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360 Views
The Demand-Supply Conflict of PR Professionals in China Survey on Chinese Public Relations Industry 2006. Xiuxiu Zhao Core Research Member and Co-author.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ritaxiu@gmail.com. 3. 3. 3. 行业专业人才调查说明. 附录 ( 参考文献 ). 1. 3. 5. 关键议题:专业人才紧缺. 2. 问题成因探析:提出 6 大困扰.
E N D
The Demand-Supply Conflict of PR Professionals in ChinaSurvey on Chinese Public Relations Industry 2006 Xiuxiu Zhao Core Research Member and Co-author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ritaxiu@gmail.com
3 3 3 行业专业人才调查说明 附录(参考文献) 1 3 5 关键议题:专业人才紧缺 2 问题成因探析:提出6大困扰 结论:建议 & 回答6大困扰 4 目录 专业人才调查说明
调研容量 • 样本情况 • 突出问题 行业专业人才调查说明 5185人1 VS 行业从业者人数:63500人2 重点考察专业公关公司的运营状况 基本排除部分从事单一执行技术层面的中小型公司:如会展公司、制作公司等 专业人才紧缺严重 1将参加本次调研的公司人数加权,估计值 2根据本次调查样本情况进行分层、加权;结合2006年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公布的数据:行业公关公司总数量为2500家 专业人才调查说明
定量调查 行业专业人才紧缺的状况 • 74%的公司表示专业人才的不足是06年公关行业的首要问题3 • 公司基本认同“专业人才是制约公关发展的瓶颈”4 • 公司不再把专业人才作为自身主要竞争优势(无奈之选) • 长期招聘的状态 • 90%以上的被访者认为,专业人才的紧缺已严重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营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深度访谈 3 见图1 4 见图2 专业人才调查说明
图1 06年公关行业存在主要问题 专业人才调查说明
图2 “专业人才是制约公关发展的瓶颈”态度分布 3.91 5 1 3 专业人才调查说明
需求 公关人才市场供求分析 量有所扩大 质有所提高 各方渠道均无力承担人才扩充重任 1.业界公司力不从心“挖脚“现象严重 2.媒体和企业相关部门专业性不足 3.高校毕业生不确定性太大、培养成本过高 4.专业教育和培训与业界脱节严重成为众矢之的 附:“中国公关教育严重滞后于实务”态度分布 供给 人才紧缺议题分析 4.16 5 1 3
重点探讨的相关问题 行业专业人才紧缺的现实真的主要是由专业教育与业界实践相脱节而造成的吗? 究竟尚有何方因素导致人才问题? 1 因为业界认为专业教育与当前公司的业务脱节,就可以推论出是高等专业教育存在缺陷吗? 2 即使高等专业教育自我调整,提供的培训基本与现时的公司业务相符合,就确实可以为业界提供真正专业的高等人才吗? 3 过多地指责专业教育于问题的解决有益吗? 4 高等专业教育究竟存在哪些缺陷? 5 专业教育是解决行业人才供给不足问题的关键,但仅仅专业教育的改变便可以基本解决行业专业人才议题吗?行业的其他因素和力量没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吗? 6 6大困扰 探讨
问题探讨意义 对比中国广告业、美国公关业 结合与公关专业教育专家的交谈 给业界提供另一个看问题的角度 更加冷静、客观地对待问题 6大困扰探讨
对相关行业的从业经验的过于强调5 公司的实践和培训难以弥补选拔机制带来的问题6 非专业教育背景的管理层自我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7 业界自身因素 客户对公司专业和创新能力的质疑8 5见下页表 6图4 7图6 8图7 业界因素
人才标准:公关公司VS广告公司 业界因素
公司培养人才方式的有限性 成本的考虑 行业整体较高的流动率 图4 被访公司培训方式 业界因素
由于高强度的工作 管理层无法抽出整块的时间专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只能见缝插针式地读书、看报、上网 图6 公司管理层获取专业信息的途径 业界因素
图7 企业与公司合作过程中的困难 • 企业与公司合作遇到的最大问题即对 公司管理层理解力和洞察力以及专业能力的质疑 业界因素
激励因素 物质激励上并无明显竞争优势 工作强度、压力大,专业得不到认可 精神上无法提供更高的附加价值反而被误解 高人才标准—— “又红又专” 建立于专业技能基础之上的专业素质: 沟通能力 宽阔的视野 逻辑思维、战略思考的能力 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质 业界吸引高端专业人才略显劣势 附:“社会大众对公关存在普遍的误解和偏见”态度分布 3.62 业界因素 5 1 3
专业教育课程设置与实践较多脱轨 师资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较低 专业教育形同鸡肋 基本技能方面 专业素质方面 沟通能力: 信息表达和处理、 人际交往能力等 个人因素更浓题 思维能力: 培养缺失 中国当今高等教育的普遍问题 个人品质 专业技能实践机会 英语等语言的训练 专业教育因素
