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likes | 220 Views
京津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报告. 石敏俊,张卓颖,周丁扬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 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概念和方法. 水资源是限制京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 。 水资源 承载力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受水资源限制的阈值,强调水资源对于特定历史阶段下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 水 足迹全面反映了一个区域对水资源的真实需求,因此可以用人均水足迹衡量一个区域的水资源人均需求量,去计算一个区域的水资源在当前的消费结构和生产力水平下对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E N D
京津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报告 石敏俊,张卓颖,周丁扬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概念和方法 水资源是限制京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 水资源承载力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受水资源限制的阈值,强调水资源对于特定历史阶段下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水足迹全面反映了一个区域对水资源的真实需求,因此可以用人均水足迹衡量一个区域的水资源人均需求量,去计算一个区域的水资源在当前的消费结构和生产力水平下对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主要结论之一 • 北京和天津的现实供水量均高于当地水资源量。 • 北京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3亿方,近年来的用水总量在35亿方左右,用水缺口约12亿方。 • 2011年,水资源量26.8亿方,用水总量35.2亿方。 • 北京的水资源缺口主要是依靠地下水超采和从周边省份调水来弥补。 • 天津市正常年景下水资源量约12亿方,近年来的用水总量约23亿米,用水缺口约11亿方。 • 2011年,水资源量15.4亿方,用水总量22.5亿方。 • 天津的水资源缺口则主要是依赖引滦入津和引黄济津工程调水来弥补。引滦入津和引黄济津工程供水量约7亿方。 • 跨区域调水和超采地下水扩大了京津地区的供水量及其水资源承载力。
主要结论之二 北京 天津 • 北京和天津的现有人口规模已严重超过当地水资源所能支撑的合理人口规模,也超过现实供水量所支撑的水资源承载力。 • 2007年,北京市当地水资源的承载力只有667万人,相当于已有人口规模(1668万人)的40%;现实供水量的水资源承载力约1000万人左右,相当于已有人口规模的60%。 • 201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2019万人,当地水资源和现实供水量的承载力相当于已有人口规模的33-40%。 • 天津市的当地水资源的承载力只有431万人,相当于现有人口规模(1132万人)的38%;现实供水量的水资源承载力约839万人,相当于现有人口规模的74%。 • 2011年,天津市常住人口1355万人,当地水资源和现实供水量的承载力相当于已有人口规模的31%-60%。 • 北京和天津的当地水资源量难以支撑现有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现有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是依靠虚拟水输入、跨区域调水和超采地下水来弥补缺口的。
主要结论之三 • 虚拟水输入对于北京和天津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的贡献极大。 • 2007年,北京市的水足迹为57.48亿方,水资源量24亿方,现实供水量34.8亿方。 • 天津市的水足迹为31.52亿方,水资源量12亿方,现实供水量23.4亿方。 • 当地水资源量不到水足迹的一半,现实供水量也小于水足迹。 • 现实供水量与水足迹之间的缺口 • 北京:22.7亿方;天津:8.1亿方。 • 缺口主要依靠来自区域之外的虚拟水净流入来弥补。 • 河北向北京供应的虚拟水最多。2002年,河北向北京供给的虚拟水量为3.92亿方,占北京市外部水足迹总量的16%,相当于河北水资源量的%。河北向北京提供的虚拟水供给与水资源调入有力地缓解了北京的水资源压力,但恶化了河北本来就严峻的水资源供需状况。 • 除河北之外,北京从山东、河南等地获取的虚拟水供给量也较多。
主要结论之四 北京水足迹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1997-2007 天津水足迹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 2002-2007 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规模效应是导致京津地区真实用水需求增长的主导因素。 北京:1997-2002年间和2002-2007年间,技术效应使水足迹减少了29.04亿方和38.62亿方,与规模效应导致的水足迹增加量相当。 天津:2002-2007年间,技术效应使得水足迹减少了11.04亿立方,但只有规模效应导致的水足迹增加量的一半。
高度警惕水危机及其对京津发展的制约 • 水危机比雾霾更危险! • 水资源短缺是危及京津存亡的危机,也是京津城市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 京津地区需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拓展水资源承载力,为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北京:南水北调等跨区域调水将给北京带来水资源量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水资源承载力;通过技术进步和用水效率提高增强北京水资源承载力的潜力有限,成本较高;全社会动员,增强节水意识。 • 北京的未来发展应更加重视城市经济的空间布局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北京周边地区的衔接,促进产业和相关功能向周边地区扩散和融合,以减轻水资源压力。 • 天津:一是需要开拓新的补充水源,包括“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再生水的利用和淡化海水技术;二是需要高度重视抑制人均水足迹增长,推进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三是继续实施虚拟水战略,减缓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带来的用水需求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