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高中课堂教学的重建: 走向 “ 研究性教学 ”

高中课堂教学的重建: 走向 “ 研究性教学 ”.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 IAACS )副主席 张 华 E-mail: hzhang@kcx.ecnu.edu.cn. 一、学生的生存危机. (一) 25 年前的两个预言 1979 年 6 月,中美两国曾派访问团互访小学教育。 回国后,中国预言 —— 美国小学二年级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法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结论:再过 20 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 “ 超级大国 ” 。. 美国预言 ——

flor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高中课堂教学的重建: 走向 “ 研究性教学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中课堂教学的重建:走向“研究性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IAACS)副主席 张 华E-mail: hzhang@kcx.ecnu.edu.cn

  2. 一、学生的生存危机 • (一)25年前的两个预言 • 1979年6月,中美两国曾派访问团互访小学教育。 • 回国后,中国预言—— 美国小学二年级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法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结论: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3. 美国预言—— 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因此,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4. 25年过去了—— • 在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美国共培育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知识型亿万富翁。 • 2003年,世界上共产生1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占去半数。 •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做了什么?

  5. (二)我国基础教育的根本问题在哪里?

  6. 1 .学生不能好好睡觉, 健康的权利被剥夺 •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04年的抽样调查显示,上海市中小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为54.24%,高于2000年的48.66%;比1949年的4.35%,上升了11倍。目前,上海市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29.48%,初中生为61.08%,高中生达72.16%。

  7. 当前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是采取包括立法在内的各种有效措施把孩子的身体从成人的功利主义的驱使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好好睡觉,享受应有的健康的权利。当前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是采取包括立法在内的各种有效措施把孩子的身体从成人的功利主义的驱使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好好睡觉,享受应有的健康的权利。

  8. 2.学生不能充分运动、游戏、参与社会实践,生活的权利被剥夺2.学生不能充分运动、游戏、参与社会实践,生活的权利被剥夺 • 上海电台新闻频率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调查,上海6岁-12岁(即幼儿园大班到小学六年级)儿童中,78%感到不开心;63%不愿求助父母;79%认为父母苛求。

  9. 中学生的声音—— 学生、学生,要“学”还得要“生”,可现在我们是生不如死!我实在不明白这种教育能培育出什么样的“人才”!我感到快要崩溃,身体快要四分五裂…唉,我的人生之路还很长,不能就此到下。呜呜呜…谁能救救我!

  10. 巴金的梦魇—— 在我靠药物延续生命的有限的日子里,我始终摆脱不了梦魇的折磨,我给一位朋友写信说:“使我感到痛苦的是看见孩子们失去他们的童年。”

  11. 当前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又一基本任务是归还儿童过自己生活的权利。当前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又一基本任务是归还儿童过自己生活的权利。

  12. 3.学生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念,探究的权利被剥夺3.学生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念,探究的权利被剥夺 • 请听哈佛大学教授的声音—— • 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如是说: • 常常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基础打得比较扎实,只不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比其他国家的学生弱一点,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在10多年前,我招收的中国学生都非常优秀,但是现在的中国学生在哈佛的表现并不那么出色,遇到问题根本无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甚至是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是如此,他们在哈佛读研究生期间遇到很大的困难,甚至不能继续读下去。

  13. 当前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再一基本任务是归还学生探究的权利,尊重学生自己的观念。当前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再一基本任务是归还学生探究的权利,尊重学生自己的观念。

  14. 中国基础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异化,而不是学业失败。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生存危机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中国基础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异化,而不是学业失败。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生存危机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 学习,何以成为异化学生的力量?——为功利主义扭曲了的教育价值观是重要根源之一。

  15. 我国新课程的一个解释框架: 一种理念,两类课程 • 一种理念—— 转变学习方式,崇尚创造,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 • 两类课程—— • 学科课程:人的心理经验与学科逻辑的关系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人的心理经验与生活世界(现实世界)的关系

  16. 学科课程 • 高中新课程的结构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7. 我国新课程体系转变学习方式的基本思路 • 基本信条: 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课程应尊重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的独特性。 • 基本思路: • 学科领域: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空间。 •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研究性学习”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18. 二、超越传递,走向研究 • 两种教学哲学观:传递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 • (一)什么是传递性教学? • 1.人的发展是一个外铄过程,人的个性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 • 2.知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是外在于人的; • 3.教学是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的过程。

  19. (二)什么是研究性教学? • 教学即研究,而不是现成知识技能的传递,哪怕所传递的知识技能是最好的。

  20. 三、观念的诞生:研究性教学的价值基础 • 1.没有观念,就没有生命。 • “一个民族到不会表现观念时就没有了生命(no idea therefore no life)。”——牟宗三

  21. 2.观念是思想,观念是生命。 • 教学本质上是催生新观念的过程,而不是传递现成知识技能的过程。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袋子”,教师也不是“装袋人”。

  22. 3.学生的观念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 任何年龄阶段、任何发展水平的任何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观念进入教学过程的,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 • “如果我们倾听学生,他们会听到他们自己的答案。” ——Lisa Schneier

  23. 教学当然并不局限于学生已有的观念。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条件,让学生产生更精彩的观念。教学当然并不局限于学生已有的观念。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条件,让学生产生更精彩的观念。

  24. 4.教师的观念是教学的关键。 • 教师新观念的诞生是学生不断诞生新观念的条件。

  25. 5.学生的观念和教师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被尊重是其“生来的权利”5.学生的观念和教师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被尊重是其“生来的权利” • 一粒种子的信念 • 有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学教书。 • 结果,上课还不到一周,被学生轰下台,灰头土脸地回了家。母亲为她擦眼泪,安慰她说:“满肚子的东西,有的人倒得出来,有的人倒不出来,也许有更合适的事情等着你去做。” • 后来,她出外打工又被老板轰了回来:原因是手脚太慢。母亲对女儿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的,别人已经干了好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念书,怎么快得了。”

