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777 Views
水彩画的创作方法与步骤. 水彩画创作的方法与步骤包括如何进行构图,如何进行人物及景物的选择,画素描稿,画色彩稿和落幅创作等五个大的方面。 一、构图 构图是画家在创作中对构思、主题、形象进行表现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水彩画创作中把构成画面所需的形象与素材进行整体布局和统筹安排的艺术,是创作中将画面各部分通过组合、配置、对比和在有限的平面框架内对所要表现的物体、空间进行组织并构成画面的特殊形式,是体现水彩画家创作意图和创作思想的手段。总而言之,构图是指如何把人、景、物等最合理地安排在画幅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表现创作意图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E N D
水彩画创作的方法与步骤包括如何进行构图,如何进行人物及景物的选择,画素描稿,画色彩稿和落幅创作等五个大的方面。水彩画创作的方法与步骤包括如何进行构图,如何进行人物及景物的选择,画素描稿,画色彩稿和落幅创作等五个大的方面。 • 一、构图 • 构图是画家在创作中对构思、主题、形象进行表现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水彩画创作中把构成画面所需的形象与素材进行整体布局和统筹安排的艺术,是创作中将画面各部分通过组合、配置、对比和在有限的平面框架内对所要表现的物体、空间进行组织并构成画面的特殊形式,是体现水彩画家创作意图和创作思想的手段。总而言之,构图是指如何把人、景、物等最合理地安排在画幅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表现创作意图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绘画构图中的秩序包含对称、比率、节奏三个方面的因素。 • 所谓对称,是美学的形式原理之一。对称是指构图中所有出现的物体在画面产生的黑白、比例、线条、明暗、色彩等重量的平衡。对称一词源于希腊语的Symmetros,原意是指同时被计量的意思,即是说两个以上的部分务必被一个单位完全除尽。在绘画中,对称指某一构成元素都可以与另一相应的构成元素有所呼应。
另外一种对称是画面中心造型的对称,这种对称是相对左右对称存在的。杜玉华的《凉山汉子》(图)比较有代表意义。画家把凉山汉子放在画面中间,左右安排几只小羊,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布局,使得主体更加突出和稳定。这种构图在我国古代绘画中也用得比较多,但比较注意其中的变化。另外一种对称是画面中心造型的对称,这种对称是相对左右对称存在的。杜玉华的《凉山汉子》(图)比较有代表意义。画家把凉山汉子放在画面中间,左右安排几只小羊,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布局,使得主体更加突出和稳定。这种构图在我国古代绘画中也用得比较多,但比较注意其中的变化。
清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就曾经介绍过这种章法:“布置之法,势如勾股。上宜空天,下宜留地,或左一右二,或上奇下偶,约以三出。”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称关系的体现,即形成三角形的布局,打破绝对对称均衡而又有交错变化之势。潘天寿先生在绘画创作的实践中也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构图中以不等边三角形来表现主客体,才有疏密关系,才有远近距离感。”对称构图最应注意的就是在稳定中求变化,在和谐中求运动。正如中国画论中强调的开合关系:“开”是矛盾的展开,即“开局”;“合”是矛盾的统一,即“收局”,如同文章的起承转合。如沈宗骞的《荠舟学画编》所叙:“折开则逐物有致,合拢则通体联络。”郑绩在《梦幻居画学简明》中也提出:“凡布景起伏处宜平淡,至中幅乃开局面。有分有合,一幅之布局固然,一笔之运用亦然。”清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就曾经介绍过这种章法:“布置之法,势如勾股。上宜空天,下宜留地,或左一右二,或上奇下偶,约以三出。”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称关系的体现,即形成三角形的布局,打破绝对对称均衡而又有交错变化之势。潘天寿先生在绘画创作的实践中也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构图中以不等边三角形来表现主客体,才有疏密关系,才有远近距离感。”对称构图最应注意的就是在稳定中求变化,在和谐中求运动。正如中国画论中强调的开合关系:“开”是矛盾的展开,即“开局”;“合”是矛盾的统一,即“收局”,如同文章的起承转合。如沈宗骞的《荠舟学画编》所叙:“折开则逐物有致,合拢则通体联络。”郑绩在《梦幻居画学简明》中也提出:“凡布景起伏处宜平淡,至中幅乃开局面。有分有合,一幅之布局固然,一笔之运用亦然。”
