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397 Views
法華經 20091226 (7) 主持:釋果見. 【 聖嚴法師經典講座系列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三稱 ). 【 開經偈 】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字幕勘誤: 1. 屬 「 迹門 」 流通分 應改為屬「 本門 」流通分 2. 「 歸 」 三乘為一乘 「會」 三乘為一乘 3. 香花燈「圖」果香花燈 「塗」 果 4. 離心的「惜」緣相 「繫」 緣相 5. 諸法空信諸法空 「性」 6. 六度波羅蜜應改為 「六度」 或 「六波羅蜜」. 藥王菩薩本事品 :
E N D
法華經20091226 (7)主持:釋果見 【聖嚴法師經典講座系列】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字幕勘誤: 1. 屬「迹門」流通分應改為屬「本門」流通分 2. 「歸」三乘為一乘 「會」三乘為一乘 3. 香花燈「圖」果香花燈「塗」果 4. 離心的「惜」緣相 「繫」緣相 5. 諸法空信諸法空「性」 6.六度波羅蜜應改為「六度」或「六波羅蜜」 藥王菩薩本事品: p.234,L3~4、倒L4~p235,L1、L5~6 p.236,L6~7 又敕一切……我以佛法囑累於汝 p.241,L5~7是故,宿王華……無令斷絕
《法華經科註》卷1: 「智者大師讀經,至是名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悟靈山一會儼然未散。」 (CBETA, X30, no. 605, p. 632, a10-11 // Z 1:48, p. 133, a4-5 // R48, p. 265, a4-5)
《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卷1:「經二七日誦至藥王品諸佛同讚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到此一句身心豁然寂而入定。持因靜發照了法華。若高輝之臨幽谷。達諸法相似長風之游太虛。將證白師。師更開演。……思師歎曰。非爾弗證非我莫識。所入定者法華三昧前方便也。」《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卷1:「經二七日誦至藥王品諸佛同讚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到此一句身心豁然寂而入定。持因靜發照了法華。若高輝之臨幽谷。達諸法相似長風之游太虛。將證白師。師更開演。……思師歎曰。非爾弗證非我莫識。所入定者法華三昧前方便也。」 (CBETA, T50, no. 2050, p. 191, c21-p. 192, a7)
本品的重點 • 本品請法主─宿王華菩薩問佛: 1.(通問)藥王菩薩遊化娑婆之事 2.(別問)藥王菩薩過去世修菩薩道 有何難行苦行之事蹟 • 佛為之說明藥王菩薩兩次分別 以燃身、燃臂真法供養如來之本事,揭櫫法供養為最上、是真精進及法華為諸經之王的重要性,末將本品囑累於宿王華菩薩。
藥王本事─過去世為一切眾生憙見菩薩時 1.一切眾生憙見菩薩聞日月淨明德佛說法華經,精進經行一心求佛,而得現一切色身三昧 2.為報恩,一切眾生憙見菩薩以身供養如來及法華經,而諸佛讚嘆是為真法供養如來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34〈26 十地品〉: 「佛子!菩薩摩訶薩隨順如是大悲、大慈,以深重心住初地時,於一切物無所吝惜,求佛大智,修行大捨,凡是所有一切能施。所謂:財穀、倉庫、……內外眷屬及餘所有珍玩之具,頭目、手足、血肉、骨髓、一切身分皆無所惜,為求諸佛廣大智慧。是名:菩薩住於初地大捨成就。」 (CBETA, T10, no. 279, p. 182, c17-25)
1.服諸香 2.飲諸華香油,滿千二百歲已 3.香油塗身 4.天寶衣而自纏身 (把自己當火把) 5.灌諸香油 6.以神通力、願而自燃身 7.燃身所出大光明,遍照八十億恒河沙世界 8.十方諸佛讚言:是真精進、真法供養如來 9.身燃千二百歲,其身乃盡
無我 五蘊皆空 三輪體空
《妙法蓮華經文句》卷10〈釋藥王菩薩本事品〉:「真法供養者。當是內運智觀,觀煩惱因果,皆用空慧蕩之,故言真法也。《妙法蓮華經文句》卷10〈釋藥王菩薩本事品〉:「真法供養者。當是內運智觀,觀煩惱因果,皆用空慧蕩之,故言真法也。 又觀若身、若火、能供、所供、皆是實相。誰燒、誰然、能供、所供皆不可得。故名真法也。」 (CBETA, T34, no. 1718, p. 143, b18-21)
藥王本事─過去世為一切眾生憙見菩薩時 3.身盡化生同一佛(日月淨明德佛)國中 淨德王家,受佛付囑佛法、諸供具、給侍諸天、佛舍利等。 4. 佛滅後燃臂供養佛舍利乃至因誓願力還復如故
精進經行 《摩訶止觀》卷2:「法華云。又見佛子修種種行以求佛道。行法眾多略言其四。一常坐。二常行。三半行半坐。四非行非坐。」 (CBETA, T46, no. 1911, p. 11, a23-25)
般舟三昧=常行三昧 =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三昧 • 半行半坐三昧 • 常坐三昧=一行三昧 • 非行非坐三昧=隨自意三昧=覺意三昧 【cf. (No.418 《般舟三昧經 》、《摩訶止觀》卷2】
《般舟三昧經》卷1〈3 四事品〉: 「菩薩復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何等為四? 一者不得有世間思想,如指相彈頃三月。 二者不得臥出三月如指相彈頃。 三者經行不得休息,不得坐三月,除其飯食左右。 四者為人說經,不得望人衣服飲食」 (CBETA, T13, no. 418, p. 906, a16-21)
讚歎─初歎法體─經中之王 眾流海為最 眾山須彌最 眾星月為最 眾明日為最 眾王輪王最 …… 眾經法華最 (p.238~239)
讚歎─次歎法用 此經能救一切眾生者,此經能令一切眾生離諸苦惱,…… 如病得醫 如暗得燈 如貧得寶 如民得王 如賈客得海 如炬除暗 如清涼池 如寒者得火 如裸者得衣 如商人得主 如子得母 如渡得船
明持福深─本經 & 本品 若人得聞此法華經,若自書、若使人書,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籌量多少,不得其邊。……宿王華!若有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者,亦得無量無邊功德。……
明持福深─本經 & 本品 若有女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能受持者,盡是女身,後不復受。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一說是佛滅後第二個五百年,即像法的第一個五百年;另一說是像法千年當中的第二個五百年),若有女人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
付囑─本經 & 本品 宿王華!以此藥王菩薩本事品囑累於汝。我滅度後後五百歲中,廣宣流布於閻浮提,無令斷絕…… 宿王華!汝當以神通之力守護是經。所以者何?此經則為閻浮提人,病之良藥。若人有病,得聞是經,病即消滅,……
迴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