责难业界的短视 专业教育和培训的缺陷 业界和教育两方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探索和反思 ——最重要的是,互相达成良性的沟通 转变 建议
理解业界需求的 专业教育可提供的好处 专业理论的作用 理想的模式:各方的沟通与相互促进 更加标准化的课程安排和评估程序 教育成本的降低也降低对起点工资的期望,从而降低人力资源的成本 大学将和雇主建立一种更为紧密的工作关系,使公司对个人的教育记录更加了解,从而做出更恰当的职位分配 提供专业化的职业训练 通过系统的专业熏陶和培养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掌握专业知识并训练其在实践中将理论应用,解决问题。 理论支持,并对行业的发展和专业服务提供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高的角度,有着更客观、清醒的认识 纠正其过于短视的行为 建议
业界无奈之下不禁抱怨 本应帮助解决问题的高等专业教育 人才紧缺的现实主要是由专业教育与业界实践相脱节而造成的吗? 究竟尚有何方因素导致人才问题? 对专业人才的高要求 • 并非完全如此 专业人才的紧缺伴随着公司的发展而产生 人才选拔标准过于强调从业经验和基本技能 相应忽视应聘者成为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潜质 当前的实践和培训的缺陷难以弥补人才选拔机制带来的问题 从业者在高强度的劳动之下自我专业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 缺乏足够的资本和机制吸引、维护人才 对6大困扰的尝试性答复 选拔与培养机制 直接导致客户对其 专业性和创新能力的质疑 6大困扰答复
因为业界认为专业教育与当前公司的业务脱节,因为业界认为专业教育与当前公司的业务脱节, 就可以推论出是高等专业教育存在缺陷吗? • 不一定 虽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中国公关教育质量不高 对6大困扰的尝试性答复 一些高等院校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业界标准不尽相同 6大困扰答复
即使高等专业教育自我调整,提供的培训基本与现时的公司业务相符合,即使高等专业教育自我调整,提供的培训基本与现时的公司业务相符合, 就确实可以为业界提供真正专业的高等人才吗? • 并非如此 高等教育应立足实践,高于业界 为业界提供大量专业人才 为业界带来可以为行业提供愿景和发展方向 规范行业、促进行业成熟的人才 即使教育一味以业界要求为准 当客户需要更高端的、全新的服务时 教育以公司之前的标准培养的人才 可能又与公司新的标准脱节 对6大困扰的尝试性答复 高等专业教育 的 真正意义 退一步 6大问题答复 6大困扰答复
过多地指责专业教育于问题的解决有益吗? 过多地指责教育 把太多的包袱强加于专业教育 不能让教育切实地促进业界解决人才紧缺问题 对6大困扰的尝试性答复 反而有可能造成专业教育的无所适从 恶化问题 6大困扰答复
高等专业教育究竟存在哪些缺陷? • 不可回避的是 当今中国高等专业教育良莠不齐 对6大困扰的尝试性答复 普遍存在着不少的缺陷 体现在对专业人才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方面 6大困扰答复
专业教育是解决行业人才供给不足问题的关键,专业教育是解决行业人才供给不足问题的关键, 但仅仅专业教育的改变便可以基本解决行业专业人才议题吗? 行业的其他因素和力量没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吗? 了解对方的困难 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 并给对方提出建议与期望 相互合作,共同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对6大困扰的尝试性答复 仅教育一方的调整和改变显然是不够的 公关行业业界和教育界 应达成良性的沟通 6大困扰答复
参考文献 • Grunig-James E, Hunt- Todd. Managing Public Relations[J]. New York: Hold, Reinhart and Winston, 1984. • Scott M Cutlip, Allen H.Center, Glen M Broom. Effective Public Relations[J].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94. • Grunig-James E. Excellence in Public Re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J]. New Jersey: Hillsdale, 1992. • [美]道格-纽瑟姆,鲍勃-卡雷尔.实用公共关系写作[A].牛宇闳.卓越经理人实战课堂[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 [美] 威廉-麦克高希.世界文明史——观察世界的新视角[A].董建中.常青藤译丛[C].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 [美] 迈克尔-E-罗洛夫.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A].王江龙.当代学术思潮译丛[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 齐小华,冯丙奇.《中国公关行业调查报告No1》[R].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