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739 Views
干扰素 的质量分析. 项 目 三. 基 本 信 息. 干扰素( IFN )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 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 病毒 ,而主要是 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 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 胞( NK 细胞)、巨噬细胞和 T 淋巴细胞的活力,从 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 基 本 信 息. 1957 年,英国病毒生物学家和瑞士研究人员,在利用鸡胚 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了解到,病毒感染的细胞 能产生一种因子,后者作用于其他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 故将其命名为干扰素。
E N D
干扰素的质量分析 项 目 三
基 本 信 息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 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 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 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 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 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
基 本 信 息 1957年,英国病毒生物学家和瑞士研究人员,在利用鸡胚 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了解到,病毒感染的细胞 能产生一种因子,后者作用于其他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 故将其命名为干扰素。 1966-1971年,Friedman发现了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 1980-1982年,科学家用基因工程方法在 大肠杆菌及酵母菌细胞内获得了干扰素。
基 本 信 息 根据干扰素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抗原性和细胞来源, 可将其分为:IFN-α、IFN-β、IFN-γ。 干扰素(尤其是α-干扰素及γ-干扰素)除具有抗病毒、 免疫调节的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抗细胞增殖作用。 因此,目前干扰素已被用于治疗多种白血病。
工 作 任 务 分 解 干扰素α1b 原液的检定 干扰素α1b 成品的检定
(一)干扰素的鉴别试验 (1)显色反应 茚三酮反应、福林 酚反应、双缩脲反应均可用来鉴别 干扰素。
(一)干扰素的鉴别试验 (2)紫外吸收 由于组成蛋白质的 氨基酸中,酪氨酸、色氨酸、苯丙 氨酸在紫外区有光吸收,可用来鉴 别干扰素。
干扰素(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 1.茚三酮反应:酸性条件下,与茚三酮共热产生蓝紫色。 -CO2,-RCHO + -3H2O 互变异构 紫色
干扰素(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 2.双缩脲反应:碱性溶液中与Cu2+产生紫红色。可用于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及检查蛋白质的水解程度。
干扰素(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 3.酚试剂反应:蛋白质中酪氨酸、色氨酸与酚试剂反应显蓝色。 福林-酚试剂法(Lowry法): • 碱性+Cu2++磷钼酸-磷钨酸→蓝色 • 范围:25-250μg(Tyr,Trp的反应)
4.与2,4-二硝基氟苯反应(DNFB) 氨基酸能与2,4-二硝基氟苯发生反应生成N-2,4-二硝基苯基氨基酸。 由于产物显黄色,所以此反应可以用于氨基酸的比色测定。此外, 2,4-二硝基氟苯是标记多肽N-端氨基酸的试剂。
知识拓展——免疫印迹法 (基因重组多肽类药物的鉴别) 基本原理是借助聚丙烯酰胺凝胶技 术,将生物活性物质高效分离,再 与固相免疫学方法相结合。
知识拓展——免疫印迹法 (基因重组多肽类药物的鉴别) 基本操作包括三个部分:聚丙烯酰胺 电泳法;转移电泳即将凝胶中的多肽 条带转移到硝酸纤维素纸上;检测或 鉴定薄膜上的多肽条带。
(二)干扰素的杂质检查 (1)一般检查 如酸度、水份、无机盐、溶液颜色和澄 清度、无菌、热原、致敏、异常毒性等。
(二)干扰素的杂质检查 (2)特殊杂质检查 蛋白质类药物中所含一些相关蛋白质杂 质一般采用SDS-聚丙烯酰胺电泳法、液 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HPLC法等 方法。
(二)干扰素的杂质检查 对于基因工程类药物(如重组人β-IFN) 的检查方法主要测定以下主要内容:分 子量、肽图、等电点、紫外吸收、纯度、 N-末端氨基酸序列、外源DNA、残余 IgG等。
(二)干扰素的杂质检查 • 相对分子量:SDS-PAGE法 电泳完毕后,以标准蛋白质分子质量的对 数和其相对迁移率作图,得到标准曲线, 根据所测样品的相对迁移率,从标准曲线 上便可查出其分子质量。
(二)干扰素的杂质检查 • 相对分子量:SDS-PAGE法 注意事项: 1)如果蛋白质-SDS复合物不能达到1.4g/1g 蛋白质的比率; 2)不同凝胶浓度适用于不同的分子量范围;
