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likes | 605 Views
中国式生命教育的 “ 安全结 ”. 王野川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 安全教育 生命教育学术界较少深入探究的话题 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话题 学校教育高于一切的话题 课堂教学难以全部解决的话题. 翻开世界生命教育的史册,从发生到发展,从安全教育是它理想到现实,一直伴随左右、难舍难弃的忠实伙伴。
E N D
中国式生命教育的“安全结” 王野川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
安全教育 生命教育学术界较少深入探究的话题 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话题 学校教育高于一切的话题 课堂教学难以全部解决的话题
翻开世界生命教育的史册,从发生到发展,从安全教育是它理想到现实,一直伴随左右、难舍难弃的忠实伙伴。翻开世界生命教育的史册,从发生到发展,从安全教育是它理想到现实,一直伴随左右、难舍难弃的忠实伙伴。 我国大陆地区生命教育的实质性起步至今约10年时光,从理论基础到实践探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多元化的观念影响使得当前中小学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分别被政府、社会、学校、全民赋予了各自需求与理解中的不同内涵。在生命关怀视角下,我们透视安全事故频发、道德信仰残损、健康能力薄弱、安全环境欠佳的某些现象,如何理性面对如上安全教育的“现实忧患”、科学探索生命教育的“理想旅程”,成为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尽快做出答案的最紧迫课题。 所以,我们今天极有必要深入探究二者的科学关系,寻找我国生命教育科学理念下的安全教育途径,解开这一有些矛盾却又紧密缠绕的理念扣结,我们估且称之为 “中国式生命教育的 ‘安全结’”。
一、“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 并行分列、依存渗透 二、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生命线” 三、生命教育贵在化解学生生命之旅中的安全风险 四、学科教学分解致“生命教育”弱化,“安全教育”凸显 五、“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六、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可借鉴经验
一、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并行分列、依存渗透 1.学界认知: 安全教育属于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中小学生命教育八大主要内容 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 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环境教育、毒品预防教育
2.政策规划: 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分论并行,安全教育居前。 《纲要》: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 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在那些多到无法同时进行的、必须要做出先后、缓急取舍的生命教育广博内容面前,涉关学生安全保护、健康成长元素的重要内容,首先提取出来,先行解决。即对未成年人来说,拯救生命、关爱健康比任何教育都更加紧迫和重要,任何其它生命教育的某些内容,在孩子们的安全面前,将退居次要地位。 2013年3月25日 《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导手册》 我国首次对校园内39个教育和管理工作岗位做出明确的安全规范,对所有岗位的教师做出安全职责规定(指南),也是出现事故时责任追究的依据,将成为今后教师的考核内容。
3. 生命教育同安全教育相互融合依托 政策规划同学界认知的矛盾,使中国的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形成了相互融合依托,而非分庭抗礼的关系。 开展生命关怀理念支配下的安全教育是二者渗透融合的最佳途径。 教育部 2013年11月29日公布: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教师体罚、性侵学生,“范跑跑”等导致学生安全事件案例,严重影响教师队伍整体形象。《办法》规定,这些行为今后都将受到处分。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开除。
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的10种行为 1.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 2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的; 3. 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 4. 在招生、考试、考核、职务评审、教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 5. 体罚学生的; 6 .以侮辱、歧视、孤立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 7 .骚扰学生或者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 8 .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的; 9 .开展或者组织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强制学生订购教辅 资料、报刊等谋取个人利益的; 10. 不听劝阻,组织、要求、诱导学生参加校外有偿补课,或者参与校 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的。
二、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生命线” 1. 学校要成为孩子们在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地方 ① 师生不用害怕或担忧安全侵害,并且懂得和有能力进行 自我保护。 ② 学生能不受干扰地将自己的时间、精力集中于学习和 品德心理的健康发展。 ③ 教学和校园活动不会受到犯罪和不良行为的影响。 ④ 师生相互尊重,个人和集体的尊严、财产和教育使命不 受侵犯。