  26. 女儿先后当过纺织工,干过市场管理员,做过会计,但无一例外都半途而止了。然而每次女儿失败回来的时候,母亲总是安慰她,从来没有抱怨的话。女儿先后当过纺织工,干过市场管理员,做过会计,但无一例外都半途而止了。然而每次女儿失败回来的时候,母亲总是安慰她,从来没有抱怨的话。 • 30多岁的时候,女儿凭着一点语言的天赋,做了聋哑学校的一位辅导员。后来,她开办了一家自己的残障学校。她又在许多城市开办了残障人用品连锁店。 •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儿向已经年迈的母亲问道:“妈,那些年我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非常渺茫,可你为何对我那么有信心呢?”母亲的回答朴素而简单:“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种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瓜果也种不好的话,撒上些荞麦种子也许能开花。因为一块地,总会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总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 听完母亲的话之后,女儿落了泪。她明白了,实际上,母亲恒久不绝的信念和爱,就是最坚韧的一粒种子。 • ——马德,见《新华文摘》2004年第19期,第28页。

  27. 学生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是交互主体的关系。学生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28. 6.观念的诞生不是意念造作 • 教育中的观念是智力、创造性与道德的结合,它所体现的是“道德的创造性”(moral creativity)。 •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中庸》

  29. 7.生成性是教学的本质特点 • 观念在不断诞生出来,教学永远是鲜活的和生长的。 • “教育成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导致的学生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增加的程度。” ——Lawrence Stenhouse

  30. 8.还能简单地把“明确的预定目标以及对预定目标的达成”作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吗?8.还能简单地把“明确的预定目标以及对预定目标的达成”作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吗? • 根据预定目标而“装配”的教学是100年之前兴起的“教育即生产”的观念的余续,它必然导致学生心灵的物化和精神生命的枯萎。 • 当教师在课堂上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不断诞生精彩观念,宛如姹紫嫣红的鲜花在春天绽放一般,他或她就开始际遇教学的本质、体验教学的神圣。

  31. 四、合作创造知识:研究性教学的认识基础 • 1.束缚我国课堂教学的两种知识观 • (1)客观主义知识观 • 所谓“客观知识”,即“真理之言”,认为知识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 • (2)权威主义知识观 • 所谓“权威知识”,即“达官之言”,认为知识乃身居高位者的话语,知识产生于权力的势差。 • “客观知识”与“权威知识”往往一体呈现。

  32. 2.对“必然性”的膜拜导致人在知识中的迷失 • (1)存在一种“最好的”理解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写在教科书里,等待着老师去告诉学生; • (2)学生不按我们的方式去理解,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因此,强化他们掌握这种“最好的”方式是理所当然的,是对他们的前途负责; • (3)人的智力本来是有差异的,有些学生天生是学不好的; • (4)学生不理解我们的方式不是我们的问题,而是学生的问题。

  33. 2.在教学中,观念诞生的过程即是师生合作创造知识的过程。2.在教学中,观念诞生的过程即是师生合作创造知识的过程。

  34. 3 .学生是知识的创造者 • (1)学生置身于其中的日常生活世界 • 花鸟虫鱼、山川湖泊、同伴交往、师生关系、母子孺慕、个人遐思、社会问题、环境危机、自然灾害……学生生活世界中的一切具有无尽的教育价值,是学生生活意义的源泉。教学的重要使命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心灵直接面对和际遇生活世界,在“司空见惯”和“理所当然”中产生有意义的问题,在探究问题中产生自己的观念。生活世界的本质并不储存于教科书中,而存在于学生的体验、反思与探究中。生活即课程。

  35. (2)以学科知识的形态所体现的文化世界 • 教学的另一使命是引导学生直接面对和探究文化,并把文化探究和生活探究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己对生活世界的理解。 • “你不要想着去覆盖(cover)一门学科,你要想着去揭示(uncover)它。” ——David Hawkins • “开发教科书的全部目的在于教师和儿童开始产生并遵循他们自己的观念。” ——Eleanor Duckworth

  36. (3)学生的自我领域 • 学生的心灵本身就是一个独立领域,这个领域的名字叫“自我”。 • 非但学生心灵的自我反思构成知识的自足来源,而且,生活世界和文化世界也必须经过学生的自我选择才能对其发展产生作用。

  37. 4.教师是知识的创造者 • (1)生活世界 • (2)文化世界 • (3)教师的自我领域 • (4)每一个学生的独特的心灵世界

  38. 5.教学即合作研究 • 人既是具有独特性的存在,又是关系中的存在。 • (1)个人真理 • (2)共享的真理 • (3)回家的真理

  39. 五、研究性教学与教师的教育智慧 • 教师的教育智慧是基于对学生的关爱而产生的对每一个学生独特发展需要的敏感性,是捕捉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教育时机并将其价值发挥出来的能力。

  40. 1.教师需尊重自己的经验与风格 • 教师即课程。 • 走向“自传”。

  41. 2.教师需将教科书人格化 • 将教科书还原为自己的经验 • 将教科书还原为学生的经验 • “战争与偏见”

  42. 3.教师需倾听、理解并解释学生的观念 • “月亮小组”的故事

  43. 六、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 1.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是教师的“研究性教学”的前提 • 2.教师的“研究性教学”是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前提

  44. 七、研究性教学与体验课程 • 研究性教学过程,即“班级本位的课程开发”过程 • 研究性教学视野中的课程即“体验课程”。

  45. 结 语 • 走向研究性教学是使学生摆脱被奴役地位、获得个性解放的基本出路。

  46.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