自古希腊以后,无数画家在他们的创作中都运用着“黄金分割”这种比率。达·芬奇的不朽之作《蒙娜丽莎》就是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来进行构图的。黄亚奇的作品《祈盼》(图)也较好地运用了“黄金分割”来进行布局:作品的外框就是一个黄金比;中心人物处理在画面的黄金点上;安排左右人群时,人物所占画的长度比例正好是以画框高的黄金比来确定的,还有视平线也是安排在画面的黄金点上,决定前景人物上部界限,然后将所有人物都安排在左右对折以后的两个正方形之中,完全利用黄金比来完成作品布局。自古希腊以后,无数画家在他们的创作中都运用着“黄金分割”这种比率。达·芬奇的不朽之作《蒙娜丽莎》就是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来进行构图的。黄亚奇的作品《祈盼》(图)也较好地运用了“黄金分割”来进行布局:作品的外框就是一个黄金比;中心人物处理在画面的黄金点上;安排左右人群时,人物所占画的长度比例正好是以画框高的黄金比来确定的,还有视平线也是安排在画面的黄金点上,决定前景人物上部界限,然后将所有人物都安排在左右对折以后的两个正方形之中,完全利用黄金比来完成作品布局。
在我国传统画论中,这种布局也在很早以前被提出,民间艺人常常把这种章法称之为“画分三截”。他们认为一幅画应分中、下、上来求生意,生意虽无一定格,其中却有至诚之理。
节奏在布局中是指一种有秩序的、有运动感的形式,它为画家提供了一种有规律的格局。自然界中所显示的一切运动规律都和节奏有关,现就有关构图中的节奏关系进行论述。
二、形象塑造 • 在水彩画创作中,形象是指在画面上表现的一切可视的、画家所创造的形象,包括人物、动物、风景、道具等,但并不单指人物的形象。在一般的主题性创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最为重要的方面。但在作品中出现的一切形象,从艺术创作而言,是指经过加工、提炼的艺术形象。
形象思维也是思维的一种。它遵循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即通过实践由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阶段,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但形象思维又有其特殊的方面,它一般不脱离具体的形象,只是思维中舍弃那些纯粹偶然的、次要的、表面的东西。因此,它与逻辑思维并非互相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绘画思维是画家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观察、体验、分析、研究之后,凭借种种具体的感性材料,通过想象、联想和幻想,伴随着强烈的感情和鲜明的态度,运用集中概括的方法,塑造出完整而富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以表达画家的思想、观点和审美情趣。因此,绘画创作中所进行的思维是受画家世界观指导和支配的,并受其对社会生活理解程度的约束,艺术修养与创作经验对正确运用形象思维具有积极作用(图)。形象思维也是思维的一种。它遵循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即通过实践由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阶段,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但形象思维又有其特殊的方面,它一般不脱离具体的形象,只是思维中舍弃那些纯粹偶然的、次要的、表面的东西。因此,它与逻辑思维并非互相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绘画思维是画家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观察、体验、分析、研究之后,凭借种种具体的感性材料,通过想象、联想和幻想,伴随着强烈的感情和鲜明的态度,运用集中概括的方法,塑造出完整而富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以表达画家的思想、观点和审美情趣。因此,绘画创作中所进行的思维是受画家世界观指导和支配的,并受其对社会生活理解程度的约束,艺术修养与创作经验对正确运用形象思维具有积极作用(图)。
事物通过感官而进入人的大脑,记忆将它们保存起来,想象又将它们加以组合,古希腊人称艺术为“记忆的女儿”。事物通过感官而进入人的大脑,记忆将它们保存起来,想象又将它们加以组合,古希腊人称艺术为“记忆的女儿”。
