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 likes | 1.16k Views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远程教学 《 宪法学 》. 第一讲 宪法绪论. 主讲人:中央党校政法部 傅思明教授. 引 言.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1. 宪法的基本理论; 2.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3. 宪法的实施与监督; 4. 国家的性质和形式; 5.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6. 国家机构以及政党制度。. 引 言. (二) 《 宪法学 》 课程与宪法典 1. 本课程的体系同宪法结构的关系。 2. 本课程的内容同宪法典内容的关系。 【 说明 】1982 年宪法的结构与内容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E N D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远程教学《宪法学》 • 第一讲 宪法绪论 主讲人:中央党校政法部 傅思明教授
引 言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1.宪法的基本理论; 2.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3.宪法的实施与监督; 4.国家的性质和形式; 5.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6. 国家机构以及政党制度。
引 言 (二)《宪法学》课程与宪法典 1.本课程的体系同宪法结构的关系。 2.本课程的内容同宪法典内容的关系。 【说明】1982年宪法的结构与内容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 国歌 国徽和首都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 【说明】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是学习宪法时首先需要了解的内容。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 一、宪法的概念 (一)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 宪法是法,是特定国家的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宪法与其他法律一样,都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表现,都是经过特定的程序制定成法律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 (二)宪法是国家根本法 1. 宪法的内容。 2. 宪法的效力。 3. 宪法的规范。 4. 宪法的修改程序。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 【实例】 1993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向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宪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后接受该建议,并形成了宪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在人大常委会讨论中共中央修宪建议过程中,委员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意见,反馈到中共中央。中共中央讨论后认为这些意见有必要写入宪法,遂于1993年3月14日提出了《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补充建议》。在人大常委会讨论中共中央修宪建议过程中,委员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意见,反馈到中共中央。中共中央讨论后认为这些意见有必要写入宪法,遂于1993年3月14日提出了《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补充建议》。 由于当时全国人大已经召开,中共中央遂将该《补充建议》直接提交全国人大主席团,请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将该建议印发大会。
在此过程中,有的代表提出中共中央直接向全国人大提出修宪建议不符合宪法的规定。在此过程中,有的代表提出中共中央直接向全国人大提出修宪建议不符合宪法的规定。 因此,中共中央的上述《补充建议》由北京市等32个代表团的2383名代表签名,3月23日以代表提案的方式,向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补充修正案》。 该修宪提案提交全国人大后,大会主席团将其列入了会议议程,并将其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修宪提案合并,形成一份修宪提案,交付大会表决。 是为我国宪法的第3至第11条宪法修正案。
1993年修宪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和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分别提出了修宪提案。这在我国宪法修改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里有三个宪法问题:1993年修宪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和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分别提出了修宪提案。这在我国宪法修改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里有三个宪法问题: 第一,当全国人大常委会和2383名全国人大代表分别提出修宪提案后,大会主席团能否将这两个不同的修宪提案合二为一,进而提交全国人大表决通过? 第二,2383名代表提出修正案后,全国人大主席团将其列入会议议程的程序是否多余? 第三,2383名代表能否对常委会的修宪提案再次提出修正?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 (三)宪法的定义 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集中反映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原则、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 (四)宪法与宪政 1. 从宪法到宪政。 2. 宪政包括四要素: (1)宪法:宪政的前提; (2)民主:宪政的内容; (3)人权:宪政的目标; (4)法治:宪政的保障。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 二、宪法的分类 (一)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 (二)真实宪法和虚假宪法。 (三)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四)柔性宪法和刚性宪法。 (五)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协定宪法。
第二节 宪法规范 【说明】 • 法律规范与宪法规范的关系。
第二节 宪法规范 • 一、宪法规范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 1.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2.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 3.国家机关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4.国家与国内各民族、团体、企业、事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
第二节 宪法规范 • 二、宪法规范本身的特点 1.最高性 2.广泛性 3.原则性 4.概括性 5.适应性
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说明】 了解宪法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一、宪法的指导思想 (一)宪法指导思想的涵义 宪法指导思想是制定或者修改宪法时确定宪法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的理论基础,是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宪法的灵魂。
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我国宪法指导思想的发展 1.宪法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二、宪法的一般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在西方,最早提出主权观念的是法国的思想家波丹,后来卢梭创立了人民主权学说。
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人权原则 人权概念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
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三)法治原则 法治思想在历史上早就有人提出过,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中国古代也有“人治”与“法治”的争论。 法治是各国宪法中的普遍原则。
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四)“三权分立”原则 英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首创了近代分权学说。 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法国的孟德斯鳩完整地提出了“三权分立”理论。
