洋国土”约300万平方千米。 • 海上邻国——20世纪60年代以后,大陆架的开发和对200海里海洋权的要求,不少国家最终寻求外交或法律途径划分双方的海洋边界,海洋边界的确定,使原来隔海相望的国家,成了海上邻国。
领海基线的确定: •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测算领海宽度的正常基线是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岸低潮线。 • 在位于环礁上的岛屿或有岸礁环列的岛屿的情形下,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是沿海国官方承认的海图上以适当标记显示的礁石的向海低潮线。 • 低潮高地是在低潮时四面环水并高于水面但在高潮时没入水中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如果低潮高地全部或一部与大陆或岛屿的距离不超过领海的宽度,该高地的低潮线可作为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 • 群岛国可划定连接群岛最外缘各岛和各干礁的最外缘各点的直线群岛基线,但这种基线应包括主要的岛屿和一个区域,在该区域内,水域面积和包括环礁在内的陆地面积的比例应在一比一至九比一之间。
事例: • 日本东京以南1200千米处有个冲之鸟岛,涨潮时只有两块小礁石露出水面0.45米,岛上既无人烟又无矿产,但日本政府于1987年投资300亿日元,用3年时间抢救加固这个小岛(修建了一个直径为50米的铁质环形防波堤,并用特种防水混凝土填充加固,并在一块岩礁上建了一座7米高的铁塔)。为什么一向精明的日本人重视这样一个弹丸之地? • 计算:这一举措可使日本多拥有多少平方千米的领海? 拥有多少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 (1海里=1.85千米)
中日两国在东海专属经济区的界线问题 • 东海最宽处仅为360海里,中日两国在划定各自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时无法避免地出现重叠。1982年4月16日日本驻华使馆向当时的中国交通部递交一份地图,这是日本第一次明确提出中日两国之间海域应当依据"中间线"原则划分。而这与中国所主张的依据"自然延伸"原则所划定的我方范围,里外里差了三个浙江省。 • 中日两国在东海专属经济区的界线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分歧。日本认为应按照两国海岸线的中间线来划分东海海域日中两国的专属经济区。但中国方面认为,东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结构决定了中日之间的专属经济区界线的划分应该遵循“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不承认日本单方面提出的所谓"日中中间线"。
中国科学家经过勘测证明,冲绳海槽是中日之间大陆架的天然分界线。冲绳海槽以西的东海大陆架,在地质构造、地貌性质、沉积物属性和古地理特征上和中国大陆联为一体,是中国大陆自然延伸的一部分。 中方一直主张,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部分被中日之间的冲绳海槽切断,理应以冲绳海槽作为中日之间海洋的分界线。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按照这一定义确定的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包含钓鱼岛所处的海床在内,东海大陆架是一个广阔而平缓的大陆架,向东延至到冲绳海槽。东海海域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部分,天然地属于中国。而且,《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还规定切断大陆架的标准深度为2500米。冲绳海槽的深度为2940米,是中国大陆架和日本硫球群岛岛架之间的天然分界线。按照这个原则,冲绳海槽以西都是中国的专属经济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按照这一定义确定的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包含钓鱼岛所处的海床在内,东海大陆架是一个广阔而平缓的大陆架,向东延至到冲绳海槽。东海海域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部分,天然地属于中国。而且,《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还规定切断大陆架的标准深度为2500米。冲绳海槽的深度为2940米,是中国大陆架和日本硫球群岛岛架之间的天然分界线。按照这个原则,冲绳海槽以西都是中国的专属经济区。
与此类似的海洋划界,国际上已有先例。1969年国际法院在有关北海大陆架案判决书中写道:“被80—100海里的海槽同挪威海岸分隔开来的北海大陆架区域在任何自然意义上都不能说是毗连该国海岸的,也不能认为是其自然延伸。”也就是说,尽管挪威海槽靠近挪威一边,但该海槽以西仍属于英国自然延伸的范围。挪威与英国之间的挪威海槽水深200到650米,尚且如此。中日之间存在着的2500米以上的冲绳海槽,依此划界,合理合法,显而易见。与此类似的海洋划界,国际上已有先例。1969年国际法院在有关北海大陆架案判决书中写道:“被80—100海里的海槽同挪威海岸分隔开来的北海大陆架区域在任何自然意义上都不能说是毗连该国海岸的,也不能认为是其自然延伸。”也就是说,尽管挪威海槽靠近挪威一边,但该海槽以西仍属于英国自然延伸的范围。挪威与英国之间的挪威海槽水深200到650米,尚且如此。中日之间存在着的2500米以上的冲绳海槽,依此划界,合理合法,显而易见。 • 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朴椿浩教授指出:“日本关于不考虑冲绳海槽,应用中间线原则,从而产生日本对东海较大范围的海底区域的主权的法律依据,看来是令人怀疑的。”美国的戈尔迪教授也指出,冲绳海槽分割了日本诸岛与东大陆架。
我国四大海区专属经济区均不同程度地与相邻国家有重合我国四大海区专属经济区均不同程度地与相邻国家有重合
2.海洋污染和海洋环境保护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海洋环境的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湾,以致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的其他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坏海水使用质量和减损环境优美等有害影响。 • 沿海国要防止、减少和控制对包括海岸在内的海洋环境的污染和其他危害,并防止干扰海洋环境的生态平衡,特别注意使其不受诸如钻探、挖泥、挖凿、废物处置等活动,以及建造和操作或维修与这种活动有关的设施、管道和其他装置所产生的有害影响;保护和养护管理区的自然资源,并防止对海洋环境中动植物的损害。
海洋污染的种类: 石油污染——据统计,每年通过各种渠道泄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全世界石油总产量的0.5%,倾注到海洋的石油量达200万吨~1000万吨,由于航运而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达160万吨~200万吨,其中1/3左右是油轮在海上发生事故导致石油泄漏造成的。我国海上各种溢油事故每年约发生50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