强调想象,目的在于抵制自然的抄袭,因为真实形象和艺术形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就像摄影师拍出的照片和画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一样,哪怕是同一个人物,同一种角度,同一种表情,但在绘画创作形象的深层意义上是截然不同的,这里有一个质的区别。哪怕是同一个画家——当然是指真正意义上的画家,他所临摹的照片与原照片的效果也会完全不同。区别在于照片是利用外形、光影、色彩来复制人物,而绘画则有一个酿造的过程——即想象和塑造的过程。如同酒与水在外观上是相同的,但本质上酒就是酒,水就是水(图)。强调想象,目的在于抵制自然的抄袭,因为真实形象和艺术形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就像摄影师拍出的照片和画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一样,哪怕是同一个人物,同一种角度,同一种表情,但在绘画创作形象的深层意义上是截然不同的,这里有一个质的区别。哪怕是同一个画家——当然是指真正意义上的画家,他所临摹的照片与原照片的效果也会完全不同。区别在于照片是利用外形、光影、色彩来复制人物,而绘画则有一个酿造的过程——即想象和塑造的过程。如同酒与水在外观上是相同的,但本质上酒就是酒,水就是水(图)。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其中又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因素,即画家对生活的感觉力、画家对绘画语言的把握程度和画家对艺术的理解方式以及画家的艺术修养。
其次是感受力。这种能力越敏锐,画家的知觉范围就越广阔,他也就越能积极地去观察对象,不仅观察其外形,而且要认真观察和思考其内心。
正因如此,要发现这种想象如何区别于形象有清晰回忆是不容易的,同时要发现幻想如何区别于对形象的生动的回忆更不容易,两者都不过是一种记忆的方式而已(图)。正因如此,要发现这种想象如何区别于形象有清晰回忆是不容易的,同时要发现幻想如何区别于对形象的生动的回忆更不容易,两者都不过是一种记忆的方式而已(图)。
因此,在水彩画创作的形象塑造中,我们把形象分成第一性和第二性。第一性的形象是所要刻画的外部形象,这是原貌的再现,是指“形”,这是水彩画家首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研究的东西。这里面包括了物体的结构、比例、光影和色彩、体积与质感,是有限的、真实的存在,是一种技巧性表现,是画家通过这些来表现其第二性的载体。第二性是指想象所产生的深层认识,是通过第一性进行表现的内在思想。中国画常常是指“神”,它和自觉的意志并存,它的性质和第一性的性质不同,它包括了积极的创造因素,是一种二度创造,是形象的内涵关系。这是水彩画塑造形象的最为重要的东西,也是水彩画异于其再现艺术(如照相等)最为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就在于想象、提取和扬弃。因此,在水彩画创作的形象塑造中,我们把形象分成第一性和第二性。第一性的形象是所要刻画的外部形象,这是原貌的再现,是指“形”,这是水彩画家首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研究的东西。这里面包括了物体的结构、比例、光影和色彩、体积与质感,是有限的、真实的存在,是一种技巧性表现,是画家通过这些来表现其第二性的载体。第二性是指想象所产生的深层认识,是通过第一性进行表现的内在思想。中国画常常是指“神”,它和自觉的意志并存,它的性质和第一性的性质不同,它包括了积极的创造因素,是一种二度创造,是形象的内涵关系。这是水彩画塑造形象的最为重要的东西,也是水彩画异于其再现艺术(如照相等)最为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就在于想象、提取和扬弃。
形象的典型性、个性,是构成绘画形象的基础。形象的典型性、个性,是构成绘画形象的基础。 • 形象的典型性,是指艺术形象既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体现了一定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绘画形象的典型性、个性并不能像文学作品和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那样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述、情节的发展和矛盾的冲突进行表现,而只能通过水彩画形象的表情、动态、质感、色彩与明暗进行塑造,这种似乎简单而实际上是最为复杂的表现方式和手段构成了水彩画形象塑造的特殊形式。
朴承浩的水彩画《大风景》把人物一瞬间的神态,画得大气而又不落俗套。在这个形象中,少女那种拘束和恬静的个性得到了成功的表现。她把头转向一边,斯文而自然(图)。
三、水彩画的创作过程 • 由于水彩画的特殊表现方式,水彩画没有覆盖性,不允许有过多的大的修改和大的变动,因此,水彩画在落幅之前,先根据构图绘制一张比较准确生动的素描稿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