2. 尊重生命的安全教育重在知识和能力的共同培养 • 1)注重安全知识的学习 • ① 交通、溺水、防火安全 • ② 饮食与疾病安全 • ③ 自然灾害防御安全 • ④ 自我心理防护安全 • ⑤ 用电、用燃气安全 • ⑥ 暴力与人身侵害抵御和救助
2)加强安全能力的培养 • ① 训练学生学习、生活设施和用品的 • 安全使用能力。 • ② 培养学生环境安全判别能力。 • ③ 提高学生自我防护和安全交往能力。 • ④ 增强抗挫折与应对危机能力。
3.施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生命价值标准” (1)学校和教师有否完善执行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下达的安全 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措施。 (2)有否让学生知道其在学校应有的正确言行,并且明 确这样做的理由。 (3)执行校规和处罚违规者能否追求人道、公正和一致。 (4)有否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关怀的温暖。 (单亲、留守儿童、贫困、疾病、学困、特殊情况)
(5)教师能否适当、有效处理 “促进适当言行和阻止不当言行”。 (6)学校有否科学合理、配套齐全的安全设施;有否做好校园 出现安全危情的应急教育。 (7)教师有否尽到关爱学生生命成长、促进健康安全的教育和 管理责任。 (8)有否积极吸收家长和社区成员参与到未成年人生命关怀的 努力中来。 (9)学校安全管理有否让师生、家长、行政部门、社会相关 机构主持者和多数百姓露出赞许的笑容。
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在京津沪等 10个省市的中小学家长展开调查,“孩子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地方”调查结果如下: 52% 家长首选“学校” 36% 的家长选择“公共场所” 10.44% 家长选择“大自然中” 1.8% 的家长选择“家里”
(1)学校管理、教师施教的28个安全问题 殴打虐伤儿童、自然灾害侵袭与救护、扰乱纪律、 拥有违禁物品、敲诈勒索、杀人、自杀、诽谤、纵火、 人身攻击、不服从管教、违反校规、火患自救、交通事故、 溺水、事故、网络危险、楼梯踩踏、强暴、抢劫、性骚扰、 酗酒、偷盗、与歹徒有关行为、仇恨、暴力威胁、 破坏他人和公共财产、拥有和使用凶器。
(2) 学校安全事故多发环节 ① 时间:学生在学校中最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时间依次为: 体育课或运动会、课外活动、晚自习后、集体活动、实验劳动课 ② 地点:学生在学校中最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点依次为: 楼梯、校门口200米内、操场、实验室、厕所 ③ 小学:导致小学生在学校中受伤害的自身行为依次为: 违反交通规则、野浴溺水、上下楼时打闹拥挤、打架斗殴、玩火 ④ 中学:导致中学生在学校中受伤害的自身行为依次为: 打架斗殴、违反交通规则、网络交友;上下楼时打闹拥挤; 私自在水边玩耍或游泳
(3)教会学生如何避免9个安全问题: • ① 实验室安全 • ② 课间活动安全 • ③ 娱乐游戏安全 • ④ 体育运动安全 • ⑤ 自然灾害预防与救援 • ⑥ 庆典纪念与专题参观活动 • ⑦ 旅游野炊与营地活动安全 • ⑧ 体育运动与艺术表演活动安全 • ⑨ 劳动实践与科普考察活动安全
(4) 建立完善的安全活动常识教育体系 • ① 建立学生集体活动安全制度 • ② 加强师生活动安全常识教育 • ③ 安全教育和保卫工作联动 • ④ 做好相关安全环节检查与整改
4. 生命关怀理念下的安全教育实施 (1)自杀与轻生的心理救助 ——“生死观” 教育生死攸关 (2)火患、洪水、地震等灾害的预防自救 ——救生知识与技能培养 (3)暴力伤害防范 ——保全生命,斗智斗勇 (4)家庭、社会、学校齐抓共管
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 其中约80%的非正常死亡,本可以通过安全教育,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予以避免。
教育部:4省5地两天内19名中小学生溺亡 • 教育部官网: • 2013年5月15日,就近期多起中小学生溺水事故进行紧急通报。短短两天内,四省五地连续发生5起未成年人溺水事故,造成19名中小学生溺亡。其中两起因同学溺水,施救不当,共导致8名救人学生当场溺亡。 • 教育部要求: • 一要把防溺水教育落实到每一名学生;二要把防溺水要求落实到每一位家长;三要把防溺水联控落实到每一个乡镇。 四要????“管”和“教”
(2) 自杀与轻生心理救助 ——“生死观” 教育生死攸关 (1) 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25万人因心理问题自杀, 200万人自杀未遂。 (2) 15岁至35岁自杀列青少年死因首位; 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杀手。 (3) 中国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数的2.3倍。每天约有685人自杀。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
对10个省市的抽查显示,中国儿童在自杀原因的对10个省市的抽查显示,中国儿童在自杀原因的 中,学习压力过重 占第一位(45.5%),早恋 (22.7%),父母离异(13.6%); 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40.3%) 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 在自杀者的性别对比中,女孩子远远高于男孩, 女孩占(72.7%),男孩仅占(23.7%)。 在自杀方式上,选择口服药物的达95.5%。
自杀防范与生命关怀救助 1)通过学校教学活动开展科学的“生死观”教育。 2)学校组成“问题少年”心灵扶助团队。 (德育、心理,生命教师、班主任、班干部) 3)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渠道,和谐互助。 4)切忌粗暴责辱孩子,耐心化解偏执心理。 5)心理健康呵护——健康教育与习惯养成。
受到伤害的孩子更需要9项“生命关怀” • 第一时间进行评估和创伤处理 • 消除孩子的惧怕心理 • 让孩子远离侵害人 • 不要让孩子反复讲述被伤害的过程 • 做好安慰工作 • 不要过分“追究”孩子的责任 • 在生活和学习上更加关心孩子 • 及时与心理医生沟通 • 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孩子再次被侵害
1994年12月8日 新疆克拉玛依市 教育局 “义务教育与扫盲评估验收团迎宾会” 礼堂大火
288名中小学生惨死 132人重伤致终生残废 40名在场教师 为救护学生36人英勇献身 26名在场政府领导 全部及时安然脱险
所有的疏散门都无法打开 大门都上着锁 每个门口大量堆着孩子们的遗体 325个生命就这样瞬间消逝
克拉玛依之问 “学生不要动, 让领导先走!” 谁命令的?