(二)干扰素的杂质检查 • 相对分子量:SDS-PAGE法 注意事项: 3)测定的只是它们的亚基或单条肽链的分子 量,而不是完整分子的分子量; 4)不是所以的蛋白质都能用此法测定分子 量。
SDS-PAGE的原理: SDS是一种去污剂,可使蛋白质变性并解 离成亚基。当蛋白质样品中加入SDS后, SDS与蛋白质分子结合,使蛋白质分子带 上大量的强负电荷,并且使蛋白质分子的 形状都变成短棒状,从而消除了蛋白质分 子之间原有的带电荷量和分子形状的差异。
SDS-PAGE法: 因电泳的速度只取决于蛋白质分子量的大 小,且蛋白质分子在电泳中的相对迁移率 和分子质量的对数成直线关系。 lgMr = K – bm
(二)干扰素的杂质检查 • 相对分子量: 测定方法:SDS-PAGE法
(二)干扰素的杂质检查 • 相对分子量: 其他方法: 1)沉降法(超速离心法) 2)凝胶过滤法 3)毛细管电泳法
(二)干扰素的杂质检查 2. 肽图检查:胰蛋白酶解+RP-HPLC 肽图分析可作为与天然产品或参考品的蛋 白质一级结构做精密比较的手段。与氨基 酸组成和序列分析合并研究,可作为蛋白 质一级结构的精确鉴别。
(二)干扰素的杂质检查 3. 等电点测定:等点聚焦电泳 在两性电解质存在下,电泳胶形成一个pH 梯度,蛋白质根据其等电点不同进行分离, 泳移至等电点pH位置上时净电荷为零而停 止泳动,形成区带,用银染或考马斯亮蓝进 行染色。
(二)干扰素的杂质检查 4. 紫外吸收:紫外光普扫描 对于某种蛋白质或多肽来说,它的最大吸 收波长是固定的。紫外吸收光谱是检查蛋 白质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二)干扰素的杂质检查 5. 纯度:SDS-PAGE和HPLC 蛋白质的纯度一般是指是否含有其它杂蛋 白,而不包括盐、缓冲液离子、SDS等小 分子在内。
(二)干扰素的杂质检查 5. 纯度:SDS-PAGE和HPLC 按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必须用HPLC和非还 原SDS-PAGE两种方法测定,其纯度都应 达到95%以上才能合格。
(二)干扰素的杂质检查 6. N端氨基酸序列分析:Edman法 N端氨基酸序列作为重组蛋白质和肽的重 要鉴别指标,一般至少测定15个氨基酸, 可以很大程度上排除蛋白质混淆的可能, 因为两种不同蛋白质N端15个氨基酸序列 完全一致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三)干扰素的效价测定 方法:根据干扰素可保护人羊膜细胞 (WISH)免受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破 坏的作用,用结晶紫对存活的WISH细胞染 色,于波长570nm处测定其吸光度,可得到 干扰素对WISH细胞的保护效应曲线,以此 测定干扰素的效价。
(三)干扰素的效价测定 1. 溶液配制 1)RPMI1640培养液 2)完全培养液:量取新生牛血清10ml,加RPMI1640培养液90ml,4℃保存。 3)测定培养液:量取新生牛血清7ml,加RPMI1640培养液93ml,4℃保存。
(三)干扰素的效价测定 1.溶液配制 4)攻毒培养液:量取新生牛血清3ml,加RPMI1640培养液97ml,4℃保存。 5)标准品溶液:人干扰素国家标准品用测定培养液稀释至1000IU/ml。在96孔培养板中作4倍稀释,共8个稀释度。 6)供试品溶液:同标准品溶液处理
(三)干扰素的效价测定 2. 测定法: 完全培养液培养WISH细胞,洗涤、消化后 配制成2.5×105~3.5×105的细胞悬液,按 每孔100μL接种于96孔板,37℃,5%CO2 条件下培养4~6h,将用攻毒培养液稀释的 VSV(100CCID50)按每孔100μL接种, 37℃,5%CO2条件下培养24h。
(三)干扰素的效价测定 2. 测定法: 每孔加入染色液50μL,室温放置30分钟后 洗去染色液,吸干水分,每孔加入脱色液 100μL,室温放置3~5分钟,混匀后,以 630nm为参比波长,于570nm处用酶标仪测 定吸光度。
(三)干扰素的效价测定 3. 结果计算: 试验数据采用四参数方程为基础编制的计算 机程序自动计算出结果,也可以用稀释度的 对数和相应的吸光度作直线回归,或者用半 对数坐标作图法进行处理。
(三)干扰素的效价测定 3. 结果计算: 求出标准品半效量的稀释倍数和供试品相当 于标准品半效量的稀释倍数,按下式计算: 待测样品效价=标准品效价×待测样品预稀 释倍数×待测样品半效稀释倍数/(标准品 预稀释倍数×标准品半效稀释倍数)
知识拓展——蛋白质类药物的效价测定 (1)蛋白质类激素的效价测定法 (2)免疫血清及毒素的效价测定法 (3)人免疫球蛋白及凝血因子的效价测定法 (4)细胞因子的效价测定法 (5)其他:蛋白质类酶的效价测定法;蛋白 质类抗生素的效价测定法等
知识拓展——蛋白质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1)凯氏定氮法
知识拓展——蛋白质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2)双缩脲法 (3)福林-酚法(Lowry法) (4)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Bradford法) (5)紫外吸收法 (6)其他:酶联免疫法(ELISA)、HPLC 法、点膜结合法等
知识拓展——氨基酸序列分析 • 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分析,即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分离纯化蛋白质,得到一定量的蛋白质纯品(>97%)。 2. 取一定量的样品进行完全水解,再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3. 分析蛋白质的N-端和C-端氨基酸。 • 通常采用2,4-二硝基氟苯(DNFB)法和肼解法分别确定蛋白质的N-端和C-端氨基酸残基。(肽链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