素描稿的绘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一)画面布局 • 画面的整体布局是素描稿中必须要认真对待的,在素描稿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人物与道具之间的前后关系、空间关系、主次关系,必须要做到精确,人物、静物、道具的形、比例、结构一定要到位,甚至包括人物的衣纹处理、人物的表情处理等一些将要表现的细节,都必须在素描稿中比较深入地刻画出来。只有把这些大的关系和细节都处理安排得比较准确后,在以后的落幅和正稿绘制过程中才能避免太多的修改,减少不准确再进行修改的麻烦。当然,在实际创作中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也是不可避免的。
(二)画面黑、白、灰的安排 • 一般而言,我们的水彩画创作会比较多地采用明暗的手段来表现,由于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质感、不同的明暗变化、不同的固有色,会出现千变万化的明暗和黑白、灰关系,些东西要求在素描稿中有比较明确和肯定的交待,特别是在处理主次关系的过程中,通过明确与黑、白、灰的关系来进行突出主题和突出主体的安排,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落幅后不宜作太多的变动。 • 黑、白、灰关系到画面的构成原理,同时也关系到画面的艺术处理,合理地安排好画面黑、白、灰的面积、呼应、均衡和比重,也是一件水彩画作品必不可少的艺术语言之一,因此必须认真对待。
(三)人物形象 • 在水彩画正稿的绘制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比较多地注意到画面色彩的处理,水彩画技法的表现和各种水彩特技的处理。如果在素描稿中,对人物形象的处理比较深入和准确,在上正稿时就会轻松许多。素描稿必须把人物的造型、比例、结构,人物的性格、年龄、形象特征和表情等刻画得生动和准确。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对每一个形象要有一个可参照的范本。这就必须通过素描稿来完成,当然在此同时可以选用一些有一定细节的照片和写生稿来辅助完成。 • 在处理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要力求把握整体关系,做到虚实有序、明暗有序、层次有序,以利于在画正稿时能比较明确地知道画幅中什么地方虚,什么地方实,什么地方的表现要深入,什么地方进行取舍。
(四)落幅与画面制作 • 构思、构图、人物形象确定之后,进行作品的具体制作是水彩画创作成败的关键。 • 水彩画的创作与写生最大的区别在于两种表现手段是采用完全不同的程序来完成的。一般的水彩画写生,由于它有一个比较真实的对象为依据,因此可以像其他画种那样,从整体到局部,从后面画到前面。而水彩画的创作则不同,特别是水彩画的人物创作,而且是众多人物的创作,则采用得比较多的方法是局部完成,不可能一气呵成。因此在创作的绘制过程中要做到胸有成竹,尽管是局部地完成,但仍然要做到色调的统一,物体空间关系的统一,表现风格的统一,黑、白、灰安排的统一和光影变化的统一;要做到既有整体效果又要有细节刻画,在众多的深入刻画过程中不琐碎、不杂乱、不矛盾。
另外,水彩画的制作过程仍然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既要基本按草图和素描稿来进行安排和表现,但又要时时把握在绘制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来进行调整和随机应变,自始至终保持着对画面的新鲜感,随时修改不足,保留优点,克服出现的问题。 • 在绘制过程中还要强调一种自然的无拘束的表现意识,一般人都容易出现画草图、画小稿时都非常生动,而一到画正稿时就出现了僵硬、死板的现象,这除了有一个经验的问题之外,还有就是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才不至于在正稿的绘制中出现死板的现象。
水彩画创作实例介绍 • 在水彩画创作中,创作的理论研究和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过程是有一定区别的。我们通过水彩画《努尔哈赤》的创作过程,来进行实例介绍和创作过程分析。 • 一、构思 • 努尔哈赤是我国清朝的开国皇帝,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作品在构思过程是选用努尔哈赤西征的战争场面来反映作品的主题。
二、构图 • 作者选用了一个仰视的角度来表现努尔哈赤的英雄气概,安排了努尔哈赤骑在一匹大马之上,仰视前方。画面采用“S”构图,把宏大的战争场面烘托出来,后面是千军万马向前奔来,表现出清军铁骑所向无敌、势如破竹的气势。前面有一组被征服的部落将领和家属的场面,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