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二)以人为本原则 • (三)依法治国原则 • (四)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 一、巩固和规范国家权力,保护公民权利 1.巩固和规范国家权力。 2.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 二、推动三大文明协调发展 1. 宪法推动和保障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2. 宪法推动和保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3. 宪法推动和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四节宪法的作用 三、宪法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说明】 世界各国的宪政实践表明,宪法发挥作用需要一系列的前提条件,诸如:培养公民的宪法观念、落实宪法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开展违宪审查。
【案例】文革批斗会,刘少奇被红卫兵勒令做喷气式,接受羞辱。回到办公室后,他拿出《宪法》抗议:“我是国家主席,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案例】文革批斗会,刘少奇被红卫兵勒令做喷气式,接受羞辱。回到办公室后,他拿出《宪法》抗议:“我是国家主席,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这震耳欲聋的声音竟然激不起丝毫回声! 但是,同为难友的陈毅元帅,对红卫兵喊的不是什么“宪法”,而是高喊:“毛主席说:陈毅是个好同志!” 小将们一听,果然傻眼了。
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 (一)宪法观念培养 1、设置“宪法节”或“宪法纪念日”。 功能:宪法节成为国民的节日或休假日。 2、在重要场所放置宪法模型或文本。 功能:公民经常看到宪法,接受其熏陶。
(二)实行法治 A. 建设法治国家 1、从法制到法治:一字之改花了20年时间。 2、依法治国的“国”,首先是指的国家机器。 3、依法治国的“依”,指权力行使依据法律。
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 B. 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社会) (1)以法律维护权利,以法律对抗权力。 (2)法治化生存:享受法律是人的生存状态。 【实例】法律、年龄与人生
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 (三)官员宣誓仪式 1. 宣誓:官员就职时誓言遵守宪法和法律。 2.宣誓意味着官员更要受宪法和法律约束。
【实例】 (1)《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在开始执行职务前,须作如下宣誓: “我庄严宣誓:我将忠实地履行合众国总统的职务,并尽全力维护、保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
【实例】 (2)1993年《俄罗斯宪法》规定,总统就职必须进行宣誓,誓词为: “在执行俄罗斯总统全权之际,我郑重宣誓:尊重和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捍卫俄罗斯联邦宪法,保卫国家主权、独立、安全和领土完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 【实例】 (3)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宣誓仪式。
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 (四)官员问责制 1. 问责方式 (1)引咎辞职制度; (2)弹劾制度。 对政府官员和法官犯罪或严重失职行为进行控告和制裁的制度。
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 2. 问责原理 (1)宪法政府必然是责任政府。 (2)“责任政府理论”: ■政策失当——政治责任; ■违法失职——法律责任;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道义责任。
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 一、宪法监督实施的必要性 1. 宪法需要落实。 2. 违宪的法律不是法律。
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 二、宪法监督制度的基本类型 1.人民监督。 2.立法机关的宪法监督。 3.国家元首的宪法监督。 4.普通法院的宪法监督。 5.宪法法院的宪法监督。
(一)普通法院违宪审查制:以美国为代表 【案例】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发生于1801年。以亚当斯为首的联邦党与以杰弗逊为首的共和党之间的政治角逐白热化。在1800年底的举行总统大选中,亚当斯未获连任,杰弗逊获胜,成为美国第三任总统。
在总统权力交接之前,亚当斯利用手中的总统权力及其由联邦党所控制的国会,委任联邦党人出任联邦法官。在总统权力交接之前,亚当斯利用手中的总统权力及其由联邦党所控制的国会,委任联邦党人出任联邦法官。 正好在1800年12月,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埃尔斯沃思辞职,亚当斯提名当时任亚当斯政府国务卿的马歇尔继任首席大法官。这一提名立即获得国会批准。 但马歇尔未立即就任,而是续任国务卿至换届为止。同时亚当斯抓紧提名由联邦党人出任新调整的法官职位,这些新提名的法官在杰弗逊就任总统前两天获得由联邦党人控制的国会批准。
就在亚当斯任职总统的最后一天,他正式签署了42名哥伦比亚和亚历山大地区的法官的委任书,并盖了国印。这些委任状都由国务卿马歇尔颁发给法官本人。就在亚当斯任职总统的最后一天,他正式签署了42名哥伦比亚和亚历山大地区的法官的委任书,并盖了国印。这些委任状都由国务卿马歇尔颁发给法官本人。 作为国务卿的马歇尔于3月3日抓紧送发委任状,但是由于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仍有17份治安法官的委任状未能送出。其中一位就是马伯里。 杰弗逊就任总统后任命麦迪逊为国务卿。随后,指令国务卿麦迪逊拒绝发送任命状。
麦迪逊拒发任命状,引起未接到任命状但已获得法官任命者的不满。被任命为华盛顿郡的治安法官马伯里就以1789年的《司法法》第13条规定(即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对合众国公职人员发布职务执行令状)为依据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最高法院对国务卿麦迪逊下达法院强制令,强制他向马伯里等人发出委任状。麦迪逊拒发任命状,引起未接到任命状但已获得法官任命者的不满。被任命为华盛顿郡的治安法官马伯里就以1789年的《司法法》第13条规定(即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对合众国公职人员发布职务执行令状)为依据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最高法院对国务卿麦迪逊下达法院强制令,强制他向马伯里等人发出委任状。 这就是著名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 【美国总统选举案】 2000年12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决人工重新计票的作法违宪。
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 (二)宪法法院违宪审查制:以德国为代表 【裁决公民宪法权利案】 1972年3月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判决: “监狱检查犯人信件,侵犯公民通讯自由权;《监狱管理条例》违宪无效。”
(三)中国的违宪审查机制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监督宪法实施。 (2)违宪审查的启动——《立法法》规定: A. 有关国家机关有权提出违宪审查的要求; B. 公民有权提出违宪审查的建议。
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 【案例1】2003年周一超案。 1611位公民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 要求对《公务员暂行条例》、各省《公务员体检标准》 进行违宪审查。
【案例2】2003年广东孙志刚案。 公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书,建议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 随后,国务院废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案例3】某市一位女副市长到离休年龄后,她发现国家规定了男女不同的离退休年龄。根据规定,与她同岁的男性副市长仍可多工作三年。【案例3】某市一位女副市长到离休年龄后,她发现国家规定了男女不同的离退休年龄。根据规定,与她同岁的男性副市长仍可多工作三年。 她认为:这是违反宪法平等原则的。于是,以男女不同的离退休规定违宪为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违宪审查的建议。
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 三、宪法监督的内容和方式 (一)监督宪法实施的主要内容 1.对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2.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审查; 3.对政党、团体以及公民个人的行为进行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