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1.45k Views
鱼我所欲也. ︽ 孟子 ︾. 教学过程 学科网. 翻译课文 组卷网. 作者简介. 课文分析. 关于 《 孟子 》. 问题探讨. 解题. 课文朗读. 延伸思考. 孟子 (约前 372 一前 289 ),名 轲 ,字 子舆 ,邹(今山东邹县)人, 战国时期 的 思想家 、 教育家 ,是 儒家 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 “ 亚圣 ” ,后世常以 “ 孔孟 ” 并称。. 返回. 作者简介.
E N D
鱼我所欲也 ︽孟子︾
教学过程学科网 翻译课文组卷网 作者简介 课文分析 关于《孟子》 问题探讨 解题 课文朗读 延伸思考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返回
作者简介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但诸侯们认为他的这些主张“迂阔而远于事情”,均不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组卷网
《孟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著录十一篇,现存七篇,跟《论语》一样,也是用语录体写的,但体式有所不同,有些章论述当代的某些重要问题,篇幅比较长,论证也很充分,已经具有议论文的规模,不过仍在章首冠以“孟子曰”一语,《鱼我所欲也》即属于这一类。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大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孟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著录十一篇,现存七篇,跟《论语》一样,也是用语录体写的,但体式有所不同,有些章论述当代的某些重要问题,篇幅比较长,论证也很充分,已经具有议论文的规模,不过仍在章首冠以“孟子曰”一语,《鱼我所欲也》即属于这一类。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大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返回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 它包括四种“本心”:学科网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 仁也; 义也; 礼也; 智也。
通 假 字 “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助词 “乡”通“向”,从前
注意停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词语解释 欲: 甚于生者: 苟得: 恶: 得兼: 患: 丧: 想要 比 苟且有得,这里指“苟且偷生” 厌恶 同时得到。 祸患 丢掉,遗失 如使:假如,假使
词语解释 呼尔: 呼尔而与之: 蹴: 不屑: 加: 奉: 已: 本心: 吆喝着 给予 用脚践踏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好处 侍奉 停止,放弃 天性,天良
课文全解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wù,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然而)我喜爱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干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亡也(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为厉害的,所以祸患(我)也有不躲避的。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如果人们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躲避祸患(而保全性命)的手段(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所以(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人们)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 不仅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坚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一筐饭食,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要死亡。 (然而如果)喝叱着给人(吃),(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践踏过再给人(吃),(即使)乞丐(也)认为不值得(接受)。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吗?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能有)妻妾的待奉(而)接受了;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加油呦! 本文论证的中心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论点: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设喻: 所欲→鱼、熊掌 →舍鱼取熊掌 引出: 生、义 →舍生取义
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正面 对比论证 生——有甚于生——不为苟得 死——有甚于死——有所不避 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 反面 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 由是则生→不用 (结果)→有甚于生者(原因) 由是避患→不为 →甚于死者 举例论证 非独—皆有—勿丧 (层进) (人之初,性本善) 一箪、一豆—行道之人,乞人—弗受,—决定生命—义存在 (正面举例) 万钟——王侯贵族——受——决定宫室——义丧失 (反面举例) 返回
1、行道之人 2、乞人 义存于心 嗟来之食 (正) 举 例 论 证 对 比 论 证 1、宫室之美 2、妻妾之奉 3、所识穷乏 者得我 排 比 论 证 见利忘义 万钟之禄 (反)
鱼我所欲也《孟子》 文章主题: 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将正义放在首 位,摒弃利己的私心。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 “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比喻 :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对比 排比 :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谈谈你的理解。 思考讨论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义的事。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 返回
2 结合本文内容,谈一谈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并列举出你熟悉的“舍生取义”和“见利忘义”的历史人物各一个。并用简洁语言加以说明。
拓展延伸 思考、讨论: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2 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它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未来。 返回
1 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②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 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④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分析下列各句中的“义”的不同,并说出你读过这些“义”的感受。分析下列各句中的“义”的不同,并说出你读过这些“义”的感受。 • 孟子:义我所欲也 • 三国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 岳飞、文天祥:凛然大义 • 红岩英烈:气贯长虹、义薄云天 (B) (D) (A) (C) A.忠君报国的“忠义”。B.与生俱来的一种本心“羞恶之心”。C.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坚贞不渝的信念。D.士为知已者死的“仗义”。
1.这段文字用鱼比喻________,用熊掌比喻 ________,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______。文中还把______和______进行对比,指出人世间有比______更宝贵的东西,就是______;也有比_______更可怕的东西,即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3.这段文字用到的论证方法有( )。 A.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说理论证法 B.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C.说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 D.说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举例论证法 参考答案 1.生,义,舍生取义。生,死,生,义;死,不义。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