在这一惨痛教训中 • 生命与安全教育 • 是该教育听话的那些死去的学生 • 还是为救护学生英勇献身的老师 • 还是比他们都更有力量 所以能安然活着的 其它人?
三、生命教育贵在化解学生生命之旅中的安全风险 核心内涵:珍视生命存在、提高生命质量、体现生命价值。 1. 学校内外恶性安全事故频发 缺少安全元素的生命教育难承未成年人脆弱生命之托 2. 学生安全健康现状堪忧 急切呼唤拥有安全温暖的生命教育 吉林调研: 3. 当前社会、家庭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残缺 致学校生命教育必须分担安全教育重担 安全教育不是万能良方,不能包治百病,它无法代替安全管理、社会、家庭去尽他们应有的责任
四、 相关学科教学致生命教育内容分解, 使其中日渐紧迫的安全教育地位凸显 与发达国家的实质差异,让我国的生命教育必须要运行在中国国情的轨道。 1.我国生命教育尚无统一完备的教育教学体系,内容范围相对狭窄,安全教育效果有限,生命教育课堂必须要挑起安全教育的重担。 2.某些学科分担了广博意义上的生命教育,“生命弱化”,“安全凸显”。 德育、思品、心理健康、卫生与健康、社会与道德、自然、环境、体育 (韩) 3.生命教育的系统展开,局限于少数行政主导省区或“极品”学校,普及 不够理想。而并不完善的安全教育的广泛性、活动性,使其渐占上风。
五、 生命教育、安全教育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1. 制定充满“生命关怀”的教育政策国家、地方教育部门亟待制定统一政策,加大投入,有效实施。2. 建立专业研究引领的组织机构尽快成立全国权威学术机构及专业组织,研究理念、引领发展。3. 完善科学的课程建设与教师培训体系形成系统、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促进学科教学间的相互交融, 但要避免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被 “形式化、边缘化” 的倾向。首现全国中小学教师《生命与安全教育实践应用》远程国培课程
4. 改变安全教育“功利化、形式化”严重现状 管理代替教育、活动代替教学、形式代替内涵 “安全”常误为“生命”的代名词 5. 编创出版优秀教育科研系列成果(重点5系列) 图例 教育研究、学校管理、教师培训、课程教材、学生科普、 6. 建设全社会共同施教的良好机制 关怀未成年人的生命与安全教育须全社会共同参与,要争得 政府、家庭、公共安全、医疗、社区、媒体及社会机构和民 间组织的广泛支持。 7. 普及生命关怀文化,树立全民优良风尚 全社会倡行“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理念和风尚。
《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应用》 全国中小学教师“读本式培训教材” 2014年3月出版 《中国生命教育发展十年白皮书 (2004-2014)》 回顾行程,梳理总结 2014年12月出版
六、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可借鉴经验 1. 教育政策明晰,教学体系完备。 2. 将安全教育托付给触及灵魂的生命教育。 3. 重 “导” 轻 “管” 理念支配教育行动。 4. 教育方式方法生动多样、潜移默化,少灌输,重能力 5. 用 “坚韧、机智、善良、正义、公平、互助” 的生命理念,做安全人生的朋友。 6. 灾难避险、保全生命的应急能力的持续培养,受益终生。 7. 相对完善的安全的法律法规建设。
生命教育孕育的伟大理想 安全危机却在瞬间变成残酷现实 我宁愿放慢追求这一理想的脚步去警示现实 也不要学生们跌跌撞撞地追赶缺少安全的人生 不让他们倒在开满生命鲜花的路上 像幼小枯萎的落叶等待只剩梦想的未来 带上我们所有快乐生活的孩子吧 去“活着,过有意义的人生”(陶行知语) 去找寻那个他们都能健康长大的美好世界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 基础教育期刊出版中心 王野川 主任/主编 手机: 18104312005 E-mail: wangyechuan@126.com